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完整版解读,让大家看懂这部电影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14:59:44人气:0
燃烧

视频燃烧状态:第3集年代:2021

主演刘亚仁史蒂文·元全钟瑞金秀京更新时间:2023-12-14 14:03:14

目标成为作家的青年李钟秀(刘亚仁饰),平日里靠兼职养活自己。经营畜牧业的父亲不谙人情,官司缠身,迫使钟秀又要为了搭救父亲而四处奔走。这一日,钟秀在某大型卖场重逢了当年的同学申惠美(全钟淑饰)。惠美计划近期前往非洲旅行,于是拜托钟秀照看爱猫Boil。不久后惠美回国,与之一同下飞机的还有名叫本(史蒂文·元饰)的男子。本驾驶保时捷,居住在高级公寓内,优哉游哉,不见工作…

电影我目前只看了一遍,通过回忆,我罗列了大概24个细节和隐喻。首先说三个我目前为止没有在网上其他地方看到过的。剧情就不介绍了,想看介绍可以去我公众号。PS:说在前面,真相是不确定的。导演的手法就是不确定。各位如果要读,我这篇应该是网上最全最深的。但是你要有耐心读完,才知道我的观点,谢谢。1.反社会人格Ben约等于承认了自己是反社会人格。Ben说,自己从有记忆以来,从来没有流过眼泪。不知道自己心里有没有悲伤,因为没有眼泪作为证据。这是标准的反社会人格表现。Ben还说,自己烧掉那些没有用的大棚,是天性,是自然道德,自然法则。这也是反社会人格,或者说是脱离了普通道德规范的表现。有一点点类似于汉尼拔吃人。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Ben的生活太优越了,太有钱了,太幸福了,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和目标,所以变态了。这样的富人变态杀人,也有很多。比如我前段时间给大家介绍的真实纪录片《纽约灾星》,比如《美国精神病人》等等。2.牛钟秀家里有一头牛。Ben家里有一副人体画。首先我第一眼看见这幅画,脑子里想的第一个词就是反社会人格,第二个词就是牛排。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西餐厅经常有这种牛排图,颜色搭配一样的也有。我没找到完全匹配的。所以我一直脑补的是,Ben把海美吃掉了。这不是我一厢情愿的凭空猜测。结合Ben之前关于做饭的言论隐喻。他说他喜欢做饭,喜欢把食物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像祭祀给神一样,然后再吃掉。自己吃掉自己的祭品。而说完这段话,海美问他什么叫隐喻,Ben说,你问钟秀。钟秀说,我要上厕所。然后就在厕所那个走廊里,这幅画就出现了。这就是隐喻。最后钟秀家那只牛还叫了几声。也是隐喻。吃,可以是虚,也可以是实。3.夕阳下的消失上一条说到,把食物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也是有对照的。Ben不仅会打扮自己的猎物,而且还会灌输思想。证据就是,海美说了一段关于在夕阳下消失的台词。她说害怕死亡,害怕存在没意义,就好像消失的夕阳和晚霞。而这句话,Ben后来也说过,不仅说过,而且还是非常自然的说出来。在我看来,Ben绝不是那种偷别人台词和思想的人,这段话很可能是Ben灌输给海美的。就在海美去非洲追寻人生意义的时候。而海美后来也在夕阳晚霞下,完成了一段唯美的裸体舞蹈。这夕阳晚霞下的裸体舞蹈,可能是今年最美的荧幕片段了。4.三次舞蹈海美曾对钟秀说自己去非洲的原因:海美在电影中一共跳了三次舞。第一次是做模特工作。第二次是在聚会上,跳了大饥饿和小饥饿的舞。第三次是在夕阳下,跳了哑剧鸟儿飞翔寻找自由的舞。这三次舞,就是这个角色的内核。5.饥饿的舞蹈小饥饿,就是食物的饿,象征着人的基本需求。大饥饿,就是寻找人生存在的意义。人生想要像鸟儿一样自由,像爵士乐一样快乐,但最终求而不得。因为人最终会像夕阳一样死去。在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之间,人们彷徨低惆。海美在晚霞里的裸舞,表面又美又自由,最终却消失在黑暗里。而海美最终也开始哭泣。人活着,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恒古的问题,无解。6.