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之舞——《Staircase》剧评之一——创作特点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5 18:32:16人气:0
阶梯之间

视频阶梯之间状态:第8集年代:2022

主演科林·费尔斯托妮·科莱特迈克尔·斯图巴帕克·波西更新时间:2024-01-01 13:55:28

本剧基于真实事件、2004年法国纪录片《楼梯悬案》、书籍《WritteninBlood》等素材创作而成。故事将探索MichaelPeterson的生活,他那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家庭,以及他妻子KathleenPeterson十分可疑的死亡。

对于任何打算购买复式/别墅等带楼梯房产的小伙伴来说,本剧几乎可以说是必看啊,劝退作用明显……玩笑放一边,本剧质量颇高,但真正看懂并不轻松,伦理方面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为本剧写剧评同样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因为:1.本剧所本的真实案件情状离奇,案发20多年后的今天仍未有定论。因为疑点多且关注度高,相关的各种阴谋论也多。2.案件司法程序漫长而复杂,案发后16年间历经起诉、判决、两次上诉、发回重审、辩诉交易,若要弄懂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美国刑事诉讼法知识。3.早先有法国剧组将本案拍摄成了长篇同名纪录剧集,总共13集之多。下文分析中你会发现,本片其实默认你对纪录片滚瓜烂熟。在纪录片和本剧之间加以对比,是深刻理解以及客观公允评价本剧的必须。4.海量周边信息。本案中的家庭组成复杂,剧中出场人物众多,简介一笔带过,不预习和复习是会留下诸多局部蒙圈的。而且,多年至今围绕本案、纪录片、以及本剧有大量媒体报导、访谈、揭秘、分析,内容极其丰富。在以上背景之下,难上加难的是本剧还有着严肃的艺术追求,相比之下不是特别照顾观众的观剧难度(或者不如说故意增加了观剧难度)。应该说编导的态度是很“正”的:他们将观众视为至少与自己同等聪明、专注和渊博(以及闲得蛋痛)。因此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连着13集纪录片一起多次全刷加多次点刷,反复甄别比对,记下长篇笔记,并大量搜索阅读背景资料。纪录片曾被案发家庭的邻居、案发地点附近杜克大学的法学教授列为美国司法系统教学的补充学习材料;对本剧的研究探讨则大概足以撑起一门大学课程的大部分了。本剧大大超出了纪录片的范畴,在纪录片的摄像机不在之处,补充了大量夫妻亲子关系、子女片外经历、纪录片拍摄剪辑的幕后故事以及关于……猫头鹰的内容,令几年前看过纪录片的我瞋目结舌。而即便纪录片拍摄过的内容,本剧也加以再创造,有时严重与纪录片中的真实情况相左,其动机、效果与余波容后他篇细论。顺便说一句,纪录片的初衷并非寻找真相,而是检视美国司法系统的运作。本剧的初衷也并非寻找真相,而是探索“真相”的意义,以及思考“平和接纳真相之阙如”意味着什么。片中对“Truth”的点题之论散见各处,似乎每个角色都有哲思一刻(aphilosophicalmoment)。女剪辑师的探讨最为集中和凸显:所谓真实就是对相互竞争的不同故事的选择。本剧借各角色之口对这个议题的处理倘若展开够再写一篇的,所以这里就不展开了吧。本篇先讨论本剧创作特点。计划后续各篇再讨论人物刻画、真实案情、审判过程,以及剧外回响和伦理问题。本剧最大创作特点有以下几个:闪回、暗套、隐喻。当然每个特点都增加了观剧难度,下面逐一分析。闪回2017年2月24日,男主赴法院达成辩诉交易,获得自由。本剧首集以当日清晨男主在床上醒来开始,末集以当日夜晚男主回到床上准备就寝而结束,历时不过一日晨昏之间。在此一日的时间线之下,回溯性的兵分两路将另外两条时间线做频繁交叉的推进:一条是女主死前数月推进到死前几小时,另一条是女主死后推进到辩诉交易。然而还不止于此:时而又在此三条时间线之上做进一步的局部爆切。这有点让人想起王小波在访谈中讲到他写《黄金时代》的方法:在电脑文档中反复挪动不同段落的先后顺序看效果;有时观感也令人联想到电影《Tenet》当中的大场面:熵增和熵减部队配合发动进攻,现场正爆反爆好不热闹。