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风雨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2 22:06:16人气:0
义胆群英

视频义胆群英状态:原声版年代:1989

主演姜大卫李修贤午马陈观泰更新时间:2020-08-06 19:59:31

某社团老大乘车夜归途中遭人枪杀,凶手不知去向。该社团围绕继承人问题展开争论,为避免出现分裂与争执,社团元老马公(午马饰)与王律师(黄沾饰)商议,委托老大之名指定正直勤奋的阿修(李修贤饰)为帮会继承人。另一方面,与阿修同期的阿泰(陈观泰饰)某日接到老大司机的电话,称阿修为刺杀老大的幕后指示。阿泰的小弟小奇(周星驰饰)听到录音后恼羞成怒,发誓要阿修付出代价。一场…

周五下午死活赶完一单文稿,写到几乎想吐,就惦记着看个好看的无脑电影犒劳自己一下。无需挑挑拣拣,直接把《义胆群英》从网上寻了出来——当然,对我而言,还有什么眼睛糖果能好看过姜大卫?1989年的黑帮枪战片,为贺张彻导演从影四十年而作,由张彻最孝顺的徒弟姜大卫李修贤一力操办:两人不但自己担纲主演,更铺张起当年所能想象的最豪华阵容——导演吴宇森、午马,编剧倪匡,徐克监制,黄霑作词谱曲(还出演重要角色),更别提镜头中转瞬即逝的脸孔里,个个都有那么多藏不住的无限风光:出门收红包的剧场老板是岳华,与曹公寒暄的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是秦沛,为曹公上寿的人群里找得到袁和平,而陪曹公看戏时,略略转过脸来神情谨慎的那位,正是狄龙——同样是张彻爱徒,除了这短暂镜头之外,就只剩曹公寿宴之上,烛光酒盏间与阿伟(姜大卫)的见面——“我十几年的好兄弟龙哥”。怎不让人想到这对好友已反目多年,而这句话让姜大卫说得滴水不漏,却又意味深长,令人感慨万千。这些人齐齐赶来,无非为了凑热闹向张导致敬,以张彻的身份名望,这份盛礼,他倒也当得起。影片本身很普通,激烈精彩的枪战掩不住故事情节的粗糙俗套——倪匡这个编剧,我对他写故事的能力,本来也没什么指望。但毕竟出演都是老戏骨,细节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颇有令人玩味之处。于是我也不挑拣剧情,只将影片里的大腕们细细看来。开头处大佬们听戏——据说是十三太保珠帘寨,唱词是“刘关张结义在桃园”。午马带头喝彩,演曹公的赵雷满脸陶醉,不出声地跟着吟唱。就这一个表情,两片嘴唇轻轻起合,自然天成,浑身是戏——这个镜头我退回去看了三次。我对港片并不熟悉,要后来上网才看到,赵雷五六十年代曾是当红巨星,金马影帝,而《义胆群英》是他最后客串的影片。看完戏一众人等在瓢泼夜雨里为曹公举着伞送他上车,意境苍凉而气势迫人,令人屏息——怪不得接下来曹公就横死非命。曹公死后,李修贤、陈观泰、午马等人分别得知消息,虽然是异常俗套的安排,但每人的神情举止,居然都不错分毫,堪称经典。戏里两个戏份最重的后生小辈,一个愚勇小生,被陈观泰耍得心甘情愿还自以为忠肝义胆,最后惨死牢狱。这个角色,周星驰从头到尾演得一丝不苟,可圈可点,据说从此之后他就从星仔走向星爷的康庄大道。另一个插科打诨的小白脸,底层小青年,跟着退隐江湖的姜大卫打渔为生,背着小马哥的台词天天想着混黑道,最后一场枪战里学枫林阁放枪,搞笑之余又起到扭转大局的作用,是相当讨好的角色。而出演此人的,正是倪震。倪匡提携儿子,真是不遗余力。不过倪震终其一生只是个写写酸文泡泡妞的腻歪小男人,糊不上墙,格调所限,这也无可奈何。有人说张彻的武侠电影里只渲染男性情谊,女人的角色无足轻重,又有人说在他导演的电影里,到了剧情起承转合的关键之处,却往往有女人的身影。《义胆群英》这个片子,对这两条标准都完全符合——果然是向张导致敬的片子。里面总共只得两个女角,李修贤的女朋友恬妞,被周星驰开车撞到流产,却让李修贤以为是成奎安所为,惹出一场大风波,全篇两处高潮之一。姜大卫的前女友邝美云更是重中之重,当年她怀抱另投,才令姜大卫退出江湖,而后来也是她临死时说出真相,才使得曹公大仇得报。但要说到角色形象,两人却都不出彩,恬妞是一味柔顺深情,相当脸谱化。邝美云稍微立体一些,却也不过是个一失足便痛失所爱的伤心糊涂人,无论是在餐桌上折磨陈观泰,还是夜深时醉生梦死,都无法让人动容,更不能让人动心。比较起男性的群英会,这两个女角,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花瓶棋子,却不是渲染气韵的点睛之笔。戏里三大男主角,陈观泰、李修贤、姜大卫都是张彻爱徒,他们此剧既为恩师所演,片酬分文不取,演戏也相当卖力。三人都是曹公义子,陈观泰是第一反角,真是从头到尾都用足功夫:不受曹公宠爱,又被老辈人排挤,他脸上神色时时阴晴不定,忽而隐忍,忽而诚挚,杂如乱麻。