烧棚子对比起海美精神思想上的痛苦,Ben就显得从容不迫。不要太认真,他对钟秀说。在Ben的心里,很简单。就顺应自然,烧烧棚子。不必刻意去寻找意义,就玩玩乐乐就好。Ben可能就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所以才会给海美灌输夕阳这个思想。因为没有意义,所以才要找到活着的感觉。在原著小说中,Ben有这样一句话:你有你的仓房,我有我的仓房。世上大致所有地方我都去过了,经历了所有的事。好几次差点儿没命。非我自吹自擂。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人生没有意思。一场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仓房,了度残生。不要太认真,不要想什么意义,人只有在烧仓房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才能听见心里的贝斯。7.战利品Ben是一个变态杀手,这件事在我第一次看见钟秀打开抽屉,那一抽屉的廉价首饰手环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那是满满一抽屉的战利品那就是Ben存在的价值和意义。8.腕表腕表出现了3次。第一次,算是海美和钟秀的定情礼物。第二次,是出现在海美的女老板手上。这代表这种表,就和海美这样的人一样,烂大街。第三次,是出现在战利品的抽屉里。为什么单单要拿这个表作为战利品呢?大家可以注意到,海美其实也有其他的手环的,按照Ben收集战利品的风格,可能更偏向于手环绳。但是Ben说,很嫉妒钟秀,因为钟秀是海美唯一信任的人。Ben也许从来没有被信任过,又也许觉得自己的猎物,献祭品,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总之,夺走这个属于他俩定情信物的手表,最有成就感。9.做饭虽然电影没有定论说,Ben一定是连环杀手。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认为他是杀手呢?前面解释的这些反社会性格也好,哲学,性格也好,都给了我强烈的暗示。我在看的时候,就模模糊糊的把握了这个角色的内在。举个例子,电影里,钟秀和Ben都有做过饭。钟秀做饭的时候,厨房乱糟糟的,电视里在播着韩国青年事业的新闻。钟秀做饭,就是小饥饿,就是解决温饱。而Ben做饭,为的不是填饱肚子。而是维护自己活下去的精神需要。祭祀。除了这些比较玄乎的暗示,而事后的总总逻辑,也都指向了这一结果。比如旅行箱。10.旅行箱旅行箱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海美被杀掉的地方。试想,海美要逃跑,旅游,不可能不带旅行箱。如果是裸逃,东西都不要了,那么家里那么多杂乱的东西,却都消失了。而且如果是债主上门收拾了这些东西,那么没道理换门的密码。甚至海美自己都没道理会换密码,逃跑而已,家里东西已经没了。而Ben换了新女友。当然,这也可以有别的解释。这不算铁证。甚至我们可以说,海美和Ben一起策划了一场心理游戏,来耍弄钟秀,都可以。脑洞可以随便开。但是仅仅以电影里的信息来说,我还是比较倾向海美是被杀死了。11.薛定谔的猫除了旅行箱以外,最终让钟秀确定Ben杀人的,就是猫。这猫当初钟秀每天来喂的时候,一次面都没见过。偏偏最终出现在Ben的家里,而且喊了名字,居然有了反映。可是,这也不算铁证。12.刀尽管没有铁证,钟秀还是认定了Ben杀人。最终不知道是幻想还是真实。钟秀用刀杀死了Ben。这刀,是钟秀在一开场就看到过的。悬疑电影里有一个说法,如果电影开始有一个炸弹,那么最终这个炸弹就会炸。如果电影开始有一把刀,那么最终主角就会用这刀杀人。这就是悬疑电影的伏笔。13.不存在的井现在回头再看看,钟秀为什么一定要杀死Ben?故事中,海美说,自己年幼的时候掉入枯井,没人来救自己。只有钟秀给了她希望,救了她。可惜,没有人记得这件事了。后来钟秀四处打听,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口井。基本每个人,包括海美的家人,都说没有这回事。只有钟秀的妈妈,说确实有一口井。这又到了主题,井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那就印证海美的边缘,没人在乎。掉进了井里,几个小时,家人都不来找。