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孩子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11:06:59人气:0
共产小子西游记

视频共产小子西游记状态年代:2010

主演马提亚斯·施维赫夫弗莱德里奇·穆克艾丽卡·巴赫蕾达-库鲁斯托德·斯塔什维克更新时间:2015-12-16 14:54:52

两个东德小子在柏林墙倒下后携带着简单行李、少的可怜的盘缠、及更屈指可数的英语词汇量来到美国,从纽约一路费尽周折前往旧金山,一个是为了寻父,一个是为了一睹金门大桥。受共产主义的影响,他们最喜欢的英语口头禅就是friendship,于是一路上他们逢凶化吉、奇遇无数,friendship让他们由头至尾不离不弃。

这部以民主德国为背景的电影,不曾像lt;窃听风暴gt;那么有名,不曾像lt;再见列宁gt;那么深刻,然而,却有它独特的视觉。从这电影开始的第一分钟就知道,我爱它。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多么神秘的地方,多么渺小的地方,多么可怕的地方,多么悲伤的地方。电影一开始有几句台词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们住在同样的房子里,我们长得一样,我们吃着相同的食物,我们之间没有秘密,我们有世界上最隐蔽的特工......”这种自嘲式的介绍看似幽默,但一想到我们和电影中的他们都曾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笑容的背后也不免多了一丝悲伤。当然德国人不会总喜欢以悲伤来诠释那段历史。正如同当年看lt;再见列宁gt;一样,德式幽默始终贯穿其中。多个角度,多种角色,在相同的背景和欢笑里,留下那些伤痛痊愈后的恐惧。电影以“友谊”为背景,两个从封闭国家中走出来的少年来到了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在入境处被美国人问之是否是纳粹时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无论任何时候,二战给德国留下的伤痕依旧那么清晰。当两个少年说出“No,nono.Wearecommunist.”一连三个No来急于摆脱纳粹形象。哪知后一句却将他们送进了拘留室。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在封闭的世界中根本不知道外界对于Communism的看法。看到这里,好气,好笑,好玩。在检查人员把他们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后,终于,来到了美国。整部电影以寻父为主线,友谊为基调,两个穷小子出发旧金山。语言不通,笑料百出。却又是悲伤的。比如,电影前期他们三次遇到的美国人,全都不知道世界上曾有个国家叫民主德国。导演的用心又一次显现,1.大部分人都不认为德国会分裂。2.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柏林墙给德国人带去的痛苦。好气,好笑,好玩。电影一步步地像我们阐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并不在意所谓的意识形态。只要有“友谊”,我们就是朋友。当每个人都过分在乎那些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中,我只想知道那些残酷背景下的无辜平民的生活。他们不需要意识形态,不需要政治立场,他们只想要那一点点卑微的自由,比如,听听联邦德国的广播,吃吃美国的巧克力。真的。当看到他们在电影院播放他们自己制作的纪录片时,我就那么偷偷地流下了眼泪。大概他们在拍摄这些镜头时,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祖国会消失地那么彻底。那个统治了他们四十年的地方就那么静悄悄地天翻地覆了。两个单纯的少年因为这一纪录片被市长接见。他们握手合影时背后墙上的里根相,那么耀眼,那么和谐。另外要说说感情,年轻人的电影不涉及感情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出现了烂俗剧情,两男一女的尴尬,差一点搞到“友谊”尽头。还好,最终“友谊”胜过了爱情。多么感动。两个少年才是真爱好么?!对了,遥控器的那段真心笑到晕。德国人就喜欢挖掘这些小情绪。有爱又温馨。本以为马上就要大团圆结局的那一刻,导演让寻父的少年没有了父亲,父亲在当年越墙时被射杀。那个善良的中年男人说,“不能再有人倒在柏林墙下了”。也许,正是这个方式,给了少年寻父的期望。也正因为这样。少年才克制住想要越墙的冲动从而保住了性命吧。终于!!!他们还是来到了金门大桥,世界的最西端。同样,也看到了卫星牌汽车在桥上驶过。世界真的不同了。世界再也不是我们被灌输的那样了。我们不再属于某一主义,因为世界属于我们。最终,汽车也如约交到了黑人朋友的手中,可爱又单纯的少年。我们可以探讨某一体制的好与坏,但那些孩子,都是最善良的。还要说一句,这电影的配乐太美了。KriegerdesLichts,好听到哭。我个人有柏林墙情节,也有浓厚的德意志情节。所以这电影,我打满分。亦是继lt;窃听风暴gt;后最喜欢的东德背景的电影。噢还有,Matthias美到没朋友!!!本文版权归作者IRISCHERIECN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