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詹姆斯邦德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9:39:24人气:2
007系列之20择日而亡

视频007系列之20择日而亡状态年代:2002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哈莉·贝瑞托比·斯蒂芬斯裴淳华更新时间:2016-10-20 19:52:18

特工英雄007詹姆斯?邦德(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Brosnan饰)这次在北朝鲜发现了一位世界级的媒体大亨——盖斯特维的阴谋诡计。盖斯特维妄图研制一枚类似于第二颗太阳那样的卫星来挑起全球战争,进而达到他控制地球的企图。007当然不会允许盖斯特维的阴谋得逞,于是在北朝鲜展开了调查。经过调查,007发现盖斯特维的真实身份,那是经过整容后改头换面的原北朝鲜领导人Zao。现在,007…

第四任007提摩西道尔顿的《杀人执照》生错了时代。这部偏黑暗的007电影遭到了不小的批判,票房表现在当时1989年尚且差强人意。1990年5月,提摩西道尔顿的第三部亦是合约中最后一部007电影制作提上议程。据道尔顿在2010年的采访中叙述,第十七部007电影在当时已进入选择导演的阶段了。可就在这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途中,联美、米高梅以及007电影版权拥有者布罗克利三者之间爆发了法律纠纷。拜这场错综复杂的法律纠纷所赐,第十七部007电影毫不意外地陷入了难产。直到1993年,也就是道尔顿所签七年片约的最后时限,这部电影仍然没有开始拍摄工作。螺旋上升的《黄金眼》1994年一月,联美公司终于开始制作第十七部007。尽管合约已经到期,制片人布罗克利依然带着剧本询问提摩西道尔顿继续出演的意愿。道尔顿声称他愿意演完自己最后一部007。可是布罗克利坚持认为在经历了这些年的空白期后,道尔顿不能只演一部就拍屁股走人。他希望道尔顿可以续签第四、第五甚至第六部片约,后者则表示不想让自己的表演生涯被007束缚。二者在这点上的分歧最终导致道尔顿在同年四月公开宣称他将正式卸任007。事后看来,道尔顿的选择不无道理。短命的道尔顿时代过去了,下一任007的选角迫在眉睫。制片人布罗克利在休格兰特、连姆尼森、梅尔吉布森之间短暂徘徊了一阵子,之后十分坚定地重新选择了他在八年前心目中的第一候选人——皮尔斯布鲁斯南。但皮尔斯布鲁斯南并不是《黄金眼》最为令人震惊的选角。真正让人们大跌眼镜的选角是朱迪丹奇成为了新一任的MI6领导、邦德的顶头上司——M。这一决定并非全然出于哗众取宠的噱头,性转M的念头也不是《黄金眼》的原创。早在罗杰摩尔时代的最后一部作品《雷霆杀机》拍摄前,扮演M专属秘书钱班霓的演员路易斯就提出过让下一任M成为女人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当时没有得到采纳,反而在八年后的《黄金眼》里成为现实。但让朱迪丹奇饰演M这一决策,更有可能是受到了现实世界中英国谍报部门领导换届的影响:1992年,英国情报部门军情五处迎来了首位女性主管,斯黛拉雷明顿。除此之外,我认为性转M的背后更是片方针对007这个IP未来的长远考虑。007系列的活力源头在于冷战时代的间谍战,《杀人执照》前的大部分007电影剧情大多以对抗苏联为核心展开。可在米高梅、联美折腾那堆官司纠纷的时候,007的终极目标——苏联,这个红色巨人已经在现实世界里轰然倒下了。没有了对手,这个戏还要怎么往下写呢?没了对手,007存在的意义又在何处呢?拔剑四顾心茫然,仿佛战场上的战士。苏联的缺席让许多业内人士都对007系列抱持着悲观态度。媒体认为经历了六年的真空期再让邦德复出是徒劳的行为,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说邦德是“旧时代的标记,最好还是将他束之高阁吧”。在这些负面评论的影响下,制片人布罗克利心中同样有过怀疑。此时由于阿尔伯特布罗克利年老病重,实际掌舵的制片人已经是他的女儿芭芭拉布罗克利。片方曾想要将电影背景设定为60年代,讲述007的起源故事,甚至考虑过黑人邦德的提案。要知道这可是在政治正确滥觞之前的1994年,黑人邦德真是个大胆的主意。不过最终老布罗克利仍然决定影片必须回归最传统的007电影基础,即讲述当代间谍故事。