事后也不和家人提起。海美就好像这口枯井一样,没有存在感,没有一个人记得。如果不存在,那么这个井就是海美编出来的一个隐喻隐喻自己就好比在一口井里,四周黑漆漆的,没人在乎自己,自己也对死亡和存在害怕到了极点。钟秀的出现,给了自己一线希望。所以无论存不存在,海美都把钟秀当成了世上唯一在乎自己的人。14.一缕阳光其实钟秀也是非常在乎海美的,爱情。因为生活在底层,所以连阳光都是高塔反射来的。他们在那蜗居里做爱的时候,墙上那一缕阳光,在钟秀眼中,就是生命里唯一的光芒。正因为如此,不管那口井存不存在,在钟秀心中,海美都存在。没人在意曾经那口枯井,没人在意她的存在,可他在意,因为他见到了难得一见的阳光。15.自慰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窥见,钟秀为什么自慰。我个人认为,这个自慰,是钟秀唯一存在的意义。他的理想是当作家,可是他却从来没写过什么东西,世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迷。他虽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其实他也迷茫。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迷茫。在Ben的眼里,他也是一个塑料大棚,没有一点点意义。可自从有了那一缕阳光,钟秀也找到了自己的仓房。可这仓房,却被Ben轻而易举的抢走,并且毁掉了。16.失业自慰除了上述解释,还有一个解释,是阶级。底层望着高塔自慰,象征着韩国的高失业率,青年没有希望。上升的阶级通道被封闭,阶级固化。电影里多次提到失业。新闻,快递兼职,找工作时只因为家住的够不够近就被淘汰,甚至包括野模特女老板的自白。17.父亲的自尊和愤怒提到阶级,我们又要提到父亲这个角色。角色原本很有天赋,而且颇有一番经历。但是却因为自尊心太强,因为机会的错失,导致了一事无成。条件也再也不可能有翻转。这是一种好强,竞争,同时也是一种无奈的愤怒。18.猥琐如何解读愤怒?从钟秀的日常就可以看出端倪。钟秀的表演,始终带着一丝猥琐。为什么叫猥琐,想要而不敢要,想说而不敢说,求而不得,连抱怨都不敢。只敢在心里想,意淫。和又白又体面又优雅的Ben完全不一样一个充满自信大方,一个深深的自卑。而自从Ben和钟秀说了烧大棚的事以后,钟秀心里的火就开始燃烧了愤怒,就开始显现了。他甚至自己尝试着去烧大棚,来宣泄这种愤怒。就好像他的父亲有情绪控制障碍一样。一句话,接受不了失败的现实。19.跟踪偷窥这种阶级属性,在原作小说里没有怎么提到。但是在电影里,处处都是暗示。车,房子,餐厅,付账买单,时时刻刻都在打电话,做意大利面厕所的洁具,整洁,和钟秀那句我以前的租房马桶就在洗手台边上,成对比。和挣扎着生存的钟秀不一样,Ben来人间,就是玩一玩。钟秀从第一次试着探问Ben的工作开始,一直都在偷窥Ben的生活。越是对比,差距越是大。20.打哈欠在两次聚会上,Ben都有打哈欠。一群富人,看着一个穷姑娘聊天,嘴角含笑。原来你在乎的一切,生命里唯一的光,或者说是一生的感悟体验,或者说想要用生命守护的,在别人眼里,就是一段无聊的消遣。21.化妆盒Ben要“吃掉”自己的猎物之前,都会把猎物调教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调教,塑造,化妆,最后一把火烧掉。Ben早已看穿了,或是领悟到了生命的空洞。只有燃烧,才能让他感到自己还活着,才能再次听见心中的贝斯在骨骼里作响。虚无之中,渴望消失的冲动,啃食着无意义的生命。22.死亡的拥抱不知道为什么,最后钟秀杀死Ben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Ben在笑。他拥抱了钟秀,并且满意的笑了。是因为被人插到的时候,本能的抱住,还是他早就想要这个结果了呢?也许他终于解脱了,在这无意义的人生中,在这深深的,难以消解的空虚中,在这宛如枯井的世界上,他解脱了,满足的微笑了。23.烧衣而钟秀烧光了他的保时捷,和自己的衣服。就好像童年时,在父亲的命令下,烧光了自己母亲的衣服。他的母亲在16年未见自己儿子的情况下,开口就是求帮忙还钱,以及无意义的刷着手机微信聊天。一切都没有意义。就在这宛如地狱的虚空人间,好像不存在的枯井一样的人生,钟秀赤裸的身体,逃走了。他将继续燃烧。继续履行动物的本能,啃咬,饥饿,生活,寻找自己的仓房。只有燃烧,只有啃咬掉天使的翅膀,才不会空虚。