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谈《忽而今夏》剧版,新生与心声——写给书粉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9:13:31人气:0
忽而今夏

视频忽而今夏状态:30集全年代:2018

主演白宇卜冠今吕承珏张书维更新时间:2020-08-06 19:12:18

少女何洛机灵俏皮但功课欠佳,却不小心夸下海口要考入名校。意气飞扬的学霸章远看似自大高傲,但被何洛的锲而不舍打动,辅导她不断进步。两个人心意渐明,约定报考同一所大学,但阴差阳错,高考令他们分隔两座城市。他们不畏时空距离,满怀憧憬地一起规划未来。高中同班的一众好友,也各自经历成长中的种种磨砺与挑战。高考失利的章远急于证明自己,实现早日与何洛团聚的承诺,却在创业过…

我多年来一直看豆瓣,但很少写评,有的话也都发在自己微博和公号上了。这次是因为在讨论自家的剧,但《忽而》一书的初版已经是十多年前,这些年许多读者未必关注了我的微博,所以在此把微博的文章转发过来。下面这个内容很长,耐心读完就是真爱。之前还写了一系列关于《忽而》的东西,大家在微博上向前翻一下,或者看一下电脑版微博侧栏的头条文章,有探班记、忽而新番外(活久见吧!!)、忽而的解读、定档时写的对剧版的思考、对书改剧的苹果派见解等等。希望对真爱《忽而》一书的读者们,这些能解释你心中的大部分疑惑。关于《忽而今夏》,为什么我选择不断发声。大家可以看到,少有原作者为改编剧解释这么多。就因为,它对我和许多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忽而今夏》在网络连载的时候,原名叫做《双城故事》。回忆是空气,爱是双城的距离。这句话和“我爱过的男孩,有世界上最英俊的侧脸”一样被许多人铭记。我曾解释过,何为双城。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城。双城的距离,其实是心与心的距离。为什么会产生隔阂?不仅是空间的疏远,更多的是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想法,心与心产生的阻隔。我不断地去阐释内心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消弭这种信息不对称。我了解大家对忽而的深情,因为这种深爱我也有,应该超过其他任何人。所以我理解读者的顾虑和诉求,为了让大家了解我,我也愿意把我所知、所想和大家分享。我不希望因为《双城》,又衍生出心与心的双城。说到此,其实市场化早就影响到我了。2005年,《双城故事》开始在晋江连载,虽然也受到许多人喜爱,但是真说不上大爆款,而我此前也没出过书。有出版商联系,提出要修订书中的内容再出版。我果断拒绝了,因为那就不是我的文字了。后来联系我的韩总特别喜欢这本书,他后来也连续主导出版三版《忽而今夏》。他说支持原文一字不动,但是和我商量能否改个书名。因为《双城故事》听起来略文艺,而且太有年代感,只看名字的话,目标读者可能都不会购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想了若干备选名字。因为梁咏琪的专辑《Suddenly,thisSummer》和黄耀明的歌,选择了《忽而今夏》。火热的炎夏,却常常蕴含各种别离,有一种时间流转的唏嘘感。适合和某个人相爱,和某个人告别。“迷离面孔像昨天的我曾相识而难以碰面然后在今天忽尔今天再遇这孤独少年”(虽然有人说这歌词其实是BL,咳咳,我和章何都不介意啦)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双城故事》这个名字,认为它更精准地反映了我要表达的故事内核,但不能否认,因为名称的变动,才让许多人在茫茫书海中发现了它。许多读者和这本书的缘分,或许就源于一次市场化的选择。对于出版内容,我的确有更大的决定权。而文字是一个作者最直接、最自我的表达,我认为对文字的坚守,才是最本我的。而影视,更多时候,它是一个产品,一个商品。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商品”二字就产生排斥,商业化的确要面对取舍。但是目前,以我的能力,还不足以主导它以一种文艺的方式呈现出来。许多人都不能,没有这份任性的资本。我之前已经用苹果和苹果派比喻过原作和衍生产品的关系。我栽下一棵苹果树,有人喜欢直接吃苹果,也有人买去要做苹果派。我对于别人如何制作这个派,其实是没有指挥权的。而大家是否想吃,试吃之后是否喜欢,都是很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苹果派和苹果不一样,但那棵苹果树,你拥有的那颗苹果,依旧没有变。然而这次比较不同的是,我在后期,加入到制作苹果派的流程中。