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荐
  • 推荐
  • 还行
  • 较差
  • 很差
缅甸的竖琴

缅甸的竖琴

清晰:第1集

主演:三国连太郎西村晃内藤武敏中村荣二楠英二郎安井昌二

类型:战争 音乐 剧情

导演:市川昆

年分:1956

地区:韩国

语言:日语

评论:当前有0条评论,

更新:2012-09-07 08:11:47

简介:1945年7月,东南亚的战事接近尾声,一队日本士兵行进在撤往泰国的途中。上等兵水岛(安井昌二饰)在音乐学院出身的队长指挥下,用自学来的竖琴鼓舞士气,抚慰战…

给影片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还行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缅甸的竖琴

播放地址:
更多>>最新资讯

缅甸的竖琴剧照

AD2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AD1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1/30
上一个
  • 缅甸的竖琴第1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3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4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5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6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7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8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9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0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1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2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3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4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5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6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7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8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19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0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1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2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3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4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5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6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7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8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29张图片
  • 缅甸的竖琴第30张图片
下一个
  • 缅甸的竖琴第1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张图片(1/30)

  • 缅甸的竖琴第2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张图片(2/30)

  • 缅甸的竖琴第3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3张图片(3/30)

  • 缅甸的竖琴第4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4张图片(4/30)

  • 缅甸的竖琴第5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5张图片(5/30)

  • 缅甸的竖琴第6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6张图片(6/30)

  • 缅甸的竖琴第7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7张图片(7/30)

  • 缅甸的竖琴第8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8张图片(8/30)

  • 缅甸的竖琴第9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9张图片(9/30)

  • 缅甸的竖琴第10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0张图片(10/30)

  • 缅甸的竖琴第11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1张图片(11/30)

  • 缅甸的竖琴第12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2张图片(12/30)

  • 缅甸的竖琴第13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3张图片(13/30)

  • 缅甸的竖琴第14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4张图片(14/30)

  • 缅甸的竖琴第15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5张图片(15/30)

  • 缅甸的竖琴第16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6张图片(16/30)

  • 缅甸的竖琴第17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7张图片(17/30)

  • 缅甸的竖琴第18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8张图片(18/30)

  • 缅甸的竖琴第19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19张图片(19/30)

  • 缅甸的竖琴第20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0张图片(20/30)

  • 缅甸的竖琴第21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1张图片(21/30)

  • 缅甸的竖琴第22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2张图片(22/30)

  • 缅甸的竖琴第23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3张图片(23/30)

  • 缅甸的竖琴第24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4张图片(24/30)

  • 缅甸的竖琴第25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5张图片(25/30)

  • 缅甸的竖琴第26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6张图片(26/30)

  • 缅甸的竖琴第27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7张图片(27/30)

  • 缅甸的竖琴第28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8张图片(28/30)

  • 缅甸的竖琴第29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29张图片(29/30)

  • 缅甸的竖琴第30张图片

    缅甸的竖琴第30张图片(30/30)

缅甸的竖琴剧情简介

  1945年7月,东南亚的战事接近尾声,一队日本士兵行进在撤往泰国的途中。上等兵水岛(安井昌二饰)在音乐学院出身的队长指挥下,用自学来的竖琴鼓舞士气,抚慰战士忧伤的思绪,后更以音乐为媒介,同接受他们投降的英国士兵达成了心灵上的沟通。水岛接到任务,去劝降一队负隅顽抗的日本士兵,然而那些战士拒绝接受天皇的命令,最终全部战死,侥幸存活的水岛被一名缅甸老僧所救,他偷走了对方的僧衣,在前往战俘营的路上掩埋日军尸体,到达战俘营的水岛目睹英国人为战友举行的葬礼,若有所悟,于是赶回来路,去埋葬那些因为自己畏惧而弃之不顾的同胞遗骸。水岛的战友们相方设法打探他的下落,最后被水岛告知,自己还有没完成的责任……   本片获1956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第五位、威尼斯电影节圣乔治奖。

