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1:42:51人气:0
星际迷航11

视频星际迷航11状态: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09

主演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图伦纳德·尼莫伊艾瑞克·巴纳更新时间:2020-08-06 19:08:57

一批年轻的舰员,首次登上最先进的星舰企业号,并将展开她的处女航。地球身处的银河系的命运掌控在两个出生于截然不同世界和背景的年轻人手中:其中一人是詹姆士·泰伯伦·寇克——来自地球美国爱荷华州乡下的野孩子,不爱读书,只爱寻找刺激和冒险,但是他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人物;另外一人则是史巴克——出生成长于瓦肯星,但却因为母亲是人类所以受到排挤,所以他对瓦肯星人一向都没有…

5月初才在北美上映的《星际迷航》在IMDb上评分为8.5,Top250:64。这个评分搞得我今天坐进电影院的时候怀着无比的崇敬,之前朋友告诉我,你要是死忠fan的话这片子能让你高潮迭起,光是见到Spock青涩的少年模样就会掉下泪来,看到“USSEnterprise”的标志更会屁滚尿流了。可惜我不算是铁杆“星fan”,没那么兴奋。看完后觉得J.J.Abrams剪片子确实挺牛的,镜头的独特运用,光与影和面部细节的融合都很有未来味道,片子很不错,但是没有不错到上映才一个月就进了Top250。仔细想想估计是被那帮死忠fan们一个个无理由无条件的10分给忽悠了。大片看完了,高潮余韵中,咱还是来把严肃的,寻一寻《星际迷航》系列背后的精神本源。“我们选择登上月球。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内就登上月球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的艰难。”——约翰·F·肯尼迪1962年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国总统肯尼迪说了上面这番话,宣布全面推动美国登月计划,14个月之后,肯尼迪遇刺,7年之后,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同样是在六十年代,66年,一部名为《星际迷航》的电视剧开始在美国播映,这部“观念超前”的剧集除了打破种族、性别的歧视之外,某一集中甚至出现了两位女性亲吻的镜头。这样“怪异”而又缺少动作场面的剧集只有短短三季就匆忙收场。2009年,《星际迷航》系列的第11部电影上映,除了它前面的10部电影,它的家族里还有7部电视剧,包括后来的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们称之为“TheOriginal(初代)”的那部1966版《星际迷航》。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世界存活了43年呢?是冷战的背景与暗示?是超前的人文观念和角色关系?是宏伟的历史设定?是场面和动作?是投资者的大笔美元?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在700年前问出:在1299年,马可波罗写完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之后,到1497年葡萄牙人伽马带领舰队到达中国,这198年间,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东方世界成为船长们心中的梦想与黄金之国呢?“宇宙,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航程。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每一集《星际迷航》电影和电视剧都会出现的句子,它或多或少的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探索新的边疆,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500年前那些航海家们克服饥饿和风暴的动力,是肯尼迪决心启动阿波罗计划的原因,也是《星际迷航》在43年间聚集了众多trekkies的精神核心。进取,探索,新的边疆,无论结果是和平还是战争,是掠夺还是结盟,是征服还是被征服,“探索”与“冒险”本身浓重的雄性荷尔蒙味道就让人心潮澎湃,而《星际迷航》正诞生在上世纪那个繁荣而浮躁的六十年代:战后婴儿潮出生的臭小子们都到了荷尔蒙激增的时候,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他们也最轻易地被现存的世界所利用。于是,中国有了文革,法国有了五月风暴,美国有了嬉皮士和马丁路德金,有的事情变好了,有的事情变坏了。登月肯定算是一件好事,不过就算是阿波罗计划,恐怕也逃脱不过浮躁与喧闹的气味——如果没有苏联人的刺激,肯尼迪也不会肾上腺素激增想要登月。这就是《星际迷航:初代》诞生的背景——正经点说,这是美国人在和平与繁荣中面临内外挑战的转折时代。不正经点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沉浸在雄性激素里的时代。