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图腾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2 06:46:05人气:0
士兵突击

视频士兵突击状态:第30集年代:2006

主演王宝强陈思诚段奕宏张译更新时间:2024-05-09 14:20:26

激情导演康洪雷携傻根王宝强挑虞疯狂极限,打造一支百炼成钢的钢铁之师,记载了普通士后的心路历程,完全是男人的情感世界,极富感染力、震撼力的励志军事题材力作。首次展现我军现代化武器装备,细致逼真地描写了当代士后人扰长经历,生死与共的成长岁月,纯粹军人的传奇故事,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涯一部刻划当代中国军人成长历程的震撼之作,故事曲折、情感真实、场面宏大、制作完美。来自…

看《士兵突击》时,这部电视剧还没有大火,虽然朋友的SPACE里已经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但百度贴吧还只能算初具规模,我意料不到它竟有今天的如日中天。下载一集看一集,竟这么稀里糊涂地看全了,然后“士兵”蓦地火起来,走到哪里都是关于“许三多”的种种,电视台还没有规模放映,这片俨然已是铁板钉钉的“金鹰”“飞天”。我并没有推荐给多少朋友看——尽管我承认这已经是国产电视连续剧里了不起的佳作,可是苦于改变不了刻薄的性格弱点,第一反应是联想起了《兄弟连》和《石破天惊》,这两部给过我强烈震撼的剧集和电影,而细节桥段则似有《兵临城下》的影子。朋友问我值不值得看,我回答,“一分幼稚的 二分拖沓的 三分牵强的,不过如果你看重另外五分‘好看的’,那就值得看。”大多数时候,随波逐流不是坏毛病,因为旁人的智慧中,总有一半以上要比我高明——所以我决定反思。结论是把《兄弟连》拿来和《士兵突击》比较很不厚道,后者的投入甚至不如前者的百分之一,而受众则可能是前者的一百倍。无疑,这是颇具伟大的。周末看到新一期三联,发现做的竟是《士兵突击》,看完得出三个结论——三联开始迟钝;王小峰继续退步;原来我很久以前就早已被“士兵”感动过……星期天路过商场,扑面而来是熟悉而浓郁的香水味道,烦躁不堪。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女士们莫名其妙的香水情结,于是我开始想男人——这个逻辑并非不通顺,史今在山沟里把不想要的三多带出来,他的逻辑才更不通顺。但人的思维就是这么奇怪。好像每每只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引领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我们来到一片不恰当的领地。我的90%以上的生命在想着女孩,因此在莫名其妙地想男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些不自然的迟钝,一瞬间记不起性感如布拉德•皮特,美丽如张国荣,抑或阳刚如阿诺德。我只想起那个傻里傻气的木木,并把他的笑容,深深地透到骨子里。每个人都说,《士兵突击》中有太多个性鲜明的角色,木木、史今、高城袁朗吴哲、老马……于是关于谁是最爱的话题每天都在讨论。对我而言,士兵里最让我喜欢的角色是成才,没有并列,只是成才。许多朋友和我聊起,他们喜欢成才的理由是因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不知道。在我看来,成才身上的那么一点儿自我为中心,其实并不过分和离谱,如果他的那么些小缺点影射着大众,我想并不恰当,因为我们距离成才其实还很遥远。成才百折不挠的坚韧,活泼开朗的性情,百炼缅钢的人生目标,那样完整的一段人生历程,比之我们大多数人,那要强上太多了。袁朗说成才,“你太精、太油滑,我要什么你给什么,哪怕你没有”。可是为什么我只从他身上读到了热情、认真、执着和坦荡,还有一些少不更事的单纯,精在哪里,焉有之油?我很同情成才,他和许三多不一样,木木的目标迷茫,但前途稳定,他一路有人牵领,偏移不掉分毫。而成才就要跌宕得多,所有的路都要自己去找,自己去摸索,哪怕摔得遍体鳞伤,爬起来还是两眼一摸黑。这大概就是所谓“圆滑”的代价吧。可是为什么“圆滑”者就一定要受这许多磨难?袁朗将成才做人的根基击得支离破碎,将成才信奉了二十年的那些东西打得无影无踪,他说成才心里没有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可是他自己却将成才放弃了,他说不敢将全队人的生命交托在这样的人手里。虽然理由无可厚非,但成才毕竟万念俱灰。我有时候想,袁朗难道真的是神?他一眼就看出了成才是不会被打倒的小强吗?或者不是,那么成才的一生就从此陷入自卑的阴影再也无法自拔——谁又曾把对待许三多的执着和宽容原封不动地移到成才身上过?众目睽睽下,永远温和的班长将酒泼在成才脸上,不留情面。从骄傲到消沉,从自尊到自卑,从坚持到怀疑,“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如何可以造就这样的人格裂变?有色眼镜无处不在,无论是好人班长,还是神人袁朗,都没有给过成才一个主动的拥抱——所以我才更喜欢连长老七。话说回来,老七对于三多,又何尝不带有色眼镜呢?这是《士兵》真实之处,直指人心。连长对于史今的眷恋和珍惜,伍六一对于史今的崇拜和心痛,史今对于木木的坚持和包容,袁朗对于木木的保护和信任……这些成才都没有享受到。他只享受到一句话:“你的路,比许三多还长。”许三多,好在还有许三多。