虽说是回归传统,由于《黄金眼》是第一部没有伊恩弗莱明原著小说加持的、完全原创的电影,所以它仍然是最为创新的007电影。在此之前,所有的007电影都改编自同名原著或长篇或短篇的小说。改编的力度有大有小,但终究有伊恩弗莱明的加持。《黄金眼》不再受原著小说助力,这也意味着它不再受到伊恩弗莱明冷战思想的制约。尽管不在改编自小说,电影有仍伊恩弗莱明的印记。片名“黄金眼”就是伊恩弗莱明的庄园名字,弗莱明就是在位于牙买加的“黄金眼”庄园内写就了大部分的007小说。弗莱明之所以给自己的庄园起名黄金眼,是因为他在二战时曾经参与过英国情报部门针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某次任务,那次任务的代号就是黄金眼。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演绎一扫道尔顿时代的黑暗阴霾,将道尔顿在《杀人执照》中的那股暴戾气息用宛如肖恩康纳利的黑色幽默风格给掩盖起来。邦德的演绎风格上,在我看来,皮尔斯布鲁斯南是对罗杰摩尔时代进行了螺旋向上的继承。《黄金眼》正片开始的那段飙车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詹姆斯邦德性格中与生俱来的冒险家精神。在这段与“凤凰女”的赛车戏中,007完全没有必要用他那老旧的阿斯顿马丁强行与法拉利一教高下,但是007依然选择接受挑战并乐在其中。这种大男孩的气质是皮尔斯布鲁斯南赋予邦德的最大特色,这份男孩气息与罗杰摩尔时代的“流氓”气质形似而神非,又像是继承肖恩康纳利绅士气质之上的雅痞风格。不再是个“大男子主义的厌女症恐龙”。(M夫人对邦德的评价)之后在《X战警》系列中饰演凤凰女的荷兰演员法米克詹森,在《黄金眼》中她饰演一名喜欢在做爱过程中用大腿把人掐死的俄罗斯女杀手。我认为这是在致敬《黎明生机》中邦德查看苏联女杀手时,Q提到了擅用大腿的女杀手。但当时那位女杀手明显是个重型坦克,不是法米克詹森这样的尤物。法米克詹森在这部戏里的激情镜头给当年幼小的我造成了很大冲击鸟枪换炮的视觉效果如果说道尔顿时代为了对抗罗杰摩尔时代的浮夸,而刻意摒弃了各种小道具,采取脚踏实地的动作画面。那么《黄金眼》就是为了弥补007缺席六年的情感空白,而加足马力奉献给观众的一场视听盛宴。制片方的决意从007的经典片头就看得出来,枪管片头从肖恩康纳利时代以来几乎没什么大变动,直到《黄金眼》终于使用CGI重新打造枪管与流血特效,让整个画面更加流畅。伴随007数十年的特效总监德里克梅丁斯在影片上映前不幸逝世,而梅丁斯的专长是制作微缩特效道具,这仿佛在冥冥之中告诉我们《黄金眼》注定将成为007系列新的起点。《黄金眼》是第一部使用电脑特效技术的007电影,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复仇者联盟》那样几乎完全依赖CGI的电影,皮尔斯布鲁斯南也并没有穿着那一身动作捕捉套装走来走去。事实上,《黄金眼》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实景特效。在影片中段的高潮追逐戏中,邦德驾驶着坦克在圣彼得堡的街头横冲直撞。光是这场戏就拍了六个星期,分别在圣彼得堡和仿造圣彼得堡搭建的英国摄影棚内完成。为了完成这场戏,剧组向英国军事博物馆租用了一辆苏联T-54/55型坦克,并将其履带改造成了适用电影特效爆破的履带。为了圣彼得堡的街道不至于被坦克压坏,剧组还把T-54/55型坦克的钢制履带板替换成英国酋长坦克的橡胶履带衬垫,真可谓用心良苦。在热闹的动作场面之中,电影依然没有忘记赋予007一点格调和修养。在圣彼得堡的坦克追逐戏中,邦德一边开着坦克一边还抽空整理了一下领带,这是就是007和其他动作片明星的最大区别:枪可以打不准,风度不能丢。除了坦克、卫星这些极浩大的特效,鸟枪换炮的还有至微小的动作戏剪辑风格。类似罗杰摩尔时代那种固定镜头来回切特写的枪战一去不复返了,在《黄金眼》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跟着邦德在掩体之间跑动,甚至在入侵苏联基地时还有被《谍影重重》发扬光大的手持跟拍。剪辑对于动作戏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部电影锐意革新的凌厉风格要归功于导演马丁坎贝尔。这位英国硬派导演面对《黄金眼》这份艰巨的任务,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让众人质疑的007系列在六年真空期后得以起死回生。