可惜,只不过他演得如此直白,连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反而失去回味余地,不免令人遗憾。李修贤美男子一名,气宇堂堂,脸上就写着“好人”二字,他最出彩的一段在开头处,不陪曹公唱戏,却跟朋友喝酒,成奎安跑来跟他“谈生意”,言语间对曹公不敬,李修贤面带微笑,把两句狠话说得温文尔雅,单手捏碎酒杯,虽然也是常见的桥段,但也演得滴水不漏。但后面戏份颇为让人失望,本来是曹公口中“什么都不在乎”的一个人,突然大乱方寸行动鲁莽草率,不合逻辑,除了枪战身手再无可看之处——当然这都是倪匡的问题。可是戏不好,演员无法展示演技,我却也为李修贤不值。至于我的偶像,自然要另开一段说他。他戏里出场也许不是最多,却最为抢眼。一出场,其他人都是西装革履,就他胶皮雨靴套头毛衣,一副潦倒的渔夫打扮。看熟武侠的人都知道,往往这样的角色才是真正男一号。演电影时,姜大卫四十有二,两颊松弛、身形走样,长出了双下巴,再加上现在看来土不可言的微卷发型,早就看不出当年邵氏旗下那个飞扬跳脱瘦削如刀的骄傲少年。其实说到姜大卫的外形,虽然我是由他四十七岁时所演的《九阴真经》误了终生,但平心而论,比起英俊的少年时期与现在儒雅的暮年,他最不好看的,就是中年。但架不住导演偏心,阿伟几乎是这部电影中唯一的立体人物。他忽而是寿宴上的华服少年,忽而为爱所伤扮出的失意深情款,忽而又在枪林弹雨中左冲右突双枪能敌百人。饶是我多年来偏心此人,这样几乎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戏码,也让我暗暗咋舌——当然张彻最爱的徒弟是他,这大约也是为逗张导开心。再加上姜大卫确演技精湛,这个角色,并未让我失望。姜大卫其实戏路不算广,花招也不多,肢体动作甚至有些单调,但我觉得他几十年的演技都刻在细微的面部表情中,犀利凶狠时眼风堪比利刃,沉郁寥落时眉头如铸寒冰,而展颜一笑时又仿佛倏忽春来万树花开。也许是气质天成,也许是演技深厚,不管是哪一样,他从美国归来之后面对变心恋人时强挤出来的柔软笑容,以及他在渔铺对李修贤吐出“我有没有看错朋友”时半明半暗的脸,全都是神来之笔,牛逼到让大妈我残存的玻璃心破碎一地。这部片子虽然排场巨大,票房却很平平,大约太过用力去营造华丽阵容,却忽略了其他,不过这帮人本来不是为拍电影而拍此电影,他们大约不会为此遗憾,而我也不。其实,虽然武侠几乎无可争辩地在我十几岁的青春年华里占据最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却一部邵氏电影也没看过,毕竟是在我出生之前片子。两年前因为喜欢姜大卫,也试图找来看看,实在看不下去。虽然我知道以现在的审美观去要求七十年代的电影相当不公平,但我又焉能改变自己的口味——连我偶像那张俊生生的小脸都不能。可是,饶是如此,我对所有“武侠界中人”总还是有一丝难以明言的亲切之感,任何刀光剑影白衣残阳的字眼都还能隔着十来年的时光触动心底。事实上,在近些年来对小说的热情消减,又对武侠电影失望以后,“江湖”这一意象似乎在我心里已经失去了具化的支撑,却成为一种抽象而又无比郑重的存在。《义胆》这场华丽的群英会既然是献给张彻曾经如日中天的武侠电影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与我曾经醉生梦死的少年时光建立起了隐秘的联系,使得我轻易就原谅了它的粗糙与缺憾,并厚着老脸将它也当做对我青春的一场盛祭。2002年张彻去世,又是李修贤和姜大卫两人在灵堂内外一力操办。张导没有子女,还好有一众孝顺徒弟,邵氏五虎将独缺狄龙——他在大陆拍戏,也派了儿子前来。据蔡澜的文章讲,追悼会名流齐聚,场面盛大。姜大卫第四个致辞,没想到一上台就哽咽难言,准备好的稿子根本讲不下去,最后只说张彻从未认过义子,自己等一干徒弟也没叫过他义父,当此时节,最后叫他一声,于是率领一众晚辈给义父磕头,蔡澜说“场面动人”。而在我想来,竟是霎时风过,灵旌乱展,哀声动地,情谊满堂,活脱脱一副武侠小说里德高望重者驾鹤西去的景象。张彻的葬礼,给他这个最爱武侠的徒弟这么一跪,成就了他所钟情的那个世界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一场难得的盛会,也是一记绝响。于是回到《义胆群英》的开头,在那个瓢泼雨夜里,江湖大佬们踩着脚下氤氲的水汽,举着伞相携走来,曹公的话如同诤言:“人生就好像是一台戏,有开幕就有闭幕,重要的是在闭幕时做一台好戏。”可是闭幕后,从此风流云散,只剩两三个白头宫女,闲坐磕牙,当年何等英雄盖世,此刻吴钩钝霜雪暗,却如何了此残生?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