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若涓埃——所有恋恋皆付风尘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1:56:39人气:0
恋恋风尘

视频恋恋风尘状态年代:1986

主演李天禄辛树芬王晶文柯宇纶更新时间:2014-08-10 20:29:01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许,15岁的农村少年阿远(王晶文)放弃学业来台北做事,初尝人生的辛苦,却仍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一年后,阿远青梅竹马的恋人阿云(辛树芬)也来到台北,了解到现实的台北同阿远信里所描述的,是两个世界。可是困顿的环境并没减少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拥有彼此。 阿远服兵役时,因为有每日抵达的书信,孤身在台北的阿云起初并没感到有多孤独。然而日子久了,遥远恋…

初夏午后,逃离老教授慷慨激昂的大道理,回到家,倒一杯清茶,把整个人深埋在椅子当中,心心念念想在侯孝贤电影的催眠中入睡,结果,恰恰相反,一部《恋恋风尘》倒把我的睡意驱赶殆尽。倘若情节跌宕的小说、悬念迭起的故事、技术花哨的电影是生活的浓缩、提取和夸大,那么《恋恋风尘》就是天天漫溢过我们身心的白开水,回归了生活的原汁原味……片子不温不火如流水般的叙事风格,可以料想得到的关于青春时代青涩的恋情的故事情节,以及包含在毫不眩目的静镜头语言中的深意,我毫不感到陌生。是的,但几十分钟的身心沉浸,竟让我涌起一股翻箱倒柜寻找旧物的冲动,那些散落在书架上的线装书籍,那些少年时代的日记本,那些早已被丢弃到抽屉角落里的磁带,都布满了厚厚的尘埃,凝视着它们,所有悲欢离合的情节,所有剧烈的呐喊、抗争、哭泣和欢笑仿佛依旧是在眼前流动着色彩的生命,现在都在瞬间凝固成不同态的静物,如同水平如镜的湖面下暗涌的波涛……每个人,都有书写青春的冲动,特别是当青春即将谢幕之际。《恋恋风尘》更像是一部青春回忆录,它的开场白隐含着这样的话:假如一切都是淡淡的过眼烟云,那么青春可以用毫不轰烈的方式来诠释……开篇,徐徐倒退的铁轨不断地向远方伸展,延展开闽南一个郁郁青青的山村的全貌,仿佛推开一幅清新写意的中国水墨画卷。接着镜头切至列车中男女主角:阿远和阿云,我们被直接带入了故事的中心。两个静默的人低头垂目对立着看各自手中的书,甚至连列车入隧道时的阻断他们视线的那阵黑暗都没能影响到他们,黑暗过后,他们依旧保持原来的姿态纹丝不动,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开始我就惊诧于这两个年轻人有些超脱的木讷和淡定,不是阅尽沧桑、历经坎坷的人做不到这一点的。现在回顾起来才感到,这个开头已经含蓄地隐寓了他们的处世哲学:含蓄、隐忍而克制,承受命定的一切苦难。这种处世哲学决定着他们的性情、操纵着他们的命运……阿远和阿云,仿佛天生下来就是恋人的,他们青梅竹马,不用怀疑他们与生俱来就相互依恋,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无须甜言蜜语刻意表达的默契,那些美丽动人的细节逃不过我们的敏锐的眼睛,因为所有平淡无味的叙述都如同米饭一样需细细咀嚼才能品出香甜。最爱他们在乡村读书时候闲适恬静的生活,那时候的烦恼,无非像阿云提起来有些吃力的那袋米,阿远坚强的肩膀可以毫不费力地为她扛着。那时候,每家人家都一样的穷,饭菜都相当粗糙难吃,但阿公还可以将豇豆插在米饭里哄骗小孙孙吃饭,艰辛还可以用自得其乐的方式来淡化。最爱看阿远和阿云并肩沿着长长的铁轨走,默默无言,在人生的路途上相互陪伴,然而可以永远永远这样走下去,直到尽头吗?也正是铁轨延伸了他们的生活广度和宽度,带他们走向城市,走向更多的烦恼,考验他们的忍耐极限。城市的生活是一种生存斗争,即便一群朋友欢聚在一起还是挥不去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寥落。“今夜又是风雨微微异乡城市,路灯青青照着水滴引我的悲意,青春男儿不知自己要往何处去,漂泊万里港都夜雨寂寞时……”歌声停止时的那阵沉默持续了很久,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消化自己的迷茫和不安。在城市中挣命的阿远和阿云还在用他们的方式相爱着,只需看阿云给阿远做衬衣的一幕便可以体会,阿远嗔怪道“太大了,不能穿”,阿云笑笑地歉疚“我给你改”——如此而已。但心里已经帮阿远感觉到暖意。阿云终究只来得及给他做一件衣服,命运就把他们推向了从未有过的分隔两地,阿远被征入伍,那天,谁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步调,谁都表现出剧烈的情感变动,谁都没有豪言壮语和叮咛嘱咐,连阿云和他的告别都没有半句承诺和誓言,惟有令人窒息的沉默和猛转过身时无法掩饰的黯然,阿公放着鞭炮送他上路时的一幕真教人难忘,静止的镜头仿佛一个送别的人温情脉脉的目光,宁静的乡村中响起的零星鞭炮声此时显得那么突兀那么苍凉……被分在两地的年轻的恋人,依靠信件维系着情感,信的内容依旧只是絮絮叨叨重复各自的生活琐事,生活的内容在当时是可以料想得到的贫乏,在金门岛上的军人们救起了大陆的渔民都仿佛在他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注入了新鲜和活力,而在家乡的阿云唯一的娱乐就是邮差请她看免费电影。结果军人们是那么善意地对待渔民一家,全然和当时政治大背景的基调背道而驰,而阿云也放弃了余下387日的等待,嫁给了为他们传信的邮差。对这个变故,只有两个俭省的镜头来表达:站在门口的一家人的错愕神情,以及阿云和邮差低头垂目的站立,阿远得知消息后的痛哭也许是整部片子里最剧烈的情感表达,也是对命运的愚弄惟一的反抗。这一切,也许就是遵循最符合逻辑的生活来演绎的,你毫不怀疑真实的生活就应该像这样自然而然展开,重复千万遍依旧遵循这样的过程和结局。当多年后阿远穿着阿云为他做的衣服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刚经历过台风的侵袭,阿远和阿公在田地里聊着农事,依旧是淡淡的……任凭怎么样的风云变换、人事变迁,生活还是不紧不慢地进行下去。重要的是生活着,并且生活下去。电影的画面最终定格在开首那幅美丽的山村风景上。云雾已经被拨开,乡村静静的兀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所有的难平之意、心有不甘,所有的暴风骤雨、波涛汹涌最终都会平息下去,凝固成我们心目中最为诗意的一幅画卷。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俯仰天地,我们大可以轻松笑谈细琐的事迹和感动,纵然和最中心的情节豪不相干,依旧可以重复千遍、万遍都听不够!生活连同我们的生命,都细若漂泊无定的涓埃,最终都会安安地落定,轻轻一抹,复了无痕迹……本文版权归作者烂牙齿糖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