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机》创作谈:以成年童话对抗记忆的消逝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5 15:46:35人气:0
时光机

视频时光机状态:HD1280高清中字版年代:2019

主演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桑尼·苏瓦美塔农更新时间:2020-08-06 20:56:04

当深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马良”发现其成就斐然的父亲京剧名导“马科”正深受阿兹海默症之苦,他便邀请父亲参与自己雄心蓬勃的项目一同合作:一场难忘、神奇、自传式的哑剧表演, 其中包括一只名为“父亲的时光机”的真人大小机械木偶。透过一同创作此剧,两个男人抢在生命流逝且记忆永远消逝前,直视死亡。

《时光机》是今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和FIRST青年影展都备受好评的国产纪录片,还入选了国际纪录片协会的年度TOP30。而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GZDOC上,它也同样打动了不少观众。如果你有一架时光机,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对艺术家父子。父亲马科是一位作品颇丰的中国戏曲导演,自1958年起,他在上海京剧院执导了80多部戏曲作品。儿子马良是一位影像与装置艺术家,长期从事摄影和装置艺术创作。当马良意识到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时,他启动了创作以来最具雄心的项目,用机械木偶演绎的自传式科幻木偶剧——“爸爸的时光机”,讲述一位飞行家父亲与科学家儿子通过重返过去而重获记忆的故事。马良此前从未涉足过舞台剧创作,从零开始,他耗时两年多制作出数个由1000多枚零部件构成的真人等比例大型木偶,接着正式开始了排演。父与子在创作这部戏剧的过程中,必须面对记忆消逝的挑战。在父亲生命结束和永远丧失记忆前,他们会如何调和彼此的关系?《时光机》这部纪录片分两条线索进行呈现,一条是马良筹备、创作木偶剧的艰难过程,另一条则是父母相对独立的生活、父亲病情恶化后对家庭的影响。艺术创作与家庭生活的互文乃至交融,为观众传达了动人的情感。风影电影在本次GZDOC上采访了《时光机》的导演孙扬、大象点映CEO吴飞跃,从创作与发行两种方向上,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纪录片的出色与遗憾之处。F:风影电影S:《时光机》导演孙扬F: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拍《时光机》这部纪录片?S:一开始,就是听马良讲了片中那段“游泳池的故事”,当时我就想为这个场景拍一部电影,即便短的也行。后来我就主动找马良,进入到正式的拍摄。于我而言,在毕业之后,就是要进入人生的新阶段。虽然起初没有什么信心,但当这个故事过来的时候,在打动我之余,也正好是我的疑惑——“我要用我之后的生命去做创作”这件事,它真的值吗?它能改变多少?它能有什么用呢?我跟着马良拍摄这部作品,其实也是看着他用想象去对抗现实的过程。我在拍摄时希望会收获一些答案,但最终其实是没有的。但我在潜意识里更有信心了,我会再继续创作下去。F:《时光机》有两个导演,另外一位是好莱坞的江松长(S.LeoChiang)。他今天不在场,我们可以先从他聊起,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S:2015年3月,我开拍了《时光机》的第1个镜头,10月份去了台北,遇到了Leo,他看到这片子就很喜欢,之后也为这部作品付出了很多。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片,没什么经验,我更希望它是一个大家的作品。Leo一直在传授我经验,包括后期的结构,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一个作品。首先是我们俩的创作的意图都很一致,也一直保持着互相帮助的创作关系。