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力量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6:04:22人气:0
玄奘大师

视频玄奘大师状态:正片年代:2009

主演王新源席赛兰更新时间:2023-12-29 13:19:48

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个叫玄奘的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十九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玄奘的身影。玄奘去世后,长安空巷,百万人为其送葬。唐高宗感叹:朕失国宝矣。印度历史学家Ali说,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英国史学家Smith说,对于印度历史来说,怎样评估玄奘都不为过。鲁迅先生认为,玄奘是中国的脊梁、…

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不禁合十双手,做一礼佛状。不是因为影片而笃信了佛法,只为对玄奘法师的尊敬。在我看来,为了信念而执着追求的人,身上会散发一种魅力,而这种魅力,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金铁木一出,必属精品。原来看金铁木拍的《圆明园》时,就为圆明园万园之园的壮美而感动,也为圆明园毁于一旦的悲剧而叹息。这次更是被玄奘对佛的真诚而感动。金铁木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历史纪录片导演。在他的纪录片中,总是剧情与历史相互乎应,实景与CG相互补充,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原来一提起玄奘,我总是联想起唐僧。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西游记》至今印象深刻。在西行求法的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悟能,千变万化的妖魔鬼怪,和千奇百怪的神仙宝物。而西行取经的领袖唐三藏,只不过是一个可又可无的配角而已。后来出品的《大话西游》更是把唐僧塑造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话痨。可是我从来没想过,唐僧为什么要西天取经。在那个交通不便,通信闭塞的年代,唐僧究竟是怎样翻越雪山,走出沙漠的。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看,玄奘西行求法的壮举也绝对难以置信。就算是在户外装备和交通工都极其发达的今天,一个人穿越沙漠,翻越雪山也算的上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就仅从这一点来看,玄奘也绝对称得起大师二字。玄奘的所做作为,绝不同于今天的户外爱好者,今天人们或登山或远游,更多的是一种娱乐。而玄奘,是舍身求法。为了探求佛法的真谛,不惜一切代价。就算是在莫贺延碛,黄沙漫天,水粮耗尽,就算是四天五夜,水米未尽,玄奘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诺言: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我一直以为,当一个人为了理想奋而前行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不可能,因为理想永远在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即使有什么挫折,只要你对理想永不放弃,你还是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所以,当你的对手执着于理想的时候,你的境况就只能用可怕来形容。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永远也打不倒的对手,你不得不被他的坚持而感动。当玄奘到达高昌国的时候,遭到了国王麴文泰的强行挽留。玄奘一心向佛,不惜以绝食相抵。国王最终被感动,两人化敌为友,结为兄弟。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僧人,一个国王,结为兄弟,这是怎样一种传奇啊。只有理想的力量才能铸就这种传奇。同样传奇的故事还发生在撒马尔罕,这个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玄奘大师一夜之间说服国王,弃拜火教而入佛门。与其说这是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不如说是玄奘的执着感动了国王。当你面前有这样一个虔诚的人,为了取得真经,不惜以命相博,你一定也会相信他。就算你不相信,你也一定会支持他的选择。所以有的时候,理想真的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像科学,它不能实实在在的带给你什么,但是,但你坚持不懈的时候,就像中国那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为你的理想让路。贞观五年,玄奘终于到达了他的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他看到的,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佛教圣地。当100多岁的戒贤大师用手摩挲他的头顶时,玄奘心里是怎样一种的满足啊。这样的满足,只有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的人才能体会,只有永远坚持理想不放弃的人才能体会,也只有九死一生舍身取义的人才能体会。影片的结尾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想,玄奘西行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九死一生拼命带回来的佛法,也不仅仅在于那本记录亚洲各国风土民情的《大唐西域记》,甚至也不在于那本流传千古的《西游记》。玄奘西行的价值,正是在于他用他一生的短暂时光,证明了理想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