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同妻”电影,却看不到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5 22:54:32人气:0
再见 南屏晚钟

视频再见 南屏晚钟状态: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年代:2019

主演南吉娜仁花吴任远托马斯·菲凯更新时间:2020-08-06 20:27:59

相梓导演的作品《再见 南屏晚钟》入围2019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据柏林电影节官方介绍,这部由南吉、娜仁花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在中国传统“家庭”概念制约下的两代人的故事。当妻子发现丈夫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她的家庭避难所就成了礼教的束缚。

原创:再见面条(首发于“不散”)本文后半部分附上不散跟这位帅气美丽的女主专访在刚过去不久的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片可谓是大放异彩。王全安的《恐龙蛋》和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恐龙蛋》是蒙古电影)。其中《地久天长》还包揽了影帝、影后两项大奖。这是柏林电影节历史上第四次同一部电影摘得影帝影后,也是华语电影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创造历史。《地久天长》影后咏梅影帝王景春除了在主竞赛单元大放异彩之外,还有一部华语片也进入了竞赛单元、并拿下了泰迪熊奖评审团奖——相梓导演、南吉主演的《再见南屏晚钟》。电影讲述了在中国传统家庭概念制约下的两代人的故事,当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再见南屏晚钟》海报《再见南屏晚钟》入围的是仅次于主竞赛单元的全景单元,并且最后也拿到了泰迪熊奖的评审团奖,这是柏林电影节专门为影展所有单元中LGBT题材电影所设的一个专门奖项,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和周美玲执导的《刺青》曾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获得泰迪熊奖最佳影片。关锦鹏导演《愈快乐愈堕落》(1998)周美玲导演的《刺青》(2007)虽然这部电影的关注度远远不如拿到大奖的《地久天长》高,也不如同样入围全景单元的娄烨导演话题新作《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高,但它依旧值得被关注和讨论,因为它的题材和话题,可能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电影讲述了无法沟通的两代人的故事,南吉饰演的黄筱萸思想开放,留学归来的她带着欧洲丈夫回到家中。《再见南屏晚钟》女儿黄筱萸(右)和男友(左)、母亲(中)共进晚餐黄筱萸的父亲是一名同性恋,在电影中多数是缺席的状态,而她的母亲李久梅娜仁花饰)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爱母亲。李久梅对自己的女儿进行荡妇羞辱,试图治好丈夫的同性恋,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在生黄筱萸之前因流产而失去的那个儿子。后来她还加入了邪教,尽管黄筱萸百般劝阻甚至报警,但她依旧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金钱投入了这个邪教组织。电影在柏林展映后收获了很多赞誉。BFI称其“令人印象深刻,描绘了一幅痛苦但真诚的家庭图景”。Cineuropa评价其:“只用了18天拍摄,《再见南屏晚钟》的完成度很不错,漂亮的摄影和表演…就像米罗的那副画一样,它既轻松又黑暗,有时甚至有一点超现实主义。它也很有趣,悲伤,喧闹,温柔,发人深省。”影片的英文片名ADogBarkingAtTheMoon取自画家米罗的同名画和大部分独立制作的电影一样,粗糙的布景和后期音效都在暗示《再见南屏晚钟》是一部低成本的电影。在拍摄初期,电影找不到投资,很多资金都是导演自己出的;为了压缩拍摄时间和减少后期成本,导演的剧本前后修改了21次,剧本的结构是严格按照后期剪辑来写的。同时在制作团队上,电影也保持了最简化,制片人之一是导演的丈夫JoséValBal,同时他也是摄影师。《再见南屏晚钟》导演相梓和女主南吉(左)、丈夫兼摄影师(右)也许是因为成本有限,没办法在硬件设施上做到最好,所以电影在剧本方面发挥到了极致。导演在采访中说:“我修改了21次剧本,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女主角南吉在采访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剧本:“剧本太好了,这个角色太打动我了。好像是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这么让我有冲动的角色。”、“看了她的剧本,我觉得太成熟了。哪个演员能这么幸运遇到这样的剧本。”电影横穿八十、九十和现代三个年代,在对三个时代的处理上,导演全面运用了文学创作中的互文手法,让电影中很多细节都互相照应。在剪辑上,导演采用了非线性叙事,让三个时代穿插在整个故事之中,在增加可看性的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过去的对照。