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里都是戏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10:27:54人气:0
西游记张纪中tvb版

视频西游记张纪中tvb版状态年代:2011

主演江华张卫健黎耀祥麦长青更新时间:2014-06-21 00:18:53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承蒙天地造化,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

我简直不能相信泡了这么多年豆瓣,从来都没有冲动到写影评居然忍不住把处女影评给了这一版西游记,好羞耻。西游记这个小说简直塑造了我生命里第一个男神。从连环画到缩略版小说一直到断断续续看完的原著,孙悟空作为超级英雄的形象至今在我心里屹立不倒仍然是男神。但是我直到现在也是没有看过全部的86版西游记。首先我不喜欢六小龄童的造型,不喜欢他的化妆,毛色,不喜欢配音(至今我也很难接受老式的“译制片”的说话方式,《大圣归来》里的配音和许许多多现在国产动画片配音,都因为那种夸张的字正腔圆的中央电视台戏剧式的普通话而少了一半的真实感)更在看过的片段里,极度厌恶其中塑造的唐僧(当然样子更加不喜欢了)作为广东长大的孩子,我在98年这个能理解电视剧的年龄看了正在电视里播出的《西游记II》,那个时候连VCD都还没有,每天按着点,一边看一边录下来。我至今感谢家里人对于看电视这个事情的宽容,尽管嘲笑我《取一念》这首片头曲是不是要唱的到30岁(我说那绝对的,事实上现在确实还能整首唱下来),还是非常宽容的允许我看了大多数。作业太多错过的集数,外婆也会录下来让我周末看。陈浩民简直就是我整个小学的男神(由于他那个时期成为当家小生,西2后戏约不断所以热度一直持续到初中)。我觉得哪里的猴子都没有这只可爱。当时西1西2在广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看,然而我却错过了96年的西1(那个年龄只对动画片感兴趣),当别的小伙伴告诉我张卫健的孙猴子其实更好看的时候,我自然觉得那是在贬低陈浩民的版本。能上网了以后略微搜了一下图,便坚决认为,根本没有陈浩民演的好没有陈浩民帅,一直嘴硬到20年后的前两天,我跳着看《大圣归来》的时候,想起TVB西游记1我至今没看,就顺手搜了视频出来,结果被帅的天翻地覆,整整好几天都在迷妹状态。我真是后悔小时候没看,从来不知道这一版西游记竟然如此优秀,确实比西2高好几个级数,而这高出的全部部分,完完全全是张卫健的造化。然而又觉得很幸运现在才看,这个年龄在看,一眼就能瞧见DK在猴子这个角色上下的功夫,他的天赋。你甚至能读到他们片场的表现和状态,读的到修改剧本的一些思路,看得认真些,就知道为什么这个版本,让DK成为美猴王里的最经典(是他没错,并不是六小龄童),也成为西游记改编剧的最经典。实际上扮演猴子的专业程度,DK远远不及六小龄童。六小龄童猴王世家,对于猴子秉性和动作的演绎,几乎可以比拟一个真猴子。然而有趣的是,许多人在情感和心理上的美感和认同感还是趋向类人生物,一个非人类的荧幕形象(无论动画还是真人)被塑造的越像人类,观众越会对其施以“对方是人类自己这个物种”同理心(反派正派皆准),也就是用于形容角色塑造的“人情味”。DK的猴子正是这样。DK在采访里自己说,为了和前面的猴王和后面的猴王区分开,他需要真的做到美猴王。事实上他不仅做到了“美”猴王,其他孙悟空的特性,他自己设计了许多夸张得恰到好处的动作来表现。这些动作,小到扭头,扎眼,吐舌头,大到转身,伸手指人,夸张得甚至说多余的为了帅气而加入的打斗动作(打斗前和打斗后很多划臂挥拳的动作其实并无实际用处)。这些打斗动作不同于“仿真”猴子六小龄童,更类人化。我不知道DK怎么准备这个角色的,但是他的一招一式里面,有很重的京剧影子,使用了很多英雄气概很重的动作。所有的细节,表情,眼神,节奏都掌握的恰到好处。如果真的搬套点音乐理论,半拍和小重复音节非常多,长停顿短停顿也非常多。也就是说你看他咻地转头,眼波流转,然后往回扭身再转回来,一侧身,伸手一指。且不说自己发明的带有娱乐性质的口头禅多大程度上点亮了这部作品,光是那手指一指,跳出猴子的框架,全然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骄傲霸气再过分一些就会招人讨厌的超级英雄,这样的形象因为特别接近人类英雄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有“人性”内容的“角色而非仅仅一只猴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相当还原小说的气度。