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片的周而复始打水漂之路还要走多走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6 13:56:03人气:0
征途

视频征途状态:正片年代:2020

主演刘宪华何润东林辰涵蒋璐霞更新时间:2023-12-29 13:29:52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中原大陆。十国之中,南赵国与北燕国比邻而居。为了防御日益强大的北燕,南赵举办比武大会,选拔将才。消息传到偏僻的清源村,村民东一龙想成为家族的举旗人,代表清源村家族出赛,村民们却质疑他的资格,经过一番努力,一龙终于踏上了与武士楚魂的征途……

我并非《征途》玩家,所以对故事背景也不了解,是冲着各大流媒体平台铺天盖地的“特效大片”的宣传而来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能有一部电影上线是很值得庆幸的事,但结果还是没走出那个码团队大制作的高开低走圈子。咱深入浅出,简单来说,三流剧本,加二流导演和二流演员的激情对撞。(并非攻击)剧本首先就是一个工厂化制式剧本,落入俗套的闯关升级,夹杂着大量的书面化表达,人物扁平化十分严重,电影中能用台词表达的都用台词表达了,不该用台词表达的也一样不落的用生硬的台词表达了,我看着电影都能想象到编剧团队的老大喝着咖啡,指示着一帮刚毕业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赶着稿子的画面,电影剧本充斥着浓重的三流武侠网络游戏文本的塑料质感,一剧之本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将“草率”二字的展露无遗,难道这是出自曾担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编剧的刘奋斗笔下?!基本上被归入烂片的行列了。对比国外类似的片子如《魔兽世界》、《诸神之战》等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无论是视效还是镜头语言,乃至演员的无实物信念感,都是无法比拟的,对此我作为从业者十分理解,毕竟照着好莱坞多年的工业化,我们还处在试验性的作坊阶段,但作为观众来讲,我很难接受一部夹生的视效大片呈现在大众视野前。对于导演陈德森,其实我还是很中意的,《童梦奇缘》和《十月围城》都是上乘之作,电影本质上人物立体,电影镜头合理,人物完成救赎从而升华,一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抛开陈可辛的加持,《十月围城》仍是港片复辟的里程碑。然而这部《征途》真的是令我大跌眼镜,诸如《蛟珠传》、《封神传奇》和《爵迹》等国产大片的通病:虚无缥缈恢弘的世界观架构,严重不接地气,要多大搞多大却从不落地,使观众根本无法适应接受,更别提共鸣了,如果从一开始观众就不相信,就别往后看了,讲故事的让听故事的听不进去,这电影不会是好电影。通病2:搞排场码团队,《封神传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卡司阵容到制作团队可以用星光熠熠来形容,单拎出来哪个都能独当一面,放在一起一定呈现出一个狗屁不是的“走流程”的片子,平心而论,论视效真的不如《封神传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观影体验却不尽相同,其实理论很简单,就是缺少故事叙述的“事实”,玩命的加强故事的“事件”,五分钟一场戏,每场戏都有一个打破事实的“惊喜或冲动事件”,反而缺少了对规定情境的客观描写,每场戏的节奏还都一样,结果就是观众看的十分疲劳而且缺少“意料之外”的惊喜感,观众还没入戏就跳戏,而且是频繁跳戏,根本看不进去。通病3:一旦陷入前两者的模式之后,就剩下走流程了,一个“十全大补”毫无缺点又兼爱天下的主角,从一无是处,没来由的组队,不着笔墨的信念、升级、打怪、再升级、迷失、痛失队友、进化、通关、升华的流程,这种流程在这部电影中强推着观众往前走,没等观众消化,没等角色沉淀,下一幕了,新的事件,新的成长,缺少触及内心的改变,毫无新意,就是走马观花。(划重点敲黑板)这种强烈的流程感铺满了整部电影,其中不乏毫无意义的奴隶复仇的支线戏码,团队之间的莫名其妙的团结戏码…翻看导演的履历,可能《征途》于他个人而言,也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尝试和体验,对于非现实主义题材也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包容还是要有,但是于后期剪辑来讲,这种刻意将片子剪成每三分钟至五分钟毫无张力节奏感的把控,我真的是很难找到既能写出来又能不被屏蔽的词汇去形容。我喜欢这个导演,但我讨厌这部片子。演员其实没什么好聊,何润东还是撑住了整部电影,尽管他算不上电影里真正意义上的男一号,而大华那ABC式的表达方式,我只能说不合适,而且这类片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演员的演技真的不太重要,都是在绿棚里面做反应,但反应也的确有个高低之分,说到这不得不提《2012》这部灾难片,群众演员从断裂的大桥掉下的反应都是极具冲击力且不失真实感的,当然这和美国本土文化和常年成熟的制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到了国内演员这,伴随特效而来的往往和动作戏密不可分,而动作戏往往和武术指导密不可分,比如:演员在武术指导的指导之下看到怪兽来袭的反应,一定是一招一式的那种回头亮相,拧眉瞪眼,翻滚躲闪,浓厚的套招僵硬感扑面而来,一百个演员一定都是同一个演法儿,过程中什么都有,就缺一样,这东西叫“真实感”;所以这可能照国外演员除了经验之外的差距吧。剧本导演和演员都聊的差不多了,最后简单聊聊特效吧。国内大片都努力的在向国外靠拢,近年来技术也日趋成熟,但结果良莠不齐,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三步的,而且往往打着“视效绝佳”的电影除了特效基本一无所有,而且特效往往也不太能拿得出手。在特效不成熟的二十一世纪初,依旧有着如《风云》、《蜀山传》等港片问世,怎么技术成熟了,电影却越来越稚嫩了呢?前年和一位青年才俊导演朋友聊过这个问题,通过讨论结果如下:1.电影制作费的比重,一部拥有视效支持的电影要看它的总投资,更要看电影特效制作费用,《流浪地球》就是个好例子;2.是否找到“好”的特效公司,所谓好也不是品牌大小,诚如工业光魔这类的大公司也会有店大欺客的现象,很多不知名的小公司能做出高性价比的特效来;3.关键看导演是否知道自己要什么,好的特效不仅是一个怪物身上有几百万根毛发,这种东西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物理动态才是重中之重,而最重要的是导演是否能够通过口述表达清楚自己的镜头需要什么,包括动态景深和流动效果,只强调“我要恢弘要震撼”的结果,就是《征途》的结果。最后,聊一聊当代电影和特效的关系吧,我喜欢徐克徐老爷就是因为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把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加入了徐氏独有的武侠情节和浪漫的魔幻主义色彩,就是很典型的一部叫好叫座的特效完美融合的电影;为什么拿它举例,会有观众认为电影特效一般,还真就是恰恰因为这一点,我才拿它举例,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好电影依然用了一些蹩脚的镜头或其他方式交待,依旧不耽误它成为好电影,如《绿里奇迹》,而《通天帝国》的特效没有盖过电影剧情和人物表演本身,人物镜头和特效相辅相成;而如今的特效大片,大多是如《上海堡垒》披着一层所谓大特效大制作的外强中干的电影,一下就搞得特效和电影本身极度混乱,本末倒置了。特效再好,也是为电影服务的,有了特效的支撑,是为观众实现“不可能”,而不是喧宾夺主的告诉观众:我们花钱了!电影脱离不了资本,但仅靠资本拯救不了电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