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荐
  • 推荐
  • 还行
  • 较差
  • 很差
总统班底

总统班底

清晰:正片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雷德福杰克·瓦尔登马丁·鲍尔萨姆哈尔·霍尔布鲁克F·默里·亚伯拉罕简·亚历山大杰森·罗巴兹

类型:惊悚 历史 剧情

导演:艾伦·J·帕库拉

年分:1976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评论:当前有0条评论,

更新:2023-12-28 12:20:14

简介:根据水门事件揭发人CarlBernstein和BobWoodward所写自传改编的电影。二人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水门事件里,他们历尽艰辛揭开政治黑幕,人物和事件一同成为…

给影片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还行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总统班底

展开全部

视频下载2

  • 总统班底BD超清中字

总统班底剧照

AD2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AD1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1/30
上一个
  • 总统班底第1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3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4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5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6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7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8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9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0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1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2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3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4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5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6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7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8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19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0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1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2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3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4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5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6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7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8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29张图片
  • 总统班底第30张图片
下一个
  • 总统班底第1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张图片(1/30)

  • 总统班底第2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张图片(2/30)

  • 总统班底第3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3张图片(3/30)

  • 总统班底第4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4张图片(4/30)

  • 总统班底第5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5张图片(5/30)

  • 总统班底第6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6张图片(6/30)

  • 总统班底第7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7张图片(7/30)

  • 总统班底第8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8张图片(8/30)

  • 总统班底第9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9张图片(9/30)

  • 总统班底第10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0张图片(10/30)

  • 总统班底第11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1张图片(11/30)

  • 总统班底第12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2张图片(12/30)

  • 总统班底第13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3张图片(13/30)

  • 总统班底第14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4张图片(14/30)

  • 总统班底第15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5张图片(15/30)

  • 总统班底第16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6张图片(16/30)

  • 总统班底第17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7张图片(17/30)

  • 总统班底第18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8张图片(18/30)

  • 总统班底第19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19张图片(19/30)

  • 总统班底第20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0张图片(20/30)

  • 总统班底第21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1张图片(21/30)

  • 总统班底第22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2张图片(22/30)

  • 总统班底第23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3张图片(23/30)

  • 总统班底第24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4张图片(24/30)

  • 总统班底第25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5张图片(25/30)

  • 总统班底第26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6张图片(26/30)

  • 总统班底第27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7张图片(27/30)

  • 总统班底第28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8张图片(28/30)

  • 总统班底第29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29张图片(29/30)

  • 总统班底第30张图片

    总统班底第30张图片(30/30)

总统班底剧情简介

  根据水门事件揭发人CarlBernstein和BobWoodward所写自传改编的电影。二人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水门事件里,他们历尽艰辛揭开政治黑幕,人物和事件一同成为美国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由五名盗贼开始,他们潜入水门大度行窃。本来是一桩不甚重大的刑事案件,却在Bernstein(达斯汀·霍夫曼DustinHoffman饰)和Woodward(罗伯特·雷德福RobertRedford饰)的追查下,最终撕开了一条大裂缝,矛头直指总统尼克松。从1972年到1974年,从尼克松竞选总统到尼克松连任上台,华盛顿邮报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被威胁。主编本·布莱德利站在了新闻自由和相信自己记者的这边,Bernstein和Woodward得以继续追寻事件真相,得到了重要线人“深喉”的帮助,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曲折艰辛后,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