这种用人类的标准设定的“坏男人”形象,相比动物本身,才是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共鸣的关键。进而由角色去深入体会剧本。然而这些动作优秀在于,他处理的非常到位,“人性”体现出来的同时,“猴性”完全没有被埋没(这是陈浩民做的非常不好的一点)。这其中有DK发明的缩手缩脚的走路方式,手指指人,翻跟头,转身,他这种动不动上房揭瓦,站也不可能站稳,永远在动的处理,融合了京剧的亮相,停顿和武术动作,又把猴性完全无保留的表现出来。不仅仅是大闹天宫时期,甚至跟着师父取经途中,虽被管教,但孙悟空那种让人爱极的野心和顽性,依然冲破师父的压制泄露出来。而他所有动作都那么自然而然,那么水到渠成,那么有灵气,只看一个镜头,就让人忍不住要喝彩,还要骂着脏话喝彩,因为实在是太特么漂亮了。包括他两个打醉拳的情节,DK伸展大气的动作设计,把孙悟空纯真又自恋的性格用很潇洒的语言表达出来,两个情节的时机在剧本里也都安排的很巧妙,有点点就悟空的心境和情况相互呼应的感觉。后一次的醉拳按理说是为救人灌酒,但却再一次展现了当年弼马温时期在天庭里把酒狂欢,无忧无虑的悟空的本真,让人觉得虽然跟师父有一段时间,被不断的改变着,却还存有悟空独有的自恋,让人觉得很是开心。在这个年纪我就能很客观的把这个角色和“曾经的男神”陈浩民作比较了。如果不比较,后者其实并不太差。陈浩民双眼有神,天生就是很帅气,穿什么衣服,就算是粘一身毛,帅也是不会减少的。然而陈浩民因为当时是新人,如何做戏,如何表达,如何用身体诠释“孙悟空”这个形象,他并不清楚,自己摸索着来,就算是看过DK的版本,他自己表示,也还是不知道要学对方什么东西。他缺乏DK式灵动感,陈版悟空“人性”表达到最大化,“猴性”却几乎没有。他常常站直直的,走路经常又稳又直,几乎没有额外动作。动作不带性格,不夸张,也是“英雄性”的缺乏。他的猴子相较之下,可爱机灵不减,却没有气概,既无上天入地骄纵的傲气,也没有单纯聪明的灵气,正常的”人“的形象太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接着第一季看第二季的时候,特别难以忍受,发出的疑问是,之前那个美猴王到哪里去了。两版对比,DK会扎眼会吐舌头东窜西跳的,充满了戏剧性的地方,陈浩民就平淡的带过了。但公道的说,陈确实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到了最好,他的演技到了封神榜就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陈表现没有那么抢镜,在西2的剧本里,悟空单打独斗的大戏少了很多,因为戏剧性实在不够,群攻和团队合作,日常搞笑的篇幅占了更多的部分。事实上在剧本的发展上,这样更加合理公平,而非把西游记做成悟空个人偶像剧。另外不得不赞扬一下西1的化妆。猴子的妆容特别优秀,嘴角是画了上翘的线,这就成就了那些西一经典的特写。比如从炼丹炉里出来,比如大闹天宫,比如看着师父摘水果等等。妆容美,实在也是重要的点睛之笔。相比较之下,西2的妆容就更实在一些,把悟空的形象往“人”又推进了太多。西1的戏剧冲突也制造的比较夸张,是表现取经的初期,所以师徒之间的关系还在磨合,所以戏剧冲突大也很合理。这些戏剧冲突又是孙悟空第二面形象的主要推助力。这些“文”戏里面,DK眼神里表达的内容,也不是别的猴子比较的聊的。这种单纯和洒脱并存的文艺悟空脸,单从脸上表达的戏,悟空说不出来的痛苦和复杂心理活动,只有大话西游里的悟空可以相比。这样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的表演,不“灵”才怪,不惹人爱才怪。至于另几个角色的形象,1,2两部一如既往的优秀,如何同别的版本比,这里就不再多叙述了。20几岁的年龄再翻90年代tvb的作品来看,一下变成DK的迷妹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他别的作品多少看过一些,没有看完的(后期好多情爱剧),西1绝对是他表演能力的巅峰,不矫揉造作的夸张,自然的灵气,悟空这个角色感觉被他一气呵成,毫无可挑剔的地方,能够有这样一部作品留下来,我觉得也是西游记影视界的幸运。即使他后期再有《齐天大圣》让他在续悟空缘的作品,由于剧本,设定,化妆和其他演员的失败,导致成为败笔,也无法改变96年西游记1的地位,也无法改变他无人能超越的美猴王的地位。另外吐个槽,紧箍咒虐空空的时候,拜托不要重复播放他的喊叫声好嘛!!!好明显能听出来!你们要不然让他喊完全程,要不然录的稍微长一点再循环播放。整个一个声音gif是怎么回事!!好出戏啊!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