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2.13新更完结剧评,填坑完毕)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9 13:01:52人气:0
锦衣之下 一下

视频锦衣之下 一下状态:更新至24集全年代:2019

主演任嘉伦谭松韵韩栋叶青更新时间:2022-09-28 16:20:06

天赋异禀的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谭松韵饰)因为一桩案件和性情狠辣的锦衣卫陆绎(任嘉伦饰)结下梁子,今夏本以为此生与他再无交集,奈何冤家路窄。朝廷十万两修河款不翼而飞,今夏奉命协助陆绎一起下扬州查案,替朝廷找回丢失的官银。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却因惊天密案联手。两人从势同水火到刮目相看再到情难自已,命运的齿轮从此旋转在一起。然而事与愿违,今夏竟是当年夏言案的遗孤,…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2.3更新今儿忽然想起一句话,放在这里挺合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十六字箴言,谨献给看到这篇剧评的朋友。————————————原评分割线遥想当年老师谆谆教诲,都是不要妄图只通过影视作品学习历史知识,更不要妄图只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做研究。即使是《三国演义》,可以通过它对三国的再解构,了解解读历史的一个视角,但你只通过它去解读三国历史,你怕不会被史料锤死。所有的文学小说作品,影视作品,它首先有自己的逻辑架构,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很乐于将它们当作一个引子,来勾起我的好奇心,能催生更多的兴趣去探索它架构故事的背景中真正的历史进程、文化制度、世情风俗……凡此种种,皆可探源拓展,但也只是自我拓展罢了。所以我也一直很好奇这股在影视剧里吹毛求疵,不显示自己历史知识、文学水平高人一等就不罢休的风气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众所周知,《锦衣之下》原作是一个结合明代朝堂背景,杂糅江湖武侠世界塑造的以案件解密为线索推进角色感情的故事,我寻思剧版《锦衣之下》也没标榜自己是历史正剧,或是吹嘘请了各种专家考据,请了礼仪专家还原blablabla~~~这般事事皆杠却不仔细考辩,到底该夸某些朋友太认真还是该批评他们太不认真呢?即使是我钟爱的历史剧如《大明王朝1566》、《贞观之治》等,甚至是历史纪录片如《大明宫》、《敦煌》,都只是提供一个大众化的理解历史的视角,非要扒拉着脑内一鳞半爪的知识强按头,真学术派大概只想呵呵。如果真的认定所有剧集小说必须“考据”又有那个精力,不如先看下温瑞安的《四大名捕》、俞樾的《七侠五义》,研究一下“六扇门”成为某机构名称的源流考、捕快数量和性别的配置、宋/明职司衙门的办案权属、翻墙神器“轻功”的物理证伪……或者读读李百川的《绿野仙踪》,人一清康熙人士也是把笔下的故事按在了明嘉靖年间,记叙了士子冷于冰如何在惹怒严嵩后无意功名,最后修仙得道、降妖伏魔的历程,您要不要看看然后求证一下里面主角苦苦追寻的《天罡总枢》在嘉靖年间存在与否呢?当然了,我是觉得这么干是缘木求鱼,但某些人应该是乐在其中呢,去吧,广大知名小说和它们的改编剧等着你们呢,加油哦。一直觉得影视作品作为更大众的传播媒介,首要是主题积极。《锦衣之下》往小了说是日常工作过程里相互了解自然产生爱情的故事,没有单方面的逼迫也没有不可解的误会,只有男女之间若有似无的心动和百转千回的情思,美好的让人心驰。往大了说现在播到的案子基本都是查检贪官相关,未来十有八九也要演到对抗权佞、抗击倭寇的家国朝堂,歌颂的是不算大人物的主角们通过自己的坚持,为自己、为家国做出改变的事迹。每个人的切入点不同,也大可不必苛求必须一致,但对于主题的认可我想还是可以趋同的。一些人出于对细节的追求而选择看不看是自己的事,但一部主题积极的电视剧不至于让看它的人低人一等,更不可能让标榜不看它的人就瞬间B格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某些人真是太看得起《锦衣》了,我谢谢您嘞。