别把哥当真,哥只是个传说!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07:25:56人气:0
007系列之04霹雳弹

视频007系列之04霹雳弹状态:BD年代:1965

主演肖恩·康纳利克劳迪娜·奥格尔阿道弗·切利卢仙娜·帕鲁兹更新时间:2017-10-22 18:17:56

007邦德(肖恩·康纳利SeanConnery饰)这次的行动将会惊险万分,因为英国军方将派他完成一项关系到英国各大城市人民安危的行动。当然,邦德随身配备的各式各样的武器将会大大增加他的胜算。这次任务起因于一个世界性的恐怖组织——魔鬼党,他们通过卧底获得了美国准备运输两枚原子弹前往英国的计划,于是在半路上拦截了美国军方的运输队,抢走了原子弹。得手后魔鬼党向英国政府勒索1亿英…

很早以前看过,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碰巧上周没有广告插播的动作频道再度播出,于是又看了一遍。情节比较简单。魔鬼党劫持了北约运载核弹的飞机,并以核爆作威胁索要一亿英镑赎金。心有不甘的英政府紧急派遣007等特工展开调查,试图在大限之前找到飞机夺回核弹。影片在逻辑上有不少地方比较粗糙。比如飞机神秘失踪的手法颇为高明,可魔鬼党的老大却偏偏要和飞行员妹妹扯上干系,以至于让邦德很轻易地顺藤摸瓜找上门来……然而,这诸多逻辑漏洞却为何没像今天的许多同类型作品似的使你产生一种批判冲动呢?原因在于风格。首先,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影片,以及同时期香港邵氏电影,色彩上普遍具有共同点:鲜艳、亮丽,饱和到几乎失真。可恰恰这种“失真感”反而更适于与十诫、宾虚、007以及古装武侠之类的题材相匹配。因为它们讲的故事本来就是离现实很遥远。其次是场景。本片中英特工首脑的办公室,高大敞亮装饰奢华,一副中古英式风格。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轻松氛围,仿佛在此进行的不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高级会议,而只是一场惬意的宫廷茶会。第三是喜剧风格。康纳利也好,摩尔所也罢。他们所塑造的詹姆斯·邦德的最大特色就是,总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去面对问题化解危机。即使这些危机严重到足以使英伦甚至整个世界陷入一场浩劫。而他的死对头们,诸如把玩白猫的魔鬼党老大,也似乎很愿意陪着这位风流倜傥的英国王牌特工玩一场猫戏老鼠的游戏。总之,通片仿佛都在提醒观众:别把哥当真,哥只是个传说!本片中有段情节最具代表性。女人要杀邦德却不急着下手,而是先与之共度春宵。次日一早,女人开门招呼手下进屋。此时干掉邦德轻而易举,消音手枪扣下扳机既可。但不介,非要费力劳神地押出上车,结果让邦德借机逃脱!可是邦德也没跑了,被围堵在舞会现场。此时女人再次心血来潮,非要上去与之共舞一曲。结果白白搭上了小命……单从逻辑角度,女人第一次的行为,勉强可以解释为榨取美男的剩余价值。可第二次,无论如何是傻的冒泡。但冒泡又如何?看这部电影,本没打算死扣逻辑,而是为了体味风格。风格之中,共舞不再弱智,而是致敬——邦德此时处境就好像《西北偏北》里的拍卖场的桑希尔,而帘幕后伸出的手枪与《三十九级台阶》的结尾如出一辙。现代版007却不然。色彩上与同时代的大部分影片一样,追求以更接近真实的冷色为主。场景也绝少风格化。比如你在一部当代反恐作品中看到的司令部或指挥中心,十有八九都是顶棚较低光线昏暗拥挤嘈杂充斥着各式桌椅监视器和电子设备。最重要的差别是几乎不再有喜剧,只有严肃。无论是邦德,还是伯恩、杰克鲍尔,始终小脸紧绷不苟言笑。整得好像核弹真要爆炸,大堤真要溃坝,女友生命真的危在旦夕!照理,什么东西都是越真越好(至少也没什么不好)。可放到007身上,真,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在追求写实化的同时,却不得不保留一些就旧有的戏剧元素。而这些元素往往只与“戏说”相得益彰,却禁不起写实的考验。于是便很容易成为制造漏洞或败笔的罪魁祸首。比如你让邦德变得更低调、平民,那火爆的飙车赛艇场面是否太过招摇?如果你让邦德变得更有血有肉,那枪林弹雨之中毫发不伤是否就有些矫情?如果你让邦德用情专一,那影片是否还每集提供一个新鲜面孔的邦女郎?如果你让匪首更穷凶极恶,那抓住邦德之后迟迟不杀最后导致其逃脱是否还合理?罗嗦了半天,其实就是内容和形式之间出现了问题。而这几乎以成为现代类型片的通病。比如看过银河新片《意外》的人一定会好奇:制造意外的职业杀手平时是怎么接生意的?也就是说,片中那两个买凶人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古天乐的?如果掉在地上一支香烟都足以引发整个团队的紧张关系,那牵线搭桥的联系人无意间走漏风声的危险性又岂是他们所能忍受的?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皆因该片故事讲的煞有其事,演员演的一本正经,逼得观众去“认死理”。可反之,如果换做许冠文的《摩登保镖》,就不会有谁去质疑“手指堵枪管”“学马叫开门”等情节的可信度。因为大家很清楚,这是一部荒诞喜剧!此问题上,甚至号称神作的《黑暗骑士》也存在可探讨的空间。虽然我们理解,侧重角色成长历程感情纠葛心理阴暗面的刻画会让影片变得更有深度。但关键却在于,它是否真的适用于漫画改编电影?原著中角色造型多是高度夸张的,与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特征相协调的。可一旦被照搬到残酷的写实风格的现代反恐战争背景中,那人们难免会问:蝙蝠侠的斗篷和小丑的花脸,到底对他们人生目标有何实际帮助?在互联网上,经常能看到“别当真,不过是一部电影”的劝诫。可在说这话的时候,是否也该先确定一下导演在以何种心态讲故事?如果人家导演骨子里一本正经,而你却劝观众要不必当真。那这句话岂不是成了为劣质编导推脱挡箭的工具?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