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王子:事不过三的叙事学,伊拉克的隐喻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5 16:18:37人气:0
波斯王子:时之刃

视频波斯王子:时之刃状态:正片年代:2010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杰玛·阿特登本·金斯利阿尔弗雷德·莫里纳更新时间:2023-12-18 19:40:14

本片根据育碧软件公司2003年的同名电子游戏改编。十五年前,孤儿达斯坦(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在市集上因英勇好战被波斯国王收养入宫。十五年后,长大成人的达斯坦随两位哥哥和叔父(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出征,奇袭圣城阿拉姆特,并得到国王许婚,将阿拉姆特公主塔米娜(杰玛·阿特登Gemma Arterton 饰)许配与他。达斯坦无意中得到了塔米娜公主竭尽全力保护的“…

我虽不是个游戏玩家,本科时候倒也围观过兄弟们玩《波斯王子》,当时只觉得太难,遂放弃转而继续去玩AOE或者MOE这种能打成经营游戏的即时战略游戏。这次围观电影版的《波斯猴子》,仅凭围观经验就觉得三个跑酷段落做得颇得游戏精髓,很好玩,数了数叙事结构段落,都是三、三和三,听闻电影也要拍三部曲,又是一个“三”。时光匕首/月光宝盒启动了三次(前两次是同一场景,叙事功能上算一次),塔米娜耍了达斯坦三次,同时也是分三次道出此物真相,达斯坦为了洗白自己分别向三个人辩白(叔叔、二哥、大哥),阿萨辛帮派出场三次,当然,为了让波斯国王有三个儿子,还是要收养达斯坦的。再去数的话,诸如阿拉姆特(难道不是阿拉木图么)安放匕首的神殿也是使用三次,塔米娜和达斯坦的吻戏三次才成功,之类,真是干净利索地符合叙事学原则。”三兄弟“本来就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事模型,”事不过三“则是默片时代开始的最经济有效的叙事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吻戏的安排,百分之百的默片手法)。拿叙事学或者第一符号学的组合段理论来拆解动作片可谓无往不利,要说这个,则是因为看了太多的莫名其妙缺乏照应,以及太多的点死为止,”三“这个数如此受钟爱,是有道理的,从”三段论“到后来的”正反合“,有些东西,不服不行。所以在剧作上,本着最经济的原则,叙事流畅,在动作场面间安排的情节也算紧凑,还有诸如鸵鸟赛跑这种插入式叙事段来调节气氛。人物塑造方面,基本没有完成人物弧线,原因很简单,留给塑造人物的时间太有限,全片统共不到20分钟,最失败的则是大反派皇叔/皇太弟的造型,MD一看就是个坏人啊,这是赤果果的剧透!所以对影片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比如我本来就是杰克·吉伦哈尔的粉丝,去HC就好了。CG做得差点也无所谓,比如大决战之后的时间倒流,做得着实山寨了些,美服化道和摄影够好就行;动作戏自然入不了中国功夫片养大的观众的法眼,比如中近景太多太紧,功夫片内在要求的动作的完整性(同时这也是部分游戏玩家吐槽此片的终极原因)展示不出,有时会出一些诡异机位(俯拍之类),这方面不能要求英国老爷爷太多,三个跑酷场景做得精细,足够了。其实本片的电影化(Cinematic)做得还不错,通过叙事上的”夺宝“模式,将观众注意力牢牢拴在时光匕首上,这一点十分有效。至于其中的”Bug“,比如达斯坦为何一次次能找到塔米娜,或者最后为何时光精确倒流到那个时间点上(其实影片开头大家都心知肚明,会回到那一刻的),还是有句著名的话来回答这些问题”较真你就输了“。要再谈一谈的是两点。其一是游戏和电影的关系。曾有一次我跟Orc大师用极为本质化的方式讨论了”什么是电影“,其中问到”如果在影院大银幕上玩RPG游戏,那么对影院里的观众而言这是不是电影“,最后的结论变成”电影是画框内的活动影像“,说到底电影就是个框,但是球型内表面形状的银幕,有没有画框存在呢?