总统班底当前共有79条评论

上一页
  • 11-01 08:44

    、若如初见°
    、若如初见° 向新闻自由致敬
  • 11-01 08:44

    扬帆启航
    扬帆启航 “水门事件”再现。很嘈杂,跟《聚焦》《华盛顿邮报》的冷静刚好相反,不能说这样拍不对,只能说不时兴了。
  • 11-01 08:44

    醉清风
    醉清风 拍得有点绕了后半段,可能是字幕的问题
  • 11-01 08:44

    江山无限
    江山无限 电视机后奋笔疾书的两人…最震撼的镜头。确保了新闻自//由的治肚,那么社会便还有一点希望。
  • 11-01 08:44

    小花瓣
    小花瓣 好激动人心!
  • 11-01 08:44

    13905588569
    13905588569 BFIBigScreenClassics长评-thetrickisnotminding。电影前半段节奏非常快,影片以尼克松的真实影像为开场,带给观众一种“真实感”(影片中也会插入历史的采访影像),不同于《聚焦》的大量群像戏,电影主要聚焦于双男主的调查之路,从开始的“平常的一天”引出后续的庞大内幕还是很有张力的。后半段节奏放缓,让故事展现的更加细致。片中双男主的办事方法和性格有着鲜明对比,中途二人的思想和行事方式的冲突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后续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二人也对调了对于证据可信度推论的观点,这个对调效果也非常棒(杀人回忆借鉴?)。视觉上,片中大量使用固定镜头和摇镜头,呈现更具真实性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更强,大量特写镜头针对证据,为剧情提供更好的支撑,还顶拍后拉对人物“渺小”的塑造。
  • 11-01 08:44

    ytyoyo
    ytyoyo 居然又是华盛顿邮报...真的一直在崇尚新闻自由
  • 11-01 08:44

    注定
    注定 Freedomofpress……
  • 11-01 08:44

    泡沫、龙猫
    泡沫、龙猫 2022,标记第481部
  • 11-01 08:44

    大灰狼
    大灰狼 让人对记者和新闻行业心生敬佩的电影,无穷无尽的采访、家访、写稿,细碎的过程被处理得抓人。也不禁感慨,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确认一个新闻是否可以发布需要至少三个信源,而现在的媒体/自媒体真是不需要信源,这样的便利真的让我们获得了更多,更自由了吗?
  • 11-01 08:44

    jayant
    jayant 80,封闭叙事产生了足够的压力,让我能够带入到影片人物的情绪中去。
  • 11-01 08:44

    jz62611
    jz62611 这只是被发现刚好遇到初出牛犊不怕虎正义勇敢的记者爆出来的,还有很多没被爆出来的黑暗呢?我讨厌相信任何人。
  • 11-01 08:44

    19919363
    19919363 为新闻自由而打四星
  • 11-01 08:44

    妞!跟哥じò 滚床单去
    妞!跟哥じò 滚床单去 電影拍出來時,水門事件已成既定事實,所以結論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的揭示。片子的基調是熱眼旁觀,冷靜敘事,把記者這個職業和整個調查細節細緻地描繪了出來,結尾的處理是必要,且超越時代的,讓後世者也能明白這些記者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在這個過程中兩位記者的勇氣和機智被很好地體現,人物也有魅力。片子的視角也緊緊釘在兩個主人公身上,沒有游離到整個報社boss的反應等等。但終歸力度不夠強勁,缺少一點形而上的精神啟迪
  • 11-01 08:44

    桔子冰水
    桔子冰水 这才是新闻,这才是记者.为求真多方佐证信息来源,为美国的未来,坚信我们的新闻.这才是真正的新闻人.
  • 11-01 08:44

    fangyang
    fangyang 看完华盛顿邮报,再看总统班底,很有意思
  • 11-01 08:44

    lq4772118
  • 11-01 08:44

    茗芯茶
    茗芯茶 两处锋芒毕露的镜头:图书馆,俯拍,双人中景,翻阅记录,摄影机陡然拉升,远景,大远景,俯瞰图书馆的密密麻麻,读书的人们像是数据海洋里的一组数字,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尾声,在尼克松竞选演讲电视的前景,记者搭档在后景沉浸码字,记者的草稿叠印在编辑部上方,是风雨欲来风满楼,是历史即将来临的时刻。
  • 11-01 08:44

    所谓的
    所谓的 最爱背景中出现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布局,灵感来源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看依旧设计感和美感十足
  • 11-01 08:44

    chichi
    chichi 记得看madman的时候,里面记者的穿着和广告人的三件套西装非常不同,格子衬衫和条绒西装。看总统班底,罗伯特雷德福就这么穿。那时候媒体人不但要写报道,还要挖真相,有时候会搞砸,但那真的是真相。年轻的时候总喜欢阿尔帕西诺演的Frank上校,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上了年纪却希望自己是雷德福,体贴但永不放弃。
  • 11-01 08:44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 拍法极尽平实
  • 11-01 08:44

