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结构与题材的矛盾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01:07:14人气:1
羔羊医生

视频羔羊医生状态:DVD粤语中字年代:1992

主演任达华李修贤郑则仕关宝慧更新时间:2022-09-28 17:28:33

林过雨(任达华饰)从小和父亲以及继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妹生活在一起,喧闹拥挤、又时常受责骂的成长环境在他心里埋下了异样的种子……因一家洗印店数次收到赤裸女子的照片,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些女子可能是连环杀人者“雨夜屠夫”的受害人,警方延线索调查,将来取照片的林过雨抓获。经过连番高压审问,林过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以替天行道为名义,借助自己出租车司机的职业便利…

据说,李修贤专门成立了“万能”电影公司是为了方便自己拍摄警察类的影片,于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出现了大量由李sir主演的电影,《羔羊医生》和《人肉叉烧包》都是属于其中之一。此类影片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警察抓获变态杀人狂,重点突出暴力场面作为卖点。而制造方面,演员一般是二线演员,影片整体快节奏,成本低。《人肉叉烧包》和《羔羊医生》两部片基本上十分相似,一个变态杀人狂,肢解暴力场面;一群李修贤为首的警察(里面的角色基本上也是那几个,固定的班底估计也有利于在观众心目中,提高影片故事的真实性)逮捕后进行逼供破案。但这两部电影,无论是豆瓣评分或者是在影迷的心目中而言,都是不同档次的。如果说《人肉叉烧包》节奏流畅,引人入胜的话,那么《羔羊医生》故事推进方面就是沉闷的,看点只有纯暴力展示。就结构而言,《人》是比较完美的:片头杀人(塑造氛围,角色登场,顺带刻画性格)——残肢被发现,警察、杀手双线进行,互相切换(警察追求破案的目的,也勾起观众的正义感,推动观众进一步观看以求擒凶的愿望;杀手方面的继续杀戮,进一步刻画杀手的性格,同时可塞入三级卖点,推进故事的节奏,而两线索的切换则用于缓冲暴力)——查案至八仙饭店,双线索合一,看点从氛围营造转为擒凶过程(全片结构过渡段)——逼供(转为警察暴力场面展示)——招供(闪回,暴力再现)——结尾。从本人列出的线索来看,《人》中的结构是多层次的丰富,作为卖点的暴力部分也用在刀刃上,或刻画人物性格,或用于剧情推进,或渲染氛围。于是在这样的结构下,故事的张力得以营造,影片的观赏性和内核主题的构造也有基础。《羔》的结构则显得单一,影片整体基本上就是倒叙结构:童年开头(交代杀手的性格缺陷)——擒凶——逼供——破案,并交代犯罪经过,闪回与现实互相穿插——结尾。题材基本一致,按道理完全可以拍出《人》的水准,但此作选择了这个结构,就无可避免地让影片显得单薄。导演邓衍成采取倒叙的结构,或许是想吊起观众的胃口,等到观众集中注意力之后,才进入卖点。想法是好的,但可惜应用到错误的题材上。本作根据“雨夜屠夫”案改编,观众早已知道事情的经过,因此影片的拍摄应该把功夫放在氛围上的还原,让观众充分领略其中的恐慌。面对知根知底的观众,倒叙结构就显得多余,不但无法吊起胃口,反而让观众抱怨节奏拖沓,迟迟不到高潮。另外“擒凶”环节中的诸多照片已经预告了杀人经过了,就算不知道“雨夜屠夫”的观众,也能猜出接下来的剧情安排。剧情和叙事完全被观众猜透,故事上就丝毫吸引不了观众。“破案,并交代犯罪经过”环节本是高潮所在,由于擒凶、逼供等都交代完了,因此本环节重在重现犯罪经过即可。如果这一环节采取案件还原的“顺叙”结构,那么该环节依旧能营造氛围,在整体影片中的高潮中营造出高潮,丰富整体影片的结构。可惜导演此处还是为了照应全片的“倒叙”结构,导致犯罪经过好不容易闪回,又一下子回到现实,现实中说了几句无意义的话,又进入到闪回。这样不但让节奏断断续续,结构是生硬死板,严重影响暴力展示的流畅性。如果为了展示暴力,顺叙也可以解决问题,估计邓衍成还是不甘平庸,力求新意。从氛围上来说,还是颇见技术。跟邱礼涛的暴力白描不同,邓衍成片子中的暴力却拍得颇有色彩感,最典型的还是肢解一段的色调和镜头角度,出粗车在雨中行驶时,还有《出租车司机》中的迷幻感。任达华表演虽卖力,但还是过于用力,但几处眼神表演还是大有前途。不过其余再怎么杰出都好,最后我还是扔进了回收站,而不是像《人肉叉烧包》那样被我所收藏。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