《星际迷航》从上到下都烙满了荷尔蒙过剩的印记——好吧,是激荡年代的印记。首先,它的主角舰:进取号(Enterprise又译“企业号”)和196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同名,这个“同名”不是它们都叫“Enterprise”,而是更加夸张——它们都叫“USSEnterprise”,“USS”是什么意思?现实世界里,USS是指“美国军舰UnitedStatesShip”,而在《星际迷航》里,它的意思是“星际联盟军舰UnitedStarShip”。想想看,一部星际探索主题的电视剧,主角舰却和海军军舰同名,毫无疑问充满了美国大国沙文主义的暗示,充满了攻击性和侵略性,更让人想起以坚船利炮来掠夺新殖民地的大航海时代。再说说《星际迷航》的那句著名的“宇宙,最后的边疆”,这句话耳熟吗?熟悉肯尼迪的人都知道,肯尼迪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施政纲领就是“新边疆”(NewFrontier),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发表演讲说道:“我们站在新边疆上——一边是破碎的希望与梦想,是未知的机会和危机中的信仰。另一边是科学与太空的未知之地,是和平与战争的未定之数,是愚昧与偏见的未解之题,是贫穷与暴富的未平之患。”何为“新边疆”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减税、增赤字、争霸、上月球。猪湾搞古巴没搞定,打越南“中道崩殂”,“新边疆”中的政策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真正实现的却不多,“上月球”是其中一个,而这样的“新边疆”烙印,当然也盖在了《星际迷航》的身上,《星际迷航》剧情的主线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开拓未知的宇宙,不断冒险,不断延展“新边疆”。说到了“新边疆”与《星际迷航》的关系,就更要说说冷战在这个科幻史诗中投下的影子。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在《星际迷航》这第11电影中的那个大反派,Nero,他的种族罗慕伦人在最初的设定中很有可能就代表中国人……了解过《星际迷航》背景设定的人肯定不会对此感到惊讶:既然星际联盟和瓦肯人(就是那个尖耳朵的民族)是盟友,而罗慕伦人和瓦肯人又是同一个祖先,这种关系当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湾、美国、中国三者的关系……当然,说它是北韩、韩国、美国的关系也行。而《星际迷航》里另外一个大反派种族克林贡人,据称是影射苏联人。更有趣的是,星际联盟和克林贡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并且划分中立区,这毫无疑问是现实在科幻作品中的反映。冷战、探索、冒险、战斗,这些充满了雄性味道的侵略性概念,从茹毛饮血的人类文明深处飘渺而来,深深融汇于《星际迷航》的血液之中,让《星际迷航》变成了一部宇宙中的大航海史诗,这才是《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睾丸酮和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相信我,我是严肃的。没有人能够否认雄性精神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方面——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在丝绸之路上,在大航海时代还是在航天飞机时代——起到的推进器作用,无论它的本质是好斗还是贪婪,它让我们走到了现在。不如就到这里吧,不要去夸奖探索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文明之船的远航提供了怎样的动力,也不要去慨叹征服与战争的悲剧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痛苦和伤痕,更不需要探讨那些虚构的幻想的故事是否真的能为我们未来的“第一次接触”提供参考,简简单单,坐进影院,我们只需要知道,进取号开始了新的征程(翻译:派拉蒙开始了新的捞钱),想放松下刺激下,上船吧!至于屏幕前那些trekkies,听说他们有三种前途,第一种是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书呆子富翁,第二种是成为NASA的书呆子科学家,第三种是成为电车上的书呆子秃顶怪蜀熟。无论如何,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不是第一次发现了原来《星际迷航》可以这么Man呢?Livelongandprosper!*中文引进版“Enterprise”译为“企业号”,在本文中我全都译为“进取号”。*“StarTrek”翻译成《星际迷航》*本文中肯尼迪演讲部分为作者自译。*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影迷*Livelongandprosper!源自瓦肯人的致意礼节,在影片中出现过,伴随着的是那个著名的手势。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