《士兵》让我非常欣喜的是,从始至终,三多和成才的感情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大概也是成才最大的欣慰了吧。就像我们的童年,每天一起玩泥巴的伙伴,二十年后的感情一如当初,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重逢后的话题只在当年一碗洒了香油的豆花。这是我们最应当珍惜的东西。我从六岁开始学画,在当年的长宁少美校,每周日学一整天,六个小时尽是无聊乏味的素描、水粉、油彩——还有老师那张枯燥的脸。没有间断地一直学了十年,大概是在第四年左右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个男孩,矮矮胖胖的。不记得我和他怎样搭上了话,总之我们成了朋友,我叫他“苍蝇”。每周日准时见面,画画,掰手腕、捉蝴蝶、爬围墙……渐渐,苍蝇开始跟着我一起溜到废弃工厂偷生铁块——两整块恰好装满一个书包——换回七块钱。我们用这七块钱买整整一桶烘山芋,吃得胃梗肠塞,不停地放屁;也用它买过两只小蟹,看它们用稚嫩的钳子斗得不亦乐乎;或者买一套五本《七龙珠》,然后为谁拿三本回家争得面红耳赤……这就是最单纯的男人间的友谊了,十岁的男人。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三多在雨中送成才去五连,我就想到了苍蝇。我不是许三多,大概我比三多的智商高一些;苍蝇也不是成才,虽然他聪明绝顶,却总是学不会隐忍和坚持,不能在跌倒后若无其事地站起来。所以结果显而易见,我的道路始终无法一帆风顺,苍蝇则放弃了大学的年头,直接考了华山美校,迈入平常却无奈的旅途。我也曾短暂的想过,如果当初不叫苍蝇爬进工厂偷铁块,现在的他会是怎样?想法只是一瞬间,永远没有假设。高中以后,我们失去了联络,一直到今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偶尔会莫名其妙地想起苍蝇,父辈们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画笔在“魂斗罗”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我们,却能会心的微笑。伍六一和史今究竟是什么关系?战友?朋友?亲人?兄弟?精神同道?看到他俩,第一次觉得“男人的暧昧”竟也是个阳刚至极的词。六一对班长不但尊敬、钦佩、服从,甚至有些偏执的崇拜,我一直认为这个人物是《士兵》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胜过袁朗、许三多甚至史今。他的性格刚硬,单纯,虽然简单粗暴却也正直无邪。伍六一大概是现代军人心目中的楷模,然而楷模也必定有罩门,六一的罩门是史今,就像史今怎么也逃不开三多的窠臼,所以他只能义无反顾地拿起铁钎,和史今一道用自己的离开换取兵王的成长。看十二集史今在天安门的一场戏,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用两个杰出的兵,换一个怎么看怎么不成样的未来兵王,这笔买卖是不是划算?可能是来不及思考,也可能是思考以后做出的伟大决定——但更大的可能是,关于买卖的问题伍六一压根就想不到。他所能想到的只有,服从、坚持、不放弃、为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卖命,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史今伸出一根手指对伍六一说:“你咋不拿脑袋磕呢?你怕疼啊?”伍六一回答:“你以为我傻呀?”接着是经典绝伦的台词:“你以为你不傻呀?”当时我以为台词错位了,傻的不应该是班长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还是伍六一。我在互联网上看过一部小说——《栖息谷》,作者是谁无法忆起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终于没能看完全,或者说仅仅只是粗粗地瞥过。但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安静中流露出不羁的野性,令我心驰神往。史今和伍六一就是这样,一个安静温和,一个热情直接,但他们都是军人。野性而深沉的;勇敢而悲悯的。伍六一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那个伴随着我走过全部少年时光的朋友——我的永远的最好的一生的朋友。我和乐在打架中相识,从此便一同上学、回家、吃饭、解手。从预备班开始,我和乐渡过了初中、高中、大学的整整十年——永远总在一个班,分也分不了。和我恰恰相反,乐对美术有着极高的天分,而且疯狂地喜爱,他总是拉着我去上美馆看画展,快乐至斯,全然不顾我的痛苦。我总是诧异地看着他,心情好的时候反思自己的不学无术,心情不好时则直接骂他傻屌。而乐就这样坚持着他的信仰。大学以后,就在我的莫名其妙的兴趣标尺莫名其妙地让我爱上了民谣和乐队时,乐已经开始将出国纳入议事日程。直到他踏上飞机的一刹那,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将失去一件多么重要的东西。《成长的烦恼》中,波纳决定参军后,麦克的情绪被愤怒和不解包围着,一如我那日。“在未来找到你之前抓住未来”多多少少是艺术加工后的语言产物——被时间和地域阻隔的友谊却真真实实的就在面前,我们都无法改变。小说中,瘸腿的伍六一帮人修鞋,史今则成了登山向导,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退伍后的选择颇值得玩味。