还是等开发出来再说吧……但是游戏与电影的互相影响倒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今的图形化游戏都存在一个”观念的摄影机“,而电影也会借鉴游戏的”镜头“调度方式,典型如《赤壁·上》,八卦阵时关羽摆Pose的同时,一个急速的拉升带同轴变焦,这无疑是从三国游戏里来的。而在叙事层面就更有趣了,只说电影,《罗拉快跑》虽然跟基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情节模式是游戏式的Save-Load,以及重新开始。戴锦华认为《罗拉快跑》的一个重要内在表述是”试图超越生命经验不能传递的悲哀“,在游戏/电影的世界中,从头再来的时候,生命经验便可以积累——第二次行动中,罗拉学会了用枪,第三次行动中,罗拉避开了很多障碍等等。而在《波斯王子》这里则更为有趣,它的设定是——持有时光之刃的人,会获得可以累积的生命经验,这其实是个与终极问题等价的问题,因为人不可能再活一次,因为生命经验不能传递。这大概是电影情节线上强化的内容,英雄不死不再是可笑的所谓“主角光环”,而是因为这其实是个游戏,可以重新开始。这个观看的位置和心态决定了某种观影时的间离感,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这种间离感通过电影化的手段——对核心道具时光之刃的“凝视”而被某种程度上消解。而再推进一步的话,倒是可以进入对诸如“拟像”或者“观视结构”的再度讨论,不过对观看主体似乎是需要重新定义,毕竟影院观众与游戏玩家在重合之时这种讨论才会更有说服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游戏化(或者“电玩化”)的叙事结构已经开始消解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叙事。而另一种延伸的讨论,则要走向情感结构了。于是这里倒是带出了第二点:本片的潜意识表达。很有意思的是,本片上映之前,大量的新闻都在谈论此片与伊拉克战争的关系,其实非常明显,即使我对以“找不到的兵工厂”为借口的侵略战争和萨达姆那儿并不存在的“大杀器”之间的关联没有第一时间的反应,但是沙漠、中东无疑是确有所指,更何况最后的大决战,时光之砂是什么,时光匕首的驱动力是什么——那赤果果地写着俩字叫做“石油”啊,不然为何开采时光之砂需要打井,而且“你把沙子都用完了”是要被骂的,不然为何时光之砂最后是以石油井喷的方式出现,不然为何要时光之砂被全部用光,世界就要毁灭了——废话,没有石油的话,世界必然毁灭了啊……如果如新闻所述,导演和编剧”没有往哪儿想“,那么这也是他们的潜意识,或者根本就是一种说辞。再看影片中的其他表意符号,阿萨辛刺客们明明就是恐怖分子,看打扮就知道了;达斯坦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普世价值或者主流叙述的观点吧。那么这种”时光倒流“的隐喻就不言自明了。更好玩的是本片中的其他一些表达,比如,女人为了拯救世界毅然决然放开了白人男性英雄的手,最后一分钟营救没有成功,但是女人的牺牲拯救世界的同时也拯救了男人(同时,又反复强调了血缘、家庭这种保守的观点,倒是也颇合金融海啸之后的某种主流话语倾向);同时,又是一个后911的表述——最大的敌人来自我们内部,位高权重的皇叔/皇太弟,恐怖分子也是他豢养的(唔,恐怖分子很多就是美国自己出钱出枪搞出来的),达斯坦要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让哥哥明白这一切的真相——《虎胆龙威4》里面布鲁斯威利斯要击穿自己的身体去伤害敌人。而这一切却建立在一个游戏的逻辑上,并最终完成了商业电影必须的HappyEnding,这是“想象性的解决和抚慰”么?恐怕未必如此,所以,游戏的神奇和可以从头再来才真正显示出现实的无法解决——《守日人》里的命运粉笔,那是更深层次的对冷战之中不战而败的苏东阵营的悼亡和想象性解决——以及人类文明的悲哀。豆瓣上好像没什么人谈到片中昭然若揭的伊拉克隐喻,很正常,因为中国观众并不分享这种话语空间或者情感结构。然而这个故事吐的最深的一个槽则是——波斯帝国,盛极一时,但是,它灭亡了……所以,你们都懂的。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