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使人们一无所有,同样也教会人们去仇视或者拥抱你的敌人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5 03:44:56人气:0
阿伊达,你往何处去?

视频阿伊达,你往何处去?状态:超清年代:2020

主演雅丝娜·杜里契奇伊兹丁·巴乔维奇DinoBajrovic约翰·海尔登贝格更新时间:2022-09-28 16:54:15

1995年7月,斯雷布雷尼察。艾达是联合国的一名翻译。当塞尔维亚军队入侵波什尼亚克飞地并接管那里的权力时,她和她的家人和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在联合国营地寻求保护。激烈的政治谈判开始了,阿伊达不得不进行翻译,通过翻译她得知了致命而残酷的信息。但尽管信息的爆炸性极强,她还是坚持着逃脱迫在眉睫的命运的希望。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为时三年半的波黑内战期间,交战各方塞族穆族克族都曾经展开过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族迫害和屠杀。在已知并被国际社会确认的种族罪行当中,影片中提到的1995年3月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是在战后欧洲最为严重、最为惨烈的罪行。在战场上自己不能保卫的,屈膝于敌人面前同样得不到保全。在战争中,不是比惨、而是比刚烈。塞族大概是一向深谙强邻环伺、弱肉强食的生存之道。素来尚武、骁勇暴戾,具有抵御外虏、守土保家的善战传统。所以才能够以少博多、在波黑战场上始终争取主动。但在波黑民族构成当中,塞族只占三分之一、地广人稀。在穆控区和克控区,作为少数民族的塞族平民同样沦为种族迫害和种族屠杀的牺牲品。在大屠杀发生地——斯雷布雷尼察,1992至1995年内战期间在穆斯林控制下同样发过针对塞族平民的驱赶、迫害和屠杀。前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等国境内都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不同民族。内战伊始,就具有跨地域、跨国界、国际干预、纵横卑阖的特点。其中波黑塞族、克罗地亚塞族与塞尔维亚和共和国、一度以民族划线结成同一阵营、“三位一体”,因此得以与早已赢得西方社会支持的克罗地亚和穆斯林展开长期分庭抗衡。就在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发生之前,1995年5月,得到西方援助的克罗地亚政府军攻陷了同样被列为联合国保护区的克罗地亚塞控区——西斯拉沃尼亚。随即出现大批塞族居民被驱赶逃离出家园。由于塞族在克罗地亚的安全形势恶化,从而在前南地区尤其是波黑东部引发了新一轮政治和人道危机。作为连锁反应,1995年7月波黑塞族开始对位于波黑东部塞控区境内的穆斯林“飞地”、联合国保护区——斯雷布雷尼察发动攻击。波黑塞族之所以敢在外部形势不利于己方、力量对比业已发生逆转之际,悍然出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抢在西方对塞族动武之前,挟持当地的荷兰籍维和部队迫使联合国方面投鼠忌器。最终通过武力解决来为自己在今后谈判桌上争取到更多的筹码。在重新审视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时候,如果不能正视大国干预、火上浇油、拉一派打一派的丑陋行径,最终致使内战局势陷入旷日持久、愈演愈烈、危机四伏的胶着状态;如果不能直面交战各方都曾经采取极端方式,对敌对民族进行种族迫害和屠杀;那么无疑会削弱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在旷日持久的波黑内战进程中,种族清洗与种族灭绝曾经和武力解决、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一道成为破坏前南地区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的冲突根源。