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女性电影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0:41:08人气:0
我们天上见

视频我们天上见状态:正片年代:2009

主演朱旭姚君朱一诺刘烨更新时间:2023-12-29 13:35:17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代的狂潮正渐渐退去热度。在南方某个古朴的小镇,小女孩蒋晓兰(朱一诺饰)和姥爷(朱旭饰)相依为命。晓兰的父母早年下放边疆,在学校她又因与“最大的阶级敌人”同姓而倍受欺负和排挤。破旧的小院是晓兰最为自由的天地,而家里的大衣柜则是她最后的避难之所。早年因战乱和疾病,姥爷几乎失去所有的亲人,因此这个调皮又善良的外孙女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时光缓缓流逝,…

蒋雯丽来南大,鼓楼的学生们都很兴奋,今天下午大活领票处人山人海,我跟同学排了好久的队才拿到门票。礼堂的胶片放映机可能有些故障,放映的过程中出现过好几次胶片错位,另外焦距也不是很稳定。不过还好基本没有影响观看。给影片四颗星,说说几点印象:1.本片作为立足女性视角、反映女性情感的女性电影,质量很惊喜。同样是女性电影,同样是讲一老一少的感情,《我们天上见》在表现情感上比《我们俩》要有力的多,可能因为影片取材于导演本人的经历,故事虽然平淡却很真挚。而后者则实在有点矫揉造作了。作为一部主打感情的电影,首先要真实才能有力量,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不然不如去看韩剧。2.镜头给的很好,构图和运镜都不错。几处仰拍用得很赞,站在房顶上的镜头有点让人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明显是超越顾长卫的水准,后来知道是拍李安父亲《三部曲》的林良忠。3.叙事有点散,不过作为自传体电影,这可能也是难免的。电影放完以后后面有两个人一直在讨论电影的主题,其中一个同学一直在强调这个电影讲的是人性。(取材文革时期还要探讨人性问题,还想上映吗)其实整个片子没有很明显的叙事主题,一直都在通过琐事讲最普通也最动人的情感。4.电影中出现了好几处对女孩梦境的描述。这种手法并不少见。梦境常常用来表现人物喜欢幻想的性格,反衬沉闷单调的外在环境。即便抛开艺术手法不谈,我个人很喜欢这几个有关梦境的片段,尤其是女孩梦中飞翔的片段(这段运镜也很漂亮),和从牙掉光的噩梦中醒来,在雷雨中风吹起蚊帐的片段。5.色调调的很好,画面的色彩很有70年代的风格,同时又很精良。单从色彩风格上来说很像《孔雀》,不知道是不是找的同样的人做的中间片。其他方面,夫妻俩的风格完全不同。6.片子很可能是我个人看过的所有国产电影中使用事物意象作为叙事和线索用的数量最多的。铁路,雨,伞,淮河,戒尺,兰花,布娃娃和大衣柜。雨,伞,布娃娃和大衣柜这几个都在说安全感(“雨”的内涵不仅仅是如此,雨是最能代表导演对于童年那个时代家乡那个地方的印象的东西,雨是导演记忆的背景,单纯、孤独、有点沉闷、缺乏安全感)。淮河分割南北,也分割了女孩和父母,说的是距离和思念。戒尺和兰花都是连接姥爷和女孩小兰的纽带,前者代表姥爷对女孩的爱,后者代表女孩对姥爷的爱。至于铁路,当然首先蚌埠是依靠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导演在铁路边长大,对铁路有很多回忆,其次姥爷是退休的铁路技工,再次铁路也通向爸妈所在的新疆。不过片中几次出现女孩自在的走在铁路上而且不急着避开火车的场景,想说的应该更多,见面会的时候很想问问导演的理解,无奈一直也没有得到机会。7.关于片名,本来是叫《伞》,有同学问到导演为什么改成现在的名字,导演只是说现名更贴切,没有详细解释。我想改成《我们天上见》主要是出于发行考虑,《伞》这个名字对于影片销售来说过于抽象,可能让观众觉得不知所云。但是很明显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伞》是更好的名字。在女孩的回忆中,在总是下雨、很沉闷、很孤独、没有安全感的年代,与自己相依为命姥爷就是罩在自己头上的一把伞。我想导演也肯定更喜欢这个名字。总的来说片子拍的很好,虽然是文艺片,却很适合在影院观看,片子的风格也很切合清明节的档期,一个是清明是个多雨的时节,与影片中的雨水相互呼应,再一个清明也是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我想说悼念并不合适,影片中回忆姥爷,更多的是温馨,而不是悲伤)。我会将这部影片推荐出生于60年代的母亲,我想这部影片应该可以勾起她很多对于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