缅甸的竖琴当前共有80条评论

上一页
  • 10-31 19:05

    666
    666 导演很取巧或者说影片主题上很成功的一点就在于没让观众完全体悟出水岛的归隐是出于政治原因与集体主义决裂,还是以埋葬尸体而进行自我殉道?我看到的更多是水岛个人认同从集体中剥离出来时的痛苦(竖琴及鹦鹉)
  • 10-31 19:05

    爱伟伟
    爱伟伟 手法上是很好的片子,但是情节偏向性大到离谱…为啥男主见到的尸体都是日军,而且吓成那样,久经沙场的人应该见过不少死亡的敌军甚至杀过人了吧。既然变成了半个缅甸人,为啥不帮别国人也办个葬礼,明明来不及埋葬的不只是日军。缅甸人和日军的鱼水情也非常奇怪。你们去缅甸是办音乐会的吗?
  • 10-31 19:05

    纸飞机
    纸飞机 经典的流传下来的都是好的
  • 10-31 19:05

    alex
    alex 渡人亦渡己
  • 10-31 19:05

    yu3utcfz9
    yu3utcfz9 看完水岛的信后,还有人认为这是反战片?
  • 10-31 19:05

    cheqidouwei
    cheqidouwei 全程用力过猛,设计感太强而近乎虚伪,在战败后才突然发现身边早已尸横遍野并大为震撼的士兵应该只能出现在导演的自我陶醉中吧。无处不在的佛教元素沦为一种对于和平的刻奇。
  • 10-31 19:05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 果然最早的版本更好市川昆没必要重复劳动
  • 10-31 19:05

    至尊
    至尊 AsianCinemaWeek5
  • 10-31 19:05

    ╰⋛⊱⋋孙志祥⋌⊰⋚╯
    ╰⋛⊱⋋孙志祥⋌⊰⋚╯ 一个因为战争而诞生大悲悯之心(不知道悲悯的生命是否包括缅甸的难民)的人和一群愚忠者形成鲜明对比。
  • 10-31 19:05

    smy8266521
    smy8266521 只有对日本战败后悲惨境象的展现,而缺乏对战争目的和侵略行径的反思。当然导演的本意也许就不在反思战争。但是,不反战的战争电影又怎么能是好的战争电影。影片最终和拆弹部队一样,成为了一曲献给“侵略者”的挽歌。
  • 10-31 19:05

    从来
    从来 缅甸人当时对侵略日军的“暧昧”态度让影片有了一个合理的“接口”,这也是影片被广泛认为是一部反战杰作而不是日本“自说自话”的普适原则。
  • 10-31 19:05

    jiakungogo
    jiakungogo 不能丢下躺在缅甸山丘和河流的同胞们……为什么世界要遭受这么多痛苦?为什么会是不可言状的痛苦?”如果是缅甸的电影,应该是满分,只是他是日本的电影,他什么都不算。他们在战后10年以后拍出的电影,还是只有自己的伤害。
  • 10-31 19:05

    rainrun
    rainrun 市川昆也闭口不谈侵略。留在缅甸作苦行僧的士兵,不是给无辜惨死的亡魂超度,是给他死去的战友服丧。厌战和虚无是有的,但忏悔是没有的。日军和缅甸老太太的鱼水情,也看得人倒胃口。竖琴伴唱和鹦鹉传话,把怀乡病和同志之爱渲染得越感人,越难以下咽。
  • 10-31 19:05

    thgrher
  • 10-31 19:05

    SKY
    SKY 啧,可能想要表达的境界确实很高,这帮年轻人也是被时代所裹挟,但是好像模糊了侵略者的形象,看着别扭,缅日英军民一家亲?还有,怎么老有人分不清谁是侵略者谁发动的战争,你让我们反思抗日解放还是抗美反印对越?这些战争恰恰全是反战的,不如一部电影有力量?
  • 10-31 19:05