同时,演员的表演也并没有因为低成本带来的粗糙质感而显得逊色一分。女主角南吉的表现非常出彩,“南吉的出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演员的魅力”、“她的表演是如此出色,平静而有力量”。黄筱萸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是一位思想开放、留学归来的女性,南吉很符合角色的气质,在选角阶段,导演相梓就非常认同南吉,“她的真诚和直率比较符合黄筱萸的气质,有一股英气,看上去也通透,让人信服她可以说出黄筱萸要说的话。”《再见南屏晚钟》女主南吉在采访中,南吉也谈到了她为了塑造好黄筱萸这个角色所做的努力。因为电影中黄筱萸怀有身孕,所以在看完剧本之后,南吉就开始绑着肚子,体验孕妇的感觉。无论是在家里喝茶穿鞋,还是外出开车喝咖啡,她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孕妇。甚至在片场拍摄的18天中,她也是完全沉浸在角色中的,“你只有在生活中自如了,在镜头中才是自如的”,南吉说。从剧情和题材上看,《再见南屏晚钟》的确很耸动,同妻、邪教,还有千疮百孔的家庭关系。但是整部电影并没有因此显得苦大仇深,导演反而选择了一种轻盈且疏离的视角去看待整个无比狗血的家庭生活。电影很多时候都是从黄筱萸的视角出发的,而黄筱萸的视角是抽离的。“她用一个完全跳出家庭生活的视角,去看待她的家庭生活。”南吉在采访中谈到黄筱萸最吸引她的地方时说道。妈妈认为爸爸的病需要治疗,但这不怪他,只怪奶奶生他如此导演运用了很多固定长镜头,景别的选取上也偏爱大景别,这是古代绘画带给她的影响。过多的大景别不容易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共情,这正是导演想要的效果,“疏离淡然地去看人物。”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舞台剧式的场景,虽然略显粗糙,但的确达到了导演希望产生间离效果的目的。同时演员的表演也非常自然且克制。尽管这个狗血的故事给了演员很正当的理由去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但是南吉的表演不会让人感到过火,而是恰到好处,既符合黄筱萸疏离的态度,也非常的自然。事实上,导演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剪掉了一些南吉的哭戏(比如电影开场生产戏的哭戏就被剪掉了)。南吉在采访中谈到:“有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感情戏该怎么处理,你哭了就是好吗?不是。反而是你内心撕碎了,但表情很淡然,观众才是最难受的。如果你的剧本和对手演员包括你的表演有足够的张力,其实不用刻意的去表现痛苦和欢乐。”尽管肉眼可见的做工粗糙,尽管还有一些的不足,但《再见南屏晚钟》依旧值得被关注和讨论,因为无论从那种维度来说,它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电影关注到了同妻和邪教的问题,导演在微博上写道,“拍摄电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推动社会进步,希望大环境更加宽容。”女主角南吉在采访中谈到:“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的权利。”导演也说到:“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而在柏林领奖的时候,导演直接修改了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一段词:“难道酷儿(Queer)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尽管电影中的种种问题看似是无解的,主角一家也看似生活在巴别塔中,但是在采访中,导演还是流露出了些许乐观的态度。电影的英文名取自著名画家米罗的同名画Adogbarkingatthemoon,寓意是:“即使沟通无效,也不应放弃尝试,要坚持下去。”导演在采访中说到。《再见南屏晚钟》在柏林获奖归来之后,将会在3月底开始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进行展映,在此之前,我们和导演相梓及女主角南吉聊了聊电影以及电影背后的故事。《再见南屏晚钟》跟《谁先爱上他的》有着哪些不同?”同妻题材“的影片在中国发展现状是怎样的?电影能否过审?能否在国内上映?我们要多久才能看到这部片子…跟着不散走进导演和女主的专访吧——导演相梓不散专访不散:恭喜电影在柏林拿奖!你领奖的时候,说了一段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台词,是把原著里“Jew”换成了“queer”吗?相梓:感谢!得奖确实是意外之喜,典礼开始前我已经喝多了,没有做什么准备,于是就改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作为获奖感言。他用的是犹太人,我改的是酷儿。不散:去年台湾有一部很火的讲述同妻的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不知道你怎么评价那部电影?相梓:《谁先爱上他的》我看过片花,暂时还没看过全片,没看过全片不敢妄下评论。《谁先爱上他的》男主邱泽不散:为什么选择南吉饰演女儿这个角色?一开始是怎么找到她的?相梓:当时是南吉看到组讯之后直接来见组的。选择她是因为她的真诚和直率比较符合黄筱萸的气质,有一股英气,看上去也通透,让人信服她可以说出黄筱萸要说的话。