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人:一个关于母性、支配,与主体性的故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7 19:48:40人气:56
电锯人

视频电锯人状态:第12集年代:2022

主演户谷菊之介楠木灯坂田将吾菲鲁兹·蓝更新时间:2023-12-14 13:50:37

电次是个背负了父亲遗留下的庞大债务,因此过着极端贫穷生活的少年,他救了恶魔啵奇塔,并与它一起以恶魔猎人的身份斩杀低阶恶魔来换取酬劳。有一天,流氓骗了电次,让他成为一堆恶魔的祭品,电次在临死之际,啵奇塔牺牲自己,把心脏给了他,让他复活并拥有了恶魔的力量,只要一拉位在心脏那边的链子就能发动。之后电次被公安人员看上,因此成为公安的恶魔猎人……

无疑,“电锯人”在初期和前段时间上映的“Edgerunners”(边缘行者)类似,似乎都在讲一个Boymeetgirl的故事。然而,电锯人的展开是跳脱且不寻常的。影片的女主角—玛奇玛,マキマ(Makima),去掉“キ”,即为日文中的“妈妈”,在该作的世界里是“支配恶魔”的化身。作者从女主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暗示了她作为母性空间的能量。因此,剧中的女主角玛奇玛并非像一般的热血漫一样只是男主角电次的附庸,她也从来没有爱过电次,她在意的只是如何“支配”电次变身后的形态—“电锯人”,甚至到结尾处都已经忘记了电次这个人的存在。作为一位女性,玛奇玛具有雌性特质最大程度外露的性张力。熨得平整的紧身白衬衫干练地塞进高腰的西裤,提高腰线、拉长腿身比,很好地凸显出姣好的身材;而大翻领、单排扣的马球大衣在不失正式的同时,柔和了身材与妆容带来的距离感与冷厉,带来一抹慵懒的亲和力。她也乐意通过一系列具有性暗示的话语与行为去获得电次的好感,乃至控制电次。玛奇玛身着马球大衣对电次的“挑逗”然而,仅仅提供性的吸引是不够的,玛奇玛要求的是彻底地支配电次/电锯人,在这个过程中让其体会到作为“人”应得到的爱与关怀,于此她充当了电次母亲的角色。拉康在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理论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三界说”用以科学地解释主体的心理结构。三界分别指想象界(theImaginary)、象征界(theSymbolic)和实在界(theReal)。其中,象征界是支配个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社会秩序,“实现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以及使人的性与侵略本能规范化”。而俄狄浦斯情结便发生在该领域,个体此时尚未成为主体,在婴儿首先需要经历与母亲的二元关系,成为母亲的一种延伸或附件,需借母亲这一“他者”,如照镜子般逐步了解社会身份,构成人格,成为主体。回归文本,我们的男主角电次,幼时失去双亲,形成一套假性自体的保护模式,甚至在故事的开端实质上是一个作为个体的存在物(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玛奇玛许诺其以食物、性等最基本的生理欲求,便可令之成为自己的一条“狗”);而玛奇玛的出现,带给电次太多生活上的第一次,弥补了母亲角色的缺少,并为其带来其他的“他者”,如代表着哥哥身份的早川秋、妹妹身份的帕瓦等等。然而,如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言,母亲是每个孩子最初的支配者,拥有“绝对权力”(omnipotence)。但她对孩子的情感不仅有爱、还有恨,如果母亲没能觉察到对孩子的恨,不能适时地退出,“把世界带给孩子“,让孩子的注意转移到外部世界,那么就会以爱为名将孩子吞噬。更何况,玛奇玛作为一个非人的存在,感受不到一丝正常的情感,虽然渴望亲密关系,却不知亲密关系为何物,她所有亲密的流露,不过是对亲密的模仿;所欲求的,是完全地支配电锯人,或者以被电锯人吃掉的形式,被电锯人支配。在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下,玛奇玛自然会选择直接或间接地杀死所有对电次来说重要的人,不论是被他视为家人的早川秋、帕瓦,还是想要与之私奔、逃离这个混乱世界的恋人蕾塞。从一步步地培养同电次的情感,让电次感受到生命的温情,再到彻底摧毁电次拥有的一切,为的是让其再也回不到“日常的生活”,让他意识到自己那所谓的幸福应当完全依附于“母亲”,这一拥有绝对权力的支配者。当然,像数不胜数的日漫一样,结局,主人公电次同样在身边人爱的感召下,完成了人格的“补完”,成功实现主体性的构建,击败(吃掉)了大BOSS玛奇玛,拯救了世界。有趣的是,自日本于九十年代无可奈何地陷入经济滞胀伊始,在这三十年间,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动漫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杰出的漫画家都已经意识到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日本,“任何看上去象自由或美的东西,其实都仅仅是掩盖更加深入的奴役和恐怖的屏幕”;而面对固化、科层制、操作化的现代社会,处于巨大缺失与空虚境地的当代人如何构建主体性。他们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既不是原教旨Marxism暴力革命,也没有选择嬉皮士般以放浪形骸对抗建制,而是求助于一种爱的美学。我们这里不是要否定人类情感的力量,不管是在怎样残酷的世界里,爱依然是最大公约数。再严苛的制度和压迫也依然无法泯灭人性与爱。然而,如果将“超脱”的全部寄望于名为“我”的一隅,而不是去批判现实,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更重要的是,“爱”尤其是囹于小团体的爱,很容易被资本异化为消费的商品。而如果以这种方式对抗压迫,那么这个“对抗压迫”的议题本身,将会成为给被压迫的人们提供某种缓解和麻醉的文化消费品,其内核中真正的抗争性在逐渐丧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