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荐
  • 推荐
  • 还行
  • 较差
  • 很差
乌斯特雷姆

乌斯特雷姆

更新至正片

清晰:正片

主演:海伦·兰伯特路易莎·波切卡史蒂夫·帕帕吉安尼斯奥黛·鲁伊特朱丽叶·比诺什杰瑞米·勒切瓦利尔凯文·马斯皮姆比FaïçalZouaArnaudDuvalDidierPupinLéaCarneNathalieLecornuJoëlGraindorgeClémentineTehuaWendyQuéguiner

类型:剧情

导演:埃马努埃莱·卡雷尔

年分:2021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 英语 /

评论:当前有0条评论,

更新:2022-09-28 16:13:56

简介:本片根据弗洛伦斯·奥贝纳斯撰写的小说《乌斯特雷姆的码头》改编,比诺什饰演一位知名作家,她想要通过亲身体验去撰写一部有关工作状态中不安感的书。她化身成清…

给影片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还行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乌斯特雷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4M以下的宽带的用户和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FLASH]:需要安装FLASH插件,点击下载最新的Adobe Flash Player, 在线观看无须安装播放器。
更多>>最新资讯

乌斯特雷姆剧照

AD2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AD1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1/30
上一个
  • 乌斯特雷姆第1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3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4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5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6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7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8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9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0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1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2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3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4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5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6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7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8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19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0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1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2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3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4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5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6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7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8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29张图片
  • 乌斯特雷姆第30张图片
下一个
  • 乌斯特雷姆第1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张图片(1/30)

  • 乌斯特雷姆第2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张图片(2/30)

  • 乌斯特雷姆第3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3张图片(3/30)

  • 乌斯特雷姆第4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4张图片(4/30)

  • 乌斯特雷姆第5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5张图片(5/30)

  • 乌斯特雷姆第6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6张图片(6/30)

  • 乌斯特雷姆第7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7张图片(7/30)

  • 乌斯特雷姆第8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8张图片(8/30)

  • 乌斯特雷姆第9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9张图片(9/30)

  • 乌斯特雷姆第10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0张图片(10/30)

  • 乌斯特雷姆第11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1张图片(11/30)

  • 乌斯特雷姆第12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2张图片(12/30)

  • 乌斯特雷姆第13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3张图片(13/30)

  • 乌斯特雷姆第14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4张图片(14/30)

  • 乌斯特雷姆第15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5张图片(15/30)

  • 乌斯特雷姆第16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6张图片(16/30)

  • 乌斯特雷姆第17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7张图片(17/30)

  • 乌斯特雷姆第18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8张图片(18/30)

  • 乌斯特雷姆第19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19张图片(19/30)

  • 乌斯特雷姆第20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0张图片(20/30)

  • 乌斯特雷姆第21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1张图片(21/30)

  • 乌斯特雷姆第22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2张图片(22/30)

  • 乌斯特雷姆第23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3张图片(23/30)

  • 乌斯特雷姆第24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4张图片(24/30)

  • 乌斯特雷姆第25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5张图片(25/30)

  • 乌斯特雷姆第26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6张图片(26/30)

  • 乌斯特雷姆第27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7张图片(27/30)

  • 乌斯特雷姆第28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8张图片(28/30)

  • 乌斯特雷姆第29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29张图片(29/30)

  • 乌斯特雷姆第30张图片

    乌斯特雷姆第30张图片(30/30)

乌斯特雷姆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弗洛伦斯·奥贝纳斯撰写的小说《乌斯特雷姆的码头》改编,比诺什饰演一位知名作家,她想要通过亲身体验去撰写一部有关工作状态中不安感的书。她化身成清洁女工,在工作中发现每一元钱对生活都很重要,而这是社会上很多阶级看不见的层面。当她经历过这场考验,她与一些不幸的同伴结下了真正的友谊,温暖而且快乐的关系。