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本片的主人公马良现在47岁,Leo也在这个岁数,他的父亲也快90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共情;而对于“艺术的中年危机”这个主题,他也能很好地补足我在想象力上的缺失,因为我比马良实在是年轻太多了。《时光机》团队F:《时光机》在摄制、叙事上,显得很“美式”。这是否也与你的教育环境,以及Leo的加入,是息息相关的?S:对,我首先就喜欢这种纪录片的讲法,我觉得纪录片是要“变着花”拍的。拍纪录片从来不应当去遵守任何风格。所以我一旦想到什么视觉上呈现的手段,就会去尝试。我与Leo都认为纪录片的剧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就按照剧情片的方式剪辑,而这部片子也非常适合这种风格。当看到一个题材的时候,你必须用自己的审美去判断它和它的讲法,题材的力量才能彰显出来。我随时准备好在作品里实验,如果作品本身不适合,那么我们绝对不做;一旦它适合,那么我们就做到极致。F:你和Leo的合作模式、创作关系,在国内青年纪录片作者的创作中还蛮少见的。S:是的。在具体分工上,我可以算是在中国前线“打仗拍摄”的那个人,而他则是在美国后方“补充弹药”的那个人。他一直在解决我在拍摄上的疑惑,并且指导故事的走向。此外,他在美国找到了很多投资,也找了很多奥斯卡得奖的制作人、导演、剪辑师提出意见,这些都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影片的素材也拥有了更好的组织方式。这种合作关系本身其实就很有趣。因为在国内创作纪录片处女作,对于一个青年的纪录片作者,是一个很理想化、很难达成的事。而我则是通过与Leo的合作,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促成了《时光机》的完成。这种模式在国内可能并不多见,但也有其意义,是可以被效仿的。在创作第一步做选择的时候,不固步自封,才能打开自己的创作思路,让很多人一起帮助到自己。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给予信任、创作方向一致的伙伴。这种方式能让作品最终比我自己独立做要“好上几个台阶”。包括跨国的合作契机,能帮我找到自己难以找到的另一种叙事思路。F:家中老人患上阿尔兹海默症,《时光机》对此选择了温情的讲述方式,并没有把生活中残酷的、撕扯的一面表现出来。相较于人物塑造,本片选择了更偏事件性的叙事面向。你分了两条线,而这两条线“时开时合”,在开的时候会把我引向事件,在合的时候又把我拉向人物。所以你与剪辑师合作的时候,是如何有倾向性地处理素材的?S:非常难,剪了两年。明摆着大家都觉得这部作品应该是分这两条线走,他俩应该要合的时候更多,但这需要做无数的工作。与传统的“家庭私影像”不一样的是,《时光机》里有很多元素,比如很大一部分就是木偶剧、艺术想象的这方面,它不是一个纯父子的故事,而是承担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以及许多的趣味性。而到了中段,又必须得加深两条线各自的深度,需要如何将艺术创作与它的现实投射进行勾连,包括马良在创作里的反应和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紧密地编织在一起。纪录片依赖于关键的场,编织碎片还不够,关键的那几场要放在最关键的地方。但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拍到很多的“关键场”,还是得靠剪辑进行处理。尤其是本片中对于父母的拍摄,其实能拍到真的不多。F:影片收尾时,父亲马科说他“记不得了”和儿子马良说“每十分钟告诉他一遍”这两段,是本片的“关键场”,也是我很感动的地方。但我在看的时候会想,如果多做几场父子的交流,再多几分钟人物细节,可能效果会更好。S:对,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那两场,结尾是再加的。但就是那两场,令这部作品更加成立。其实我很喜欢拍摄马父的脸,我会被吸进去,因为我的隔代亲人很早就都去世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我很喜欢跟他待在一起,让我产生那种弥补缺失的感觉。