我在微博长文《在lt;忽而今夏gt;定档时,写给珍爱这个故事的你们》里(没来得及看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写过:因为他们和我一起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加深了我对这个作品(电视剧版)的感情。《小王子》里说,“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它才显得如此重要。”剧版的《忽而》,是另一朵玫瑰,不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玫瑰。刚才说,你卖了苹果,对如何做苹果派就没有主导权了。你不能随意进入人家烘焙坊的操作间里,比比划划。有部分作者因为各种机缘进入到影视剧的制作中,但大部分并没有。而我在最初授权时,也没有争取做编剧的机会。因为编剧是一门手艺活儿,我没有这个专业能力;作为日常上班族,我也没有时间学习。而且编剧没有作者自由,故事的主线情节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单独拍板的,这个过程要不断听取各方意见。我这样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作者,是不想乖乖听命于人的。去年春天人设流出后,我也深度存疑。不过我想,大不了他们做苹果派,我不多提多参与,要是不好吃,我就当不认识烘焙坊吧。中间和制作团队见过两次面。编剧妹子更是主动找我,我们俩聊到半夜十一、二点,交流对故事和人物的看法,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可以说,剧本情节的改编也不是编剧能独立决定的。为了最大程度的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与原文保持一致,编剧已经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努力。我第一次探班看到剧本时,拍摄已经过半。那次我先是看到拍摄现场,被制作团队的认真所感动(写了《探班记》一、二),而且看了已经拍摄的部分素材,对它的风格有了一定了解。虽然和我作品的气质不是完全一样,但是能感觉到团队真的用心思考了,而且作为一个新的作品,故事也还有趣。最关键的是,透过酥皮、红糖和肉桂的气息,苹果原有的味道还在。拿到剧本是周六夜里十点多,我彻夜读到凌晨四五点,记录了一系列关于故事架构、情节推进和对白细节的意见。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又赶去剧组,和制作团队交流我的想法。如果说写作是自我的,单打独斗的。那么制作电视剧更是一项工程,需要不同部门通力合作。对我来说,人设我最喜欢哪个?当然是原本的啊。改成目前这种人物关系,是我最希望的么?当然不是啊。然后呢?我如果只吐槽,对后续的项目推进,会有改变么?我工作多年,明白如果想最大化实现个人诉求,其实是需要同时为他人的利益考虑的。不是针锋相对,而是要以合作的心态,求同存异。而且在我工作之初,老员工就告诫我:在你提意见的时候,要想到它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而不是只因为不满,就提出意见,那样对后续工作的推进并无益处。我其实是一个又执拗自大、又情绪外放的人(像不像章远?),所以一直以此自勉:在工作中,不要只因为个人的喜好而盲目批判。在此我有一个心态的转变,已经和读者不大一样。大家是最终的消费者,苹果好吃不好吃,派好吃不好吃,其实都可以评论、吐槽。但我现在看到苹果派的制作流程了,并且可以加入其中的某些环节,我要想的就是,如何把这个派做成一个好吃的派,并在此基础上,更多保留苹果的味道。从九月中开始,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从北京跋涉去青岛。只要在青岛,就在跟剧组。还跟过到凌晨三四点的大夜。在北京的日子里,每天都通过微信和制作、导演、编剧沟通,因为来不及按顺序修改剧本,就要来第二天拍摄的通告,把马上就要拍摄的场次过一遍。当时剧本的主线已经定了,许多场次拍摄已经完成(拍摄顺序和剧本顺序并不同,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所以某些结构已经不能做大幅度调整。但在尚能修订的范围内,我和制作团队协商,对某些情节进行了改动,对人物对白进行了调整,让他们更贴近我设定的人物性格;在一些重点桥段,把我原文某句话为什么要写、写的时候想的什么,都和制片、编剧、导演和演员进行了交流。希望在拍摄表达上,更能体现原文的人物情绪。而且每次去现场,导演都热情地邀我坐在监视器前,并且每一条都咨询我的意见。说实话,这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作为一个影视作品,基本上,导演在现场有绝对的主导权。他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是对我的尊重,也是我们日常多次交流建立起来的彼此的信任。