最后,我也拓展一下剧中的一些小点,为真正对这个感兴趣而非硬杠明代没有某某某的朋友提供一点别的依据╭(╯^╰)╮以及在此忠告各位爱这剧的和不爱这剧的朋友,文学常识和历史考据都不是能只通过看电视剧完成的,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小说能完全承担起这个责任,请自己找对文本好好学习,最重要的永远不是知识记忆,而是包容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和辩证的思维。1、《白蛇传》故事的二三事《白蛇传》现存文本还可追溯到唐代《白蛇记》,南宋洪迈编的《夷坚志》中有《孙知县妻》,明代编的《清平山堂话本》中也记有《西湖三塔记》等等。一般来说,学界认为白蛇传故事在唐代已经萌芽,宋代已有雏形。明代收录的《西湖三塔记》成文时间大概是宋末元初,男主角“奚宣赞”很有可能就是“许宣”这一人物的原型,而南宋的《孙知县妻》中妻子也已经是善良多情的蛇女形象。但确实是直到明天启年间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才有比较完整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存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警世通言》收录的几十篇短篇小说,有很多是积累的宋元旧作及说话艺人的底本,或在此基础上创作得来。根据这一情况,再加上时人的一些记载,可以推测,“在冯氏之前,在民间曾经有过一个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大致仿佛的故事存在。”(见参考文献)剧集里直接提到了《白蛇传》这个题目,也不能说必然错了,毕竟那个年代各种版本的蛇妻故事都在流传,里面有一本恰好叫《白蛇传》也不是不行啊。而剧中设置今夏胡乱改编白娘子故事,看客只觉是未曾听过的版本而感到好奇但没有强烈的质疑,是符合这个时期白娘子传说并未定型,但广泛流传、版本众多的背景的。(虽然我觉得它串联出了主演以前剧作的梗更有趣哈哈哈哈)瞎编唱词的今夏2、鸟嘴铳和千里镜明代有瞄准器的枪类里,比较便携的有鸟嘴铳。《钦定续文献通考》记载,嘉靖七年即用黄铜造鸟铳,嘉靖三十七年,有记载内府兵仗局造有一万把鸟铳,可见鸟铳在明朝军队十分普遍,《锦衣之下》后期可能会出现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的部队就配备了相当数量的鸟铳和佛郎机。而且明代对火枪的各式改良非常多,比如掣电铳和迅雷铳(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中国军事史·兵器卷》一书)。总之明代正是我国冷兵器与热兵器齐头并进的时代,有很多奇思妙想,题外话一下每次看到这里都要怒清朝不争气,没有延续下去。因上种种,虽然剧里使用的火器制式没有特别考据,但今夏使用的自我改良、与众不同的手铳,后来又被陆大人再度改良这一设定,是符合这个大背景的。(2.3新更↑这里我有点点被打脸,不过是愉快的被打脸~看到41-43集我发现道具组对明代火器类型是做了一些功课的~是我太小看锦衣的道具组了?这方面写了个贴子→分享:【照本宣科向科普】就着41-43集聊一聊明代的武器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64166457)对明代火器感兴趣可以戳)鸟嘴铳今夏的手铳至于光学望远镜在中国被运用的时间,史学界也还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明崇祯年间的薄珏独立发明了开普勒式望远镜,有的则认为其发明仍然与由外国传教士利玛窦传入的伽利略式望远镜一脉相承……其中说法比较靠前的利玛窦也是在明万历年间才来到中国的。今夏观察翟府看到了陆大人所以严格来说,剧中设定的年代中,即使假设在民间有过光学望远镜的个例,都应该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被应用推广开来,才会寂寂无名,没有被史料记载。