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成长,蜕变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7:00:42人气:0
杀寇决

视频杀寇决状态:第47集年代:2014

主演张一山战菁一刘威柏智杰更新时间:2023-12-27 17:28:58

电视剧《杀寇决》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天津为背景,讲述了以南开大学高材生陆子峥(张一山饰)为首的六名同窗好友组成抗日团体“杀寇团”保卫天津的故事。

标题是取自张一山先生在2015年1月22日本剧首次在吉林卫视开播时发的宣传微博的六个字,我认为用来描述这部剧主人公陆子铮的轨迹非常合适,便直接拿来用了。生存剧中的主人公由张一山先生饰演的陆子峥,是名副其实的津门第一少。其父陆有义悍匪出身后被国军收编成为某军副军长,津门国军的最高统帅。其生母的身份背景在剧中有一处提及,即陆子峥等人在李溪染母亲被害之后要炸毁其母骨灰盒之前去城南赵家老宅取炸药时。在那里,陆子峥提及了生母,城南的赵家就是陆子峥的外祖家。从规模来看,占地面积甚广,房屋林林总总,不难推断赵家绝对是津门名门之一。若不是陆有义在战乱年代在津门几乎算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赵家应该不会让女儿下嫁。有这样的出身,还有三个美艳明理护短的小妈,陆少爷在日军敲开北平和津门的大门之前的生活,其实真的只能说“生活”,还没有构成“生存”。陆少爷除了疼爱他的爹和小妈们,身边有津门名医艾福信先生的掌上明珠艾小曼小姐为未婚妻,有一路与他并肩作战的冷少爷。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在津门地界儿上几乎是横着走的津门第一少陆子峥。他能在光明戏院一代名伶苗老板演出之时当场打断,当众“揭露”他老爹“阴谋”;能因为和同学比赛烧日货,明晃晃地直奔码头以陆司令之子的名义强买日货强烧日货;能在咖啡厅被警察围堵之时眼睛朝天直接借老爹地的名义带赵静一起避开搜查。看剧的时候觉得一阵好笑,然而民国军阀家的小公子,可不就得长成张一山先生饰演的这个样子吗?或者可以说,有陆有义那样的父亲,陆少爷可不就得是这个不可一世的样子吗?这个时候的陆少爷,飞扬,跳脱,灵动,有朝气有活力,也是,陆少爷最后的“生活”阶段。此后,就真的是“生存”了。1937年7月,日军在迅速占领北平之后,津门也在当月沦陷。陆少爷家破人亡,从此陆少爷由精致的少爷生活开始了“生存”期。陆少爷在家破人亡为亡父和亡母们立碑哭灵的那一段戏,应该是这么多年我看过最动人的一个哭戏了。首先,雨夜,郊外,狼嚎,无疑为凄凄惨惨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在大雨中,张一山先生真的做到了“痛哭流涕”。这场哭戏,完全包含了字面上的“痛哭”,和“流涕”。他哭到青筋暴起,哭到分不清从脸庞上划过的是泪水还是雨水,哭到真的“流涕”。这样的大哭,痛哭,嚎哭,绝对没有隐忍的哭,就是一个不到20岁的官二代津门第一少失去所有的庇护,失去生活的筹码时应该有的哭泣。他哭到让本来因为陆少爷悲惨命运,陆有义爱国之心,三个小妈巾帼之义而感动到落泪的我,笑出来了。这是我第二次因为张一山先生的哭戏而笑。因为,真的实在哭得太丑了。他本来就是那种精瘦的男孩子,那一场哭戏直接哭到他的面部全部变形,再加上泥土,泪水,鼻涕,于我而言,真的有些滑稽。而笑过之后,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敢在镜头前毫无形象地哭,即使是男演员,也应该很难做到。毕竟,哭真的不如笑好看。而且,在痛哭流涕感觉下一秒他就要哭晕过去,心肺的起伏波动也很大的情况下,他把台词不受干扰地说出来了。这一幕,我真的很受触动。不过更让我受触动的是,陆少爷单枪匹马拎着长刀就去日军司令部“切瓜”去了。在我看来,这部分的编剧也是合理的。首先,此时的陆少爷家破人亡,在雨夜,几乎没有一丝理智也是正常的。于他而言,为父母报仇的欲望远甚于对自己生死的考量。其次,陆少爷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在日军击败国军进驻津门的第一晚,“偷袭”成功绝非难事,人家是“艺高人胆大”。陆少爷在雨夜“切瓜”,其实没有几个脸部特写镜头,我大概因为有张一山先生滤镜和爱国情怀加持,愣是被这一幕吸引到直拍案叫好。我中国少年的气性就该如此,生命诚可贵,但面对国仇家恨就应该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和决心。