    言行合一
    言行合一 翻译了CC花絮对三国的访谈扔B站了,本人吐槽市川昆还蛮有趣的,而且是真的不会唱歌……|@Ozubook|唉,这片里的三国可真太帅了(我只有这种观后感……Olt;-lt;)音乐片一开口我就一阵剧烈尴尬可还行……|让他唱歌了吗?唱了
  • 10-31 19:05

    了了
    了了 开头穿缅甸服像缅甸人的水岛的身份已被模糊,跳出了单一民族维度,这铺垫了劝降段落爆发的矛盾,进而推动水岛“出世”。但其茫然正代表一代日本人的精神面貌,想摆脱过去,却无法完全割舍。最后的坚守可算做直面历史。但影片对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仍有遮掩。
  • 10-31 19:05

    哈哈123
    哈哈123 永远不能够离开的难以忍受的痛苦。 中间有几次bgm给我听毛孔开放了
  • 10-31 19:05

    zjd708986023
    zjd708986023 这个结尾好像对原著有一点改动,原著的结尾指责了日本人失衡的欲望和愚昧,电影里的水岛却认为导致世界战争带来痛苦的原因是未知的?就像面对一个故意杀人的人,不再追究他的对与错,而是把杀人这件事归为某种神秘的人类的悲剧,转而陷入这悲剧的思考和想像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现在想想,中国只能拍出来抗日片,却没有好看的反战片,或者站在人类角度反思战争的电影,因为抗日战争,敌人或仇人是明确的,是不得不打的,你谈反战不是很可疑?但怪异的是观众偏偏又都对反战片很青睐,抗日片反而没人爱看。是不是因为加害者的故事如果足够复杂,观众便对加害者更感兴趣。都说艺术要表现人性的复杂,可能也是这个道理。
  • 10-31 19:05

    。
    套战争电影的皮,内核是宗教信仰。。。但我觉得日本人不配在二战的时代背景下拍这样电影
  • 10-31 19:05

    sdfsdfsf
    sdfsdfsf 要说反战,这片还不如初版《哥斯拉》
  • 10-31 19:05

    我要哈哈
    我要哈哈 从头到尾,市川这部鲜为人知的经典作品都散发着激动人心的人文主义气息。一部有情动力的反战电影,它对灾难、创伤和人们反应的创造性描绘,可以媲美《士兵之歌》这样的二战杰作。水岛作为僧人埋葬日本士兵的使命是一种朝圣,他的土墩类似于佛塔,他向坟墓敬礼的做法让人想起佛塔上的佛教仪式。影片的视觉效果也传达了佛教信息,片尾的陆地全景,然后是海洋,展现了信仰的“广度”。“当我翻山越岭,将遗体埋在草丛和溪流中时,我的心充满了疑问。为什么世界必须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一定会有这种莫名的痛?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渐渐明白了。我意识到,最终,答案不是人类知道的,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世界的巨大苦难。勇于面对苦难、无知和非理性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榜样找到创造和平的力量。我将接受任何必要的培训,使其成为我不可动摇的信念。”
  • 10-31 19:05

    醉清风
    醉清风 以音樂為激勵士氣及與陌生人溝通的媒介是令人動容的,但以一介凡夫一夕間而為悲天憫人之聖人未之有也,凡過於超凡入聖者,反令人無從感同身受而有假象,是為過之之流也,不及與過之皆非合於人性者。市川昆的作品雖存有藝術色彩,但劇本往往充滿令常人無法認同的矛盾,此或其難與黑澤明之流抗衡之主因也。
  • 10-31 19:05