更加可敬的是,十年后,当布鲁斯南时代的007陷入罗杰摩尔式的疲态,又是马丁坎贝尔执导了《皇家赌场》,再次给这个知天命之年的系列注入新的活力!邦德的自我价值认同影片上映于1995年,冷战早已结束,苏联已经解体。但《黄金眼》仍以1986年的某次任务开场,007和006前往苏联进行破坏工作。在之前的007电影中也出现过其他00代号的特工,可是基本出场就死了。比如《八爪女》中的009,《黎明生机》中的不知名00特工。不夸张地说,00部队的业绩完全是007一个人撑起来的。这一次的《黄金眼》起初看上去也不例外,006开场就被乌洛莫夫将军生擒,说了句“ForEngland”(为了英格兰)后就被击毙。目睹006殉职一幕的邦德,其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很难在康纳利及罗杰摩尔时代看到的情形。虽然在《八爪女》中有009殉职剧情了,我们几乎看不到罗杰摩尔饰演的邦德对同僚之死表现出多少情绪波动。我认为这或许是编剧延续了《杀人执照》中道尔顿的邦德为同僚复仇的性格。《黄金眼》中的邦德是所有007电影中最为嗜血的。仅统计镜头表现的场景,邦德在《黄金眼》中总共杀了三十四人。从人头数的角度看,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的邦德真可谓杀人魔王。顺便说一下,最和善的邦德一定是罗杰摩尔,他在《金枪客》里除了BOSS金枪客外没有杀任何人,真的是走和平主义者路线了。这段序幕确定了整部《黄金眼》的基调,略带残酷黑暗的成人童话。整部电影实质上是在循序渐进地重新打造邦德的自我身份认同。影片极具感染力的一幕发生在艾力克向邦德坦白他的叛变行为。那是在一片苏联社会主义风格雕塑中,006向007坦言自己是哥萨克人。英国在二战后出卖了哥萨克人,任由他们被苏联屠杀。同胞遭到屠戮的惨状导致艾力克的双亲自杀,从此艾力克发誓要向英国复仇。看起来似乎英国特工006确实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哥萨克人Janus。(Janus是艾力克在恐怖分子世界中的代号)在艾力克与邦德对峙回合的最后,占尽优势的艾力克用极其嘲讽的语气再次说了那句“ForEngland”。这不仅是对英国的背叛,更是对邦德本人的侮辱。如果艾力克真的是个执着于报复英国的哥萨克人,那么《黄金眼》或许会有更多的讨论空间。可惜他不是。和所有好莱坞动作片的反派一样,艾力克特里威廉只不过是个掠取金钱的恐怖分子。他制造混乱偷走法国战斗机,和前苏联将军乌洛莫夫合作抢夺人造卫星黄金眼,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他在抢劫英国银行的同时摧毁英国经济秩序,以此断绝一切能追查到他的线索。什么宏大的复仇,什么伟大的计划,到头来正如邦德在片中所言,只是个小偷罢了。跨越了心理上对艾力克的愧疚,邦德也跨越了自己对间谍身份的内心矛盾。所以在最后一幕,当艾力克向邦德求饶,最后一次说出他们同事之间的口号——ForEngland之时。邦德才能平静地回应:No,forme.为了英国,007应该活捉006。但为了自己,邦德只想杀了艾力克。由此,皮尔斯布鲁斯南的007处女作《黄金眼》一蹴而就,漂亮地打造出属于他的邦德形象。《黄金眼》的成功远超预料。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洒脱与优雅、马丁坎贝尔纯属的电影技巧以及蒂娜特纳那首可以说是007主题曲Top3的《黄金眼》,这无疑是天作之合。就连电影批判之神罗杰伊伯特都对皮尔斯布鲁斯南不吝溢美之词:相比于前任们,布鲁斯南的邦德显得更敏感、更脆弱,但心理上更完整。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邦德的成长之痛。票房表现自不必说,在艺术性上《黄金眼》同样得到了业界赞许,得到了英国最高奖项BAFTA的提名。这也是对我们游戏玩家来说最重要的一部007。根据《黄金眼》改编的N64同名游戏真正让欧美主流玩家体会到了FPS的乐趣。在《黄金眼》之前,FPS这一类型在主机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它仍属于PC端硬核玩家。《黄金眼》的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主机上的射击游戏,它是现代FPS游戏的雏形,奠定了现实类FPS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引领了FPS游戏的“现实主义”风潮,更首次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融入潜入元素。