“切瓜”完成之后的陆少爷,正式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成长期的陆少爷,和几位兄弟还有未婚妻一起开了一家并不准备赚钱的“照相馆”。陆少爷等人在照相馆日常口头为银钱所困,却半点没有为银钱实际着急的动作,毕竟冯大少爷是津门首富的独子。陆少爷虽然家道中落,但未婚妻和冯少爷的家族仍在。因而这个时期陆少爷的成长,跟生活方面没有太大的关系。银钱有冯少爷,生活上有未婚妻在,洗衣做饭样样不用自己操心。连衣服上掉了一颗扣子都有未婚妻操持。所谓的成长,主要体现在,陆少爷要终究失去了父母的庇护,独当一面,成为了“杀寇团”的团长。此时的杀寇团,虽然先后杀了很多位汉奸和日军高级将领,但他们依旧是不成熟的,因而给自己和旁人也带去了很多麻烦。但是,这样的不成熟却并不是本剧的所谓的雷点和大的编剧漏洞,而是一个必然。陆少爷就算出身将门,可毕竟不是职业军人,没有接受过特殊的军事教育培训。倘若一出手就是毫无漏洞无懈可击的策划,那么,我中华到底为何会几乎全国沦陷于敌手就需要考量一下了。因为以陆少爷为代表的出身将门的公子少爷们在那个年代有很多,以陆少爷等人为代表的大学高材生们也并不少见,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等学校,虽然涌现了很多参与学生运动侧面推动了革命进程的人,可他们毕竟都只是学生学者,不是军人,那个时代,职业军人的基本军事素养才是战场上制胜的关键。当然,现在也是。陆少爷在这个成长期,又先后送别了几位朋友,甚至包括他的心——未婚妻艾小曼。这个时期的陆少爷,行为上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不可一世,也可以点头哈腰对警察示好。张一山先生饰演的大少爷狂到能让人气的想揍他,而对警察点头哈腰时那一脸谄媚劲儿,也不输严虎对冈本的谄媚劲儿。在即将失去艾小曼前有一段戏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即将毒杀冈本,陆少爷在院子里夜色里形单影只地回忆着他的小妈们。站姿,表情,入戏,让人由内而外地感受陆少爷的孤寂感。那种感觉,就像是,她们终究是把他一个人抛在了孤零零的世界上,而他身边的人,甚至他自己,能握在手里的时间也不知道还有多久。这部剧陆少爷一直在失去,一直在回忆。而他失去亲人,朋友,爱人的时候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陆少爷完成蜕变后在山上祭奠父母,爱人,朋友接连的三个镜头,给了人更直接更鲜明的对比体会。这一时期还有一段比较出彩的戏是,他亲手开枪打死艾小曼的那一场戏。这一段被很多公众号作为杀寇决中张一山先生展现演技的片段剪出来。这里我不再赘述,然而,这一段戏,真的无论从表情还是肢体语言来说,都是教科书式的。蜕变陆少爷在送别爱人之后撤出津门,去了抗日前线。这里有必要再复习一下陆少爷的出身。陆少爷是国军高级将领的独子,他去的前线与他几乎格格不入。因而才会有陆少爷一看敌军观察哨还在,直接扭头就走,和团长舌战还用英文嘲讽的场景。直到陆少爷被团长彻底驯服之后,陆少爷才完成了一个由单纯的热血抗日小少爷到合格的职业军人的蜕变。陆少爷完成了由冲动到无视组织纪律直接从前线撤下去找团长理论到淡定到重返津门面对数条人命的血债依旧能顾全大局先完成任务的蜕变。这一时期,我在成长部分提到过。我记忆最深的是清明节,陆少爷去拜祭父母,爱人,和朋友的那一段戏。面对前半生对他影响最深的父亲,悍匪出身却以”有义“为名的父亲,为儿子取名”子铮“的父亲,他的眼睛里有着对中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之情。这里颇有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意思。津门的物资仓库已经被毁,津门的守备司令和高级官员们即将被他们炸死在津门。为守护津门而亡的父亲一定想知道这个消息,而比起对儿子的牵挂,陆有义一定更关心国运。因而,陆子峥的眼睛里满是坚定,是在告诉父亲,如他所愿,陆子峥,已经成长为一名不凡的,铮铮铁骨的职业军人。面对此生唯一的爱人艾小曼,他的唇角的笑就好像是一个为国征战久未归家的丈夫见到自己的久违的妻子那种似乎有点无措的样子,泪水也一直在眼眶打转。他的眼神在跟小曼叙话的时候也是温柔的,像是怕吵着已经打磨的凌厉的眼睛惊到沉睡中的妻子。而他的表情,哪怕只是欢喜,在面对艾小曼的时候也是不同于常人的。而面对兄弟,他的眼睛里就充满了杀气。他知道兄弟们念念不忘地一定是日军的高级将官们,因而,他与兄弟们叙话的时候将对日军高级将领们的恨,带着李溪染,冯永贵,小纪的那三份恨,用眼神和语气表演的淋漓尽致。看到这里的时候虽然我知道黑木必死无疑,却还是觉得陆子峥一定为他选择好了最惨烈的死法,来祭奠他失去的亲人,爱人和兄弟们。本剧除了陆子峥的部分,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设计。