    小花瓣
    小花瓣 漫山遍野的尸体,就像如今泛滥的僵尸电影一般,散发着腐烂的臭味。市川昆对于用影像打造战争地狱景观的能力是让人服气的,光这横尸遍野的景象就足够有警示和反思意味。而影片里不听劝说、拒绝投降的部队以爱国、为国献身的名义在日本投降后继续战斗结果被一窝端的段落展现着每个个体被军国主义洗脑后的癫狂状态。水岛穿着僧侣服徒步穿越缅甸大陆,这样一幅地狱景观是可以让人产生圣化,以一种打碎过去一切价值观与认知形式,然后重建价值的方式。这样的重建同样具有普遍性,水岛拒绝回归日本,而是留在缅甸埋葬所有同胞的尸体,这是他未尽的事业。而在每一个战场,每一个尸横遍野的土地上,这样的冲击力都可能让目睹者像水岛一样被重塑。最后水岛写给回国在即的部队的信很直观的展现了他的心态,也算为影片进行了点题,为水岛的行为进行了形而下的解释。
  • 10-31 19:05

    jy_paladin
    jy_paladin 时间太多流血纷争,还是出家修行吧。
  • 10-31 19:05

    vinchan
    vinchan 没有必要非要用反战/反战败的二元论调把电影做划分,战争在本片中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已,市川昆尝试性的触及了战争残酷的一面,虽然仅仅也浮于表面。本片的核心议题还是个人在寻求灵魂救赎的过程中和世俗世界的分野。
  • 10-31 19:05

    fgtbht
    fgtbht 市川昆//之前在乎活着,之后尊重死亡。全片没有批判批判日军侵略行为,而是从一个个人那里让你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并尊重个体愚忠带来的死亡,有点为这种为天王效忠行为立碑的意思。撇开不投降的,为战争中¥非正义¥一方中¥战败¥个人哀悼得人道主义值得肯定。这战争是一个侵略者日军打殖民者英军,也没正义一方。还是可以自己去纪念下的。。如果在中国,那就离谱了。
  • 10-31 19:05

    你的微微笑
    你的微微笑 重看。虽说是反战败(日本几乎所有反战电影都是往这方面吧?)但是因为亚洲可公用的历史背景,再加上东南亚的异域风情,让作品同中国观众的带入性要高了不少。可以随时换成为满洲国的历史,同样的,在大的历史下面继续生活的人们。可看。(话说我下次要不要在打分的时候标个是三分还是三点五比较好啊】)
  • 10-31 19:05

    llxcml
    llxcml 让那些年轻士兵的灵魂的到安息;鼓起勇气敢于畏惧的面对苦难和不公,找到力量创造和平,减少苦难,这个觉悟太高了。
  • 10-31 19:05

    发热体
    发热体 活下去的意义 对悬崖边的人 至关重要 优秀总是以小见大
  • 10-31 19:05

    yuut3cfz9
    yuut3cfz9 痛苦死了不喜欢这个电影非要写喜欢??
  • 10-31 19:05

    anan666666
    anan666666 河边的红宝石是人的灵魂,琴声是来自大佛的心中,鹦鹉是重复的交流,用佛性来治愈
  • 10-31 19:05

    wenxin
    wenxin 影像继承了音乐的感染力。
  • 10-31 19:05

    幽幽林中树
    幽幽林中树 初看市川昆。《缅甸的竖琴》展现了战场上的温柔的和人性的一面,那把竖琴便是战场上唯一人性的象征。与其说是反战主题,不如说,本片展现的是目睹死亡之人的自我超度。
  • 10-31 19:05

    勇往直偂
    勇往直偂 關於死亡的造型和音樂
  • 10-31 19:05

    陈志鑫
    陈志鑫 日本影坛四骑士:黑泽明、市川昆、木下惠介、小林正树 导演贯彻他独特的超越民族与种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本片仅仅是关于日本的人道主义。影片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人性的挖掘与描写也相当细腻而有力
  • 10-31 19:05