    老D
    老D 新闻记者必看经典。
  • 11-01 08:44

    15845050708
    15845050708 戈登威利斯的摄影、内部蒙太奇的克制使用非常惊艳。声音也很有趣。一共两类。行为自带的夸张音效。翻书,接电话,打字,日常活动全都失真了,特别用力。这时候人才开始说话(他们究竟在说什么呢?)。背景里总有起干扰作用的杂音(听不清电话那头),派两个用场。让行动变得困难,好有实感。让角色处于一种命不由己的状态。
  • 11-01 08:44

    zxjzxj
    zxjzxj 结尾如鲠在喉
  • 11-01 08:44

    2549111589@qq.com
    [email protected] 真的以小见大比华盛顿邮报好看在其中新闻比政治更吸引人
  • 11-01 08:44

    rfgefew
    rfgefew 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 你总是会不经意间遇到原有的那个美好世界的崩塌
  • 11-01 08:44

    123
    123 “新闻自由保卫民主”的浪漫谎言
  • 11-01 08:44

    renfeng
    renfeng 琐碎繁复的环境细节,片段化叙事,很70年代
  • 11-01 08:44

    etaoma111
    etaoma111 一部2个小时的,但是看完觉得这就没了?的电影,太短了,我还想要看到更多,更加牛逼的是这个竟然是1976年的电影。如果按照总统班底的制作方式来做一个电视剧,由NETFLIX来拍想必是非常精彩的。
  • 11-01 08:44

    lalaba
    lalaba 无冕之王,第四权利,想问谁问谁想问啥问啥啊,虽然阻碍很多但还是觉得也未免太顺畅了
  • 11-01 08:44

    Valentine
    Valentine 这部感觉很闷,最后的结局也不像《华盛顿邮报》那么爽快
  • 11-01 08:44

    大象
    大象 看过胡佛再来看这个感觉又不一样了
  • 11-01 08:44

    如此甜蜜
    如此甜蜜 步步为营的新闻调查,彰显美国新闻自由的精神价值。宪法保障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保障美国的未来。
  • 11-01 08:44

    supreme
  • 11-01 08:44

    。
    我不懂欣赏,没有看下来。
  • 11-01 08:44

    幻梦叶
    幻梦叶 “别相信媒体帮白宫塑造的神秘感,他们并不聪明。”记者的执着,媒体的力量。感叹我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 11-01 08:44

    现实狠ぺ扯淡
    现实狠ぺ扯淡 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雷德福的片子,验证推理真探故事模式的案例,悬疑感重重,戏剧张力有些不足,编剧很有功力,但片子有一些年代感。
  • 11-01 08:44

    shuangyun
    shuangyun 上个月看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稍微有点乱,不知道背景的可能很难看懂,但是可以从中了解部分“水门事件”。
  • 11-01 08:44

    YiHan
    YiHan 保障新闻自由可能也因此保障了美国的未来
  • 11-01 08:44

    rghgt
    rghgt 电影本身切入了另一角度讲述,观者需要对水门事件有一些了解,否则看着有点吃力。也好,总算弄明白了这个“门”的意思。 真是一群纯粹的媒体人啊~真让人羡慕~
  • 11-01 08:44

    liuxb1988
    liuxb1988 一开始觉得结束的突兀,后细想,也许这才是适合的。
  • 11-01 08:44

    cwz8766
    cwz8766 可以了解一下水门事件的来龙去脉(但说实话因为涉及人员过多情况也很复杂,看完了对这个著名丑闻还是似懂非懂(小声。1972年的事1976年电影都拍好了,70s的坞效率好高…跟《聚焦》一样都是记者抽丝剥茧报道重要案件的故事,这部显得更琐碎,呈现出的journalism也很有时代感。Hoffman和Redford这俩当年那么红演技又好的男演员,在这部电影里是双男主但完全变成叙事背景板,故事是绝对重心所以个人魅力不太重要,不过两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很帅啦。
  • 11-01 08:44