不散:这是一个成本很低的电影,一些评论也谈到了低成本对于电影完成度的影响,如果预算充足的话,有没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做得更好的?相梓:预算充足的话,美术和声音会上一个台阶。不散:影片的英文片名叫ADogBarkingattheMoon,有什么寓意吗?相梓:ADogBarkingattheMoon源于米罗的一幅画,中文可以叫《犬吠月》。寓意就是即使沟通无效,也不应放弃尝试,要坚持下去。不散:听说你有文学创作经历,文学创作经历对这次的剧本创作有什么帮助吗?相梓:文学创作其实不一定发表出来让别人知道,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自我训练,它不仅对剧本写作有帮助,而且也让人耐得住寂寞。此次剧作运用了了古诗词中的互文写作技法。制作过程中在音效、画面等方面,在80年代、90年代、现代三条线上,全面运用了互文手法。使许多细节枝蔓相连,互有照应。只是,这很难通过一次观影看出来,因为这些细节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体会到的。我修改了21次剧本,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不散:电影其实涉及了很多主题,包括同妻、邪教、以及中国式的家庭关系,而片长又只有107分钟,作为处女作,想讲的会不会有点多了?相梓:我并不认为“主题”很多。我认为它们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随便讲一个故事:一个家庭中有病人长期卧床服药,恰好他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十分叛逆。他的妻子为了给他治病加入传销贩卖高价保健品。我们并不能说它是太多主题。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不只有一个“主题”。不散:很多导演拍摄第一部电影的时候,都有最强烈的个人表达,你也是这样吗?相梓:我觉得一个导演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表达欲望,是拍不出好东西的。不散:电影的题材其实很大胆,拍摄的时候会担心过不了审吗?相梓:我不担心。我觉得社会在进步。广电部门的领导眼睛是雪亮的,头脑是清醒的。在伟大的时代,就应该有更多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出来才对。所有人噤若寒蝉,那就不对了。不散:我看预告片里有一段舞台剧式的场景,这样做是因为成本限制原因还是有其他的什么表达?相梓:舞台剧的形式其实是为了打破节奏,不让人沉浸于故事,不要长久地自我投射到人物中去。想要把观众拉出来,让他们去思考。而且不用舞台化去打断,就太压抑了,我不喜欢太苦大仇深的调调。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但我不想用现实主义手法去表现,我把这部片子当我的最后一部片子来拍,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不给自己设限。不散:看介绍感觉女主角和你还挺像的,电影中有哪些是亲身经历改编的?有哪些是虚构的?相梓:也有相同,也有不同。我的跨国婚姻,母亲信奉变种女德邪教,母女关系不融洽等都是比较像的。但是女主角和我还是不同的。我还是满喜欢开玩笑的,也经常自嘲。不散:可以谈谈中国古代绘画对你创作这部电影的影响吗?相梓:中国古代绘画对我影响很大。我非常喜欢《韩熙载夜宴图》《洛洛神赋图》等古画。90年代黄家客厅也特意悬挂了《照夜白》。对摄影风格有影响,大景别,固定机位长镜头,疏离淡然地去看人物。《照夜白》也是一个小细节,有隐喻。《韩熙载夜宴图》不散:你知道电影节特供片这种说法吗?以前贾樟柯的电影就被一些人诟病为电影节特供片,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相梓:我个人以为每个导演拍摄电影都是希望受众越多越好。特供片这种说法挺有意思的,我是没有那个本事去揣测“也不知道今年是谁的”评审团的喜好,我要有这个本事我一定这么去做。不但要运用到拍片子上,还要去预测体育彩票的号码,万一中奖了,就不用费劲拉投资了。不散:看你说接下来会继续拍“跨文化三部曲”,为什么会对跨文化这个题材这么感兴趣?可以简单介绍下接下来的作品吗?相梓:我本人对不同文化的交融体会更多吧,拍摄离自己生活近的东西,才能意切情真。接下来会拍摄一个经历多次失败婚姻依然勇敢追爱的中年男子的故事。女主角南吉(饰黄筱萸)不散专访不散:这是您第一次主演的电影,就入围了柏林电影节,并且拿到了泰迪熊奖评委会特别奖,有什么感受可以分享下的吗?南吉:其实我并没有太意外的感觉。接到这个电影剧本,我就知道它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品,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之中。但当然作为演员,毕竟是我大银幕的处女作,我还是很高兴的。不散:但是这次电影可能就没办法大规模上映,会觉得有遗憾吗?南吉:没有一点遗憾,作为演员我最享受的是那个过程,我已经全身心的把角色塑造好了。作品也有自己的宿命,它最后怎么样,顺其自然比较好。不散:为什么会接拍《再见南屏晚钟》?和你以前的作品风格都不太一样。南吉:因为剧本太好了,这个角色太打动我了。好像是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这么让我有冲动的角色。她太复杂了,又沉痛又超脱。我觉得那个角色好像离我特别远,但是我又可以和她感同身受。