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冯豆子看家庭教育的误区(一)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9:41:50人气:0
家宴

视频家宴状态:HD国语中字年代:2014

主演王刚颜丙燕曾黎戴娇倩更新时间:2020-08-06 21:30:43

富足安逸的淮州,民风淳朴,乡情浓郁。但是时代毕竟变了,儿大不由娘,孩子们陆续离开家乡闯荡,留下老人在家望眼欲穿,盼儿速归。胖乎乎的老冯头(王刚饰)共有四个子女,其中三个都在北京发展,虽然人前人后倍儿有面子,可是看着邻居儿孙绕膝的温馨场景,个中况味自家清楚。他总期待儿女们能回家发展,每年不多的假期是他最开心的时刻。长女大米(颜丙燕饰)发展最好,她多年发展起来的…

培养出大龄“熊孩子”的雷区,你,踩了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刚开始看《家宴》时,我没料到一部五六年前的电视剧能对现实生活有如此多的借鉴意义,就这样一集集的家长里短,让我欲罢不能。尤其是朱一龙饰演的冯豆子,集当代不靠谱青年和被宠坏的大龄熊孩子身上的多种特质于一身,让我不由自主地对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朱一龙饰演《家宴》中的冯豆子冯豆子其人《家宴》剧中角色众多,冯豆子不是戏份最重的,但朱一龙刻画的冯豆子形象生动而饱满,在有一众老戏骨的剧中依然表现十分亮眼。那么,冯豆子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主要缺点:1.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这一点是豆子所有“毛病”中让我最不能忍的。比如,得知女友(不论是毛毛还是萌萌)怀孕的消息,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唯恐承担责任,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比如,明明知道大姐也不容易,一次次给她带来麻烦或伸手要钱时,依然是心安理得;再比如,明明知道有些话说了会伤人,但为了自己舒服,不论多过分都能讲得出口;剧中人物曾评价过豆子“自私自利”,但我个人认为用“以自我为中心”来形容他更为贴切。豆子并不是本性凉薄的那种自私,而是更多地表现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用“自我中心”对儿童认知特点进行描述,即儿童早期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是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豆子在剧中已然是成年人,但因为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所有人都围绕着他这个“中心”转,久而久之,心理上就没得到成长,停滞在了这个阶段。2.贪慕虚荣,急功近利剧中的冯豆子其实是有学厨艺的天资的,口才也很好,不论是踏实读书,毕业后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学厨艺,都能安身立命。但他偏偏总是寄望于通过传销、卖房、期货等高风险手段一下子“发大财”,不肯脚踏实地勤劳致富;在大学读书已经三年半,就快能拿毕业证了,却因为迫不及待地要去赚钱,连这半年也不肯等;卖房赚了点钱,就立马买金链子送家人,以此来炫耀;为了尽快拿到现钱竟能把家传菜谱卖给周氏(虽然有人从旁怂恿,但他本人急功近利也是重要原因)……类似的细节不胜枚举。心心念念想把死猪肉卖出熊猫肉价格的冯豆子3.投机取巧,底线意识淡薄如果只是贪慕虚荣、急功近利,冯豆子可能只是受累于目光短浅,做不成大事或不能成事,起码不至于给家里添太多祸事;更要命地是他能为了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投机取巧、不择手段。从参加传销,到开黑中介;从给死猪肉盖假章到为了骗人买房制造假公文,冯豆子可以说是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疯狂试探。从他身上能看到的基本上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主要优点:当然,豆子也有他可爱的地方:1.本性善良豆子本质上还是个善良的孩子,他的言行若伤害了身边的人的话,良心也会不安。比如李萌萌提议在大姐家不停捣乱搞破坏来谈条件,他就会有些不忍;再比如口不择言戳了二姐夫痛处后,内心其实也很后悔……冯豆子:不想白白走,这,这女人太坏了吧冯豆子:可我大姐她不一样,她就算再烦人那也是我亲姐2.热爱家庭,维护家人虽然豆子很不懂事,但是在涉及家人的利益和颜面的事情上,他向来是二话不说地去维护——当张志同伤了三姐的心之后,冯豆子去打他可以说是剧中为数不多的“高帅”时刻之一。虽然豆子很不想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但孩子一旦生下来了,他还是会去关爱孩子,学着慢慢适应父亲的角色。不论是他看向孩子时眼神里满满的爱意,还是孩子进医院需要做手术时的担心焦虑,都让人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豆子会是一位好爸爸。3.有理想,有干劲豆子的“发财梦”虽然是不靠谱的理想,虽然走到了歪道上,但终归是有想法、有追求的。同时,他对财富的贪恋中,也杂糅着期盼自己的能力被家人认可的良好渴望,若加以正确引导,未偿不是可塑之才。此外,豆子虽然不够安分踏实,但我觉得他并不是真正的懒,只是很多事情给不了他及时的反馈,他的热情就等急不可耐地消耗掉了。