光是美国地区,《黄金眼》就售出了500万套以上,直到现在我还偶尔能在YouTube上看到关于这款游戏的讨论。罕见正面描写中国的007《黄金眼》的游戏发售于1997年五月,同年十二月,布鲁斯南的第二部007《明日帝国》开始上映。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明日帝国》都不是一部难看的电影,更何况它还是唯一有华裔担当邦女郎的电影。华人女星杨紫琼的加入不知是否受到了成龙的影响。1994年,《红番区》让成龙终于打入好莱坞,也让美国观众真正领略了异于欧美动作片的香港武打的魅力。杨紫琼的当选是否有此因素呢?杨紫琼扮演中国特工林葳在片中大显身手,说得上是战斗力最强的邦女郎。在电影中段的高潮追逐戏中,她与邦德在越南街头二人交叉手臂骑摩托的设计非常有创意,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随后在越南安全屋的打斗中,杨紫琼着实秀了一把ChineseKung-fu,各种涵盖中国元素的特工道具把邦德唬得一愣一愣的。在我看来,《明日帝国》的问题在于“有佳句,无华章”。《明日帝国》的数个高潮段落的设计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可之间的衔接却非常粗糙,邦德在陷入困境后的逃脱手法有些过于离谱了。但这部电影依然是一流的007电影,罗杰伊伯特给出了如下评价:《明日帝国》是一部有格调的刺激的作品。而这部电影的反派比过去更加合理可信,也更加现代,同时赋予了这部电影不同以往的、隐晦的讽刺效果。伊伯特所说的反派是《明日帝国》中明日传媒集团的Boss——埃利奥特卡佛。为什么罗杰伊伯特说卡佛更加讽刺呢?因为在这部电影里,埃利奥特卡佛发动恐怖袭击的目的不是摧毁世界,也不是控制某种稀有资源,而是制造新闻。为了要让自己旗下的媒体更具话题性,卡佛雇佣私人武装在中国南海制造冲突,随后在中国和英国之间挑拨是非,然后再让报纸第一时间发布具有煽动性的内容。很多人认为埃利奥特卡佛这个角色是在影射现实世界里的英国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鲁伯特默多克从报业起家,如今他已坐拥包括《泰晤士报》《太阳报》等在内的英国40%的报纸、天空电视、福克斯电视等媒体。在90年代,默多克和中国关系颇为密切,这也是人们认为电影有所影射的一大理由。在电影中,卡佛和中国军方串通一气制造混乱的条件之一就是获得中国新闻的独家报道权。而杨紫琼饰演的特工林葳,其表面身份是新华社记者,她跑得也挺快的,或许《明日帝国》讲述的其实是一场中国官方媒体抵御外敌的战争吧……《明日帝国》上映的年份正是英国交还香港的日子。虽说这过程中英国人使了不少坏,香港问题大大增加了中英正面交流的机会,欧美也意识到中国有不俗的潜力与开放性。在最终决战前,007和林葳乘船前往中国南海寻找卡佛的踪迹。夕阳沐浴下,邦德和林葳二人你自嘲一句堕落的西方世界特工,我自嘲一句连红宝书都没有。两国的特工可以亲密无间地合作,中英的争端只来自第三方的挑拨。整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邦德对来自中国的特工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持有刻板偏见,到最后怀有同生共死的敬意。而林葳的态度则不卑不亢,还带着些许嘲讽与自嘲。纵观整个系列,《明日帝国》内对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的正面描写堪称罕见。重蹈覆辙的布鲁斯南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伊始,片方就和宝马签了赞助合同。于是我们在布鲁斯南时代看到了堪称史上最夸张科幻的007座驾。罗杰摩尔时代的路特斯能潜水?sowhat,我们布鲁斯南的车还能拿手机遥控!还能隐形呢!简直就是蝙蝠侠的蝙蝠车!道具无限升级是007电影荒诞化的一大标志,过多的奇技淫巧比起罗杰摩尔时代的浮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皮尔斯布鲁斯南的第三部007《黑日危机》之中尚且留有一丝干燥的现实感。这大半要归功于苏菲玛索饰演的石油大亨女儿。