乌斯特雷姆当前共有200条评论

上一页
  • 12-09 23:36

    sdfsdfsf
    sdfsdfsf 是对于无产阶级的一次情感谋杀
  • 12-09 23:36

    iddxdd
    iddxdd 作家体验穷人生活真的是败笔,如果换成作家跌入底层,可能更有共鸣,更肯·洛奇比完全是一场中产阶级向下观看的自嗨
  • 12-09 23:36

    hedongdong365
    hedongdong365 朱丽叶比诺什最后那句“这没有意义”是点睛之笔。
  • 12-09 23:36

    fgfdgfdg
    fgfdgfdg 关于田野调查的道德考量,揭穿身份后收尾有些太急了,还可以多展开一下。
  • 12-09 23:36

    。
    我很难区分同情穷人和消费穷人之间的界限,可能两者兼有吧。不过还是觉得消费穷人的内容占了上风。没什么亮眼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不值得看的电影。 那个年轻女孩真漂亮,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想找一些她的其它信息,找不到。
  • 12-09 23:36

    qlsh2008
    qlsh2008 世界过去是阶级的,现在也是阶级的。
  • 12-09 23:36

    李先生
    李先生 非常好看不敢相信2021还有这么好的电影
  • 12-09 23:36

    SKY
    SKY 你怀疑她偷窃,她却带给你生日蛋糕和幸运四叶草。
  • 12-09 23:36

    扁粉菜
    扁粉菜 “富人含着泪感动了自己 觉得穷人真可怜 没错,也许他能体会到 身处泥潭的无助和挣扎 但却永远没办法体会到 那种深深的绝望”
  • 12-09 23:36

    zZojj雅刀
    zZojj雅刀 结尾一记后力,让片子顿时真实了不少。“Everyonehastheirownplace”.
  • 12-09 23:36

    lin666888
    lin666888 不是每个失业的法国女人都是《巴黎夜旅人》那样的啊
  • 12-09 23:36

    妞!跟哥じò 滚床单去
    妞!跟哥じò 滚床单去 比诺什迷人的呦不婚不育起码做个清洁工也是那么潇洒
  • 12-09 23:36

    970836953
    970836953 不知道怎么介绍你简单说很漂亮很可爱很气人很温柔很值得是我一直都想保护的女孩.
  • 12-09 23:36

    茗芯茶
    茗芯茶 虽然最后讽刺了一波,就像是子女交换《变形记》,她们永远不会是一个世界的人,片子也不是拍给劳工看的,又是一场中产自嗨。
  • 12-09 23:36

    linuxers
    linuxers 最后的戛然而止一点也不意外,就算还带着你送的四叶草项链,也不会再上船用4min收拾一个船舱了,毕竟是不同的阶级。
  • 12-09 23:36

    hacker
    hacker 人性和阶层属性不会完全对焦,但愿也牵扯不清,她的知识分子身份又加剧了这中间的各种牵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在当时是真实的,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 12-09 23:36

    249671789
    249671789 情感可以互通,但阶级和生活却难以跨越。这段友谊只能留在记忆中。
  • 12-09 23:36

    飞天猪
    飞天猪 要想青春不留遗憾,必须敢想敢干。
  • 12-09 23:36

    有些隔阂是注定无法被逾越的,宿命所指,皆有定数。
  • 12-09 23:36

    123456
    123456 一位社会地位显赫的女作家为了描写清洁工的生活,愿意放低身段和清洁工们一起体验底层的生活。
  • 12-09 23:36

    rghgt
    rghgt 像什么锡尔斯玛利亚,朱丽叶比诺什最近的电影名字都这么难记啊。
  • 12-09 23:36

    心鹿
    心鹿 对底层开始,被看见和祝福,远远不够,但作家和电影能做到的仅此而已,游轮上的客人以后看到清洁工是否会多一分尊敬呢?但愿吧。
  • 12-09 23:36

