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还是冷静是个问题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0:42:34人气:1
西线无战事

视频西线无战事状态:正片年代:1930

主演路易斯·沃海姆刘·艾尔斯约翰·雷阿诺德·露西更新时间:2024-01-01 14:04:4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一腔热血的德国青年保罗·鲍曼(卢·艾尔斯LewAyres饰)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然而当保罗和他的同学们经过训练后,被派往西线参战时,他们目睹到的却是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战争的荒谬无情让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灰意冷,因伤返乡。可是愚昧的乡民根本不知前线的危急,保罗义愤填膺地向学生…

如果我早出生几十年,估计在文革中也是个激进青年,不是好派就是屁派,情绪激昂地参加着各种活动。我会为那时那样的自己汗颜吗?会,但是在当时的环境,宣传舆论导向下,普通百姓能看到多少真实,能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如果我犯错了,我会原谅自己。角度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它能带给你完全相反的二种体验。1895年电影机才被制造出来,1928年第一部有声电影问世。1930年出品的《西线无战事》,也许和现在的大片相比,没有更多的技巧展现,没有豪华阵容,但它非常有感染力。影片以青年士兵的视角,去体验一场战争,战争不再充斥各种意义,只是直面死亡、离别、恐惧、饥饿……人间炼狱般让人疯狂。稚气未脱,朝气蓬勃的学生兵饿得四处找吃的,被吓疯,一个接一个被炸死,炸得缺胳膊少腿,而又是那么真切地对生命充满留恋;敌人真的那么可恨吗?那被主人公失手杀死的敌人的怀里一样揣着妻儿的相片。我们为什么要互相撕杀?这是一部成功的反战片,如果电影院里充斥着这种片子,没有人会去战场。但事实不是这样,事实上的我们周围的大部分电影,是展现豪情英雄。敌人是消灭一个保本,消灭二个是赚的。刚被热烈讨论的《赤壁》(上)中,多少曹军在八卦阵中被箭射、刀砍、茅扎而死,你被触动了吗?不,我为刘孙联军以少胜多暗暗欢喜。那倒下的该血流成河吧,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家庭无数个哭泣的眼,这些伤痛我们不曾体验,即使倒下的数不胜数。为什么呢?因为角度不同,每个死去的人不曾被人性化予以展现,在电影中成了一个一个淡化的没有生命的符号。而鼓吹爱国,忘去小我以成就国家大我的电影、著作、演讲……,一定能让青春年少们热血澎湃,足以让他们不再思考,只一味地跟着大旗指引的方向前进。在《西线无战事》中开篇,戴着眼镜的老师,声音发颤,情绪激动的对他的学生宣扬着这些,而学生在他煽情的诉说中,真的对投身战场无限神往纷纷参军。为什么人的身上这种盲目的热情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真的是谎言重复N次后就变成了真理?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讽刺了围绕着广场跳舞逐渐升起的人群,索尔仁尼琴被部分人质疑大国沙文主义。文学作品始终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实现各种需要,对人进行洗脑。我们最好能接触更多,以避免单一信息对自己的荼毒。我能不爱国吗?当国家需要时我可以完全不顾,只要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吗?国家可以忽略每个单个个体的需求,将国家这个虚无的名词的利益放置无限高的位置?这是个问题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