但在这里我想再拓展两个点:一是华夏民族很早就有“以管窥天”的壮举,新石器时代就制造有用以天文窥管的玉器,此后种种窥管器物都一直存在,在天文和瞭望方面有所应用拓展,只是与今天的光学望远镜并不是一类;西周与汉用以天文窥管的玉琯、玉琯发展而来的浑天仪、清初木质望远镜二是明末清初的李渔在他的短篇小说《夏宜楼》中,写了一个元朝书生用千里镜窥伺闺中小姐,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李渔不知道元代不该有光学望远镜嘛?当然不是,他只是借这个全世界都在科技进步的时段,指出原本被用来探索外境的科技产品被国人用作了访艳窥内的荒唐之物,比对新石器时代就有的观测天象的好奇心,讽刺国民人心落入了下乘。可见,故事的优劣从来不完全在是否符合历史设定,而在自圆其说、立意高下。关于拓展就先写到这。最后想说的是,作为原作者蓝色狮积年的老读者,我很喜欢原作,也很喜欢她其他的一些作品,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如《月斜碧纱窗》。我觉得杂糅朝堂叙事和江湖恩仇的故事设定是她的长项,在这样的故事背景里描写善良、坚韧、忠诚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情谊,才是打动人心的地方。剧作目前给我的感受,并没有偏离这个基本路线。而且由于主演们长于细腻的情感演绎,镜头也有针对性的捕捉,把各种情绪变化的细节可视地呈现了出来,传递的情感是非常符合我的想象的。而依据目前案件的展开,未来剧情也有挖掘更深线索、拔高主题的空间,这方面我拭目以待。关于科普的参考文献:张丽.白蛇传故事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07.李璐.明中后期外来器物入华行用探研[D].东北师范大学,2017.汤开建.欧洲望远镜在明代中国社会的早期传播[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02):117-128.钱振华,崔馨.中国光学近代化进程考察——以薄珏望远镜发明过程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31-39.张远山.玉器三族,用管窥天——上古玉器族、中古夏商周观天玉器总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7(03):25-50.再补充几句。看到剧评里有朋友对剧的查案逻辑、特效、女主某几集降智等的各种批判,我觉得都可理解。我也有我的“不太满意”,只不过为了我的某些“特别满意”,而愿意多给些机会。大家的侧重不同,求同存异各自保留就好。但打着考据的旗子硬踩的做法我忍不了。今年看到太多这样的人了:给自己戴上考究的帽子,爬上高点俯视你,让一些不过是不爱这个故事的朋友,以为找到了同道,相信了他似是而非的所谓“考据”证据;更可恶的是让不过是爱这个故事的朋友,以为自己是品味“低人一等”。要真想获得知识,就认真点去做这件事,百度根本是不够的,历史正剧甚至是纪录片都是不够的。大家都是为娱己而已,你正好不喜欢而我正好喜欢,分什么高低贵贱!这也从来不是所有电视剧/小说的重点,故事好不好、吸不吸引人,才是关键啊。至于故事的内容,只要主题积极,百花齐放不好嘛?我既爱严谨的历史正剧,也爱天马行空的武侠玄幻,或甜或虐的恋爱故事点缀上正好,偶尔沙雕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所以《庆余年》我喜,《大宋少年志》也香,《鹤唳华亭》不错,《惹不起的殿下大人》逗我开怀,《锦衣之下》我现在看得也非常入神啊。明明是内容不同,表达不一的剧,我就是贪心的想要全部拥有╭(╯^╰)╮再加上其他几部剧都快接近尾声或者已经完结,锦衣就成了我近期等更新等的最抓耳挠腮的剧!所以才连豆瓣也没放过跑来看有没有新料,结果就让我看到某些个剧评。有些朋友只有看某一类剧才快乐那就去快乐呗,在这里打着考据的旗子杠也就罢了,还非得做出一副你死我活、不可得兼的架势,不把《锦衣之下》和其他剧、和小说原作完全对立起来不罢休,就算不是真的别有用心,造成的影响都是很不好的。但是人家说的也没错,我管不了别人说什么,既然人家不欢迎反对性质的留言我也不招人嫌,就只好第一次发剧评,在自己的地盘里不吐不快一下了。相信那么嫌弃这部剧的他们,应该是不会打开其他的剧评来找不痛快的,我就挺后悔自己看见文史二字没忍住,点了进去又气上了头,还好我本身就是喜欢扒文献的人,趁势自我学习又分享一下也不算虚度光阴。在此再次强调一下,学习不是光看剧能解决的,当然看我的分享也解决不了,它们只不过提供一点侧面的参照,如果勾起了你的兴趣促使你对剧集本身或者对历史自我探索一番,那我就更开心了。