后期几场重头戏,是我和制作团队先碰过剧情走向,梳理台词,再连夜制作修订飞页(因为和原剧本不同了),发到演员和各个部门手中。所以我加入后,大概大家飞页都比原来收得多了。很多时候意味着,重新安排场次,重新背台词。如果我在现场,导演给演员讲戏时,我也常坐在旁边,有时还会提出一些建议。制作团队接受了我一个外行不断地指手画脚。所以那一个多月,我每天都沉浸在这个故事中。自2006年忽而首次付梓,之后十多年,我再没有如此深入地将自己融入章何的故事中。心中其实有一种和老友重逢的感动。穿过这么多年的时光,你们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我又触摸到你们的心跳,感受到你们的温度,你们依旧带给我感动,这个感觉真的很好。他们在我心中,再次变得活灵活现。这也是为什么十余年来没有写番外的我,一旦动笔,就大段大段,再次书写他们的故事。他们终于从记忆中的青春时代走出来,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继续他们的人生。这是我对影视制作的另一层感谢,它重新给这个故事带来了生命力。拍摄杀青后,在北京开始紧张的后期。现在面对的只有一堆素材,相当于刚把菜切好,不是简单拼凑就可以端上桌的。大量素材需要浏览,粗剪,以及进行后期的一系列操作。粗剪的小样开始陆续生成,我通常下班后或者周末,都会跑去后期机房,一待就待到夜里十来点,再打车回家。那个冬天甚至没怎么去滑雪(了解我的人知道这是多大的牺牲)。我和制片、导演、剪辑,还有制作团队的各位,反反复复地看粗剪的内容,根据大家的意见,剪辑反复调整。我们并不是每次都喊好,也会围在一起进行官方吐槽,常常说:我要把这句话发到弹幕上去!有很多内容,回头再看,也不尽如人意,有遗憾,有瑕疵都是难免。只是尽可能地挑出毛病,并讨论后期修改的可能性,也许是通过剪辑手法,也许是通过后期配音,也许是通过调色,或是音乐烘托。我其实是乐在其中的。第一,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第二,我全方位地观摩了苹果派的制作流程,这是一个学习与经验积累的过程。刚才我说过,这是一项工作,想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首先要保证自己对这个行业了解,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是我对这次制作的又一层感谢,它使我成长,为我未来提升话语权创造了可能。身为作者,不想最大化还原自己的文字么?但是,首先你要有那个能力。并不是原作者操刀,出来的影视作品就一定原汁原味,一定受欢迎。文字才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熟悉且自在的领域。如何调动影视制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太外行了。这次是我,一个果农在烘焙坊里的一次历练。粗剪之后,我提出了许多对白的修订意见,重写了许多过场的旁白。原本剧本开篇是何洛参加运动会,现在改为章远重回高中母校。他讲出的那段台词,虽不来自原文,但却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这一年夏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高中母校。距离我第一次跨入这座校园,已经过了将近十年。有人说,时间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的力量,没有人能拒绝它的改变。我并不想做一个怀旧的人,也不想活在过去的回忆里。只是那些人、那些事、那段时光,还有某一个,最惦念的名字,一直是心底最明亮的一束光,给我前行的勇气。回到这里,耳边穿梭的,似乎还是那年初夏的风,它所讲述的,是不想被时间磨灭的,我们成长的轨迹。”通过这段话,有感受到么?是我对于这个故事的再次定位。时间是伟大的,我们都不能拒绝它的改变。我不想活在回忆里。但他们依旧是我最惦记的,给我前行的勇气。它所讲述的,是不被时间磨灭,成长的轨迹。到此,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说这么多来支持这部网剧。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我也付出了时间、精力,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情。它不仅是制作团队的玫瑰和苹果派,也寄托了我的一分努力。它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而许多人对它的抱怨,其实是建立在和苹果的对比上。因为喜爱苹果,担心它原本的味道被遮盖。