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私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00:42:25人气:0
第四公民

视频第四公民状态: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4

主演爱德华·斯诺登朱利安·阿桑奇杰里米·斯卡希尔威廉·宾尼更新时间:2020-08-06 19:21:05

《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柏翠丝本人也是“棱镜门”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卫报》记者格仑·格林沃德的协助下,斯诺登才得以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丑闻公之于众。而柏翠丝与格林沃德也因此荣获普利策奖。片名“第四公民”(citizenfour)正是斯诺登早期与柏翠丝邮件沟通时使用的匿名代号。2013年…

先把我的“偏见”晾出来:纪录片的开头有一段第九巡回法院的口头答辩。我在模拟法庭课上答辩的也是一个第九巡回法院的案子。我是政府方,要提扯淡的话,我知道扯淡是什么样的。纪录片里有人讲到波士顿,说警察在猎捕设置炸弹嫌疑犯Tsarnaev的当天,人们自愿放弃个人自由,甘心把自己锁在家中。我马上想,老子他妈的当时就在波士顿,在家饿了一天就压根没想过自己原来是“放弃了个人自由”,而不是不敢出门。那样滥用波士顿事件讲蛮理的行为简直让我恶心。从那一刻起,我作为观众的旁观者心态便已完全消失。本身就满怀自由派政治理念,敬佩Snowden,越来越对奥巴马无语的我,完全将整个案子当作私事,情绪被带得非常激动。说以上这些,就是想讲,力荐,只是因为想让所有影迷听到更多的Snowden的声音,感受到我所担忧的政府权力过大的问题。而对于纪录片本身,我需要回到影评的角度重新判断。《第四公民》跟踪拍摄了EdwardSnowden揭露美国政府监听、监视人民私人信息内幕前后的行踪,近距离的捕捉了这位2013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的情绪和思想。作为一部电影,它非常的感人,有很强的感染力,里面的人物说话都特别有条理,整部片子,让我从头到尾都一直在投入。作为一部纪录片,它却不能得满分。一部纪录片肯定不能100%中立,它的目的应该是致力于传达一种信息的,它免不了要尝试说服观众。但是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是将矛盾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呈现,同时让观众思考、评判、最后自己到达拍片子的人想要他们到达的结论。这部片子没有给观众呈现足够的政府观点,所以虽然观众最后很容易站在Snowden这一边,但却显得多了份感情,少了一份理。等我说完:政府在监听、监视人们的隐私,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证据。我认为电影缺乏的,是足够的对于国家安全局这一行为是否违背美国《宪法》的讨论,是美国借《爱国者法案》将Snowden定罪是否正当的讨论。电影里有太少的政府一方维护国安局的行为、维护将Snowden定罪的理由,从而就有太少的Snowden的律师对于该系列理由的驳斥。如果将本片类比为一份法庭辩论备忘录,此片缺乏对于该事件最核心问题的探讨。当然,这是我是作为法律人所感兴趣的,没准是我的侧重点偏了。电影确实捕捉到了:不止Snowden一个人发表出了“这件事怎么这么政治化啊!”的感叹——既然政府是在玩政治,在藐视法律,那么干嘛还介意辩论法律呢?不过你想一想,如果电影多花个几分钟,把两边的法律论点摊开来给我们看一看,那么“政府只在玩政治,而没有在论法律”的这一点,岂不是会更加形象的展现给我们,更加容易被我们观众自己通过观察而意识到,而不是由片中的人物喂给我们?当然,除了不够“中立”之外,片子的其他优点非常的明显。镜头对Snowden本人,以及事件主角之一——记者GlennGreenwald的表现非常成功,通过拍他们谈公事,将他们的人格也捕捉到了。几句四字经,真的让我非常痛快。利用各种媒体资料,与香港酒店中拍摄的主人公的镜头相互填充,将Snowden“出柜”前后那几天他本人的心态、所思所想,以及整个世界的动静,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让我亲眼看到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好似亲身体验到了焦躁、兴奋、紧张、但又很自由的那种情绪——就像在飞一样。由于我太喜欢英雄,太喜欢小人物挑战大权力的故事,也真的相信政府肯定是错的一方,所以在不少场景难免还会激动。在这一点上,电影是成功的。我对于政治本身,还有很多的话要讲,但是鉴于这是豆瓣影评,我就克制一下吧。即使我提到了影片的问题,但是影片对于Snowden本人的展现却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推荐大家看一看这个人,听一听他有什么话说。有的人说,我不喜欢英语,对政治没兴趣,对于美国的事更不关心,干嘛看?对此我想说,一旦你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政治是涉及到你我生活细节的非常有趣的话题,而美国政府在做的,你觉得其他政府没有在做吗?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