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了一池春水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20:18:51人气:0
沉睡的妮可

视频沉睡的妮可状态:正片年代:2014

主演JulianneCôtéPierre-LucLafontaineLucSenayAnne-RenéeDuhaime更新时间:2024-01-01 13:56:28

主人公是22岁的少女妮可,父母外出后独自照看房子,她和好朋友韦萝妮克享受着夏日惬意的时光。这种平静被妮可的哥哥打破了,他带着他的乐队出现了,他们正打算为专辑录歌。两个女孩的友谊受到了考验。她们的假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妮可开始失眠,并且收到了来自一个只有十岁的男孩坚持不渝的追求。

记得那些暑假,总期待爸妈出去上班不在家,可以享受一个人在家的好感觉,成为屋子的主人,也成为自己主人,拥有属于自我主体的自由。而也是那些暑假,从上一个学年过渡到另一个学年,有时更是从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进阶到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不过大部分暑假的日子里都不像是青春电影中那样精彩,充满着汗水与热血,我们的暑假多半都是在那些寂寥的片刻中虚度,电风扇在炙热的房间中来回吹了又吹,才渐渐体会原来这才是人生原本的样貌。电影将这些虚无的细节提炼出来,整部电影的色彩只有黑白,这样黯淡的设定在妮可的世界观中完全成立,黑白让失眠分不清黑夜与白昼,黑白让虚无更加虚无,黑白也让这部电影更贴近现代主义电影的美学风格。人的虚无状态在电影中被放大:拍摄视角平行于妮可这个人物上,使角色平凡化,在当中妮可没有过多的情绪起伏,维持着冷静和无感,观者看不见她的内心动静,而是看到了她生活的状态,这样处理的方式与整部片的定调产生和谐。缓慢的平行推轨镜头(这也是魏斯安德森电影中产生荒谬性的关键元素之一)以及用黑幕分段与断裂的剪接方式使得情节被淡化,各个角色之间的情感又或者观者与剧中角色的关系充满疏离。这样的气氛延续到妮可的职场,他在慈善二手衣卖场负责理货,空虚的工作内容与不在同一频率上的同事(多为相对弱势族群),偶尔透过偷窃行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空间配置上妮可被建构在单调一致、极为乏味的场域中,线条分明与冰冷的秩序是现代主义下的产物,置放在当中的妮可更显其渺小与荒芜。职业的选择上对照好姐妹作为秘书的工作,妮可相对不及欲追求世俗的功利,这样的消极也反映在她对于人生种种的抉择上,逃避现实犹如睡不着时出现的昏沉状态,不梦又不醒。妮可的年纪在影片中没有明显标示,但可以看见其站在成长的中继点,正努力试图成为所谓的「大人」,个体的自主性被突显。妮可收到信用卡的那瞬间,背景出现璀璨的竖琴配乐点缀,加上片中少数露出的那一丝微笑,都让我们想起脱离父母的第一步就是经济的独立,而经济独立后又有能力行使行动上的独立,过去只能骑着脚踏车移动的她,可以开始有自己出国的机会,实践冰岛梦(近年来冰岛成为美加人所向往的旅游国度,某种摆脱生活的理想境外,重新拥抱自由的寄託,在电影《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与《LandHo!》都有着墨)。父母亲的不在也使家庭伦理的束缚被架空,妮可拥有短暂的自主权力,但家仍是主体的框限,电影中有大半场景都发生在妮可家中,相对朋友或哥哥在外租屋,留在家的她彷彿仍未想对自己人生负全责。电影中妮可对于性的触及是在片头,妮可裸身躺在一位男子身旁,即揭示妮可对于性/爱是拥有自主权的,然而这样直接的表露却在虚无的走向下被消弭,隐身在水作为性的意象与暗示,也是妮可情绪/情欲起伏的表象:开头男子房间中和缓由上流下的瀑布造景、中途冰岛旅游广告中静立的间歇泉如被压抑的情欲到最后的喷发,以及出现在妮可家中那一座泳池,犹如妮可心中的一池春水。原本平静的水面,被哥哥所组的乐团鼓手─JF的鼓棒(阳具象征)所搅乱,摇滚乐团的介入使妮可单调的生活产生涟漪,也使得本来安静的电影节奏出现了噪动,但妮可对他的好感却处于被动状态,相反地,当中马汀的安排就产生对照组─一个奇异的个体,大人的声音与孩童身体错置的男人/男孩,主动积极地追求妮可,面对这样挑动不起情愫的对象,也只能消极以对,有时候爱情的发生确实需要一点激情和冲动,这也呼应到妮可前男友闪婚的决定上。如果将整部电影/整个夏天看作是妮可的潜意识,又或者妮可睡不着的状态是她处在半梦半醒时的神游都是成立的,黑幕与剪接造成的「影像隔间」都像是一段段没有顺序的梦境,而黑白并非我们平常感官世界中所呈现的色彩,加上马汀角色的安排与充满戏剧性的结尾段处理上都充满著超现实的色彩。这个抑郁的夏天,是情绪/情欲的大爆发,也是成长的转捩,努力学着大人应该有的动作,在不断抉择中成为一个所谓积极进取、负责任的人,但有些时候消极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面相,一种抉择。(文王振恺)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