    江山无限
    江山无限 虚无的同情无法救赎不如互不打扰
  • 12-09 23:36

    gtrtfrte
    gtrtfrte 作家一直留着那条女工送她的项链。是因为,作家在猜女工是否要偷她钱时,女工反而给了她一个生日惊喜。项链让她体会到了至纯的友谊,同时也让她记住作家作为旁观体验者的不堪。 她偷偷落笔,被拆穿,闲暇时码字,或是差点为友谊说出身份的瞬间,都太让我感同身受了。 底层女工,于作家而言,或许是一个素材,可他们却真实的活着,真实挣扎地活在纸张之外。 不可逾越的结尾,是阶级间的平行世界,特别是那身被回绝的工服,或许也成了她田野调查的一部分,即通过文字表达了不可逾越的阶级,以换取读这书的人的短暂同情。 而友谊的真诚在作家那,是拧巴的,是虚伪的,同时也是自知和柔软的。 大部分人都在恻隐女工们不可逾越的处境及命运,而我和那个困在命运里的作家共鸣,她真诚,她渴望友谊,以作家的方式。 她委屈,也孤独。
  • 12-09 23:36

    thjnytjr
    thjnytjr 被冠以虚伪的中产和对底层带着猎奇的剥削的片子。当信任被打破,直到最后说出那句“没有意义”,两个世界的人终于还是决裂了,最多只是对过往的回忆而已。
  • 12-09 23:36

    Mr丶坏
  • 12-09 23:36

    招聚商城
    招聚商城 法国版NickelandDimed:UndercoverinLow-wageUSA?
  • 12-09 23:36

    理由
    理由 前十几分钟很好,把处于困境的人的现状和常态展现出来。之后节奏太快,每一步剧情都在意料之中。剧情的俗套却又无法获得印证的快感。所有的视角都围绕作家展开,居高临下的跨阶级观察,journaldebord,即使被无意揭穿自己的身份后,面对穷人,作家所展现的却是受害者的角色。从远去的公交厚玻璃拍摄的离开打扫团队的高个子女人的舞蹈,结束时公交上的静止镜头,这两幕让我着实生理难受。从中产被“误解”后,直接跟进中产审美下,针对穷人所发掘出的猎奇视角,镜头所展示的完全是包括导演在内的,本质上无法接近的题材。我自己的作品怎么打破隔阂呢
  • 12-09 23:36

    慕竹清风
    慕竹清风 真的没想到法国失业起来这么凶,即便是二十来年没工作,但是拿着法学院毕业的简历就只能得到清洁工的工作建议,也太夸张了。以前经常听说美国某看门人是某国高材生,那时候没往深了想,现在想想,中国这是才刚刚卷起来而已吧……
  • 12-09 23:36

    中远互联
    中远互联 艺术创作者为写作而体验底层生活,最讽刺的是谎言被揭穿的那刻。主人公既收获了友谊也背叛了友谊,社会写生最终输给了阶级鸿沟,哪怕共情又如何?因为你从未真正经历过绝望。
  • 12-09 23:36

    sfe5444
    sfe5444 (7分)现实主义片子有趣的是做了去苦难化的技法的,但依然抓住了重点剧情表演自然,希望人们面临什么样的生活都能像里面的人一样有尊严,里面的单身母亲通过几笔就让人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强大,但可惜后面游轮戏和结局太狗血矫情了,要不然就今年十佳了。
  • 12-09 23:36

    3123132
    3123132 片名其实是一个码头名字,但是有的高人根据电影翻译成“两个世界”,高学历高收入的作家为了写出底层的真实,隐瞒身份装成穷人去体验。但是两个阶层的人,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是不会真的成为朋友。上一层总会不自觉带着俯视与施舍,去底层不过是体验,而真的底层的命运,且是极难改变的。
  • 12-09 23:36

    ヽωǒ.Кゾс.!
    ヽωǒ.Кゾс.! 阶级鸿沟无法逾越
  • 12-09 23:36

    ss1982n
    ss1982n 一场女作家对于缺乏保障的劳动雇佣模式的短 期体验,也是一次放下知识分子身份、感知社会真实 困境的生存实践。
  • 12-09 23:36

    misaxiao_2009@yeah.n
    [email protected] 友情和爱情和婚姻一样,也是需要门当户对的,跨越了阶级所谓的感情,就没有坚实的基础
  • 12-09 23:36

    faizy
    faizy 编剧有多难……
  • 12-09 23:36

    ff
    ff 真正的富人和穷人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
  • 12-09 23:36

    ajz
    ajz 我们是在同一个星球流浪的动物,只是时代划开了我们的距离。
  • 12-09 23:36

    dai751726
    dai751726 本身的剧本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总是让我想到pulp的那首歌——《commonpeople》,你可以在你想结束的时候回到你原来的生活中去,而你可以逃离的生活却是别人的一生。你能感受体力的辛苦,可以感同身受是永远不可能的。
  • 12-09 23:36