      Sαωdα
    Sαωdα 记者扳倒总统/“如果人人都不吭声,只会把社会带到一个暴君的脚下”
  • 11-01 08:44

    倾力逐梦
    倾力逐梦 3.5。异乎寻常的精准。
  • 11-01 08:44

    雨夜聆风
    雨夜聆风 看昏过去了,这种电影不看两三遍是理解不了的。
  • 11-01 08:44

    好久不见啊
    好久不见啊 比华盛顿邮报拍的好。最后尼克森就职宣誓时,两位调查记者还在努力调查和发表揭露水门事件的文章。宪法赋予尼克森权利,也赋予调查记者们监督他的权利。影片的结尾也很精彩,在一个个头条中,正义依然被伸张。凯瑟琳自传是从报主角度看待这件事,而总统班底是从记者角度看待问题。调查记者真的很难,但他们的工作很有价值。结合凯瑟琳自传,补上了美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一课。
  • 11-01 08:44

    290492711
    290492711 “保障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也因此保障一个国家的未来”
  • 11-01 08:44

    ヽωǒ.Кゾс.!
    ヽωǒ.Кゾс.! Woodstein反复确认Haldeman的名字是为新闻真实;Bradlee纸条上写的「我们坚信自己的报道」,That’sWashingtonPost.
  • 11-01 08:44

    无语人
    无语人 三次才看完。
  • 11-01 08:44

    黒翼达人
    黒翼达人 关于新闻自由的题材总是能激起一身鸡皮疙瘩
  • 11-01 08:44

    ou89279546
    ou89279546 这拍摄时间属实牛逼
  • 11-01 08:44

    泉州住哲-蓝琪科技
    泉州住哲-蓝琪科技 恶补了一下水门事件历史。
  • 11-01 08:44

    澄
    138分钟版,以两名调查记者的视角来展开讲述上映两年前的水门事件。对于当时非常熟悉事件的观众可能看得挺过瘾,相较起来我对水门事件只能算是一知半解。本作覆盖了水门事件中从窃案发生到尼克松连任成功的部分,而多个当事人相继落网到尼克松宣布辞职只在片尾用打字机字幕的方式展现。故事重点放在两位记者如何通过锲而不舍的电话采访,上门拜访,整理资料,推导故事来揪出挪用选举资金从事间谍行动的五个元凶。对应地,贯穿全片的是细致入微的声效设计,用电话声,打字机声,敲门声,脚步声等元素来表现两位记者的调查过程,其中去而复返套话女工作人员,上门与关键证人确认最终报道后三人相视一笑开始聊起证人的新生儿,霍夫曼用「倒数十秒内不挂电话」作为司法部人员确认的信号这三场戏都让人印象深刻。雷福德本片里和布拉德皮特长得好像。
  • 11-01 08:44

    paley
    paley 看下来就觉得当时美国的调查记者真的很有发挥的空间,这要放在现在某些国家,打电话到白宫那一步剧情就结束了,用无可奉告来推辞所有的调查。另外当时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争还是有宪法依据和尊严的,现在白等竟然可以指使FBI搜查川普,党争到了公报私仇的地步了,可怕。
  • 11-01 08:44

    版权维护
    版权维护 《华盛顿邮报》历史的一笔,新闻自由和尊严闪闪发亮
  • 11-01 08:44

    虫子
    虫子 涉及的人好多好复杂,有点没看懂
  • 11-01 08:44

    showxa
    showxa 罗伯特·雷德福在70年代演了不少政治惊悚片,可以与1975年的他主演的《英雄不流泪》对照着看
  • 11-01 08:44

    甜品
    甜品 明知道结局,可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 11-01 08:44

    chenkun
    chenkun 据说这是励志电影,好吧(请勿模仿~
  • 11-01 08:44

    wenxin
    wenxin 非常工整。打字机打出来的新闻就跟现在新闻题材感觉不一样啊。取证片段也特别有意思。值得一看。
  • 11-01 08:44

    心鹿
  • 11-01 08:44

    dfghythj
    dfghythj 从聚焦来的,五分打给两位真实的新闻记者。
  • 11-01 08:44

    qaz123
    qaz123 比书进度快
  • 11-01 08:44

    Junlee
    Junlee 古老纪录叙事片
  • 11-01 08:44

    看电影
    看电影 看燃了,想想当下又心灰意冷。在那里做新闻难题是如何面对复杂和不一定被大众认可的真相,而在这里做新闻想要触碰到高层核心,门都没有。「新闻自由包括:无需批准自由出版报刊;不受事先检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接近信息源。」
  • 11-01 08:44