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吧,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遇到了一个让自己感同身受的角色,一定要去争取。不散:你觉得这个角色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儿?南吉:她从小的经历。她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她用一个完全跳出家庭生活的视角,去看待她的家庭生活。她很独特,这个有点像我,我从小也是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我自己的生活。不散:但是这个角色她是一个怀孕的母亲,拍摄前有为角色做过什么准备吗?南吉:我看完剧本就绑了肚子。那时候也没确定导演要用我,我连导演都没见过。但是不管接不接得到这个角色,我都要体验一下。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出去喝咖啡、穿鞋、开车,全绑着肚子,因为你有没肚子的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别人对你的眼光和谦让度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要体验一下孕妇的感觉,把自己当成角色。不散:导演在电影中用了很多的固定长镜头,这种镜头会不会对表演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点?南吉:其实我第一次跟导演她们开完剧本创作会,她说会用这种镜头时,我特别兴奋。电影本身要的表演是比较自然的,固定镜头对演员来说是特别好的锻炼,需要一气呵成,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戏、所有的点,都是一口气完成的。我经常拍电视剧,电视剧完全不一样,它会切、跳。可以遇到一个电影,一口气完成一场戏,我自己的创作感受特别好,所以我觉得不算是挑战,算是一种享受。不散:那你在现场是一直沉浸在角色中还是会抽离出来?南吉:我们一共拍了18天,那18天我基本上是在角色里的。我跟我家人也有打好招呼,不过多的电话聊天,跟我身边比较亲密的人也说不要过多的介入。我想全身心的把这个时间和感情给这个角色,因为她毕竟在你的生命里就是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不散:导演在现场是什么风格?会指导得比较多还是你自由发挥得比较多?南吉:没有,导演她特别尊重演员,她很懂演员,知道怎么样调动演员。她一旦选中一个演员,肯定是这个演员很符合人物,她一定是信任你的。她一旦信任你之后,剩下就交给演员去创作。除非她有特殊想要的点,可能会说一下。除此之外基本就是我们自己完成。很少有这样的导演,她的心跟演员的心是同步的。你在狂喜的时候她也在狂喜,你悲伤的时候她也在悲伤,会让人觉得很有安全感。不散:所以你在现场是属于那种自由发挥比较多的。南吉:对,因为电影你没办法去过度的设计。基本上走完调度之后,剩下是随机性的,当然会有理性在控制人物,但剩下的全都是随机性的。不散:那平常拍摄的时候,你是会那种会按照导演的要求表演的演员,还是会提出一些自己对角色的看法?南吉:我会在接到剧本和角色的时候,把我所有的想法跟导演进行一次深度的沟通,但一旦开始了,到了片场,我会听导演的。在接到角色的时候,我基本上会有很多条建议,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会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不会在现场跟导演争,也不会固执己见,因为我觉得到了现场就应该听导演的。不散:你是如何看待电影中涉及的包括同妻和邪教的问题?南吉:其实关于同妻这个词,我不太了解,同妻是什么意思?不散:就是同性恋的妻子。南吉:在我眼里,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的权利,所以我不把同妻放大,我觉得我们电影里想表达的也不是这个,其实我们只是把剧情聚焦在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人群,他们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去大胆追求、勇敢的喜欢自己另一半的这种权利,所以同妻这块儿,我们不应该对于他们有太多的歧视和分门别类。关于邪教,我觉得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存在不同教派,一个教派它只要能带给你的是好的,那它可能就是治愈性的教派。但如果它确实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家庭,像我们电影里这样是真的邪教,我还是希望这些组织可以去自省一下,还是要有一些因果的危机感,你害了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庭,你能不能接受得了最后这个果。邪教每个人提起来都还是挺痛恨的。不散:电影中关于母女关系的表达,也是一个重点,而且她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南吉:关于黄筱萸(女主角)对她的母亲,我觉得没有太多的恨。家族、亲情这种关系是你不能选的,是注定的。好也好,坏也好,其实黄筱萸很有智慧,她从小就是接受的状态,所以她没有太痛苦。在戏里面当然有争吵、有感情的纠葛,因为黄筱萸其实还是想要保护自己,她敏感脆弱,承受不了生命带给她这么多不同寻常的东西,她为了保护自己,用一个疏离的视角去看待家庭,但更多还是接受和爱。