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梦深处》——不易读懂的东方文艺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08:03:33人气:0
花落一梦

视频花落一梦状态:更新至3集年代:2019

主演赵丹李鹤代悦更新时间:2019-08-14 11:24:01

吴琴导演2015年电影新作《花落梦深处》,是一部描写爱情的现代古风电影,故事发生在与世隔绝的玉茗古镇,这个小镇上曾经一半人唱戏,另一半人听戏,讲述了一个日本男孩上书歉与一个中国昆曲女演员邬墨夕之间跨越生死的缠绵爱情。

《花落梦深处》是一部取材自昆曲《牡丹亭》的文艺电影。文艺片的类型注定了它的表达方式是如梦如幻、点到即止,电影的内容不可能是直白的呈现;电影一两小时的时长限制也不允许影片将内容过多用于交待故事情节,更多的是运用可能不容易被普通观众留意到的细节镜头语言去表达。这样的表达“犹抱琵琶半遮面”,朦胧神秘、意味悠长,更符合东方审美,也和影片表达传统文化艺术的气质相符。不过对于如今被好莱坞特效大片、日韩神片冲击过的观众来说,《花落梦深处》这样的东方式娓娓道来的文艺片就略显寡淡。就如天天看着各种超短裙、遍地比基尼,突然来个“天然去雕饰”的清水芙蓉就没几人懂得欣赏了吧。理解了《花落梦深处》里的小细节,也就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我就来说说自己找到的一些细节,希望可以对其他观众理解剧情有一点帮忙。以下是剧情分析涉及剧透,没有看过电影又不想被剧透的可以在这里停下了。放张拿着美人团扇的霍尊做分割。上束歉邬墨夕相爱突兀吗?影片取材自《牡丹亭》,剧情设置自然会与《牡丹亭》相关,以及与《牡丹亭》渊源很深的《同梦记》。女主邬墨夕既是杜丽娘也是商小玲,遇到上束歉之前,她是商小玲,渴望爱情却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流干自己的眼泪;遇到上束歉她便成了杜丽娘,经过痛过挣扎最终选择大胆的向上束歉说出“我爱你”。《花落梦深处》和《牡丹亭》一样,串起全片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梦。杜丽娘在梦中觉醒开始了自己反抗男权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压迫寻找自己的爱情和自由,在梦中找到毕生挚爱自媒自嫁与爱人柳梦梅结为夫妻,因情死为情生,在复生之后更加坚定的追求捍卫自己的爱情,最终得到父母及世人的承认获得幸福。《花落梦深处》即以上束歉的梦开篇:在牡丹花海的中央是他心中思慕的女孩,她一身杜丽娘的戏服美得不真实,梦中他与她耳鬓厮磨、缠绵悱恻。突然耳边传来老船夫的声音,告诉上束歉目的地到了。上束歉从梦中惊醒,立即下意识的拿出放在怀中的半本《同梦记》,画面落在了戏本女主插画上。这时候上束歉梦中人应该还是自己脑补的戏本角色的具像,此时的梦还只是上束歉自己的梦,还没有与邬墨夕联系起来,就和我们看小说自己脑补喜欢的角色并没有差。但这也是上束歉为何会对邬墨夕一见钟情的原因。他拿着的这半本《同梦记》是邬墨夕外公沈云天所编,角色的形象是按照邬墨夕外婆宁秋的样子描的。影片通过顾老和沈云天的台词交待了邬墨夕与外婆长得很像。也就是说上束歉按照戏本脑补出来的形象与邬墨夕是一样的,邬墨夕的脸就是上束歉梦中人的样子。《天龙天部》里段誉爱上王语嫣还是仅仅是因为外貌,上束歉对邬墨夕除了外貌还有同为昆曲痴迷的因素。所以见到邬墨夕的第一眼对于上束歉来说就是梦照进现实,爱上邬墨夕是理所当然的事,没反应的话才是奇怪。对于邬墨夕来说又为何会爱上上束歉?邬墨夕因为上一辈的悲剧:母亲年幼时目睹外婆在戏台上惨死于上束歉爷爷手上,造成了对戏台及戏曲的恐惧,精神也不正常。在受小墨夕偷偷学戏的刺激下一病归西,女主成为了无亲无故的孤儿。母亲的死迫使她不能学戏,但从心底里的喜欢是不受控制的,所以,她以拒绝顾老亲授学艺的方式来抵消对母亲之死的愧疚,又在自己的住处种上牡丹、在家里放着戏本和戏服。在终日左右为难的时光里,无人可以倾诉的她选择活在戏中来逃避。而她最喜欢的曲目是《牡丹亭》。上束歉是什么样的?文质彬彬还着书卷气还有点呆,呆头书生的样子没跑了。《牡丹亭》的男主角柳梦梅什么人设?书生啊!首先从第一印象上邬墨夕就不排斥他。电影里也很含蓄地进行了表达。邬墨夕因为忘带钥匙进不了家,可是清冷孤傲的她却不愿意求人选择自己爬墙,高估自己能力的后果是卡在墙上进退不能,就这样的情况她也没选择低头去呼救。撞上路过尬聊的上束歉这个陌生人,女主却很反常的主动求救。平时她的院子是连镇子上一起生活多年的朋友也不让进的,所以上束歉从一开始对于邬墨夕来说就是特别的。呆萌而文质彬彬,软萌得没有一丝攻击性的上束歉对于邬墨夕来说才是敢于接近交流的对象,这样的人设让霍尊出演倒是非常具有说服力。