这个角色或许是整个007系列中层次最丰富的反派邦女郎。关于这个角色的斯德哥尔摩心理反作用力算是《黑日危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她和大反派之间的心理地位互换非常具有挖掘的潜力,这个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给波兰斯基拍那就是《苦月亮》了。可是制片人们似乎不懂适可而止的道理。布鲁斯南时代的四部007电影,科幻元素的过分程度与日俱增。这使电影从成人的童话降级成了儿童的童话,观众们对布鲁斯南的007评价可谓每况愈下。不可否认其最后一部《择日而亡》的制作水平极为高超,这部电影的特效水平远超前作,大动作场面更是系列内无出其右的奢华。电影前半段的质量算是上乘,故事遵循着007电影的经典套路有条不紊地展开。《择日而亡》的前二十分钟,其严肃灰暗程度完全可以媲美丹尼尔克雷格时代,邦德开场就被俘更是极为少见的桥段。比起俄罗斯和石油恐怖分子,这次007要面对的是摸不着底的朝鲜。这个新颖的设定让电影前半段处于刺激和紧张中。但任何有关现实感的幻想都在故事中途那座冰雕宫殿出现后急转直下。冰雕的宫殿、人造卫星的激光、隐形的阿斯顿马丁……过分的科幻元素使得电影从成人童话降级成真正儿童的童话。在面对这样浮夸的剧情元素时,观众很难在严肃对待电影中邦德遭遇的危险。整部电影就此沦为一场show,一场展示007道具的show。从冰雕宫殿开始,电影仿佛出轨失控的列车,奢靡的特效带着故事的起承转合就这样奔向荒唐的终结。制作人急于想让詹姆斯邦德赶上当时各种CGI特效动作电影,如《碟中谍》《极限特工》等,却忘了这个40岁的系列应该追求怎样的效果。更可怕的是在《择日而亡》中,五十岁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就如前十七年前的罗杰摩尔一样老态尽显。不知是否刻意为之,在这部电影中你甚至可以看到邦德的两鬓白发……庸俗的艺术风格、浮夸的特效、荒唐的动作戏,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择日而亡》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电影中大面积的植入广告镜头也遭到了媒体的口诛笔伐。BBC戏称《择日而亡》(Dieanotherday)为“Buyanotherday”,毫不留情地讽刺这部电影的铜臭。据不完全统计,在《择日而亡》中植入广告的企业多达二十家,其总赞助费高达七千万美元,坊间传言甚至高达一亿美元!《择日而亡》中对朝鲜半岛的描写遭到了朝鲜政府的声讨,他们认为电影中对朝鲜战乱和饥荒的描写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在韩国,亦有一百四十五家影院因为上映《择日而亡》而遭到了韩国民众的抗议和抵制。《择日而亡》上映于2002年十二月,次年便召开了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会谈上朝鲜态度强硬,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成果。有好事者便将这口锅套在007的头上,韩国文化旅游部门的某位官员形容《择日而亡》是“一部错误时间的错误电影”。遭到差评的《择日而亡》仍旧是当年全球票房第六的电影,却再次消耗了007的口碑。合约到期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就坡下驴,就此卸任。布鲁斯南时代的007可谓虎头蛇尾,《黄金眼》的成功掩盖了后三作的平庸。但话说回来,每一任007不都是这样吗?除了乔治拉赞贝。在保罗格林格拉斯和马特达蒙的《谍影重重2》重新定义了动作片的2004年,007这个系列亟待新鲜血液的融入。不仅仅是演员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叙事角度和电影风格的改变。家贫思孝子,国难想忠臣,凭借《黄金眼》拯救了007的马丁坎贝尔迎难而上。再次出山的马丁坎贝尔,还有那位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007将再次为系列续命!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Green2018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