因为和苹果的清香对比,抱怨这个派香料味太足,不喜欢吃。对苹果的感情,其实是大家对最本真的那个我的喜爱和支持。被读者指责我不爱这个故事,我任由它随意改编,其实是很难过的一件事。当然,如果你还在读我近期的文字,关注我的微博,就知道现在的作者心理还挺强大。而且写文只是我丰富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得与失我当然在乎,但并不是主导我情绪的全部。但是,人和人之间是有感情的。我不希望因为这些不了解,产生隔阂。因为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你们最认可那个原本的我。只有更多人给我以支持,我才能更有底气地坚持自我。现在的剧,相当于我从事的一份工作,我带着章远何洛来打了个工。做出来的东西,大家依旧有评论的自由。我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为了更多地阐释我们的出发点,消除隔膜。不是最终一定要谁说服谁,谁胜出谁。而说到影视制作,对书粉来说,真的一点收获都没有么?首先,我会写一系列番外,微博上有很多片段了,我会写得更系统化一些,就是因为这个故事重新拥有了生命力。其次,音乐团队非常用心,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创作了若干歌曲。我们当然都喜欢忽而里引用的大量歌曲,然而那些唱出心声的,毕竟是属于别人的。现在有人为了章何,写出他们的歌。这个我想大家都会认可,真的很好听。还有小白和小卜演唱的男女主视角的两首歌尚未正式放出(女主版其实作为插曲已经出现在剧中了),对我来说真的非常有成就感。我在录制现场听他们一句句唱出来,还同音乐老师沟通,其中某些表达方式也是我的建议。比如女主版第一段副歌和第二段,用不同情绪表达。首段是高中进行时的欢快,第二段是分别后的惆怅与缅怀。所以在这部作品的每个角落,大概都藏着我的一些小情绪。这是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大化的自我表达。我之前有许多话没有说,第一是因为没时间,忽而的制作占用了我很多的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说好的新文都没有开。第二是因为我心里没底,我说这么多,但做出来的剧水平太差,那只能说我的水平也不怎么样,提出的建议可能不如没有。大家不知道,我和几位主创简直都魔怔了。开始头两次探班,他们给我看素材,问我和朋友感受如何。我们说:“还挺好啊。”制作团队不放心,问:“不是客气?我们总担心自己看了太多遍,有了太多的感情,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好看。”我开始还觉得他们太紧张了。但过了半年,等有其他朋友陆续去后期机房探班时,我问的也都是一样的问题。你们说好看,是不是就和我客气一下啊?我觉得好看,是不是因为,我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啊?所以在开播后两天,当许多观众陆陆续续表达喜爱,尤其是看到许多开始质疑的多年书粉,留言表示支持,我才深感欣慰,有了说出这些故事的底气。这些天收到的读者评论,真的是最温暖的慰藉,给了我最大的勇气来表达自己。我在微博上讲到,第六集章何的表白(弹幕还有人认为是第八集的KFC才表白,扶额)。虽然不是北国冬夜的公车,不见了手心的太阳,但是当他们讲出我熟悉的台词,弹幕上看到一排“好甜啊”的评论,我忽然泪如雨下,哭了很久。多年没有这么动情。并不是因为情节,这段虽然喜欢,但我总看了几十遍了。而是源于一种全新的肯定,对原文、对剧,无法分清彼此。是再次被认同的感觉。是重新获得信心的感觉。当然,还是会有很多人坚守对苹果的喜爱,不接受它的改变。那就期待一下,你们盼望已久的小苹果——晋江专栏近日会开始连载番外,微博也会有相应的提醒。但无论你吃了苹果派还是没吃,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可以尽情表达。但是我希望,我懂得大家,大家也尝试着来了解一下《忽而》背后的我。大家因为深爱这个故事,而且忽而成名已久,所以你们眼中的我大概也带了一圈光环。然而并非如此。作为一个产量非常低的非全职作者(大概质量也一般是主要原因吧,无奈笑),如果没有忽而影视版的改编,我大概会越来越边缘化。从微博、晋江的流量,都可见一斑。好多忽而的老粉,大概在这次之前,也没有关注过我的晋江专栏和微博,也不关注或喜爱我后期的作品了吧?忽而其实已经是个与众不同的小众作品。它吸引许多人,是因为高中阶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然而这更多是因为,大多数人高中生活有高度重叠性,价值观更为相似,其中表达的情绪更容易被广泛认同。而我后期的作品,常被质疑为没有忽而的灵气。