    11545
    11545 找了个当事角色重述了一个事件。三星(及格线)
  • 11-01 08:44

    fylcj
    fylcj 用两个人的力量扳倒了一整个总统班底,这才是《华盛顿邮报》应该封神的传奇之处,比起上一部的追随者,这一次的开创者与坚守者,才是新闻从业者的信仰引路人。 在那个没有电话录音、没有视频取证、没有网络传播的年代,对于真相的探求有来自政府权势的压迫、当事人的讳莫如深、同事领导的不看好,因而迎难而上、去伪存真、不到真相不罢休成为了那个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底色,现在的我们也怀念这一份底色。 最喜欢的镜头,电视机里播放着尼克松连任成功的欢呼和宣誓就职的威严画面,电视外的报社办公室,两位年轻人快速地敲打着键盘,一场新闻与权威的抗衡拉锯着,这一次新闻胜利了。
  • 11-01 08:44

    暗紫yyy
    暗紫yyy 相比较《华盛顿邮报》而言是有着巨大观感差别的前者对事件全貌和对情节转折点的细节有着更为平实克制的叙述方式更多的将视角和力量放在两位记者身上展现他们在逐渐逼近真相时刻的内心转变和现实选择质感更趋向于纪录式的风格语言对比后者则是将主角设定为这场行动中发挥关键力量的个体身上/而后者则带有浓烈好莱坞经典叙事风格幕与幕间的明确划分相较于前者的纪录片质感而言更加具有主观力量感的视听语言对事件全貌的戏剧性提炼和选择性强调配合视听制造更加频繁的“关键时刻”节奏存在感极强的故事片质感相比前者将叙事主角扩大为整家报社/
  • 11-01 08:44

    ①双拖鞋走天涯
    ①双拖鞋走天涯 70年代的老片是真的不惯着观众,接踵而至的人物和职位让人看得应接不暇,可惜结尾显得过于仓促
  • 11-01 08:44

    sdfsdf
    sdfsdf 这片没拿最佳摄影就离谱
  • 11-01 08:44

    11eee
    11eee 戈登威利斯摄影师
  • 11-01 08:44

    世纪优优
    世纪优优 这才是在拍纪实类电影吧,用视角切换顺序转变节奏掌控等多种技巧服务于叙事本身,讲好一个故事,精彩。
  • 11-01 08:44

    hacker
    hacker 前半截还行,后半截略显沉闷拖沓
  • 11-01 08:44

    faizy
    faizy 敬新闻自由! 两个记者揭露惊天大阴谋,把一众大人物拉下马,逼得总统辞职。蚍蜉撼大树,却成功了。我不能言说其中的震撼。我永远佩服这样的勇士,他们是星星之火,虽然微弱,却能带来希望。这样的新闻工作者才是群众喉舌,政府镜鉴。好的新闻工作者一定是优秀的监督者,把矛头对准社会阴暗面。
  • 11-01 08:44

    超人不会飞
    超人不会飞 布景、灯光、台词、镜头完美
  • 11-01 08:44

    /cy
    /cy “刚没有什么在此之上,除了宪法的第一修正案,保障新闻自由,可能也因此保障了美国的未来”
  • 11-01 08:44

    249671789
  • 11-01 08:44

    qwewqe
    qwewqe 伟大的作品,应该说是伟大的事迹。 看了许知远的《新闻业的怀乡病》,想起来在收藏夹落灰的电影。终于就势看完了。 的确是《华盛顿邮报》精彩的一场胜仗。胜利属于两位孜孜以求的记者,属于缜密而严谨的编辑,属于相信员工和敢于斗争的继承人凯瑟琳。 Let39;sstandbymyboys. 看的过程中不仅敬佩记者们的胆大心细,同时也在心中暗暗鄙夷自己。如果是我的话,早就在无数环之一就放弃了。 有一种对自己的不屑,也有一种对当今环境的愤恨。 总而言之,敬新闻自由,敬言论自由。
  • 11-01 03:04

    小鱼儿1
    小鱼儿1 抽丝剥茧 媒体的监督权,信息公开程度,个人视角 很多背景知识不了解,有些剧情不太理解。 感觉美国选举也是个大生意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