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红色青春剧不失违合感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3:20:31人气:0
秋收起义

视频秋收起义状态:第22集年代:2017

主演侯京健赵樱子白恩黄勐更新时间:2023-12-14 14:05:40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接连发生,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侯京健饰)领导湘鄂赣边区秋收武装暴动。9月9日,毛泽东宣布起义,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首战告捷,胜利占领白沙镇、东门市等地。但很快,临时收编的邱国轩四团叛变,王新亚二团骄傲轻敌被夹击,三团也因敌强我弱遭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攻打长沙计划,决定带领部队前往…

文:田金双日前,历史题材剧《秋收起义》在湖南卫视热播,笔者跟了几集,发现这部历史剧竟然毫无违合感。我倒觉得,如果说该剧是历史题材剧的话,莫不如称之为红色青春剧确切得多。凭心而论,看《秋收起义》这部红色青春剧,恍然有种看《恰同学少年》延篇,或者《伪装者》版的《恰同学少年》的感觉。这也是该剧惊艳之处,委实加分不少。其一,剧中人颜值很高,身上的革命激情也让人热血沸腾,血脉贲张。剧中戴着圆眼镜的瞿秋白文气十足,婉若现代小鲜肉。蔡和森很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向警予同学在前几集还未出现)。毛泽东文雅中不失务实,“湖南农民调察报告”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纵观众人剧中的表现,大可以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诗来形容。其次,纵观该剧,更多本着“大史不虚,小事不拘”这一严谨的史学状态和创作原则。相比他剧,《秋收起义》没有刻意抬高革命先烈,也没恶性丑化反面人物。所以,在该剧中,你可以看到汪精卫闻听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人时的震惊和爆怒,也可以看到汪精卫对“北伐”还是“东征”犹豫不决时的忡忡忧心。更为吸晴的是,身“国国四大”美男之一,汪精卫在该剧中的颜值不减当年,也是一枚如假包换的“老鲜肉”,或者说“帅蜀黍”。只不过,这个汪兆铭身上更多投机成分,明哲保身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更多妥协态度,距离革命渐去渐远。相比汪精卫,《新青年》创办人陈独秀这个“老青年”身上更多革命浪漫主义气质。当他得知李大钊被害时,月下真情告白那段戏份感人至深。“你我二人,见面不多,但我时常想起你……”陈独秀谈及“南陈北李”时惺惺相惜之态,颇有鲁迅赠送瞿秋白那句“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之感。只是多了几分悲凉。在《秋收起义》中,彼时,陈独秀痛哭失声之时,瞿秋白就站在身后。这种有意无意的安排和巧合,耐人寻味。此外,就《秋收起义》剧情来说,快节奏推进剧情时,尤为注意细节。这也是剧中众生相和英雄谱等诸多人物丰满性格鲜活的潜在原因。《秋收起义》第一集刚一开场,上海黑帮手持斧头冲进共上海工人纠察总部,疯狂杀屠爱国人士。目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文弱青年陈水庚翻窗而逃,辗转来到武汉给毛泽东送信。而后,为了替那些死去的兄弟们报仇,书生意气的他自告奋勇报名前线杀敌。孰料在这一次讨伐夏斗寅的战斗中,他吓到到连一颗子弹都射不出去的程度。该剧中有一个感人的桥段:毛泽东安慰痛哭流涕的陈水庚说:“一个人勇敢与否,不在于和别人较量,而在于和自己比。一个人只要比过去的自己更加勇敢,还想战胜更多的恐惧,无论时间长短,终有一天他会战胜自己,成为真正的英雄。”也正是这句话让陈水庚面对逆境和磨难迅速成长。事实也正是如此,如若我们看这句话放在今天,对时下的年轻人的创业和人生成长同样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因此,尽管是一部难把握尺度的历史题材剧,但源于该剧遵循“大史不虚,小事不拘”和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并重的创作原则,有人气接地气的《秋收起义》一举成为红色青春剧中的“现象剧”不难理解。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