比如名字。陆有义,国军高级将领。在动荡年代为儿子取名”子峥“。冯家的名字也很有意思,父亲”大富“,儿子”永贵“。比如汉奸的形象。我相信,那个年代有很多汉奸确实是为生活所迫。在那个年代,有些人为了大义能一开始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如津门抗日将领陆有义。有些人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生存以求在乱世中还能维护家产,面对日军唯唯诺诺,却最终因为民族地瑰宝们而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如冯大富。有些人单纯为了活着,更好地活着,在明知会被后世人唾骂的情况下也要想尽办法的活着,比如汉奸”严虎“。然而,这部剧中汉奸的形象却并非大恶之人,他在当街诬陷一名老者之后就曾解释,若不指认老者,所有的人都要遭殃。诬陷之后也尽了自己全部的努力挽留老者的生命。在艾小曼被抓之后也曾动过恻隐之心想要给艾小曼一个解脱;在日常行动过程中遵循着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一些人命的原则;明明是贪财才成为汉奸,却愿意花钱给牺牲的两名我方人员打两口棺材埋葬;明明最看重自己的性命,却因为好兄弟的枉死而对黑木进行了自杀式的攻击,虽然方式有点蠢。然而,这样的一个形象却真的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个人做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原因,也并非每一个人都会泯灭自己的人性。写在最后:这类题材的剧确实是我基本不会看的类型。我不太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这种需要我想很多心情比较沉重的剧。但因为最近沉迷于张一山先生,所以前前后后追了很多部。这一部也是由一开始地满满吐槽到最后的想了很多并且想写点东西。看戏的我们,只需要用个把月的时间看着写戏的他们或许经过几年的推敲写出来的剧本,演戏的他们倾尽了半年的心血的作品。因而,个把月的时间未必能接收到创作人员所想要呈现的内容。这个无法接收,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创作人员,主要是演员,未必能全部按照计划表现出来。然而更多的时候,只是我们在看剧的几分钟无法全盘的思考而导致的割裂式品评的后果。我在欣赏张一山先生之后,常想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喜欢了,能给他的就一定就要给。想想他作为演员,我能给的就只剩认真地看他的作品了。这部剧他应该在大三(2013)年的时候参与拍摄,在2015年的时候初次卫视播放。然而,无论是2013还是2015的我,都不会喜欢这个题材的电视剧,也缺乏思考的耐性。如今能坐的下来,静的下来,有些作品也才能看的下去。因而,虽然我知道张一山先生不会看到这些话,可我依旧想说。有些作品,拍出来可能并不吸引某一个年龄层的观众,甚至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有机会吸引观众。但只要是经得起推敲的作品,有品评价值的作品,总会有被人看到的那一天。运气是一个演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在运气来临的时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握得住。我前前后后因为各种原因阶段式欣赏过很多艺人,但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留住我比较久,因为缺乏经得起推敲的作品。演员,终究是要靠拿得出手的作品说话的。若在“运气”来临之前,没有选择的余地便罢。如果尚有几分选择的余地,请一定保持好挑选剧本的原则。此外,我非常欣赏知道自己的本分,并精心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演员。如您所言,演员就要做好或许不会被观众看到的准备,做不成明星的准备。演员,很有可能,一生只是“刘星”,是“陆子峥”,是“余罪”,是“秋水”,是“沈亦臻”等等,却不能让大众始终记得“张一山”的名字。然而,这样的演员,我想才不会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几乎一片空白。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