24.橘子哑剧回到开头,女主表演了一段吃橘子的哑剧。她说,哑剧关键不在于假装手上有橘子,而是心理忘掉橘子的存在。Ben也说了类似的话,我又存在非洲,我又在韩国,我同时存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电影中,大部分细节,都是虚虚实实的。比如Ben究竟有没有杀人,虽然我个人倾向于有。再比如钟秀有没有杀Ben,我个人觉得没有。但是这不重要。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四种可能组合,都有可能。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而且他让演员凭自己感觉演。再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有,可以没有。不确定。不重要。比如枯井到底存不存在,比如看不见的猫,比如那个看不见的橘子,这整个故事。比如夕阳下的舞蹈,和转瞬即逝的晚霞,比如我们的人生。它们存在,它们又不存在。它们在非洲堆满游客垃圾的停车场前的晚霞里,它们在韩国贫民出租屋墙上的二手折射光斑里,它们在中国机场化妆品店的带着自尊的小样里,它们在朝鲜边界夕阳下没人在乎的女孩裸舞里,它们在看不见的橘子里或在母牛悲哀的叫声里,它们在变态杀手的化妆盒和一抽屉的战利品里,它们无处不在,可它们又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在一个无名无姓的小说家,在小说中幻想杀死比自己优秀的、全方面碾压自己的富二代的刀子里。是的,我个人倾向于最后一场戏是钟秀的幻想,是小说情节。真实中他并没有复仇。因为他不仅被碾压,玩弄,杀害。甚至连写小说的题材,都是Ben故意给他的人血馒头。Ben多次问他小说写的怎么样,大概就是这个用意。而Ben即使杀了人,也不在乎被知道,因为没有证据。但是这只是我个人倾向,事实上,是幻想还是真实,都不重要。也可以是真实。无所谓。这就是电影的核心,【同时存在】这部电影,就是造了一个梦,这场梦,链接了虚幻与现实,链接了存在与不存在。试想一下,历史上绝大部分人,数以百亿记,他们存在过,但又没人记得他们。哪怕是被记住的,也存在大量的误解和符号化。所以到底怎样才算存在?这哲学问题,各有看法。读一遍哲学史,各代哲学家都可以自圆其说,但都不能确定无误。是的,真相就是不确定。电影在把一个个意象叠加之后,虚实相辅相成,不明不白,一直把这份神秘感,这个不明白的真相,保存到了故事结束。可就是这样的不确定,不明白,却让我们看到了虚无主义中,人们对庸碌的生命的无力抵抗。也许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到哪去,有什么意义。也许我们从来不知道真相。也许世界就好像那水库一样平静的运转着,假装一切都正常。可人们的空虚、饥渴,却汹涌如烈焰般的,燃烧着。黑格尔说的只有无限的东西即理念,才是现实的.所有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所有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认为的现实,不是我们平常说的现实,而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一定要是复合事物内在规律的,也就是理性。这个理性也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主观理性,而是合乎理性存在的本质。所以只有合乎本质的才是黑格尔的现实,反过来所有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即存在即合理.黑格尔所说的现实和理念,是他加了滤镜的。即日常生活里,那些扭曲的,腐败的,幻想的,错误的,南辕北辙饮鸩止渴的,尽管确实发生了,尽管大众称之为现实。其实都只是一个错误和偶然的存在根本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因为偶然的存在,所以只是一个在无限的时间里没有什么价值,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对这句话的误解和误读,从很久以前就被那些又坏又爱狡辩的政权拿去维护他们的合理性了。