比如读书、比如练厨艺基本功,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他这么急功近利之人,在得不到正向回馈之下,自然觉得做这件事看不到希望、没有用,很快就懈怠了。但一旦能给他短期可预见的激励,他也是干劲十足的。在周路一道菜20万的激励下,冯豆子认真钻研菜谱冯豆子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冯豆子之所以成为冯豆子,他自己当然是责无旁贷的。但此次分析的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就不再对他本人诸多的内在原因过多探讨。误区一:过度溺爱和维护表现1:从小缺乏严格要求。豆子的父亲因为小时候豆子智商测试得高分,就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这么聪明,应该去读书,不让他吃自己吃过的苦,受自己受过的累,所以即便知道他从小就味觉过人,也没培养他学习厨艺。豆子的母亲去世早,长姐如母,对幼弟疼爱有加自是无需多说;就连在家里学厨艺时冯爸爸让他洗碗,二姐也会抢着替他做,可见从小一家子舍不得要求豆子吃苦、干活。学业上,唯有三姐有能力对他进行监督和指导,但又过继给了姑姑,不能形成有力的监管。读了一个三流本科,豆子很自满;而且直到无法拿到毕业证之前,也没见任何人对他学业的状况表示不满或有任何责备。这种从小没被严格要求的孩子,容易形成的特点就是娇气、易骄傲自满、做事耐性和毅力不足,显然这些问题在豆子身上都是有所反映的。表现2:不让孩子承担后果与批评。为什么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闯祸,却从不悔改,即便差点被拘留也没见他反思后怕呢?看剧的时候,就只见大姐这边不停救火,豆子那厢不停惹事,真心替大米感到累。直到后面听到豆子说小时候开家长会,老师向家长反映豆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大姐的第一反映既不是先教育豆子,也不是去了解详情;而是先去“护犊子”,先反驳老师。豆子觉得那时的姐姐“特别高大”,其实她这么做反而是坑了豆子,为豆子日后的爱闯祸种下了前因。就是因为不论他犯什么错,家里人依然会不管不顾地护着他,没有谁会严肃责备他或真的觉得他不好,所以他觉得自己无需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对此习以为常;就是因为不论闯了多大的祸,总有人会替他“擦屁股”,后果不需要他自己承担,所以他总是做事前从不认真思考后果或征询建议;事后还满不在乎,不吸取教训,嬉皮笑脸地闹闹就会过去。表现3:事事依从,予取予求。有个成语叫做“升米恩,斗米仇”,说的是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剧中的豆子就是对大米的帮助形成了依赖并视作理所当然了。大米对豆子予取予求,她为豆子所做的已经远远超过她应该为他做的最高限度,更多的满足和依从只会把他惯得无法自力、不知感恩。误区二:缺乏信任与尊重家长始终把子女当作小孩子来维护和溺爱其实不是真正的爱,反而是对孩子缺乏信任与尊重的一种表现。父母大包大揽的行为,其实变相传递的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具有可以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一信号;即便孩子已经成人,在家长眼中子女依然是需要被宠着哄着的“大孩子”,这种做法只能说明家长没把他们当作具备独立人格的“大人”来看待和尊重,没有给他们“成人—成人”的平等交流的机会。为什么剧里面几乎所有人都爱豆子,但他只和二姐夫走得近呢?就是因为皮大聪对豆子还有一些尊重和信任,他会把豆子当作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遇到难事时也会请豆子帮忙;而其他人对豆子的态度就只把他当小孩儿。误区三:缺乏倾听与理解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强加给孩子,殊不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认为对孩子好,你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可能根本不是孩子想要的。豆子想致富的理想本身没有错,问题出在他的手段不靠谱。大家都知道,却没几个人能认真严肃地和豆子谈,他们只是一味地否定和戳破他的“发财梦”,很少有人给过豆子建议,告诉他如何正确地实现豆子自己的梦想。传销、造假之类的违法手段固然不可取,但如果有人能理解豆子做房地产这一事业,提醒他先做好资质注册、按章程办事,未必就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可以说,豆子在家里虽然被各种溺爱着,被各种善意地安排着,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自己最渴望的理解和尊重,他的能力、他的追求,从未得到正视和认可;因此他在这个家里是焦躁而孤独的,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做出惊天动地的成就来震惊一下大家,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冯豆子有机会被培养回“正途”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具体分析请期待下期剧评:通过冯豆子看家庭教育的误区(二)——家有熊孩子,天天都想脱鞋抽他,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本文版权归作者走了就别再回来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