    骑白马的青蛙
    骑白马的青蛙 不是一个阶层就不可能感同身受。
  • 12-09 23:36

    paley
    paley 感谢越哥。
  • 12-09 23:36

    gjgjZZ
    gjgjZZ 电影并没有想让你共情底层,甚至女性友谊的发展也没那么的“共情”。只是从电影院出来后:哦,还行。散散步回家吧。
  • 12-09 23:36

    Vifix
    Vifix 田野调查,如何选择自己的身份?
  • 12-09 23:36

    卐
    当有困难有个自己能明确把窝的时限,还叫什么体验生活,连个角色扮演的游戏都算不上,你不会考虑生存这么难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那种空耗和奔波。
  • 12-09 23:36

    fangl2002
    fangl2002 看看人作家,为了取材可以去当清洁工;我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也可以为了积累素材多出去date?
  • 12-09 23:36

    亲爱是的
    亲爱是的 圈层是存在的,结尾很写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 12-09 23:36

    虚莫
    虚莫 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但却深刻揭示了阶层的种种,克制而不枯燥!
  • 12-09 23:36

      ‍‪シ眼角里の淚
    ‍‪シ眼角里の淚 体验一下生活,与生活……就像体会一下别人的伤痛差不多,终究痛不在己身,再有同情悲悯都是虚伪的。
  • 12-09 23:36

    西西
    西西 作家下基层体验生活
  • 12-09 23:36

    竹林
    竹林 本片根据弗洛伦斯·奥贝纳斯撰写的小说《乌斯特雷姆的码头》改编
  • 12-09 23:36

    奇视网
    奇视网 在一个半小时内铺好六十张床之后大脑就再也不会想其他的了,手臂因为酸痛不停得抖动。乌斯特雷姆港就在那边,好像所有饱受生活折磨的人最后都会相聚在此,没有选择。感同身受很难除非感同身受,体验生活很容易但也永远无法体会到底层精神上的绝望。目送大巴离开,两个阶层就不需要说一句话,因为一个再出完书后可以全身而退,而一个只能一头扎进慢慢长夜头也不回。
  • 12-09 23:36

    淡淡的二滴
    淡淡的二滴 这部电影令我完全沉浸其中,所以营造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贯穿始终,真实的揭露底层社会的生活现状
  • 12-09 23:36

    zssqq
    zssqq 四月四日的头等舱
  • 12-09 23:36

    米乐圈
    米乐圈 前段时间我站过2周店,一言难尽。当我离开的时候,当我和同事聊天的时候,完全就是这个感受。穷人和富人之间可能已经是物种隔离了。
  • 12-09 23:36

    总攻大人
    总攻大人 跟yy看的,挺喜欢的。看的时候在想为什么潜入比自己强大的组织里会被赞为英雄,而潜入比自己弱的群体里则会更多背负道义上的责难。但仔细想其实这个命题本身也不对。道义上的责难往往诞生于个体和个体之间,因为利用背叛了信任。而不管是对上对下的潜入,群体对个人的判断总是英雄式的。在这剧里,两个最好的朋友始终不能原谅玛丽安,因为她们对这段感情的付出是无防备且毫无保留的,而玛丽安却始终是在暗处,带着目的、怀疑、审视的。相反,代表清洁工整体的其他人员,只是萍水相逢地认识玛丽安,彼此走的不深所以也愿意为她的剖白鼓掌。大抵越深厚的感情越没法看开。
  • 12-09 23:36

