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片主人公变化分析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00:51:51人气:0
镖客三部曲1荒野大镖客

视频镖客三部曲1荒野大镖客状态:BD年代:1964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吉安·马里亚·沃隆特沃尔夫冈·路卡西玛丽安妮·柯奇更新时间:2017-11-13 15:35:25

镖客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来到墨西哥边境小镇,伺机寻找挣钱机会的他得知镇上的两大帮派罗霍兄弟和镇长巴克斯特为了争夺小镇的控制权厮杀已久,便决定与两派斡旋,设计将镇上恶霸一网打尽。墨西哥士兵押送黄金经过小镇,罗霍劫持了黄金,并杀光了 士兵,一路跟踪的乔将其中两具尸体藏起来,并透露消息给两边:有两个士兵还活着。巴克斯特火速赶往现场想抓到存活士…

西部片是电影发明初期便产生的影片类型。从产生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西部片也相应的随之变化而变化,从而西部片的主人公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引起在这一时代的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观的变化;而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观的变化又引起同时代电影观众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审美要求的变化就直接决定了电影中角色设置。于是,银幕中的西部世界里,便出现了形形色色变化着的主人公。西部片发展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独行的牛仔大侠、阳刚英勇的警长、赏金猎人及其他发展方向的角色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类角色分别依次成为银幕的主流。但以下分析中,所举例影片并不严格按照时间和年代划分,在不同年代常有同一类型主人公的出现,因而举例影片以角色分类为主;影片年代划分为辅。1939年,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标志着西部片的成熟。影片主人公林果的形象也称为较早西部片主人公的典范。粗粝、阳刚、正义的硬汉形象是此类主人公的标志。在这一分类中,主人公的人格是理想化的,道德标准是“超人”的。主人公往往不在乎自身的利益,行动原因只是出于内心的正义,替弱者打抱不平。例如之后的影片《荒野大镖客》的主人公蒙哥,《西部往事》(新版)中的口琴客。都符合这样一个模式:独行侠偶尔路过一小镇,镇上有恶人使小镇不安,独行侠解决掉恶人,再独身离开小镇。四五十年代,随着冷战思潮的影响以及都市化、工业化的进展对人内心的冲击,“心理西部片”在这一时期出现。多反映英雄人物对处理社会问题的无奈与社会大众非理性期待之间的矛盾。此类影片主人公多选取西部某小镇警长。与早期西部片的主人公一样,警长们依然阳刚、正义,但除外在矛盾之外,加入其内心的矛盾。此时,这类的人物设计,主人公的道德标准已逐渐脱离了原先的“神化”高度倾向,主人公的正义一方面发自内心,但另一方面,更是源于自己的职责。例如《正午》中,本可以自顾逃走的警长,返回小镇,与来小镇复仇的牛仔决一死战。到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根固于人心。出现了“职业西部片”。此时的牛仔主人公去解决恶徒,已不是出于自己自发的正义,而是去追击恶徒以拿到赏金。此时主人公的道德标准进一步“人化”,契合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例如《黄昏双镖客》中的蒙哥与其在《荒野大镖客》相比,伸张正义的理由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与恶徒决战的理由已变成了通缉令上的赏金数目。而在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好坏丑》中,主人公的道德标准与前相比又有下降,主人公成为赏金猎人兼诈骗犯。人物设置的给人的感觉是:丑的够丑,坏的够坏,但好的却并没有太好。充其量算作盗亦有道。其后,西部片依然向不同方向发展。有依然继承赏金猎人模式的,如《杀无赦》中的主人公。但与前不同的是:主人公的英雄气并不如前,甚至主人公有时看起来邋遢而窝囊。也有新角色定位的主人公。主人公不再是正派人物,而是反面人物抢匪。例如《女抢匪》,不仅主人公定位为抢匪,而且是西部片主人公中少有的女性角色。西部片中主人公无论是大侠,警长还是抢匪,主人公最终都会做正义之事,即便是抢匪也会盗亦有道。但影片《神枪手之死》却打破了这一定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恶匪的传奇,但并不排除对观众有移情作用。这又对西部片中主人公的道德标准是一次重大冲击。西部片也与其他类型影片融合。例如《离魂异客》,其中加入冒险、心理、甚至惊悚等因素。而故事的主人公威廉也是来自于西部之外的人。从影片主人公到影片其他因素都不同于以往的西部片设置。社会经济文化动向决定着银幕上西部片主人公的设置。而从以上西部片主人公不同定位的变化中,我们也可看出西部片主人公的道德标准貌似在逐步走低。但我想,这不能贸然的说时代的道德标准在日益的腐化。而更理性的原因应是观众包容力的拓展与接受方向的转变。这便要求西部片主人公的道德标准从“神化”逐步走向“人化”,从心中意想的完美英雄,走向有血有肉的实际人物。版权所有,转载应用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