当然上束歉怀里被忽悠买下的一干与昆曲相关的工艺品也可能是拉进两人之间距离的因素,一个镇子外面的陌生人把当地人不感兴趣的玩意如珍宝般抱在胸前,可能也像自己一样喜欢昆曲吧。这里插一段两人感情线外的细节:镇上经营昆曲周边的小店,老板不断的向路过的行人推销,本地人却根本不屑一顾。初到镇上的上束歉却被吸引,被老板推销了洞箫、团扇、脸谱等等一堆工艺品。初看的时候只觉得上束歉这个呆头实诚娃被老板坑了好笑,再看却发现这段和传统文化的现实惊人的相似,国人自己弃若敝屣的戏曲却有不少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学习。当然也许只是我想多了,导演拍的时候并没有类似的想法。说回正题,男女主第二次见面遇到了顾家兄妹两人提起在顾老生前希望女主出演《牡丹亭》,但面对亡人遗愿邬墨夕却没有答应。邬墨夕热爱昆曲却又拒绝出演,无论如何都不符合常理,但上束歉却和顾家兄妹不同,虽然与邬墨夕相识甚短,却细心的发现墨夕有杜丽娘的戏服,庭院里种着牡丹。虽然对于上束歉的追问她也没回答,可是女主心里应该有找到知己的欣喜。《牡丹亭》让两人的距离再进了一步,分开的两人各自看着手中的半本《同梦记》,做着同一个梦。此时,上束歉脑中的梦中人与邬墨夕重叠,而上束歉也成了邬墨夕的柳梦梅,梦已经从上束歉一人的独梦变成了两人同梦。可以说到此,两人在内心的爱已经相连。两人的爱其实是一种对杜丽娘和柳梦梅角色的爱的转移和重叠,虽然两人相识时间不长,但对对方的爱却在没有相遇之前的很久很久便已经开始,相遇是这段爱的爆发点。开始便爱得如绚烂的烟火般耀眼而不顾一切。上束歉在小石桥上用洞箫吹奏,用箫声诉说心意,邬墨夕也循着箫声前来。两人在音乐中就明白彼此的意图,知音也不过如此。所以邬墨夕说出了从不向外人道,不上台的理由;上束歉灵机一动提出不登台也可以演出的设想。邬墨夕第一次露出了笑脸。送墨夕回家的路上,上束歉含蓄的表白,爱上了梦中人。对于同样痴迷《牡丹亭》的两人来说其实很直接了,只不过对于不熟悉《牡丹亭》的观众可能get不到。上束歉与邬墨夕的爱不结合《牡丹亭》和《同梦记》来理解可能就会得出发展太快,爱得没有理由的结论。影片是悲剧还是喜剧?结局是死循环吗?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还是要从影片里的细节里找。结合《牡丹亭》和《同梦记》剧情以及影片中台词以及镜头,我的结论影片是用伏笔交待了的happyending。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是大团圆喜剧,商小玲一遍遍演着“寻梦”一出杜丽娘爱而不得郁郁而终时卒于台上却是实实在在的悲剧。影片中男女主角各拿着《同梦记》的一半,上束歉在商小玲死后的剧情又续了一个结局(是不是感觉和我们不满故事结局续同人一样一样的),为商小玲写了一个梦,这里应该是本片导演为影片结局埋的伏笔,一个梦的结束又是另一个梦的开始,但另一个梦却不是前一个梦的简单重复。续结局的原因是不接受商小玲的悲剧,戏本里的结局尚且想要改变,何况是自己和恋人的人生!《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抗挣也是从梦开始,梦中觅得情郎结得姻缘。影片开头与结尾都是上束歉在初到玉茗的小舟之中从梦境中醒来,与女主邬墨夕在小桥处初遇,但是片头上束歉是老船夫声音唤醒被动醒来,结局是自己从梦中惊醒;男女主在片头的相遇只是两个陌生人的擦肩,结局处却有恰似故人来似的相视一笑,与《红楼梦》中宝黛初相见倒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明是不曾相见的陌生人却又仿佛相识多年。初遇已经改变,两人的爱情结局又怎么可能还是悲剧!大概就是一出看似悲剧的喜剧,也可以说是留有美好期望的喜剧。结局不仅仅是男女主爱情从悲剧向喜剧转变留下线索,昆剧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的命运也在结局处给出积极乐观的暗示。同样是老船夫回答上束歉询问关于玉茗古镇当下昆曲现状的镜头,问的话没有变,答的话也没有变,但是镜头的内容却变了。开头只有两人对话镜头的切换,结局的地方岸边却多了教戏的老人,学戏的孩子。《花落梦深处》就如片名一样,就是一个美丽的梦,美丽而梦幻,蓄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需要细细品味,只不过简单粗暴的接受信息习惯了,很难再适应《花落梦深处》这样的表达。观影中观众推进剧情那些细节被无视也就再正常不过。花了一天功夫码这些字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看懂这部影片,多一些的人愿意重拾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本文版权归作者建文朱允炆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