不散:那你觉得她自己也怀孕之后会对母亲的看法有改变吗?南吉: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在孕育,也在接受,她的孩子将来也要接受她和姥姥。通过孕育,我相信导演想阐述的东西特别多。电影原本的剧本里有很多哭戏,包括生产(那场戏),(孩子)一生出来,我有一滴眼泪流下来,但这些镜头被剪掉了,导演觉得演员和创作团队不要太满,把所有的情绪给到头,在关键的时刻收住,观众会更难过。有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感情戏该怎么处理,你哭了就是好吗?不是。反而是你内心撕碎了,但表情很淡然,观众才是最难受的。如果你的剧本和对手演员包括你的表演有足够的张力,其实不用刻意的去表现痛苦和欢乐。不散:这次导演是处女作,拍之前会有担心吗?南吉:没有,因为看了她的剧本,我觉得太成熟了。哪个演员能这么幸运遇到这样的剧本。我当时还给她写了一封信,因为太激动了,还很焦灼,一边痛苦一边欢喜的那种焦灼。她也给我回了一封信,我们才见了面,所以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她在专业上的能力。不散:这部电影拍了18天,我了解到成本好像也不是很高,拍摄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南吉:我觉得拍摄成本上的困难,对于演员来说可能就是片酬。但艺术是无价的。我没办法用低片酬去跟电影带给我的东西做比较,这样对它不公平。我觉得作为电影的一份子,你既然进入了这个团队,那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共同承担它的好与坏。片酬低是我承担的一部分,它带来的荣誉也是我享受的一部分,我会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拍摄上的成本问题没有带来太多的不便利,反而是剧本写得很难,所以在创作上演员是有难度的。不散:对剧本的挑选有什么标准码?南吉:每个阶段不一样。刚开始我可能会挑自己能够理解的,和我很像的角色。从今年开始我希望我自己的角色不再重复,我希望我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只有变化才有挑战,才会进步。不散:看你在微博上时不时的会推荐一些电影,包括《江湖儿女》、《燃烧》之类的,最近有什么想要推荐的电影吗?南吉: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叫《寻找小糖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昨天晚上我又重温了一下,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它带给我的共鸣特别多。不散:你的电视剧作品《老中医》也在央视播出了,这次饰演的角色是昆曲名伶,是不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南吉:毛卫宁导演太大胆了,因为我是一个北方女孩,又是蒙古族。昆曲名伶这种角色,要不就是找一个这种类型的姑娘,要不然演员就得拼命去塑造。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因为不光是戏里的那一点唱段,而是你生活中的行止坐卧都要有那个人物的属性。接到这个角色之后我也做了大量的功课,大概有小半年时间,我生活中洗脸、叠衣服,都是那个状态。你只有在生活中自如了,在镜头中才是自如的。所以那个角色也是下了一些功夫,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遗憾,肯定不会特别好,但也不会很差。不散:看过一些相关报道,你为了这个名伶角色也提前学习了昆曲。南吉:对对对,前前后后也学了大概半年的时间。这个戏里面还有弹古琴,我以前会古琴,但这个戏里要弹奏《秋风词》,我在上海找了古琴老师,大概上了20节课,专门练习这一首曲子。因为古琴讲究人琴合一,稍微有一点闪神或者失误的话,出来的感觉就不对。还有就是大量的英文,我这个角色在戏里会英文,有涉及大量的中医和西医的术语,我也有积极的准备。不散:《再见南屏晚钟》柏林获奖,《老中医》播出收获了好口碑和高收视率,可以说2019年是丰收的一年,心态有什么变化吗?南吉:当然高兴是肯定的,但是说真心话,我刚才在来之前还在健身、练琴,我觉得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每一天都是往常的样子。只是可能我现在比原来更加认真了,双倍认真。因为原来你可能更多的陶醉在自己的创作里,现在有人关注你了,你的责任和使命感可能更大,付出的和经历的孤独感可能更多。不散: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南吉:其实没有特别的规划,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我遇到的每个角色我想都是我该遇到的,所以我都会很珍惜,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还是话剧。再加上我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规划也是一种束缚,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再见南屏晚钟》女主南吉相聚有时/电影不散这是不散的第855期原创文章,感谢关注不散·公众号(busan-movie)本文版权归作者不散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