    11111
    11111 97/365days。很糟糕,作为侵略者,哪来的资格说出“缅甸的土地是红色”的这样的话,又怎么好讴歌别人的善良。诚然战争对每一个个体都是残酷的,作者也无须全面且中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也只算一个中庸之作,最后半小时集体陷入失败的哀伤当中,造作式的自我垂怜,目光不曾移向别处,只渲染单方面的苦难是显得小气了。
  • 10-31 19:05

    流浪人
  • 10-31 19:05

      。F
    。F 这不是反思战争,是哀悼他们失败的圣战,一群失落迷茫的游子还乡的故事。
  • 10-31 19:05

    ythyjhny
    ythyjhny 军装换成袈裟,军礼变成合十,易服剃发最初只为偷生,却因为“骷髅观”的震撼弄假成真情愿苦行。善良的缅甸平民救命舍食,佛与圣歌唤起他人性的回归与升华,当然,前提是水岛本来就有善根,否则不会欣然冒险去劝降。开场是告别的《骊歌》,然后是“我的家庭真可爱”贯穿全片,日本军队视角的败降,但超拔到宗教的悲悯,日片中少见。水岛与三国连太郎上尉演得很好。直到最后一镜,才知道叙述者何人。关于战争,关于生命,关于人⋯(我一边看一边脑子里反复浮现的词是远征军,死人山,以及十几年前民间发起的中国军人遗骨归乡活动。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 10-31 19:05

    见我心
    见我心 反战但是格局还是被市川昆的民族主义限制住了
  • 10-31 19:05

    幸福的人 ☀
    幸福的人 ☀ 听到李叔同《送别》的日本版的时候心里还是蛮难受的,中日本应是一家亲啊。
  • 10-31 19:05

    phelan
    phelan 懷疑放現在隊長跟水島可以嗑爆。總之是很好看的電影。
  • 10-31 19:05

    。。潴潴
  • 10-31 19:05

    aiba
    aiba 2019-11-1123:29:57 其实还是nationalist的自我感动
  • 10-31 19:05

    如此甜蜜
    如此甜蜜 一部优雅的电影,东方人的禅意。很喜欢!不过这是抛开二战时期的历史来说其本身。
  • 10-31 19:05

    pgkzja32805
  • 10-31 19:05

    13804042110
    13804042110 影片如果在水岛为合唱的队友弹竖琴伴奏并无言离去作为结束(最后配上点字幕什么的),我肯定就打五分了。或者是在队友们一起唱歌唱到哑,水岛也没能出现,这里戛然而止,也打五分了。偏偏多出了最后那败笔的十几分钟——就是为了讨好日本的观众矫情还政治不正确。我不信导演不过这点境界。@2014-12-1010:44:26
  • 10-31 19:05

    嘉陵江边的鱼
  • 10-31 19:05

    zZojj雅刀
    zZojj雅刀 日影战后创伤派。情节略做作刻意,大段唱歌节奏比较拖沓。影像倒是非常自然主义我很喜欢。
  • 10-31 19:05

    hedongdong365
    hedongdong365 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另一个角度看战争。缅甸的寺庙也蛮有特色的,战俘营外弹完一曲就可以结束了。可惜导演怕大家看不懂,补了一封信,有点狗尾续貂了……
  • 10-31 19:05

    随风
    随风 三星半,后半程有点煽过头了。
  • 10-31 19:05

    think6412
    think6412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送别]的日版歌曲依旧萦回着熟悉的惆怅气息。士兵群像刻画不错,既有厌战的疲倦者,又有狂热“玉碎”的固执愚忠者——但在此之中亦有早起疑心却被迫从众的悲哀客,可见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制裹挟,个体沦为棋子。除了竖琴,片中还有不少象征符号,如在大佛像中演奏的水岛、挖出的红宝石,以及那两只鹦鹉。(8.5/10)
  • 10-31 19:05