因此也想劝持不同意见的朋友不用去人家那里反驳了,人还有句话说对了呀,做快乐的事不好嘛?看喜欢的剧不快乐吗?看剧去啊朋友们!!当然,如果你看我的拓展也挺快乐,你就多回回我的帖子把它顶上去也是极好的(*˘︶˘*).。.:*♡后记-完结剧评(2.13更新)2.10日锦衣之下终于走向了大结局,把一些纯粹的情感抒发(就是啊啊啊啊啊之类的)留在了别处,豆瓣这里的剧评还是冷静了几天才来阐述。原剧评确实是在看了一篇不知所谓的“考据历史”剧评后一时义愤码的,所以前文主旨批判“乱考据”多些,关于剧集的评价少些。后来那篇剧评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把“考据”的内容基本都删除后,把批判的视角从考辨历史挪到了批判对原著的改编上,然后今儿一看,那篇热评居然不见了┓(´∀`)┏~~很少在豆瓣玩的我对此充满了疑问??这是什么操作啊?但是怎么说呢,我有了一点淡淡的失落_(:з」∠)_,原本挺期待看到我这个帖子被顶到它前面去呢……尽管如此,作为很多很多年以前就看过小说的原著读者,同时也是完整地看完了剧版的观众,觉得有必要来总结一下,给我第一篇长剧评画个尾声。首先是改编层面。原作者蓝色狮说,《锦衣之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想表达的意思是:明朝锦衣卫的名声不太好,但陆绎的锦衣之下,是一颗赤子之心。(大意如此)(*^▽^*)我也把这看作整个原著在感情线之外能升华表达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歌颂的是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抱持理想、信守承诺的坚持,如果能在剧集中深入挖掘,那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起码也要体现一二。能不能探到原著的主题,是我从改编层面判断剧集是否基本合格的标准。剧集在这方面的体现在开头修河款失窃案与严世蕃的交锋中就初露端倪,在岑港、杭州的两次对倭作战中已十分明确,最后扳倒严家的过程虽然跟开了加速器一样,但是主旨还是有被提及。至于感情线,剧集比较完美的把握了小说里感情线循序渐进、清新自然的特点,感情推进的过程以及重要节点还原颇多,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出的细节改动我是可以接受的(这个度各人不同,我十分理解不同看法,也希望互相尊重)。陆绎的锦衣之下,是一颗既怀家国百姓又重情谊誓言的赤子之心(39集)因此,总的来说从改编层面而言,我是较为满意的。其次是剧集的自身逻辑。各个“案件”就不详解了,bug应该人人都能说出个四五六来,喜欢抓大放小的我,比较注重整体的节奏。按照集数剧情梗概(地点)【主CP关系】这样来拆解一下:①1-3背景 曹锟案(京城)【初识争锋相对】;②4-6生辰纲案(船、扬州)【上下级能力欣赏】;③8-13修河款案(扬州)【协作、了解与怜惜】;④14-19乌安帮斗董家水寨 倭寇蓝玉簪(扬州龙胆村)【信任、倚靠与理解】;⑤20-24倭寇追杀 中毒解毒(镇江枫林坳)【默契配合、以身相替】;⑥25-29丹药中毒(丹青阁)【共担秘密、习惯接触】;⑦30-36簪花会倭寇 替嫁“司马长安”(杭州)【互相试探、表白心迹】;⑧37-44粮草失窃 战倭寇 守城(杭州、岑港)【三观相合、两地相思、奋不顾身】;⑨45-47献白鹿 修瞻星观 救于大勇(京城)【生活日常、谈婚论嫁】;⑩48-51夏然案真相 道观塌 白鹿死 颜绍琼案(京城)【暂时分开、牵肠挂肚】;⑪52-55小蓝陆炳死 扳倒严党(京城)【解开心结、相守一生】。感情线来说,缓缓铺陈,起承转合皆有。其中从①到⑨都是非常自然的节奏,配合演员的细致演绎来看,可以很清晰地让观众知道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爱情是因何而起,又是怎样一往而深的。相对而言,⑩和⑪的节奏就急切了很多。陆绎和袁今夏,他们双方都在这份爱情里习得了对方珍贵的一面,完成了灵魂上的共通,最后的一场挫折又让他们分别回归了相爱过程里差点遗失的“爱对方也爱重自己”和“未来需要两个人一起扛”,且这份回归还是源自对对方的爱。我觉得这样的爱情特别好,所以整体还是非常满意的。剧情线来说,小bug无数,但大逻辑在,且有高光时刻。