那场戏就完全是我在对着父亲的脸、近景在拍,然后我们刚好就聊到“他不记得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那有点残酷,如今我回头看,也觉得那场真的很强烈。而马良结尾的那场也很意外。我一直在找结尾,每天如坐针毡、睡不着觉。有一天我看他发了一段微博,就准备找他去录。那时候其实已经半年没联系了,然后我去找他,那是他最新的体验。我觉得如果还像之前一样,天天泡在一起,可能他讲的东西不见得会有意思。而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之后,他突然跟我讲了那段令我毫无防备的话,他很会收集生活里的这些小情节。于是,在不知道如何结尾的时候,我就用上了这一场。F:影片收尾的方式给我一种“倒推”的感觉。在观看时,我一度不能理解马良。他为什么在他父亲记忆消逝的这段时光,没有太多地陪在父亲身边,而是把自己的精力全都花在创作木偶剧上。这个创作虽然是他对父亲的一个回应,但他在上面耗费了太多时间。而最后那两场,其实构成了一种解答。你在拍的时候会不会对此有疑惑?S:他们的父子关系其实在这些历程中没什么变化。真正转变的历程是发生在马良自己心里的。他投入的木偶戏,某种意义上是为了逃入自己的想象里。他很少去见父亲,说明他也不想面对这个现实。我们想做父子关系的变化,但影片最终其实并没有,我们最后选择把重心转到马良的内心。一开始,他是一个工作狂,对艺术有浪漫的想法,想做木偶剧,就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但随之而来的一切,将他逐渐“摧毁”了,但他也在其中收获了妻子与女儿,“下一个家庭”挽救了他。F:你在映后时有谈到,你当着马良的面都喊他“马老师”,这蛮有趣的。在拍摄过程中,你是如何构建与拍摄对象的信任关系?S:这花了我4年。拍摄本身其实挺简单的,但让对方能信任你,以及挖掘出他浓烈的私人感情,挑战其实很大。艺术家通常是敏感的人。“马老师”其实是一种很舒服,且渐渐变得亲昵的称谓。你要对你的人物找到合适、舒服的方式,既不会太过冒犯,又不会太距离太大。F:这个点还挺微妙的,因为你的拍摄对象是艺术家,但很多拍摄艺术家的纪录片会更倾向于他的创作,更倾向于创作历程中的挣扎。但《时光机》有点像把两种题材进行杂糅。S: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很多拍艺术家的片子其实都没有拍到心里去。马良是一个很好的人,无端地就很信任我,然后我也花了很多时间与他相处。“艺术家纪录片”的创作通常没有亲近的时间,拍摄对象也不会非常信任你。我们不选去拍摄一种“艺术家纪录片”,是因为我们想讲一个“生命的故事”,那是我们想讨论的主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变得跟他无比亲近,跟他的家人们无比亲近。实际上,我与马良的岁数差得挺多,我没办法成为他真正意义上的那种“知心朋友”。也许,如果这部作品交给一个40多岁的导演拍,会拍得更好。此外,摄影机的在场,无论如何都会膈应人,这个在处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马良摄影作品F:所以,《时光机》在最终成片的时候有什么遗憾的地方?S:其实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因为我主管前期的拍摄,而后期的剪辑做了很多的努力,弥补了前期的部分不足。此外,我觉得摄影风格应该更统一,每一个场景适合什么样的感觉,需要更完美的契合。然后父子的关系,我们还是想拍到更多、更好的场。虽然这不太好拍,尤其是中国式的父子关系,这个也是一种“必然的遗憾”吧。还是想拍到更多父子相处的场景、会有更多有趣的细节呈现。F:最后,能谈谈你平时喜欢的纪录片吗?比如今年的这批新作里,最喜欢哪几部?S:我更喜欢非传统的、与剧情片在形式上交融的纪录片,比如《蜂蜜之地》(Honeyland)、《为了萨玛》(ForSama)是我今年纪录片的TOP2。《蜂蜜之地》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可以说是我心中完美的纪录片,没有缺点,也是我未来的创作野心所在。《为了萨玛》则是一个叙利亚的纪录片——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一个怀孕的母亲拿起摄影机进行拍摄,真是拿命换的片子,太棒了。