    ytyoyo
    ytyoyo 一些不幸的同伴结下了真正的友谊,温暖而且快乐的关系。
  • 12-09 23:36

    三哥
    三哥 很有意思的角度
  • 12-09 23:36

    逍
    我要是清洁工肯定也很生气很难受,自己的人生,上层社会只是来体验一下而已,美曰其名了解社会底层(想到去做田野是不是也会遇到这种问题)。但其实作为中产,她身边一定也有很多底层,比如女佣之类的,要想了解还不简单吗,又何必去隐瞒欺骗呢,但她本意一定不是坏的,确实想通过小说呈现社会现状,所以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典型矛盾了。结尾仿佛当头一棒,彻底打碎前面的美好友谊,两个世界注定没有交集,就算有,也只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友谊的,很讽刺。
  • 12-09 23:36

    山里人
    山里人 像牲口一样被赶上船,在重复的劳动中加速苍老,一套制服便决定了她的神采。夜色仍浓的高速,斤斤计较的工时。那些幸运离开的人们,说再见的那一刻都是真诚。可是每个人都不会说破,人在世界上有着自己的位置,这一刻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相交,始终不敌交点以外的一整个空间。我再熟悉不过这样的交集,因我也曾被迫过过这样的生活
  • 12-09 23:36

    ablajan
    ablajan 体验终究是体验,富人也许可以体会穷人肉体上的痛苦,却没有办法理解精神上的绝望……
  • 12-09 23:36

    广安信息网
    广安信息网 什么叫做全满贯影后的实力?朱丽叶·比诺什仅仅用临近片尾的一段身份被揭穿的西就像观众诠释了“演技”的含义。 这部电影拥有着一个绝佳的立意切入点,那就是上层阶级和底层阶级的天然对立情况下,是否会有和解的可能?片中比诺什扮演的女作家就是这样一个实践者,借着写作的名由去深入底层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当她觉得一切都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时,阶级间的巨大鸿沟还是给了她一个响亮的巴掌。她之所以能融入底层社会并收获友谊,还是因为她拥有了一张底层的“皮”,而当身份暴露,她依然可以全身而退,但对于那些只能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而言,她这般的卧底体验无疑是对他们所经历的又一次暴击。因此最后参加签售会的基本还是同个阶层的人,底层的“朋友”依然被隔离在窗外,他们不想也不屑参加。
  • 12-09 23:36

    vinchan
    vinchan 她们以为作家笔下的生活不是歇斯底里就是粉饰太平,因此她们有了被背叛的错觉,但作家却在过程中看懂了友情。一部女性群像戏,电影的节奏就像一部小说娓娓道来,处处透露着细节和小心思,对人情羁绊的观察,对阶层差异的无力感,让人五味杂陈。结尾回到两个世界,虽然简短却有力击中人心。
  • 12-09 23:36

    tghjhnyhj
    tghjhnyhj 月亮不会奔向你,但我会,不远万里的那种
  • 12-09 23:36

    liuxb1988
    liuxb1988 描写底层还是比较肤浅,作家内心挣扎也较粗浅。
  • 12-09 23:36

    哈利胖特
    哈利胖特 中产凝视,不一定。
  • 12-09 23:36

    秋風漸冷
    秋風漸冷 完成度不错,四平八稳之作,配乐加分
  • 12-09 23:36

    大象
    大象 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
  • 12-09 23:36

    sdfsdf
    sdfsdf 从头至尾都是一种讽刺,那些口头说体会民生的政客无非是为了完成自我目的而同情罢了,而阶级之间的沟壑并不能用见到的同情和身体力行来实现,当出发点不一样怎么做都不会是一种融合而只会让分裂的缝隙变得更密。喜欢看朱丽叶比诺什的戏,有那种不经意间的内心表达,舒服又得体。
  • 12-09 23:36

    日久情长™↘
    日久情长™↘ 法国电影版《我在底层的生活》(美国记者的纪实文学)。
  • 12-09 23:36

    醉清风
    醉清风 “舞台上的光恰好打在他身上有一瞬间”
  • 12-09 23:36

    路西法
    路西法 不同阶层的悲喜并不想通!
  • 12-09 23:36

    smy8266521
    smy8266521 【讲述】富人阶层的作家为了写书而亲身体验清洁工的底层生活。【感想】跨越阶层的感情是难以持续的。
  • 12-09 23:36

