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在“鸡娃”外壳下的现实讽刺剧(已更新)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19 19:53:21人气:0
小舍得

视频小舍得状态:第42集完结年代:2021

主演宋佳佟大为蒋欣李佳航更新时间:2023-11-30 12:28:43

故事围绕南俪、夏君山和女儿夏欢欢、儿子夏超超,田雨岚、颜鹏和儿子颜子悠等多个家庭展开。儿女们即将从小学升入初中,每个家庭都在面临种种变化,亲子关系也在不断沟通与选择中得到新的认知,父母与孩子迎来共同成长。

老年婚姻里的彼此寄生关系;中年人把对自我在家庭内部(对待公婆的控制)和社会阶级地位(工作岗位上的失权)的不满转化在“鸡娃”这一行动中,同时希望以阶级作为筹码“购买”他人获得教育的机会;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投入的不平等;数学老师的精英教育观和鸡娃家长原本认为自己儿子是精英但被老师的话语打破幻想时的反应;绝对权力和“为人民服务”……关于“托关系”进培训班:为了进补习班托三层关系:第一层是行贿(送课桌椅),第二层是阶级权力(房地产商的出现),第三层是政治权力(副区长的电话)。从培训班经理的态度可见,最受“尊重”的当然是最后一层权力——甚至无需现身。关于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的问题不仅在于他的精英教育观。他无法接受的不是学生笨,而是学生家长的权力压迫到他,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学生和学生家长能够有求于他,他想要扮演那个权力至上的角色。从他和女朋友争吵的对话中可见,他能够感谢曾经老师对自己的体罚,可以想象他可能也是因教育/考试改变了社会阶级的。他接受这一套考试改变命运,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在这样的教育观基础上,他也接受老师(代表考试分数)要拥有凌驾于学生/学生家长的地位这样一种阶级观。这一点也可从他一开始面对家长质询时不予回复的态度展现出来,所谓“清者自清”的自信背后,是认为家长没有质询他的权利。米桃这一角色的出现很可能是部分映射了数学老师的童年。在他对女友表达他就算对一个学生不好,不能否定他之前的所有工作这一观点时,接下来的场景就是米桃的出现和对他的赞美。事实上她在辅导班里一直都能看到这个老师对另一个同学的羞辱和暴力。儿童的是非观很容易建立在纯粹的利己主义上。而数学老师表达里的悖论是显而易见的:教书育人不可以等于生产线上的工作,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由一位教师只对一个学生有偏见产生的危害性,不能用他生产了一个错误的零件,但剩下的一百个是好的来类比。道德水平的评价体系里是没有容错率的。教师只要对一个学生因偏见而区别对待,就足以证明他失去了作为教师的道德品行。关于鸡娃母亲和儿子在餐厅的对话:面对餐厅服务员被客人训斥的场景时,母亲通过讲述自己曾经打工时遭受到的压迫来告诫儿子通过努力学习改变阶级的重要性。儿子则是站起来帮助服务生收拾客人留下来的桌面垃圾。在这样的场景中,上一代人的价值观是“读书为做人上人”——通过阶级的跃升避免遭受压迫。而下一代人的行为表达出来的却是用行动帮助服务自己的人——以消除这个环境下的阶级差异。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助服务餐厅就餐的客人,是有自己归还碗碟的义务的,服务生的工作并非服务客人,而是保证餐厅的卫生和秩序。客人因为孩子不能吃辣而辱骂服务生这一行为,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假借护子之名,将生活中在别处累积的不满和愤怒发泄到他们眼中的下层阶级(服务他们的人)身上。而保护孩子这样的借口,在情感上能引发极大的共情,在道德上亦是不容反驳的。关于南父:南父这个角色身上充满了太多矛盾和悖论。1.南父的生死观:尼采的预言“在上帝死后,健康将成为新的上帝”在南父的生死观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南父在和女儿的对话中强调自己不信神鬼,是无神论者,也展示过对待死亡的平常心。但是从他对配偶的更换,支配新的配偶护理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在与她的谈话中多次提及自己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为了身体健康不能去求人帮忙;不能及时吃上饭会低血糖等等。可以见得南父是非常注重身体健康,惧怕死亡的。而这一点与他是无神论者并不矛盾:因为具有能够平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的效应的宗教信仰在此时已经失效。2.南父的性别意识:南父在同女婿的对话中表达了对将女性定位成家庭主妇的形象的不满,表达了对女儿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支持。但是事实上,他同样也将自己的妻子规训成完全服务他,依赖他生存的家庭主妇。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诸多男性在宠爱女儿的同时却并不拥有良好的性别意识,很多男性眼中的女性分为两类: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以及别的女性。在他们眼中前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后者在群体意义上应是低等级的,受支配于男性的。