F:这类偏剧情片拍法和剪法的纪录片,今年令我印象很深的也是《蜂蜜之地》,以及还有一部叫《狩与猎之间》(WhenLambsBecomeLions)。S:现在的趋势是这样的,而且会越来越极致、拍得越来越好,反而是剧情片也许越来越没有想象力了。纪录片不仅要求真实发生,而且讲故事的方式越来越精,如今拍法的趋势就是“没有依据采访、就是真实发生”,叙事线索处理得特别好,摄影的水准也很高。比如《蜂蜜之地》的摄影就好在其镜头语言准确、画面构图出色。F:这也是中国的纪录片里比较稀缺的一类作品。S:中国的纪录片的年轻的创作者们很好,但市场的压迫太强了,才华随之消失。当然,现在也慢慢好转,从《归途列车》出了之后,大家都知道纪录片作者不用在“下水道”里创作了,可以出来做很好的作品。外国有很多此类风格的纪录片,已经形成脉络,而中国的纪录片作者也在慢慢出头。F:《时光机》在创作观念上与你的喜好与审美是非常惯通的。S:对,当然,我也喜欢很多中国的纪录片作者,比如张以庆(《幼儿园》),影响了我很多。于我而言,如今的剧情片已经越来越缺乏想象力,而纪录片却没有丢失这份想象力。F:风影电影W:大象点映CEO吴飞跃F:《时光机》在上海电影节和FIRST青年影展都做了放映,口碑不错,那么之后上院线的计划是什么呢?W:我们之前的纪录片《零零后》采用了点映 全艺联的发行方式,合作的效果挺不错的,两种模式可以互补,做到持续放映与高上座率。我们希望把这个经验用到《时光机》上来。初步计划明年上半年上映。F:大象点映合作的《我只认识你》和《时光机》都关于“阿尔兹海默症”,不过这两部作品都选择把残酷的一面抹掉,予人温情脉脉的部分。你是如何看待这两部作品对于受众的意义呢?W:很多人的家庭里都会碰上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情形,在病情发生的时候,家人是挺痛苦的,而《时光机》这部作品能够起到的一个作用是“治愈”。这可能也是东方人比较习惯与喜欢的那种处理方式,把一件表面上比较残酷的事情拍出它温情的一面,对共同遭遇的人都是能有所治愈与释怀的。当马良最后说起“父亲不认识他”的时候,仿佛开玩笑一般,但事实上他的内心肯定也经历过很痛苦的阶段,但直到最后他才把这些东西放下了。F:发行方面,主打“父子情”是绕不开的,但会不会担心作品中一些“复杂面向”会引发争议?比如马良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创作木偶剧上,与创作初衷有一定的矛盾,而这也是他自己谈到“二选一”时的迷茫。W:马良的这种矛盾源于他的艺术家身份。他的艺术创作是有鲜明的私人色彩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会做这样的一个选择,我很理解。这些地方也是纪录片有趣的地方,里面的矛盾与困境,不会像好莱坞公路亲情片一般,得到圆满的解决方案。风影纪录片分队-《时光机》评分奥特小曼7.5分极好的纪录片,从开头到结尾仿佛一个循环,讲述了一段感人的父子情与艺术的传承,十分煽情。影片的叙事像剧情片一样有着明显的结构,有开端发展和高潮,很吸引人,讲述得很清晰。作者很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很多剪辑可以看到灵气之处,结尾处关于父亲的一段特写镜头简直是神来之笔。如果把这部影片献给出生的孩子来看,将会是一个厚重的成人礼。徐若风7分今年国产纪录片中必看的一部。摄制强,最后两场非常打动人,落位很漂亮。将自然的生活痕迹进行精确的编排与剪辑,从而达成带有双面性的纪录片叙事,对于处女作纪录片而言是出彩的。稍显可惜的是,双线之间的交互做得不足,导致交杂在一起后的戏剧张力有所缺失。孟浪6分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原以为自己早就过了那个被煽动的年龄,没想到看这个片子时居然在影院哭得一塌糊涂。影片在情感落点的塑造上绝对是胜过《四个春天》的,整个剧情的发展也有着清晰的起承转合,当然也可以说是充满了设计感——从事件建置(父子合作)到核心矛盾(剧团前景与家庭关系陷入双重困境)再到危机解除,都很有逻辑性。但必须要说的是,导演的视点是有爱的、是关怀的,尤其是对父亲失忆前后的数次关键点捕捉都埋了伏笔。当影片结尾,父亲对着镜头询问导演自己究竟“有没有看过儿子的木偶剧”时,那种无奈感造成的冲击力,足以让人动容落泪。本文版权归作者徐若风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