    xjb191627
    xjb191627 虽然唱歌的连队,竖琴手等等都可能只是奇特的个案,但是这与这片想传达的思想内容并不相悖,是一种合理的故事手法,小武中是创造现实主义典型人物,各片有各片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评断标准之一。 此片不能说并没有反思意义,从其扬名国际就知道,这片并不是日本是受害人的自我沉痛影片那么简单,原本是这样的,但是影片最后20分钟,从赠送老人礼物开始,剧情天崩,走向了日本人作为战争受害者的自我认同。但我又想到导演编剧应该不至于这么傻,难道是在讽刺日本人不愿面对现实,以为自己可以跟受难国人民和谐相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但是最后那封信却是让我直接打破多疑,还有转折,最后那个士兵的独白“父母看到这封信时回想什么?”又让我犹豫了,TMD导演你在玩什么?此片最后全毁。多加一星给优秀的摄影。
  • 10-31 19:05

    中远互联
    中远互联 竖琴太精灵了。HIST314不知所名流泪传统…
  • 10-31 19:05

    qlsh2008
    qlsh2008 电影拍的很好,但精神东南亚人有点生气
  • 10-31 19:05

    无语人
    无语人 有些暧昧模糊……的确很美,但那关怀和禅意都太浅薄……每次看到那两只鹦鹉我都会笑出声
  • 10-31 19:05

    虚莫
    虚莫 佛系的反战题材,有人说这不是战争片,没有反战口吻。水导归队途中看到同胞尸横遍野,于是决定做个超度的收尸和尚,渴望团聚但卸甲皈依,渴望回国但要留在异乡。这是一种坐在僧院里的战争反思。
  • 10-31 19:05

    xiaoliway
    xiaoliway 二战过后十年的作品《缅甸的竖琴》(1956),是一部充满音乐、宗教、人道主义的反战片。日本著名导演市川昆先生代表作之一,剧中的《旅愁Dreamingofhomeandmother》尤为动人,弘一法师也用此曲填写了经典的《送别》。细节设置方面也出众,“鹦鹉学话”与“卧佛和奏”是我自己喜欢的。
  • 10-31 19:05

    zhx0
    zhx0 不合格的战争反思片.
  • 10-31 19:05

    99
    99 影片气质有些涣散。
  • 10-31 19:05

    fgfdgfdg
    fgfdgfdg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10-31 19:05

    idea4
  • 10-31 19:05

    tj750822
    tj750822 建立在一种特别浪漫化和国族观念上的右翼和平主义,提示的那些面向都十分偏颇和片面。一口大阪方言的缅甸人老婆婆就离大谱。
  • 10-31 19:04

    Keith
    Keith 借助宗教得以直白表达两岸相隔的高级符号——会说话的鸟、代表灵魂的宝石、骨灰盒、隔离网,每个符号都附以了饱满的精神力量,战争尸体面孔的冲击和音乐的抚慰让这股力量得到了实现,并开辟出更多的解读空间,主角完成了转变,最终使得日本人的武士信念让位于赎罪心态,深刻理解到人道主义的于精神的指导和塑造作用。
  • 10-31 19:04

    shuangyun
    shuangyun 这个电影写意和象征比较多啊,想起来是不错的电影,但始终难以放自己与这部电影共情。再就是对历史上日本人在缅甸也比较陌生,男友说男主把掩埋岸边战死士兵时发现的红玛瑙(灵魂)放进骨灰盒,是作为日本人的灵魂死了,还挺震撼的
  • 10-31 19:03

    123456
    123456 市川昆自己对本片的评价是“对佛教追根到底”。这就很迷了。
  • 10-31 19:03

    努力!!
    努力!! 1.战争,不是“侵略”和“被侵略”这两个词可以简单化地概括的。 2.音乐是未被言说的心声。日英敌对双方在音乐声中交换渴望和平与归乡的共鸣。
  • 10-31 19:02