我个人最喜欢⑧这部分的节奏。用八集的戏份,讲了关于“粮草失窃、岑港战倭寇、守杭州城”三件主要剧情,在这剧情中很好的展开了吴守绪、于大勇、祁卫纲夫妇等这些新人物,谢霄上官曦杨岳、淳于敏等原有的人物也有了一些不同侧面的剧情展现,连王麻子妻儿这种边角配角都给了出场机会,我甚至对祁夫人身边同样英姿飒爽的婢女们都留下了印象。更不要说这几集不仅把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推动到了新的阶段,三言两语就侧写出了祁氏夫妇的深厚感情,还突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扯出了严家与倭寇勾结的线索,并且埋下了男女主身世家仇的前奏。祁夫人守城这一段表达守城之决心的话,出自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与之相比,④和⑥是过于拖沓,⑩和⑪是过于紧凑。尤其是最后三集,既要对前面各种细微线索做一个剧情收尾,还要把男女主的转变和结局呈现,虽然我细观时,觉得演员们有尽力理顺逻辑,但还是有一种只见节点不见过渡的走马观花之感,算是一个遗憾吧。最后说说其他我关注的方面。主角的演技自然是加分项,夸贴众多不用我赘述,任嘉伦谭松韵我都是第一次看他们主演的剧集,虽有进步空间但已是出乎意料,令我见猎心喜了。比较可惜的是几位老演员和副CP等,没能在有限的剧情里有更多的演技展现。锦衣的服化,结合打光和滤镜呈现的效果很自然,既不会过分写实,也不会过分虚幻,既符合这部剧杂糅史实和江湖的亦幻亦真,也完全符合我的审美。道具方面一开始自然是吐槽居多,没报什么期待。但后来道具组对于兵器道具的上心,放在锦衣这种受众定位的剧里,颇有些吃力不讨好,然而却正好对上了我的点,有把我的印象分拉回很多。不论是《愿》还是《今夏》又或者是《心墙》,都很容易配合剧情让人共情,再加上林海操刀的各种BGM(有一首《爱的私语》我特别喜欢),让我数次呼唤OST。配乐方面很加分。此外我个人还很喜欢这部剧的打戏设置,远景自然是有替身的,但是近景演员的完成度也不错。以拳、掌、腿、刀、剑为主,偶尔上点弓箭、子弹、飞镖,基本不搞长时定格、气流打人、慢动作重放那一套,而是实打实的肢体干架,场景切换的比较流畅,有力度也有美感。也许是这几年都不怎么看江湖背景的戏了,也或者这部剧的武指确实是“老人”,让我有了“重温旧梦”之感……很多人吐槽的特效,真正“冒犯”到我的地方倒不多,主要就是水下的戏份,从天而降踩水贼的设计实在是……太好笑了O(∩_∩)O~至于其他的铺草地、假植物、PS庭院什么的,我其实都接受良好,它们很少有分走我注意力的时候。而“抠图”原本只是做特效修场景的一个必然步骤,并不是“烂剧”的代名词。尤其是剧方处于经费限制/拍摄手法/安全等原因无法使用更多的实景场地,用绿幕来代替并不是什么无法谅解的事。后期特效做的不好应该批评,但只以“抠图”这个内涵已经跑偏的词来概括我觉得还是偏颇了。综上,虽然在剧终之时曾想过因为那些遗憾扣除一颗半星,最后又还是因为那些特别满意加了回来。我固然希望能看到一部感情线细腻流畅、剧情线逻辑满分、人设讨喜、服化道审美在线……的古装言情片,但大多数时候单项高手已是难觅,能占据部分我还能看完的已是少之又少,还是力荐一下吧。最后的最后,说些题外话,呼应一下最初的主题。在古装片剧种类型非常放飞的当年,确实是有很多依托真实历史年代,但完全“胡说八道”只为剧情本身服务的片子的。我很渴望百花齐放,但其中三观不正,主旨稀烂的,该批判的还是得批判。然而活在宋朝的侠客可以飞檐走壁,不必被弹幕说挑战牛顿的棺材板,而是被人夸一句义胆忠心;隋唐之际的良臣名将,虽然穿着不符历史年代的衣服,但是逐鹿天下的豪情不减分毫;即使是大多数时候只会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书生小姐,也有让人赞一句敢于挑战包办婚姻的时候……各美其美是基础,美人之美是境界,美美与共是追求呀(*^ω^*)我从不把古装剧当作史实,只是看它讲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虽然很难再出现在片头,也衷心的希望观剧的各位能默默把它记在心里,即使某部片子打着“考据严谨、史诗巨作”的招牌,也不要交托“学习历史”的全部脑子,看剧从来简单,学习任重道远。本文版权归作者时舞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