六一没有在心爱的部队干一辈子,但他这样的人,在哪儿都是尖子,因为他的信念。乐回来的那天,我会去机场接他,他的服装设计专业应该已是学有所成,如果他在中国办了服装厂,我会买他设计的衣服。有时我很羡慕乐,因为他的目标也许单纯的只是范思哲。而我呢?谁才是我真正崇拜的人?我的目标又是什么?没有个人崇拜,也就没有了未来。北京降温了,冷的要死,却有一股火热的情绪堵在胸口。史今对三多说,“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这句话是《士兵突击》留给我最深记忆的台词。时常想,史今的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吗?一番宛尔后对自己说,那是当然的,因为他总有希望。每次提起希望,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包裹着全身。史今对于许三多的意义,许三多不会意识到,史今自己也不会意识到。当男人的情感上升到极致,超越了责任的范畴,超越了义气的领地,便成了史今和三多。这样不理智的承担,难道仅仅是因为村子里一杯白酒下肚的激情?断然没有这么长久的坚持。那就是因为七连绝不放弃的信条?红五连的军旅生活又作何解释,若不是团长的关系,三多还是永远和史今没有交集。实话说,一直到今天,自认为读得懂士兵突击里大多数的情感,成才对三多的两小之愿,六一对史今的付死之义,袁朗对三多的珍重之情,高城对史今的耽休之愧,唯独对史今之于许三多徘徊往复至死方休的不抛弃不放弃,如鲠在喉。转念想,大概这就是戏剧的力量吧,夸张的感动,所以能曰感动。我始终不太喜欢史今,他太婆娘。我崇尚自由,崇尚极端的反现代,崇尚爱情,崇尚不是爱情的爱情,崇尚暴力,崇尚简单,崇尚比复杂还复杂的简单。我是男人,但爱看女孩写的东西,温暖的、灵动的、诡黠的、甚至肆意的情愫,女孩永远都比男人诠释得更完美。然而我却始终固执地认为,因为凶猛的撞击而产生的最直接的感情,那只是男人们才能体会的东西。算是看过不少书,也养成了不愿意随大众口味挑书的坏习惯,但《狼图腾》是一次例外,《士兵突击》又是一次例外。我在萧瑟的荒漠中看到了深沉豪放的最纯粹的人性;在绵长的草原中听到了忧郁悲凉的最固执的曲调;在凄厉的狼群中感到了孤独幽怨的最哀伤的哭嗥。这一切实在太过灿烂而奇异。卿卿我我的都市言情,如何能与男人的图腾相比?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士兵突击》的错漏百出是那么微不足道了。史今和三多,诱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师长、朋友和死党——我高中时代的足球队教练。和他的交流仅限于学校,但这毫不影响我对于他的尊重。高一时,学校足球队参加了市里的联赛,名字记得很清楚,“麒麟杯”。那一天我终将毕生难忘,一次跌倒直接摔断了我左手小臂的两根骨头,踉跄着跑了几个来回——却没有等到换我下场的哨音。下意识地转身看一眼教练——这个胖胖的老头也正看着我。只是一瞬间,眼神相交的刹那,我和他成了朋友。我后来甚至想过,那一个眼神交会,大概胜过了所有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并一直伴我至今。男人间的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默契,与年龄无关、经历无关、收入无关、相貌无关,这只是一种纯粹到融入血液的本能的感情。以后的生活中,这种感情也永远会激励着我,每一天。不久前,李敖终于退休了,这个才华横溢的老无赖。最近常听说一些网友对李敖其人的言论,评价之高教我十足诧异——仅仅是几段辞令或者一个做作的谈话类节目就使他一日之间成了自由之教父?这挺可笑。对李敖的看法也许只是我个人的偏激,幸好我并非永远偏激——李敖有两句话是我极端欣赏的。他说:“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我若问一个男人“愿做弱者还是愿做强者”,答案大抵事先便能确定;但我若问一个男人“愿不得好活还是愿不得好死”,被问者十有八九便会踌躇一番了。男人的心态应该也是如此——生时果敢死亦泰然是我们的追求,但现实往往又背道而驰——于是我们开始犹豫、陷入徘徊;原始的血性日渐消逝。《士兵突击》的震撼便在于此,许三多,史今,伍六一,高城,成才,他们的选择都是愿不得好死,因为作为男人,强者是与生俱来的定律——要么不活,自诞起便是强人!李敖还说过:“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英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此言深得我心。男人从他甫一出身,胸膛上就被烙上了狼的图腾,这应该是一个为战斗而生存的人种——越是成长越是坚毅;越是沧桑越是隽永。于是我想起了成才、伍六一、史今——我的画友、远在异国的乐、还有足球教练,他们都在为心中的一个梦想而奋斗,当然我也是。再过十年我一定不会在网上写这类文字,因为这过于幼稚。可是极幼稚的往往也是极肆意直接的,这亦是财富。威廉.华莱士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如果战斗,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活。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不敢期许本文能够激励所有人,但起码可以激励我自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