现在主要是被网上的盲流子拿去抬杠用的。这个哲学思想被大量不懂其内涵的文盲泛化滥用,脱离扭曲本意。理解成了只要发生的就是现实就是合理的,然后以此来为自己做过的傻事说过的傻X话来辩护,其实不过就是文盲随便找一句话来维护自己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挺符合他们气质的。但是要回归本意,在黑格尔眼里,这些都不过昙花一现,可有可无,没有意义。正如那些忙碌又强词夺理的人的一生。正如燃烧里Ben所说,存在?不存在?同时存在。没有意义的,就不是现实的。这也是电影里反复探讨大饥饿小饥饿人生意义和哑剧时,所讨论的哲学。那些曲解歪理滥用,不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饥饿以及逃避痛苦所以给自己找来的说辞,来证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感存在感。而其本质就是无意义,在无限的时间内不能称之为“现实”的存在而已。补充:今天恰巧,补充一段关于虚无。《燃烧》把村上的原著扩展成了阶级和生命两个部分。也就是说,在ben眼里女主这样的女孩没有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因为阶级的困境使其看不见更大的世界。包括男主也是一样。为了凸显阶级和命运,导演还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很有趣,但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一层表达。那么阶级代表什么呢?钱,地位,权力,出生。这些东西也许确实给了人更广一点的自由,但这并不能解释生命。ben的生命,难道就比女主更有意义吗?原著里,ben也是因为没意义才会做这样的事,消磨时光,找到骨骼里的旋律。人生的无意义,是全面覆盖所有阶层的。ben只不过是靠着我比你有意义的优越感而存在的。但他并没有好到哪去。他四处旅游,见多识广,好几次差点丢了命,可还是觉得没意义。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是塑料大棚。而不止女主是。男主也是,ben也是,你也是,我也是。这才是村上想表达的东西。人生虚无,可以说是哲学上比较统一的一个认识基础了。而在此虚无上的选择,才是哲学里细分的讨论方向。可终其所有,我们至今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所以这虚无还会陪伴人类,最少一千年吧。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解读。只看了一遍,而且没有打草稿,一些原本想谈的细节,也许会忘记写。如有疏漏,我会在豆瓣和知乎答案填补。这部电影,是否也没有意义,我不知道。我看完,打了四星。我觉得尚有不足之处。所以对于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看的人,甚至出于哲学观点不同,或是觉得这部电影太类型化,泛泛而谈的观众,我完全理解。如果你不喜欢,没有错。这电影确实有的地方太直白,深度不够,有的地方,又略故弄玄虚。换一个角度,优点也可以变作缺点。从类型电影的叙事上,以及社会、阶级等问题的表达上,都可以找到一些不足和缺乏创新。我就不展开讲了。但是,我相信我的解读,应该比较全面的阐述了这部电影的元素和主题。希望可以对大家,看懂这部电影,有帮助。而且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我觉得那段夕阳下的,自由的像鸟儿一样,却在哭泣中结束的裸体舞蹈,真的很美。哪怕不久之后,它便消失在了黑暗里。好像水消失在水中,好像雪球消失在雪地里,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如果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的工作。——王小波找到你的仓房,燃烧吧。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禁止转载欢迎共同爱好者来找我玩本文版权归作者王俊俊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