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莫多瓦,超越绝望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23:28:12人气:1
不良教育

视频不良教育状态年代:2004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费雷·马丁内兹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路易斯·奥马更新时间:2014-08-21 11:31:46

这是一个接近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自传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八十年代的西班牙,已经是电影导演的泽哈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饰)与好友安里克(费雷·马丁内兹 饰)再度相遇。两个已经步入壮年的男人,开始追入一段同性的情欲之中,同时他们也回想起初次相遇的情景,以及童年时遭遇到许多往事。 时光倒流到二十年前,六十年代的西班牙正处在弗朗哥统治时期,十岁的泽哈尔…

阿尔莫多瓦,超越绝望看完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看完了,就是看完了,对于这样一类能把故事说的很精彩的电影,总觉得无法交待出什么观后感。重述故事的匠活,对自己,是无聊的浪费,对电影,是粗暴的破坏。评头论足的得意,却因自己的无知浅薄,而力不能及。可却不断有某些想法的碎片,渐渐地被诱导出来,它们跳出来,想要发问。对于阿尔莫多瓦的疑问。在绝望的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不得不说阿尔莫多瓦叙述故事精彩绝伦。作为观众的我,在对此片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开始看,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跟随着导演的峰回路转,他完全在按自己的意思说着他的故事,因为他的确有一个故事要说,你猜不到下文,猜不到结局,却有着探寻的愉悦,这样的叙事,不让人失望。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竟开始傻傻地为剧情忧虑。要如何收场?真相大白的杀人罪恶是否就要受到惩罚?或者,知情将引出又一场罪恶的杀戮?然而导演嘲笑了我等小儿黑白分明善恶有报的思维定势。结局?没有什么结局。面对着杀死自己初恋情人的人,他只是说:走,快点走,TAXI在等你。恨与悲伤,我们都没有看到,只是一扇黑色的铁门徐徐关上,隔开了两个人,剧终。字幕平静地交待着后续:杀了自己哥哥的这个年轻演员后来因主演这部哥哥写的故事而一炮走红,名利双收。他的同谋杀人者,即悲剧的源头,那个还俗的神父,开始反过来敲诈勒索他,多年后最后死于他制造的车祸。那个导演,哥哥的少时恋人,则继续满怀着热情在拍摄电影。生活就是这样继续着。没有善恶,没有评判,没有上帝。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也正是阿尔莫多瓦。我正因这个结尾而由衷赞许这部电影,赞叹阿尔莫多瓦。这个不了了之的结尾,这个以绕指柔化千钧巨石的结尾,这个把冲突推向极致却骤然失语的结尾。比死亡的冲突比激烈的反抗更可怕的,是心平气和。接受生命和世界的光怪陆离,鲜血淋漓,继续生活下去。心中,有多厚多幽暗的苔藓?生存比死亡更加不易,更加残酷。通常都说,要怎样的勇气,才可以选择自杀?可是,对于他们,是怎样的勇气,才选择了生存。在一个上帝死了的世界。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经历那些,看着那些,讲述那些,难道不感到绝望?或者,他是超越了置身其间的绝望,而能够怀着乐趣和激情,用摄影机,把玩电影的艺术。那么,真的很庆幸世界上有艺术这个东西。那么绝望的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电影是不同的导演对生命的理解。看到《薇洛尼卡的双重生命》的时候,在冬日阴天下午,不亮灯的宿舍里,被那双布偶艺人的手所战栗。忽然袭来一阵深入骨髓的寒意,猛然觉得那双在黑暗的舞台上摆弄着人偶的手,像极了上帝之手,在操纵着渺小脆弱的人类。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世界的关照和诠释。他像好奇的孩子,替我们去打探和洞察上帝的心思。看基翁的电影,会莫名升起欣慰和感激之情。就像会感激世界上有达芬奇,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同胞,在企图接近上帝的秘密。而阿尔莫多瓦,却让我感到怜惜。(说来好笑,不知道何谓忧伤的小孩子,哪来的资格出口说怜惜:P)因为我发现,在阿尔莫多瓦的绝望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我想,那是温情。那样的温情,是教人怜惜的。阿尔莫多瓦的伟大,便在于他对世界的温情的目光。这种温情,是即使失去天堂,即使身处地狱,也依然宽容,依然坚韧。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