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故事就这么给毁了,心痛!!!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22:38:21人气:0
转山

视频转山状态:正片年代:2011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更新时间:2023-12-28 13:07:48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书伟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哥哥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之前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也为了证明自己,…

已经过了凌晨了,还是来写写吧首先,这个影评是就事论事吐槽的,不喜者勿看勿评,谢谢“转山”看了很多影评之后,发现大家并不知道转山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转山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信仰,在藏族很多人会去转山转湖的,比如,阿里地区的神山“冈仁波齐”德钦的“梅里雪山”都有人转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我以为是要转神山,让我期待了一下,结果,结果居然是说骑行滇藏线,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如果有神山圣水情节的人我想他们一定当场骂娘了。如果该片是想要表达骑行者的痛苦,那么应该告诉我们观众,主角是如何客服这些困难的,又从这些困难中让自己释怀了些什么?主角做为一个菜鸟级的骑行者,从丽江到拉萨没有见到他的成长与思考,遇到那么多困难,接触了那么多的人给他的启发也蒸发掉了,还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电影一开始,我听到男主角清新的台湾口音,然后又是葬礼,马上想起另外一部电影《这儿是香格里拉》,说的是一位母亲,看到儿子的遗物里面的画,画了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主峰),然后不顾一切的跑去寻找,路途可谓艰辛,最后成功了,回到台湾。当时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结果不出乎意料的是,《转山》的结构果真如此。男主角在哥哥的追悼会上拿走了死者留下的骑行日记,跟女朋友告别,场面没有台湾电影的煽情,男主角就只是想去完成哥哥为了的心愿。面对自己的女朋友没有一点留恋,他是不是中分偏瘫还是有其他爱好,后来,看完电影我终于明白了。然后是豆导的忠告“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这句话在很多影评里面出现了,估计马上要火了,或许整个故事就这么一句台词给HOLD住了吧。但是,但是,这句文艺腔我始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TM是想一起去陪葬还是去收尸呀!那些喜欢拿这句话说事的人,你们真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迫不及待的出发。到达丽江。又是我熟悉的场面,看到了五一街。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台湾老乡,居然还想耍花招骗点租房的钱。弄假身份证?不让过?男主角聪明的偷了一张身份证就上路了。这个情节有点前不着店,后不着村的感觉,不知道来这一段插曲,导演用意何在?是想表现主角机智过人?表现主角落魄之余还要遭此一劫,更加让人怜悯他?导演,片子本身就补偿,摆脱您讲点别的好不好!高潮来了,碰到了晓川大哥。云南人,给全局的气氛整合了一下。被看客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台词还有那奇怪的腔调。云南土话?普通话?云普?都有说,但又都不是。那个云普还真不正宗,我在云南生活过,就没有听到过他那么说话的,还是普通话气息浓厚了,要不就是为了调节情绪,现在国内搞笑不是流行这样的说话方式嘛。怎么在这里就怪怪的了。原来,他还结合了藏语。此人牛X了。其实,整个电影下来我还是很佩服他的。一个乐观的骑行者,简单,开朗,有冒险经验,但从他的言行看得出他绝对不是一个拿生命开玩笑的人。这点至少比主角要好很多。第一个晚上,他们住在一个藏民家里。亲,我实在弄不懂那个地理位置了,如果是塌方不让过就是中甸到德钦路段,但后来他们经过那里的时候是很好的,那么,只有可能是在虎跳峡一段了。这里可是纳西族呀,说的可是纳西话呀。是导演刻意想要表达藏族情愫了吧,把不熟悉那块的人给忽悠了吧。去德钦那段,确实艰难,那个时候主角就想放弃,被晓川硬推着上路。导演未免把这个情节放错了位置了吧,这才滇藏的起点呀,主角就要放弃了么?亲。到达梅里十三峰,晓川的举动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动。见到内心的神峰,脱了衣服也要看个全貌,所有的意志只为了能见上神圣的卡瓦格博一面。