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前半段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6:29:48人气:0
大偷袭

视频大偷袭状态:正片年代:2005

主演本杰明·布拉特詹姆斯·弗兰科罗伯特·马莫内马克斯·马蒂尼更新时间:2023-12-28 12:48:47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将兵力投入欧洲战场,无力挽回菲律宾战事,导致一万名美军、六万名菲军在巴丹半岛被俘。日军一直残酷对待这些战俘,军部更于1944年一月决定屠杀俘虏,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44年一月四天中的故事。 游骑兵上尉普林斯分属幕西中校的队伍,他们接受了在麦克阿瑟将军北上过程中营救某战俘营里500名美军的任务,由于日军对待战俘毫不留情,此次行动必须高度隐秘。同…

看到有人说前半段不好,我因此差点没去看。看完了,最后的营救固然精彩,我重点要说的是,我很喜欢前半段:第一天的铺垫和第二天的推进。是不是更喜欢刺激的战斗?在那种场面中,少不了英雄主义的俗套。一对一的单挑,大快人心的对日侵者的扫射。可是这些都不及前边“冗长”的铺垫的功力深厚,捕捉细腻。菲律宾的闷热气候下,胜利近在眼前,却没有得知这种巨大的喜讯的喜悦和解脱感。每个人都是低声,除了日本侵略者嚣张而败坏的吼叫。音乐始终是克制的小号,直到结尾的记录片时间才昂扬起来。在这暴雨之前的第一天,影片很好地把握了事件的氛围。美国人,日本人,本来都不是菲律宾土地上的人。如今这里的战争就要结束,他们传达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被关了三年的战俘:他们(麦克阿瑟)这回又要晒晒日光浴然后返回澳大利亚去吧。美军:就要胜利了,但还有兄弟被俘虏着;而且这不是我们的土地。日军:我军必胜!影片是咖啡色的,弥漫着即将战败者的绝望,和即将战胜者的哀愁。有比胜利更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影片的主题。所以,这种氛围的塑造非常准确。跋涉营救指挥者的脚疾,战俘营军官高大而虚弱的形象,女护士,奎宁,传达了疾病和需要救治的印象。这里坚持着控制和坚忍,导演很好地克制了英雄主义宏大叙事的欲望,使这个电影成为一个别开生面的战争营救片。在生命面前,那些宏大的主题反而渺小。为什么他们会取得如此殊荣?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获得荣誉。”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