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许鞍华说许鞍华》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9:56:33人气:0
胡越的故事

视频胡越的故事状态:正片年代:1981

主演周润发缪骞人钟楚红罗烈更新时间:2023-12-28 12:51:12

1975年越战结束后,香港一度成为“第一收容港”,接收了大量越南难民、船民。这些人到港后,会被港府统一安置在羁留营。对于混在他们中间的越共,特工(特务)发现后会秘密杀害。 在越战中侥幸捡得一条命的越南华裔胡越(周润发)随伙伴逃难到港后,如愿见到素未蒙面、后期曾中断联系的笔友李立君(缪赛人),后者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当胡越反杀将他视作越共的特工后,…

胡越的故事》我在港台(指香港电台——编者注)时已经提出过,要去美国取景,又要拍上好几集,张敏仪说一句“有没搞错,港台哪里有钱去美国呀”,于是就没拍。但是这个故事我记得很清楚,在提议拍《疯劫》时,同时提过这个题材,不过老板一听到要去美国唐人街取景,就说害怕,因为投资第一部戏,规模要小,而且那时很少人出国拍戏,所以唯有暂时放下。拍完《撞到正》后,有人找我拍戏,我找了张坚庭写剧本。张坚庭听我讲了好多故事,他又讲了些故事,但大家都没感觉,直到我讲这个故事他就有感觉,于是我们便继续去做,但是老板说不去美国唐人街行不行,改为到东南亚唐人街拍摄,我接受了。老板和菲律宾当地有生意来往,熟悉当地情况,所以叫我们到当地唐人街视察一下,我奇怪地问,菲律宾有唐人街吗?他说有,当然有啦!于是就出发去菲律宾。人人都赞张坚庭的剧本好。缪骞人说看完剧本才决定接不接戏,一看完就即刻答应,但是我一直都觉得剧本不太好,我想原因是我和张坚庭谈不拢,我和他不在一个沟通层面,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顺畅。我好苦恼,因为那时我同张坚庭是好友,他很撑我,但写出来的剧本不合我意思。拍到一半,我说死了死了,前面那些情节我还可以勉强搞定,拍到菲律宾的戏份,我觉得行不通,但又不敢改刷本,因为我不晓得改剧本,根本不知从何改起。我在金马奖颁奖礼碰到火鸡(钟志文),他看过剧本之后说这个剧本有问题,龙其是菲律宾那些戏,叫我尽快找个人来改写,因为我马上就要去菲律宾拍摄。可以找谁改呢?我毫无头绪,试过问Joyce,她看过剧本,但是没答应,说她正忙,加上我和Joyce关系不大好,因为她总是不准时交剧本,搞得我好烦。结果,仍然是没人帮我改剧本。忽然我想起自己在理发店看过邱网健的剧本《大决斗》,是他帮张彻写的;剧本同那套戏我都看过,觉得那个剧本好过那套戏,因为剧本很有时代感,但搬到银幕上,这份时代感就尽失。刚巧在金马奖颁奖礼又遇见邱刚健。我问焦姣要他的电话,然后打电话请他帮我改一改那个剧本。我说我觉得那个剧本很有问题,但不晓得修改,或者他可讲给我听怎么改,然后我叫张坚庭再写…他立刻由台湾飞来,看完剧本之后很认真地同我讲,这个剧本不差,但他可以帮我改一改,几天内就可以完稿。于是,他由菲律宾一段开始重写,而我就要同张坚庭交代,好尴尬!我感到整件事对张坚庭好伤,他努力写剧本,然后我叫人从头写过,我只可以同他讲,解释我根本拍不下去,即使香港的部分有很多场,我拍了都剪去不用。他后来也明白,他说我要拍好,便一定要做到我要的,没办法!结果我同张坚庭商量,他署名编剧,邱刚健署名剧本审阅还是剧本顾问之类的。其实由菲律宾开始是邱刚健写的,但那些情节完全是我和张坚庭聊出来的,有些场景只有细节,如人妖那场,邱刚健将之扩大成一场戏。