此外,南父也自称无产者,殊不知,不论是一个男性在面对结构性性别不平等时选择无视,甚至自己也建构起一定程度的性别剥削,却对自己女儿生活在男女平等的家庭/社会中抱有的希望,还是无产阶级的理想。最大的阻碍就是个人/集体的知行不一。3.南父的婚姻观:南父在妻子提出“那我是老妈子吗”的质疑后,给出的回答是“那你想想你的过去,再看看你现在”。此话的言外之意即是“你伺候我是应该的,因为你今天能过上的优渥的生活是我提供的”,结合之前南父检查妻子购物的账本可见,在南父的眼中,这位“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关怀是他用为其提升生活水平交换来的,换言之,是他用钱买来的,所以他不需要对其付出同样的信任和关怀。而这样的婚姻观的糟糕之处在于,它既在道德层面上腐蚀了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应对彼此付出情感的意义,也造成了这段关系的主宰者(付费方)由于缺乏爱欲而永远达不到其自我价值的实现。3.1道德的腐蚀性:一般意义上的“照料”是可以用钱购买的,这可以通过护工的工作来印证。但是“关怀”和“情感付出”是不可以用金钱购买的,一旦它们可以被拿来交易,那它们在道德层面上的奉献意义和爱的珍贵性就会遭到腐蚀。3.2爱欲的缺失:我们可以想象,在他的第一段婚姻关系中,他很有可能拥有过爱欲,付出过自我。他出轨则表示他拒绝爱欲带来的否定性和伤害。他选择的结婚对象不是他爱的人,而是他的消费对象。而这样具有腐蚀性的婚姻关系同时也在吞噬他的自我——他的健康成为了他妻子手中的筹码。在争取补习班名额事件中,他本想将唯一的名额留给自己的外孙女,但在妻子描述他曾中风被照料的回忆时,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依赖于眼前这个人,才做出把名额给妻子的外孙的决定——在这样的彼此寄生的关系中他只有自恋,无法自爱。关于田雨岚:除了南父之外,剧中田雨岚的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样得到了深刻的刻画。1.田雨岚与“钱不能买什么”田这个角色,很好地反应了在社会迅速进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需要面对的自由市场和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田的公婆所代表的形象是自由市场下迅速致富的一批人,他们希望通过资助儿子一家以达成对这个家庭控制,这个控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身体层面上的:例如影响儿媳穿衣审美,随意进入他们的住宅,催促生二胎等。另一个则在精神层面上:田的公婆一直称之为“颜家的功臣”,因为她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而在这个语境下,她的儿子不是作为“田雨岚的儿子”,而是“颜家的长孙”这一客体存在。这样的定义消解了田对其子的教育中出于其母爱和关怀的因素——一个“功臣”是“君王”的工具,此时,母爱被等同于付费工作,而这贬损了母爱的意义。公婆的这一行为,是受到田的抵触的。从她宁愿拿不到公婆对她母亲还南母房款的资助,也不愿意应公婆要求生二胎这一点可见,田的世界观里并不认同金钱可以购买对他人的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的剥削。然而知行不一这一点,同样在田的身上得到了展现。她提出给米桃母亲补偿以换取对方女儿在补习班的位置,并且在对方拒绝后克扣对方工资。她在自己抵触金钱带来的对母爱的腐蚀性的同时,企图用金钱去腐蚀公平的意义。在她的世界观里,不论是财富还是教育,都是用来提升社会阶级的工具,阶级社会的受害者一定会有对阶级提升的渴望。而我们不得不问的是,对于她来说,阶级提升的目的究竟是避免来自上层阶级的压迫,还是完成对更下层阶级的剥削?2.田雨岚与“尊严”在与南父的对话中田表示过,是南父让她和她母亲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可事实上南父只是为她们提供了金钱的支持——她母亲的物质生活,以及她上大学的费用和嫁妆。她母亲在南父面前做小伏低,在外多年背负第三者的骂名,称不上是有尊严的生活。她自己在家庭内部一个人负责家务劳动和孩子教育,承担来自公婆的控制。在工作上,她也常表现出对自己职位的不满,以及抱怨来自合作方(南俪)的压制。在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阶级矛盾面前,她的尊严又来自哪里?她所表达的“有尊严的生活”是她的愿望,所谓的“尊严”,在她这里其实是“面子”,她通过联合同行举报南俪获得了在职场上的“面子”,通过用儿子的成绩去打击南俪的孩子获得了在家庭聚会上的“面子”。而相比较“尊严”而言,“面子”是有害的,因为前者来自于自己道德品质的优秀和精神世界的富足,而后者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与他者对比甚至是对他人的打击中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获得“面子”只需要进行社会资源的交易,而得到尊重,需要一个人不断地自省和精进。剧中的田雨岚无法理解也无法处理个人面前自由市场和道德体系的矛盾,无法真正地认识自己,无法建立起心中的道德律,也不能知行合一。在这一点上,她和南父都展现了彻底的悲剧色彩。婚姻关系,儿童教育和权力关系中腐蚀性的,违背道德的行为,才是这个剧要展现和讽刺的。本文版权归作者Raindrop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