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想法,敢于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怎么他就不是主角,我觉得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总比这个台湾小生上的要感人肺腑得多。只可惜,他的所有形象都被整个电影给毁了,最后居然还摔下悬崖(应该是要死的,后面会分析)死了就壮烈了,居然还没有死。到达小山村,这里的情节很正常,藏族小朋友喜欢拿镜子做反光镜玩弄。当主角第一次于女主人公见面的时候,还记得女主人公的眼神么?以为自己小孩要受到欺负的眼神,这明显又是导演安排的,藏族妇女哪有如此凶神恶煞的表情?即使是一个寡妇也绝对不可能。导演啊导演,不懂西藏就不要来亵渎这里的神灵好不好!!!除了风景动人你还能不能增加点情感的素材,最后看得像是没了老公的藏族妇女想要红杏出墙一样,请您尊重一下他们好不好!!!藏族小朋友分别的时候,很感人,整个电影下来也就这么一个故事表叙得稍微完整,但是导演尚欠火候,要表达男女寂寞生爱,表现藏族小朋友的单纯等等,一结合,就是大锅菜了,像个大集市,观众们也是哭笑不得。过了这段,应该是要去芒康了。悲催的晓川英雄前面还说着,这段路他熟悉,连续29公里的下坡。后脚就摔下去了。尼玛,导演你坑爹呀,在飞来寺看到路标上写着“连续29公路连续下坡”的路标居然搬到了这里。路下面是什么导演你清楚不清楚?下面可是滚滚澜沧江水呀?晓川这么摔下去还有命没有?主角意料之中的成为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抓到了一棵树有木有啊!!!艹,不带你这么忽悠观众的。晓川木有死,出现在一个豪华的医院里面。在芒康上哪里去找那么高级的病房?观众还以为穿越到自己的城市了。当主角带着晓川的冰淇淋返回到梅里的时候,我以为晓川英勇的牺牲了,导演再一次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尼玛,我受不了你这么玩弄我心目的的偶像了!!!从芒康直接扯到了亚拉山口,中间的东达山去哪里了?导演就是为了追求忽悠观众的视觉,忽略掉了第一个山口吧,那72道拐还确实能吸引观众的眼光。主角在这条路上的艰辛去那里了,芒康到左贡这段土路,悬崖,不翼而飞。车子坏了,修成那样,你还能上5000的海拔?敢问主角您是推着上去的还是搭车上去的?不要告诉我,那个坡您老是骑上去的。到达然乌之后出现的地理位置错乱我也就不说了。进入雪林里面,那个画面和《荒野生存》那么类似,要讲叙的故事也那么类似,我太佩服导演您了,您敢拿你这作品去和别人的相提并论,我一直想看你讲述一个什么故事,通过他这一路艰难的骑行想要表述什么我都找不到所谓的思想,您居然还敢用这个镜头。而且还尼玛出来一个独角兽,不是牦牛有木有啊,那不是牦牛,就是独角兽,后面出来怎么又不是白胡子老爷爷?整个故事就是这么一个一个小的情节,不着调的情节,导演没有一个讲叙明白,脱离带水,收尾收得莫名其妙。其实我想说,这原本应该是多么好的一个故事,可以是励志,可以是讲叙年轻人的冲动,可以是给成年人勇气的片子,结果我就只看到一个一根筋的人在那里骑呀骑,不符合逻辑的骑呀骑,是要我佩服他的勇气?不好意思,对于一个足够疯狂,失去理智,毫无思想可言的人,在路上我也只是看不起而已呀,你拿自己生命开玩笑,但真的,不要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好不好。这段路上的波密,通麦,林芝的风景导演却没有抓住。最后一个山口——米拉山口骑行除了体力上的挣扎,还有内心,这部电影失败的是内有人物内心的刻画,要到达最后一个垭口是主角内心应该是各种心情五味杂陈的。而我们看到的也只是短短一段卖命骑行的片段。到达山口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象征胜利的彩色经幡,只有红色的带子,导演是怕观众看不懂吗?经幡本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呀,导演再一次不尊重西藏。最后,主角到达拉萨,回到生活中,草草收尾。【忘了说最重要的一个情节了,主角应该是在波密了,看到一个男孩打电话,然后自己也给哥哥留言“哥,我想你了”】整个电影这里应该是点明了主旨,为什么主角能弃女朋友而踏上不归路的原因。因为片子前面没有交代他与他哥哥之间的兄弟情谊到底有多深,只看到了主角对女朋友的冷淡,如果不是基情四射,我实在找不到其他原因致使他这么玩命了。如果,导演只是想要把这部片子拍得平淡,省去了人物内心的独白,在路上发生的故事如果只是作者当时真正的故事,遇到的那些人也只是把以前的故事拿出来说我到时理解。这样的话电影就没有他存在的意义了。在这一趟旅行之中,主角碰到的人,发生的故事,零零散散,没有一个主旨,讲叙的东西太多,丧亲之痛,老乡雪上加霜,战友齐心协力,藏族的纯朴,再一次失去朋友的悲痛,动力大增,偶遇恶犬,自行车不给力的坏了,困难重重,客服一切困难,生病,回忆想家,咬牙也要走完全程。其实是一个很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确实也应该需要看到骑行者一路受的苦难,心里上一次很大的冲击。但,这个片子失败了,错杂的把一个个片段结汇到一起,没有一个生动的,没有一个感动我的。至少那么一秒也好啊。最后,片子与“转山”扯上关系,与西藏扯上关系。除了风景之外,就算有其他的配乐,朝圣者的元素在里面,看完之后绝无震撼之处。更不要谈及心灵的启发,勾起我曾今的回忆之类的东西。PS:今年搭车进藏的人超级多,明年骑行进藏的朋友估计又是大增特增。大家好好体会在路上的感觉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