邱刚健的剧本很合意,但是最后我没钱拍,因为他写得很长,同时很复杂。本来菲律宾的戏只占一半,他越改越长,变成四分之三,最少三分之二。我们逼着在原本时间内拍完所有菲律宾的戏,所以拍得比较粗。至于周润发,我在电视合时已经想跟他合作,很欣赏他,可惜,未想到好的故事。后来想到越南难民,觉得他最适合这角色,跟他说时他很兴奋。缪骞人本来的角色由郑裕玲演,但是价钱谈不拢。钟楚红的角色原先属意陈玉莲,但是她死都不省,说不肯同发仔一起在银幕前现身说法,于是只好找新人,找到钟楚红,人人赞好,所以便决定了。我比较喜欢陈玉莲,因为我觉得她的样子惨苦些,而钟楚红的样子太福气了。我打算这部戏可以像B级片那样拍。B级片即是类型片,其实那时我不太清楚类型片为何物,印象中就是小时候所看的枪战片,不太像真的,就是假假的,总之有情节就可以,就是情节动人,不用场景真实,否则《胡越的故事》后面的枪战、巷战,可以搞到很大动静!好像好菜坞电影,好菜坞电影大都是类型片,但是我只想拍便宜些的。如果你接触过越南难民,你就知道他们匪夷所思的经历原来千真万确,所以我可以夸张一点,又可以很写实。菲律宾又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我去那里第一次做资料搜集,发觉可以将他们党派的情节放进电影中去,可以将听来的传闻流言、不知真假的东西都放进去。其实去菲律宾好过去美国,因为香港人比较热悉美国,但是哪个知道菲律宾发生什么事,尤其是菲律宾唐人街?《胡越的故事》在构思时是很压抑的戏,感觉好像无颜色的纪录片,但是后来看中的场景色彩又很丰富,所以就很混杂,变成没有一个特别的样子,我希望至少有个一致的调子,但我估计区丁平(美术指导)认为这套戏没颜色,要加一点上去,所以整个戏变成好多颜色,但我觉得无关紧要。黄仲标(摄影)帮了我很大忙。基本上个个摄影都帮了我,至少好合作。这套戏不是阿标的专长,他比较擅长静态及靓的电影,而《胡越的故事》基本上是不漂亮的电影。《胡越的故事》不是一部演技戏,我头三部电影都不是演员戏。《倾城之恋》才是演员戏,所以我拍得不好。头三部电影都是用情节、悬疑、趣味,一路推进剧情,演员发挥的机会不大。《倾城之恋》则完全靠演员的节奏,同他们对角色的掌握,我驾驭不了,觉得好闷。在头三部电影中,演员只是剧情之下一个被动元素,有个情节,他们的关系反而不大要紧,差不多都是被人追杀。演员只要选得适合,由他们自然地演,做些恰如其分的动作,就可以了。讲到选演员,我总是很后悔。《疯劫》里赵雅芝的角色,其实我一直都想找林青霞演,但她不肯。第二套没遗憾。《胡越的故事》则想找陈玉莲做,但是她也可能做得不及现在的好,不知道啦。《胡越的故事》题材和人物都好,但是我拍戏时遇到太多事,中间又临时改剧本,心理上有很多起起落落,和太多人事的挫折,我也觉得很抱歉,又要同人道歉……搞到很烦,很累。剪接时基本上是刪减。后面部分拍得很长。前面就拍了四十五分钟,剪到只剩下二十分钟。后面拍了七十分钟,结尾都剪掉。本来是胡越出海到巴丹岛,被一个杀手发现并杀死他,但其他人认为不好,嫌太长,所以便在出海一段完结。我拍完戏后,发觉前面同后面的调子不统一,所以我在剪接时,将前面好多戏剪去。后面有些地方也拍得不太好,如动作不够灿烂。我对《胡越的故事》的感觉好像《阿金》,拍到后段,不理那么多,剪完算数,总之不是大难看就算了。我自己又不好,喜欢试一些不受控制的有挑战的情況,到搞不成时,又喊打喊杀…...我不喜欢万事俱备,喜欢说去就去,搏一搏,到时演员提供一些灵感,现场又有一些,或者最后才剪好整部戏。结果有时奏效有时不奏效,行就阿弥陀佛,不行就大吵大闹,早知准备好些云云,但其实我知道自己不会准备得好。访问于1996年5月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