    小涛专属
    小涛专属 恰好时同一天,听高华讲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后来去国民党的南京转行成为一位讲师,再后来1949的时候和夫人双双自杀。高华说这个是看透了。影片里这一位倒不是看透了。他只是要尊重逝者,尊重灵魂,否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不管是看透了,还是认定一件事,总有那样的极少数人,一往无前的去做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理解,甚至讲给他们也不明白的事。我总觉得,这样的人更高级。
  • 10-31 19:02

    970836953
    970836953 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而苦是人生常态,如何减轻这种痛苦?一边是发动战争,一边是祈祷世界和平。
  • 10-31 19:01

    11eee
    11eee 时光解构·缅甸的竖琴·市川昆1956. 摄影就不说了。说叙事内容。 人性之“恶”,表现为暴力:语言或行动,升级则为战争。我们承认且直视它的存在,并对暴力予以反省,这是必要的。要是以温情、暧昧的方式,歌唱的方式,并施予肤浅层次理解的宗教色彩,去美化侵略、杀人、被杀、枪炮、毒气…并完全忽视被侵略地人们的苦难,且以模糊、温情般的方式予以表现。其中没有对战争的反思,只有对自己以受害者的身份顾影自怜。《梦》、《几度风雨几度秋》《萤火虫之墓》……基本都是这样的态度。此亦为“恶”。 在艺术中,我们或许不必反对什么,但一定要认清,那是什么。 PS:去看《人间的条件》,这才是人性、反思。
  • 10-31 18:59

    潜水-上岸
  • 10-31 18:58

    白菜
    白菜 原来李叔同是借鉴
  • 10-31 18:56

    雪尘
    雪尘 那个年代日本的反战片真多,各种角度的切入。。
  • 10-31 18:50

    Mr.Sun
    Mr.Sun 缅甸的土壤是红色的,岩石也是红色的。看过影片,这句话尤萦绕耳畔。初读小林尚礼《梅里雪山》,知道了《缅甸的竖琴》的水岛。战争创伤的自我救赎,获取心灵的安稳和平静,当两只鹦鹉?站在水岛肩上,他又谈起了竖琴,不得让人泪流,战争的苦难跃然屏幕!影片风格有《地道战》时代的影像印记。
  • 10-31 18:13

    山里人
    山里人 在战场“隐入尘烟”
  • 10-31 18:12

    dai751726
    dai751726 1945年7月缅甸日军节节败退撤往泰国,上等兵水岛常在队长指挥下弹奏竖琴伴奏合唱鼓舞士气,或是打扮成土著模样探路,弹奏竖琴传递安全或危险信号。连队在村落修整落入包围,以竖琴应和英军合唱,得知天皇下达终战诏书,队长决定投降。水岛奉命上山劝降日兵未果,全员玉碎。队长正担忧水岛,通过常来战俘营换东西的摊贩老婆婆打听,得知三角山全军覆没。水岛爬出尸堆滚落山崖被僧侣搭救,窃取僧衣沿路化缘前往木东战俘营,途中常遇日兵尸骸曝尸荒野。水岛目睹英国人唱圣歌安葬日兵,折返来路埋葬同胞遗骸。队长发现孩童弹奏竖琴指法肖似水岛,又两度目睹疑似水岛的僧侣,目睹阵亡将士纪念堂中的白色骨灰盒有所明悟。水岛躲在佛像内弹琴应和战友,不敢相见。回国令下达,队长托摊贩转交鹦鹉问讯同回国否,水岛拜别战友亦赠送鹦鹉和诀别信表明心志。
  • 10-31 17:15

    dfsfsdf
    dfsfsdf 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大都停留在个人层面和本国人的遭受的苦难上面,空洞而片面,不过是舔舐伤口的自嗨而已。
  • 10-31 14:57

    758226580
  • 10-31 14:55

    chichi
    chichi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带着诗意的悲悯,直面世间的杀戮和苦难,在和平的歌声中,听竖琴娓娓道来:有关生死与别离,故土与他乡…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