     ゜一嗰朲演゛
    ゜一嗰朲演゛ 两个阶层没办法互相体验。玛丽安欣赏路途的景色,觉得两棵树长得甚是有趣,像是在对话一样,但朋友只是满脸不解和震惊。玛丽安坐在沙滩看海,冲到海里游泳,而朋友日常疲惫忙碌到看海的空闲都没有。当一个朋友在游艇上展望,每年来头等舱相聚,玛丽安回答当然,我们可以聊聊人生,朋友却说如果你想可以,但我没什么好聊的。整部影片都充斥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和不同,玛丽安和他们工作在一起,感受生活的不易和身体的疲惫,但心底里她只是来体验生活,她总会离开,去过自己真正的生活。她们都没错,都只是在认真、努力过好当下?人生?ps:当朋友在快速核算精确到分的加油钱时,仿佛看到在不同平台比价的我们。不用为金钱发愁的日子确实能争取到更多时间,去看展,去读书,去运动,去享受生活。
  • 12-09 23:36

    翱翔广告印务
    翱翔广告印务 受不了可以随时退出生活可以嘛
  • 12-09 23:36

    fgtbht
    fgtbht 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只能是“体验”,不可能共情,就像你拴着有绳子的救生圈跳进大海去体验在海里的感觉,去和真正在海里挣扎的人“做朋友”,你拉不上他们,也不可能留在“海里”,最终你只能站在甲板上悻悻的说:哦,我知道,因为我曾经......
  • 12-09 23:36

    fylcj
  • 12-09 23:36

    Keith
    Keith 走在生活的风雨旅途中,我们没有必要去为难自己,冷了,自己加衣,累了,给自己一个拥抱;坚持不下去了,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坚持到现在。失败了,跌倒了,擦干眼泪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有人帮扶,一定要感恩,无人支持,也绝不气馁,随时给自己一份坚强,暗香拂袖,心底生暖。
  • 12-09 23:36

    魏丽聪
    魏丽聪 反应现实的题材在身边太稀缺,所以代偿给5分
  • 12-09 23:36

    天黑、说晚安
  • 12-09 23:36

    梦你的名字
    梦你的名字 印象深刻的大海与大海装饰画的转场,镜头间是两个阶级的转化,底层的真实澎湃,中产的冷漠伪善,真假界限是阶级的鸿沟,一切寓意尽收于镜头下。/比诺什的选片和演技总是让我觉得还有太多故事可以讲,还有太多角色她可以演。
  • 12-09 23:36

                  阿呆
    阿呆 体验生活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没有被逼到那个绝境,只能体验行为,却不能共情情感
  • 12-09 23:36

    Computer
    Computer 最后几场戏收的实在是有力且惊艳体验贫穷与真正的贫穷就像阶级巨大的鸿沟你再如何感动与共情都无法真正融入其中
  • 12-09 23:36

    wyz00000
  • 12-09 23:36

    小涛专属
    小涛专属 两个世界是最真实的存在,任谁都无法改变。底层人民的生活被大家看到了又如何?唯一的意义是让那些在邮轮上的游客对清洁工更尊重些。跨阶层的友谊会存在多久?估计玛利亚认识得最清醒,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她拒绝了曾经好友的建议。冷漠与心酸吗?但这感觉也就一晃而过,一生相处经历过那么多人,当时互问冷暖,分开后有多少还一直默默牵挂的?只会偶尔想起罢了...现实生活就这么残酷无情。朱丽叶·比诺什的表演还是那样让人惊叹,除了清洁工的动作娴熟之外,表达的情绪和每个环境都自然融合。好友趁她加油时翻包,她惊讶,恐慌;邀请她到家里给她过生日时又惊喜感动;被发现真实身份后她向好友解释时又真挚诚恳,带着亏欠流泪......每个细节都被她演绎得精准到位。即使不看情节,就冲着这位女神表演本片还是值得一看。
  • 12-09 23:36