在这里,没必要过多去谴责滞留在斯雷布雷尼察的荷兰籍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联合国营地有2000名荷兰籍维和部队官兵,他们在大屠杀发生时没有担负起履行必要的责任。斯雷布雷尼察自从波黑内战爆发后,和萨拉热窝一样就一直处于塞族军队的围困之下。最后是穆族抵挡不住塞军的攻势、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交到了联合国的手上。荷兰在近代欧洲历史上从来都不是军事大国,一战和二战中都宣布保持中立依然不能摆脱战争浩劫。当时在斯雷布雷尼察承担维护平民安全使命的荷兰军人,在一路攻城略地、勇往直前的姆拉迪奇将军面前、在冲锋陷阵、骁勇好斗的塞族军人面前显得多么不堪一击、弱不禁风?在塞军包围下的斯雷布雷尼察,他们同样也是被囚禁者。如果说,作为交战一方的穆族军人都能选择在虎视眈眈的塞族军警面前放下武器、俯首帖耳,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凭天由命。那么作为大国幕后角逐的前台工具,荷兰人只能保持委曲求全、选择退让。斯雷布雷尼察一度是交战区,这里的穆斯林也曾经和自己的塞族邻居在战场上捉对厮杀、拼得你死我活。因为战前穆斯林人口在这里占据优势,穆斯林极端分子也曾对当地的塞族少数居民犯下过驱赶和迫害的罪行。根据塞族人提供的资料:整个内战期间在斯雷布雷尼察地区至少死亡3227名塞族居民,仅在市中心就有446人死亡,参与犯罪的穆族暴徒多达469人。所有这些也都有文字与影像等各种证据材料。斯雷布雷尼察,同样也充满着塞族人的尸骸和坟墓。当看到充斥着整个画面的穆斯林难民、当看到混杂在妇女儿童中间为数众多的青壮年男子、当看到许多身强力壮的穆族青年被塞族军警羁押,我忍不住要问:穆斯林为什么不能起武器来进行反抗、以死抗争来保卫自己和家人呢?难道是基于穆斯林们热爱和平、善待邻人的信仰吗?不对。斯雷布雷尼察在此之前,一直是穆族武装在波黑东部的重要军事据点之一。这里的穆族武装以斯雷布雷尼察为依托不断钳制塞军进攻、威胁塞控区安全、甚至频繁侵袭从波黑塞控区通往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主要通道。联合国斯雷布雷尼察保护区出现在1993年4月,当时塞军发动了旨在攻克斯雷布雷尼察的进攻。迫于塞族的军事压力,经过联合国斡旋当地穆斯林守军最后同意解除武装、保证不再袭扰塞族平民。1993年4月16日安理会通过决议,明确斯雷布雷尼察为联合国保护区。也就是说当地的穆斯林军人最初是因为抵挡不住塞军的猛烈进攻,才会主动放下武器、混迹在当地平民里面寻求国际社会的庇护。而一旦塞族毁约重新控制斯雷布雷尼察,势必会对曾经作为战场上对手的穆斯林进行新一轮甄别、清算。以避免他们一旦返回穆斯林控制区又重新加入穆族武装继续与塞族为敌。我不知道在大屠杀的死难者里面到底有多少是放下武器的军人、也不知道里面是否有人参与过对当地塞族平民的迫害。内战中上演的,从来都是一幕幕同室操戈、以暴易暴。所以,最后影片会留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曾经的刽子手和曾经的受害人共聚一堂,今后的斯雷布雷尼察、或将由不同民族的孩子们来摒弃掉仇恨、抚平内战创伤。战争使人们会一无所有,同样也教会人们去仇视或者拥抱你的敌人。我相信大屠杀里面的刽子手们,最希望看见的就是幸存者们会留在废墟上开始新一轮的杀戮、在仇恨中生活一直到死去。这样的话,后来者才会去不断颂扬他们的杀戮、赞许他们的功绩。苦难,会从仇恨中萌生。而和解,才会唤醒希望和新生。二战期间,在前南地区也出现过严重的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又重新医治战争创伤、携手共建出现过民族团结、和睦共处的局面。但愿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苦果,能够涤荡内战的丑陋和人性中的贪婪。但愿穆族、塞族、还有克族的孩子们,今后能有机会共聚一堂、载歌载舞,来奠祭死者、抚慰生者。会有那么一天。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