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LESHALLES碰白种女人”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09:54:02人气:0
不要伤害白种女人

视频不要伤害白种女人状态年代:2010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米歇尔·皮科利菲利普·努瓦雷更新时间:2012-09-07 12:57:27

费雷里拍的第一部西部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西部片的讽刺。主角是卡斯特将军,1879年他率领部队对说苏人语的印第安人无情讨伐,但是后来被印第安人在小大角歼灭。费雷里一方面明确表现了大多数西部片里避而不谈的政治、思想背景,另一方面又赋予影片冷静的讽刺:大部分情节是在巴黎的一处建筑工地展开的。影片还表现了拆房的过程。演员似乎是通过模仿来嘲弄其扮演的角色。影片并不高明,…

为了获得巴黎七十年代“LESHALLES”拆迁过程的一些直观印象,我再一次接受了欧洲“艺术电影”恶趣味的挑战,强忍着快进的冲动看完了这部全片都在1974年LESHALLES建设工地上拍摄的“严肃恶搞”西部片《Touchepasàlafemmeblanche》可翻译作“不要碰白种女人”或“不要伤害白种女人”。观完这部天杀的极品“左倾、后现代、艾柯式、血腥、色情、穿越电影”、以及看了豆瓣同学们被误导的影评,我五脏翻腾,情不自禁要吐槽一番。介于主创的名气和勇气,豆瓣上的26位观众对这部意大利导演拍摄的说法语的美国西部片给出了6.3的友情分。不用追看影史资料,熟悉巴黎战后历史的人都大概可以猜出来导演应该是受六七十年代“巴黎果菜鱼肉批发市场”拆迁工程以及“大堂购物广场”建设案对巴黎市中心的开膛破肚所刺激,那个巨大的深达数十米的大坑以及周围居民对抗拆迁的声势浩大的行动让这个善于使用黑色幽默的意大利导演想到拍一部后现代式的西部片,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我想如果给第二帝国时期的杜米埃一部摄影机,或许十有八九也会拍出一部类似叫《不要碰白种传教士》之类的电影,说不定我们可以看到慈禧太后或义和团举着大清龙旗走在烟尘滚滚的RUEDERIVOLI(里沃利大街)改造工地上,在旺多姆广场上与英法联军厮杀,最终杜勒里宫在经历洗劫后被熊熊大火吞没!~~~当然我们不用担心有哪位中国导演会在北京鼓楼“时间广场”或“玉河工程”的拆迁现场拍一部《不要碰二道桥的汉族女人》,毕竟不少天朝人民还仍然沉浸在被迫害妄想症之中不能自拔。这项大型工程所带来的争议成功的转移了68年五月风暴后巴黎人的话题。而戴高乐主义者们利用左派势力的消沉乘势而上推出了这项堪称“巴黎马歇尔计划”的建设案。而如今,不论是从左派还是右派的观点来看,戴高乐将军确实相当成功的抹去了那个被传统郊区菜民、鱼肉贩子和他们的送货车辆占领的拥挤、吵杂的“巴黎之胃”的任何痕迹,也很好的让巴黎市政厅不用再担心西北风带来鱼腥与腐烂蔬菜的恼人味道。但取代它的却是一个新的被郊区失业青年占领的“大洞”,而且在夜晚弥漫着大麻、酒精和SDF的体臭。按左派的讲法或许是因为巴黎市中心需要一个“下层阶级”领地,尤其是那些躁动的郊区青年,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宣誓自己的存在并与这个城市发生“关系”,而“LESHALLES”天生具有这样的潜质,巴黎并不只是bobo族们的天下。言归正传!回到这部电影,如果要真正解读这部电影的全部意义,至少需要好几位闲的蛋疼的符号学家、政治学家、文化理论研究家、巴黎城市史学家、电影理论家,当然巴黎最不缺的就是这类人。我们还是把这项工作作为“十二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外包给巴黎的那些62岁才能退休的老古董们吧,也算是天朝拯救老欧洲的一项双赢举措。在这里我们只是淡淡的扯扯片中那些最浅显的老“梗”们。这部“穿越电影”至少从五个维度进行了戏仿,把不同的主题和时刻进行了拼贴和并置。1、美国——法国2、十九世纪——二十世纪3、因修铁路而进行的种族屠杀——因建设“巴黎大堂购物广场”城市拆迁4、荒野西部——巴黎5、宣传系统对印第安人的妖魔化——政府对城市旧城区和下层阶级生活与文化的贬低首先最明显的是将美国西部类型片中的故事与法国巴黎的现实环境做并置(美国的种族主义与巴黎的移民问题常常被搅和在一起,片中阿尔及利亚人是印第安人中的一个部落),然后在时代上进行了多重拼贴,十九世纪的美国西进运动时期(墙上的总统是尼克松)与各种政治风潮汹涌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混杂在一起。在“LESHALLES”的拆迁现场与所开挖的大坑中,印第安人的命运与巴黎市的拆迁项目所引发的争议被自然而然的带入。而“LESHALLES”工地巨大的体量与拆迁现场的破败与烟尘更直接激发了导演对美国西部片的移情。(未完待续)本文版权归作者米缸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