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视点独特的影像论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20:31:22人气:0
完美帝国

视频完美帝国状态: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8

主演约翰·麦肯罗IvanLendl马修·阿马立克更新时间:2020-08-06 20:09:20

OscilloscopeLaboratories购得讲述约翰·麦肯罗的纪录片[完美帝国]北美发行权。导演朱利安·法洛特,马修·阿马立克([伊斯梅尔的幽魂])担任解说。该片聚焦这位七次大满贯得主唯一一次打入法国网球公开赛决赛的经历,他的暴脾气也在片中展露无遗。影片已于今年柏林电影节首映,8月北美上映。

乍看下来,以为是一部网球明星的纪录片,实质上远非如此。导演巧妙地将电影与体育两个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透过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比赛道出两者之间妙趣横生的相似性。影片充分开拓了体育传记题材纪录片的表现角度,令不懂网球的观众也能从中找到意想不到的乐趣,这也是影片令我感到兴奋雀跃的原因。这部纪录片大部分情节由历史档案影像重组剪辑而成,并由法国影帝马修·阿马立克配上动情的画外音。由当年的网球教学片讲起,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尴尬的真人演示带出轻松幽默感,而后再引出影片的核心人物——历史上网球男单七次大满贯得主约翰·麦肯罗。我并不是网球爱好者,所以对这位传奇人物一无所知。但是看完这部作品,这位球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生动的印象。他的网球技术高超过人,在比赛中运用的技巧更是无人能及,直接发球得分、反手击球,以及迷惑性十足的接球令对手难以掌握方向,诸如此类精彩的比赛细节都在影片里清晰呈现。然而,这又并非是对一场比赛的完整实录。影片另一个焦点在于拍摄这个球星的摄影师GildeKermadec身上。影片花去不少篇幅陈述介绍这位摄影师对网球教学片的迷恋,他面对镜头亲自承认并不是对麦肯罗的粉丝,只是对他的网球技术深入研究,采用慢动作的画面来解锁展示网球运动的秘诀。他拍摄的这场扣人心弦的比赛,大部分时间都将镜头对准麦肯罗一个人,仔细观察他发球和接球的动作,根本看不到对手的面孔,仿佛是麦肯罗自己跟自己在对打。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他拍摄比赛时摆弄摄影机的位置角度,用最佳的距离捕捉这位天才球星在比赛场上的一举一动。有了这位摄影师的特殊角度,麦肯罗在比赛场上的蛮横态度与暴躁情绪便由此展露得淋漓尽致。他与裁判的每一次争执,对得失球的主观见解,近乎于无理取闹的策略,完全忽略了竞争对手的存在,一副掌控整个比赛的样子。他明知道有很多摄影机在对准他在拍摄,却摆出挑衅的姿态,不断反抗摄影机(师)的存在。比如远远在他身后秘密藏起来的摄影机竟然也招惹到他,还有赛场边上那些毛茸茸的录音麦克风设备,也令他心烦意乱,他也忍不住跳出来要斥责一番。他似乎摇身一变成为了这场比赛的导演,这种比赛实录过程中他与拍摄者互动的情节突然衍生出耐人寻味的趣味。尽管整部纪录片都是由历史档案里的影像素材重组而成,但是透过这位法国导演的精心剪辑,不断创造出惊喜的趣味。跟真正比赛一样,纪录片里也有中场休息的一幕,插入《莫扎特传》的画面对白来影射麦肯罗桀骜不驯的个性,还有他小时候与母亲关系的描述,以及他不喜欢拍照以及尴尬面对自己布景版的表情,都为这个人物传记增添了充实的细节,让观众更深入理解他在比赛场上的真实反应。还有导演采用SonicYouth等著名摇滚乐队的歌曲做电影配乐,也相当不俗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与其说网球明星的纪录片,倒不如是一篇视点独特的影像论文。导演用历史档案影像来生动讲述网球教学片的演变历程,透过一场比赛来讲述网球运动的秘诀,同时又让观众亲切见证到这位网球明星的喜怒哀乐情绪。比赛场上的纪录片拍摄与网球运动员两种视角均可衍生出不同意味的影像文本内涵。“电影会撒谎,但体育不会”——戈达尔这句话或许最能准确概括这部影片的核心主旨,这并非是曲高和寡的影像实验,却极有可能是约翰•麦肯罗忠实粉丝的用心致敬之作。影片结尾,麦肯罗落败后,摄影机完整捕捉到他失望难堪,直至失控的情绪变化,却仍以96.5%获胜率最高的运动员来总结,足以看出导演对这位网球明星的崇敬之情。本文版权归作者罗宾汉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