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院》:你和世界之间横陈着一座独木桥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2 05:41:31人气:0
感化院

视频感化院状态:正片年代:2015

主演约纳斯·伯格路易斯·霍夫曼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施特凡·格罗斯曼更新时间:2023-12-28 12:53:00

故事发生在1968年的德国,少年沃尔夫冈(路易斯·霍夫曼LouisHofmann饰)的母亲再嫁,他和继父之间的关系很是紧张,在一场冲突之后,继父将沃尔夫冈送入了感化院之中,沃尔夫冈就此开始了充满了痛苦与折磨的监狱生活。 倔强的沃尔夫冈不愿意沦为残暴统治的奴隶,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挣扎换来的却只有伤痕累累,唯一支撑着他的,是记忆中来自母亲的温暖。沃尔夫冈决定和同伴安东(Langs…

“疯癫已变得使人有可能废除人和世界,甚至废除那些威胁这个世界和使人扭曲的意象。它远远超出了梦幻,超出了兽性的梦魇,而成为最后一个指望,即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这不是因为它像德国抒情诗那些表达了一种希望,而是因为它包含着混乱和末日启示的双重含义。”说起经典德国电影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是德国电影最引人注目的时候,克鲁克、法宾斯德、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文德斯等大师级导演的出现,将德国电影推向高潮。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的出现,树立了德国电影独一无二的风格,并且对好莱坞电影进行了严肃的批评。那是一个“我们现在要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影片需要自由”的时代。德国新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法国新浪潮电影有着相似的初衷,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性质,推崇个人风格的展现,专注形式的创新等等。尽管这样的德国新电影充满了未知和惶惑,甚至带着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德国电影人丝毫没有畏惧,真是因为如此,德国电影才出现了最辉煌的年代。回归到近几年,在各大电影节上,似乎很难遇见口碑好,品质佳的德国电影,而2015年的那部《感化院》却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这部电影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将德国社会的压抑和青春的反叛结合起来,展现出了德国文明的另一种方式——青少年矫正机构。这类型的电影并不少见,并且模式也大致相同,个人成长和社会经历结合在一起,将制度的不完善,对自由的禁锢,对尊严的践踏等等描述的非常到位。尽管《感化院》是一部非常虐心的电影,但是,其中饱含着一个民族的反思,而这也是德国电影最独特的地方。德国电影的矛盾之处就在于艺术和商业之间的不可调和,德国本土电影虽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受众范围比较窄,并且风格一脉相承,很容易给人带来疲劳感。而对现在的观众而言,电影需要简单直接,不仅需要抓人的剧情,而且电影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感化院》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没有说教和诱导,而是通过角色行为的之间展示告诉观众那个年代,德国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在这所《感化院》中,观众看见的是一个阴暗、封闭的小世界,这里的年轻人充满了对烟草的渴望,对自由的期待,然而事实却是强权压制和欺凌弱势。在感化院中,最残酷的压迫并非来自青少年之间的小团体,而是这里的制度和管教着这里的“大哥”。电影通过男主角沃尔夫冈的视角,将感化院内的生活状况以及条件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矛盾进行了描述,如此一来,整个感化院存在的意义也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认可。在这所以光明为名义的感化院中,充满了德国教育的偏执和冷酷,在阴暗的角落里隐藏了各种邪恶和悲剧。比如,同性恋,种族歧视,俄狄浦斯情节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统统存在于感化院中,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六十年代的德国对青少年的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沃尔夫冈经历过一切之后,得到的只是哀莫大于心死。影片并不复杂,但是导演的反思却非常深刻,尽管电影主题非常沉重,但是导演在声音、色彩、构图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明朗和光明,营造出了一种非常真实的氛围,并且用客观的镜头来展现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影片中最深刻的一幕就是沃尔夫冈和安东为了自由在陌生的树林中狂奔,可以看出,两个年轻人都充满了恐惧,在面对未知人生的时候,依然稚嫩和迷茫。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