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他者的审判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9 01:15:07人气:0
审判

视频审判状态:正片年代:1962

主演安东尼·博金斯让娜·莫罗奥逊·威尔斯罗密·施耐德更新时间:2023-12-29 12:33:49

改编自卡夫卡的存在主义小说,以《触目惊心》(1960)成名的安东尼.柏坚斯饰演异境人物「K」,一朝醒来便发觉警察在旁,说他要接受审判,但无人告诉他干犯何罪。为了表示清白,K试图挑战司法制度,但悲剧人物始终逃不过卡夫卡式幽闭梦魇。影片卡士庞大,威尔斯依旧粉墨登场,还有法国大美人珍.摩露,负责拍摄的是布纽尔的御用摄影师。影片以黑白菲林呈现超现实的封闭时空,威尔斯在影像实…

“审判”是一个法律词汇,故事中也用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意象,诸如法庭、律师、警察等,很多人说这个故事是对法律荒诞性的批判,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种看法都是对这个故事以写实的角度来加以解读的结果。但无论是威廉斯的电影,还是卡夫卡的小说,都具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所以故事中的法院未必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法院对号入座,主人公K所寻求的“正义”也并非真正意义法律的正义,而是生而为人的正义,同样,他所寻求的合法性也是一种关于人存在的合法性,而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这一点其实在故事中是有所指出的,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审判K的法院并非是位于政府大楼中的法院,而是那些隐藏在狭窄闭塞的阁楼上的法院,在威廉斯的电影中,法院所在的场所虽然有着巨大的大门,象征法律的高高在上与不可冒犯,但里面却充满了人——这一点也同样与卡夫卡小说中的描述一样,无论故事中的法庭是狭小逼仄还是宽敞辽阔,里面都充满了拥挤的人群,因此,可以说所谓的“审判”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审判”,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讨论的问题其实是人与人如何相处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卡夫卡的《审判》不仅启发了卡缪创作《局外人》,很可能还启发了沙特创作《隔离审判》(也译《禁闭》),从沙特“他人即地狱”的角度来说,也是可以使《审判》获得合理解读的。故事中充满了冗长的对话,但荒诞的是,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从房东太太,到邻居Burstner小姐,到初审时对人群的一番表白,K的话语似乎总在被误解,在被断章取义,被有意扭曲,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真实处境,因此“审判”实际上来自于自我之外的任何他者。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爱与善意,这从K与几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故事揭示出人存在于世的孤独处境,在这个处境中,个人的清白与正义会被淹没于甚嚣尘上的人群之中。�:u0019!��u000e^�=本文版权归作者斑斓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