以我个人的辨识力,我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我就认为《春天》的故事、人物和文笔都更加成熟,《花儿》中有更为多样的思考,只是因为《忽而》是起始于一个相对来说世界观没有太大分歧、大家价值取向更为一致的年龄段。其实《忽而》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也不是高中阶段。作者的自我表达,和读者的偏好,本来就不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种双向选择。后期我的作品都更自我一些。就像现实中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大家会走得更远一些。所为作者的坚守,其实就是我不迎合市场,而继续写自己想写的人生故事。如果没有影视化的契机,这种坚守或者说固执己见,已经让我感觉到路越来越难走了。《千屿千寻》是我关于多年海岛经历的思考,但因为故事完整,人设讨喜,相对来说读者接受度也高一些。《世上唯一的花》在情节上承续《眼泪的上游》和《直到春天过去》。因为我早就想说,一个故事的终点,并不是故事里人物的人生终点,所以书写夏小橘后来的故事,是我多年的打算。而这些年来,我心中又萌生了梁忱这样更为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都是时间予我的礼物。我想写,我就写了。但它的节奏也好,故事也好,可能在许多人眼里并不好看。然后,出版面对大问题。是的,也有读者将它列为最喜欢的我的作品。但是它难产了。对我来说,也不是想出版什么故事,就能出版什么故事。同样面对着市场的问题。只凭我现在的影响力,根本做不到随意写一本书,就有人给你出。实体版《忽而》的荣光,已经是属于许多年前的了。许多人反复阅读,当做自己的珍藏,这固然是大家对作品的珍爱。但放眼大局,它是渐渐被周遭遗忘的。它最鼎盛的时期已成过往,长此下去早晚会进入历史的故纸堆的。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我希望延缓这个过程。这是源于我对这个故事最深刻的感情。我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活在更多人心里。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忽而这个小说的存在。看忽而剧版的弹幕,大概就很清楚它在大众心中没太大存在感了。还有之前爆出的一些抄袭事件。如果当你们这批老读者都渐渐成长,更多的关注家庭事业而不是网络小说,要有谁替我和我的作品说话?说“相信你,如同相信我自己”是忽而的原创?如果真的被抄袭被融梗,只有我势单力孤发声么?我也需要这片果园不断地成为关注点。你越有名气,别人越不敢觊觎你的东西。多谢支持我的书粉和剧粉的鼓励,其实这几天我虽然处于播剧的兴奋中,但思考是越来越冷静的。我看了许多质疑的声音,也对自己的动机进行了深刻思索。越想,越觉得很多话是可以开诚布公说给大家听的。因为忽而的众多老粉,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要求得平衡。而我自认为,自己所想的一切依旧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是用我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名与利,并不全是恶俗的代名词。在某些方面,它给了你更大的选择权,让你能更自由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只要不是为了名利,改变自己的初衷。因为《忽而》重新焕发的活力,在出版或者改编上,作者或许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这是我希望得到的。所以不想吃派的苹果爱好者,如果你同时也喜爱果农和她的这片果园,吐槽苹果派的时候至少手下留情。而吃了一口派觉得还不错的,也表达一下喜爱。喜欢苹果也好,喜欢派也好,都是对我的支持,不分伯仲。但最重要的,是表达情绪和感受的时候,理智表达。就事论事,只表达对《忽而》的感情和态度,不要过多讲其他。《忽而今夏》的故事在我心里是独一无二的,绵延十年,而不是跨越十年的成长。我只想记录自己的心境,阐述自己的思索。电视里依旧保留了这个故事核,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肯定。这样的心情,现在你可以了解么?作品我打四分,留一分给未来更贴合原文的可能。P.S.我爸看了第一集,发来一段话,一直以此自勉:我能理解一些书迷的不满了。你要看到一些人发自内心对忽而的热爱,对于一些吐糟别上火,各种言论都是对书的关心,也不要认真的去论战,从各种言论中去修正自己以后对一些事的把握。本文版权归作者明前雨后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