时间切换的同时,当然还有地点切换:从辩方到控方,从北卡到德国到巴黎。大的时间线初次切换还给个文字提示,之后切来切去就连提示都没有,靠观众阅读理解了,偶尔还卖弄点小误导小落差的小聪明。其实总体而言,这凌厉繁复的剪切刀法还是精彩的,至少有以下好处:1.令不同场景跨越时空相互折射、映衬、生发出细味。例如辩诉交易当日虽也一波三折,但哪比得上16年来跌宕起伏、百感交集、心债累累。因此将巨量过往置于终局当日的总框架下来呈现,将一切都沁入了厚重、沧桑的况味。又如第二集中”死前线“里女主目睹筹资会上的舞蹈而触动心弦,耳语丈夫说自己疲惫刻骨,一切而入”死后线“里专家在楼梯播放音频测试传播距离,一个女声反复呼叫着“Helpme”。此中悲恸,不言而喻。2.收集并集中展现彼此相通的情绪,形成复调的咏叹。典型的是第六集中男主法律救济穷尽,走到自戕边缘,切入小女儿的心理治疗、儿子戒酒参加AA,这一家子里的不同成员都在人生低点中苦苦挣扎自救。3.灵活调整节奏和选取内容。例如2011年的重审听证会和2017年的辩诉交易法庭程序,女主的姐姐均要求发言,厉声控诉。其中2011年她除了呵斥男主,还指责辩方律师对她压迫、检察官准备不足、纪录片对她抹黑,已经有点受迫害妄想症了。这些都完整呈现在纪录片里,全剪入实无必要,半剪又不好下刀。剧中做法是将两次发言择要混剪,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凸显出重复中的一丝往还、疲惫、陈旧与宿命味道。暗套剧中暗暗布下许多“门道”,功课没有做够、满足于单刷或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容易漏掉,几乎如同在和观众打哑谜。例如:暗套一、吹火棍。首集案发男主被逮捕后的圣诞节,女主姐姐家在壁炉前用吹火棍的镜头切到男主家里孩子在壁炉前”以脚试火“。看似一个剪辑小技巧,这里其实是在暗示男主家的同款吹火棍不见了。然而吹火棍被检方认定为疑似凶器、其搜查及失踪直到第三集开头才出现。除了对案情早已倒背如流的你,这时还有谁记得第一集的这两个短暂画面呢?暗套二、那年七月。第四集中女主死前三周开车送子吵起架来,说仍为七月的事生气,此事很严重。然而七月何事?要等到同集若干闪回之后,律师模拟交叉质证(儿子拟出庭作证讲述吹火棍发现经过),盘问儿子的过往历史,才点破国庆节时他物理攻击(或推搡)了女友,后者报警(两人后来和好并婚育)。这样处理无疑紧凑简洁而略带悬念,但就是需要你看剧不忘记笔记。编导好像在说:看我们剪得这么碎,不就是给你玩拼图用的么?(剧中女剪辑师确实有玩拼图,隐喻其探索真相的过程,但何尝不也是隐喻本剧呢?)暗套三、听鸟望天。在第四集和末集中,女主和男主分别在别墅门口下车,听到鸟叫而仰视。镜头竖起又落下,人物进别墅走上楼梯遇见可心的小意外——女主发现男主给她准备了按摩,而男主发现女主在为晚会化妆而与之云雨。这一整段的地点构图运镜基本相同,听到的鸟叫(当然都是后期加的)却不相同:女主听到咕咕声,男主则听到一点嘶叫。哪一次是发情的猫头鹰鹰呢?问题在于猫头鹰理论是第六集才明朗的。这样到第八集男主的那段你就get到此中张力了,但能不能想起人家的伏线已经埋了超级久的呢?第四集女主望天……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到老公车副驾座位上的润滑剂上去了。末集男主望天。暗套四、车内听音乐。最后一个例子对剧情非常关键。男主在车里“听完整首歌”的情境,出现过四次:(1)首次是第四集,男主在纪录片镜头前陶醉的描述自己对古典乐的喜爱,说起童年观看棒球赛后在父亲车上收音机听到马勒5号首章,车到而坚持听完。他提起父亲心情不好,也许是因为棒球赛输掉,急于归宅饮酒。与这轻描淡写的描述形成反差的则是闪回的童年画面,孩童分明青着一只眼,父亲神色愠怒而母亲凝重。(2)第二次是第七集末尾,夫妻争吵中,语锋凌厉,女主不仅攻击男主的价值,并且隐晦点到其性向(说他唯一作用是讨好酒保)。当晚二人由女主开车,一路狂飙归宅(隐喻女主是揸fit人而男主只能受其暴怒左右),男主也坚持留在车上把音乐听完,还对宅内大战蝙蝠的女主用手模拟枪击。(3)第三次是末集中间,2011年男主获得重审机会,但多年牢狱生涯、听证会上遭女主姐姐怒斥,加之庭审又将重演,重压之下因胸中怒苦而难支,出现孩童坐车上以及父亲神色愠怒的短暂闪回。(4)第四次是末集最后的采访,即将辩诉交易获得自由的男主在脆弱一刻对纪录片镜头讲起了“棒球故事”。原来车内音乐之前,男主和男生“做尝试”被父亲撞见。