    奔跑的蜗牛
    奔跑的蜗牛 这样的“卧底”显然是有意义的否则怎么能描写出一个阶层的真实面貌但投入感情的友谊注定又经不起这样的“欺骗”根基所以最后也只能是一个无奈的结局。真切朴实的片子。
  • 12-09 23:36

    看啥呢
    看啥呢 《乌斯特雷姆》2021年法国剧情片,本片根据弗洛伦斯·奥贝纳斯撰写的小说《乌斯特雷姆的码头》改编,比诺什饰演一位知名作家,她想要通过亲身体验去撰写一部有关工作状态中不安感的书。她化身成清洁女工,在工作中发现每一元钱对生活都很重要,而这是社会上很多阶级看不见的层面。当她经历过这场考验,她与一些不幸的同伴结下了真正的友谊,温暖而且
  • 12-09 23:36

    蕶薍﹎
    蕶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才是常态
  • 12-09 23:36

    wang9693
    wang9693 这确实没有意义
  • 12-09 23:36

    纸飞机
    纸飞机 富人专家带着保险绳到穷人底层那里体验生活,体验到的是肉体的痛苦,永远体会不到精神的绝望,穷人珍视她给的友谊,愤怒于她的欺骗。体验完生活就飞走了,出书签售,收获名利,还觉得自己道德高尚。 真的不必如此,如果关心,采访就可以,调查就可以,给支持就可以。 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越哥
  • 12-09 23:36

    943109828
    943109828 啊啊啊啊非常好!!!有没有跨越阶级的友谊?友谊的前提是必须身份为真吗?电影给了导演版本的答案:女作家拒绝穿上清洁工的衣服,工友转身离去。但是,她们之间是否存在友情,她们是否是朋友,作为观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并不认为这片子是在批判中产阶级的虚伪,我也不认为女作家是虚伪的。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底层的故事由谁来说?这些故事的受众又是谁?(朱丽叶比诺什演的真是太好了!)
  • 12-09 23:36

    ELITEGDS
    ELITEGDS 感同身受这个词是否真的能做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个体永远无法百分比体会另一个个体的喜怒哀乐,更何况这两个人还是处于不同阶级。自上而下的同情,往往是感动了上层阶级,却伤了下层阶级的自尊。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实质性矛盾冲突,那两个阶级的碰撞就注定没有好结果。
  • 12-09 23:36

     ★麦田守望者²º¹⁴
  • 12-09 23:36

    影落寒潭
    影落寒潭 同人不同命!我想起凯鲁亚克《在路上》结尾的时候,一边是主人公要再次穿越美国东西线的旅行,一边是其曾经一起的朋友穿的精致、准备参加舞会,对比下来,残酷极了!
  • 12-09 23:36

    Junlee
    Junlee 女主既收获了友谊也背叛了友谊,社会写生最终输给了阶级鸿沟,哪怕共情又如何
  • 12-09 23:36

    kkwong1216
    kkwong1216 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
  • 12-09 23:36

    ╰⋛⊱⋋孙志祥⋌⊰⋚╯
  • 12-09 23:36

    cosita
    cosita 最后比诺什那一句:“这没有意义”是非常清醒绝望的,人注定只能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自己生活的亲历者,尽管她会在零下的海水游泳,会在喝酒后渴望某种永久。人性和阶层属性不会完全对焦,但愿也牵扯不清,她的知识分子身份又加剧了这中间的各种牵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在当时是真实的,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 12-09 23:36

    boboda
    boboda 人有共性,也有个体性。个体性把我们区别开,再也走不到一起了。
  • 12-09 23:36

    kekezem
    kekezem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就别那么多的伤春悲秋了。
  • 12-09 23:36

    xxxxcy8521
    xxxxcy8521 假戏真做,却打得火热。两个平行世界偶然相交一瞬后,又是渐行渐远。冷眼旁观的社会观察和朴实的情感认可相碰撞,如果批判伪善和强人所难,又有所武断。结局很妙,虽然以后可以常常见面,还戴着你送的项链,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