因此车内一幕实际上标志着男主人格遭到极大侮辱之后内心情感的剧烈激荡。至此最后一块拼图入位,杀人动机令人信服的呈现了出来。顺便解读一下第七集末尾老夫妻这一顿饭(二人自同居起已相守十余年,结婚五年):女主本因未被解雇而意图庆祝,同时也怀着为家庭无私奉献而令自己内心干涸的苦楚,见男主自私不领情,反责备自己不似年轻时那般可人,内心涌起巨大的委屈和愤怒,攻击男主事业失败且影射他热心偷男人。这本是夫妻间最敏感的“不可言说”,点破带来两人关系的巨大破裂。男主暮年作为作家是不成功的(改编权只卖了10万美元,已经值得庆祝一番),两次竞选公职也均告失败,只有讨好老婆来要钱资助孩子,是颇为落魄也想必敏感的。对不可言说的点破令他在情感上如同重返童年噩梦,恨意既深且巨。所以你看老夫妻吵架真的不必很大声,就可以极伤人,因为彼此心债太重、了解太深。所以你看表演极端的愤怒也不一定就要鼻孔喷张、面容扭曲、大声怒吼,而是可以采用这样隐忍迂回的方式。所以你看这部剧集就是不让你顺序看到A B=C,而是先给你看个a一脸懵,然后隔几个小时给你看个B全无感,下一集来个a’一闪而过,最后才揭晓A,至于加起来是不是等于C仍然留给你自己去猜。所以你看你不是也来加入这个寻找“真相”的过程了吗?那么拼图好玩吗?每集的标题也是解谜线索:首集叫《911》。案发于911报警电话,也恰在“911”世贸大楼撞机事件后不久(9月v12月)。剧中也特意加了守在老婆病床前的男主指向电视播放撞机镜头,以及后来晚会中一闪而过的911事件纪念角。第二集叫《翼手目》,蝙蝠就是这个目下面的。该集讲了女主困扰于蝙蝠问题,这个下文细讲。第三集叫《大伪善家》,出自集内女主之口:丈夫先是严摆对前妻的姿态,然后安排按摩来讨好自己,最终令自己明知入瓮而心软难以拒绝,真是大伪善家。第四集叫《常识》,集内特意令控辩双方在内部讨论中都提到要争取陪审团的“常识”。第五集叫《跳动之心》,集内纪录片首映受赞,导演对女剪辑师说:你是本项目之心。第六集叫《红牙血爪》,英文成语,指自然界的残酷无情。本集模拟了猫头鹰攻击女主的过程。第七集叫《找而你将》,语出《圣经》:找,而你将找到。本集女剪辑师追寻真相,结果知道了更多男主的隐秘放荡生活,探监时哭诉,男主忙表忠心。(检方是一早知道男主放荡生活的,但出于顾虑未将其呈堂,而女剪辑师是此时才知。)第八集叫《美国甜心或:时上之时》。美国甜心是案发当晚两人租看的电影,时上之时多半是多义语,至少一层可能是指2011与2017两次庭上程序的叠加剪辑。更多暗套欢迎补充。本篇的最后说说:隐喻前面已经提到拼图,这里讲讲动物。本剧除了猫头鹰是可能的元凶,另出现了蝙蝠和鹿。二者皆常见于我国古代雕饰,谐音福与禄。毕竟我国自古就是个吃木耳以清肺、泡虎鞭以壮阳的谐音梗大国,近年来的民俗文化发展之一是平安夜吃苹果……扯远了。鹿被女主撞倒,警察给了它仁慈一枪。鹿又何辜,终免此苦。而女主遭受脑后撕裂伤,在痛苦和绝望中缓慢失血而亡,无人搭救,连仁慈一枪也没有,何其悲惨。蝙蝠是横亘全剧的大隐喻。它象征什么呢?首先你看这是一个老宅里逐步恶化的祸患,令老宅渐渐无法运作如常。其次它常常是若隐若现的,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虽未经实证,却不容置疑。而真的迎面撞见,那则是惊心动魄的、撕心裂肺的、伤筋动骨的。最后你看这蝙蝠,既像鸟能飞,又属于哺乳动物;连“翼手目”这词,也是既翼,又手……这是一个横跨两界、两边通吃的动物呀!第二集中筹款会上的舞者们,大多身着黑衣,彼此穿插翩跹,快速扇动手臂,他们是不是有点像某种动物呢?女主观之颇受触动,真情流露有脆弱一刻。随着婚姻中的潜流渐渐无法忽视,蝙蝠之害也愈演愈烈。当女主向男主点破真相之夜,也是她鼓起勇气大战蝙蝠之时。当大量蝙蝠终于从老宅破窗而出,景象颇为壮观,男主在楼外车中也惊惧不已。蝙蝠无法消灭,只能迁走,但需花钱。老房子不仅可能着火,还可能生蝙蝠。而她与蝙蝠,则必有一战。由此回望作为一种戏剧手段的隐喻:将难以名状之物转变为具象化的可触,同时也升华为抽象化的象征,互文而又隽永。剧中前后两场现代舞,也正是对于人类内心情感挣扎的具象化。儿女们分乘三车陪父投案的长镜头是对后来家人分道扬镳的具象化;重审听证前法院电梯门的滑动关闭则是对亲人决裂的具象化。电梯门当然是不会一次过关上的:两团人间的亲情如此纷纷,电梯门一定要切、切、切切切切切。(未完待续)本文版权归作者春曙为最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