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长的一天》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5:09:34人气:0
日本最长的一天

视频日本最长的一天状态:正片年代:1967

主演宫口精二户浦六宏笠智众山村聪更新时间:2024-01-01 14:16:24

1945年4月,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然而战火硝烟愈加浓烈,战争有如巨大的绞肉机,无情吞噬着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已成强弩之末的日本,此时国内政坛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海军出身的铃木贯太郎(山崎努 饰)被提名为下任日本首相,这位年龄高达77岁的老人曾在日俄战争中声名鹊起,也曾在“二·二六事件”中险些丧命。起初他以年事已高的理由拒绝首相之职,但在裕仁天皇(本木雅弘 饰)的亲自劝…

看影片名字自然会联想到这是从美国电影《最长的一天》引申而来。虽然都是二战中的大事件,所不同的是,诺曼底的一天叙述的是胜利的延续,而这部影片则是描述了失败的疯狂。日本拍摄的同名电影有两部。一部是1967年版的,一部是2015年版的。两部电影的情节几乎一样,甚至有些对话也一字不差。2015年版的导演原田真人一定是看过并仔细研究过1967年版的导演冈本喜八的原作,才有了现在我看到的这部抄袭大作。并且获得了比原作更高的评分。相比之下,1967年版的偏重纪实性,2015年版的则着重于事件里的戏剧冲突,可劲的煽情,更耐看一些。影片详细展示了二战时期的日本在遭到美国原子弹轰炸到宣布投降的那几天里高层的一系列做为。当时美英中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宣言》之后,日本方面还抱有侥幸心理,等待苏联的态度。没成想广岛挨炸之后,紧接着就是苏联出兵,日本受此双重打击,一下子乱了方寸。(现在二战史学领域还纠结在是原子弹还是苏联出兵导致日本的投降。实际上,这两个行动对于日本政府的打击都是致命的。)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是阿南惟几。也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军人。脑子里装满了武士道情结。当天皇表示希望终战的“圣断”下达后,是忠君还是主战?把阿南推上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影片大部分的剧情都是围绕着阿南的思考展现的。他最后思考的结果就是切腹。让我们局外人仔细想来,也只有这个办法了。说到阿南,熟悉抗日战争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曾经担任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在长沙会战中,是薛岳的手下败将。以长沙会战为标志,日军的败像已现。之后,这个败军之将反而不断的得到提升,或许是因为他的经验和思维都用在了官场上。在决定日本命运的最后时刻,从军人的荣誉和职责看,他是决定死战到底的。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仅仅依靠军人的勇气,还要看国力、民心等诸多因素。所以阿南最初的思考实质上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自己也很明白这个。天皇的“圣断”堵住了他打算死战到底这条路,按理说也是对阿南的解脱。可是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维护天皇的权威,如何保证部队的稳定?部下会怎样看待自己?如何面对疯狂的国人?最重要的是:如何维护自己勇武的军人形象?他最后的切腹也是为了自己。影片中描绘他的最后时刻,从容镇定,甚至有些许悲壮。日本的这个结局有很深的原因。中山先生早就说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时代早已不是几千年前罗马帝国任意扩张的时候了,同样也不是几百年前殖民主义肆意横行的年代了。无论是裕仁的狂妄,田中奏折的无耻。逆潮流而动的任何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或许也是日本军人的悲哀。平心而论,日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在武器装备上,自然不能和美军相比,但也比中国军队强很多。兵员的素质很高,一是头脑中被灌输的是为天皇战斗无限光荣,二是单兵训练很到位,每月训练消耗的子弹不得少于100发。而中国那些被抓壮丁的农民,上了战场还不会放枪呢。日军在指挥层面上有一批优秀的指挥官,熟悉现代战争,但战术手段的运用上却比较单一。战斗双方一接触,首先想到的是偷袭,在珍珠港、杭州湾、缅甸的同古都屡屡得手。在坚固阵地防御上也是十分老到而顽强。然而随着战争的持久,日军消耗越来越大,资源枯竭,很难得到补充。而中国军队的实力有增无减。作战经验也逐渐增强。到了后期,中国军队和日军战斗力的对比已经接近1:1了。加上太平洋上美军自中途岛战役之后,占据了海上作战主动权,运用“蛙跳战术”不断蚕食日军的岛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日本离死不远了。在作战与终战的辩论中,无论哪一派,都坚持这个条件:要保留国体。既保留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日本人心中,天皇代表了他们的希望。天皇在,他们就能够从战败中走出,重振往日的雄风,重走田中奏折的道路。所以日本的投降并非是以前我们所理解的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投降。最终麦克阿瑟也是这样做的。其实这并非是老麦的个人意愿,而是西方世界普遍的短视看法。为了抗衡苏联,为了东西方的战略平衡。却埋下了令世界不安的定时炸弹。曾经有这样的传说:很早以前,日本人就注意向中国人学习。派来使者到中国学习兵法,看到《孙子兵法》上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很高兴,马上带着这五个字漂洋过海回国。没想到海上风浪一起,不留神掉到海里一个字,所以只带回去四个字。丢失的这个字就是“仁”。正如影片中所刻意宣传的,日本军人为天皇英勇捐躯,日本百姓争先恐后为战争出力,神风特工队与敌人同归于尽,一旦战败毫不犹豫切腹自杀。阿南的妻子向阿南滔滔不绝的夸赞儿子在中国常德城下的英勇。然而却没有人去静下来想一想:你们发动的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吗?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全盘西化,学到了西方不少东西。影片中铃木首相早餐煮鸡蛋,要放在精致的金属蛋托上,用调羹敲破蛋壳,再以优雅的姿势慢慢品尝。内阁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的是欧洲巴洛克时期的油画。内阁成员里,也有几个留着欧洲老头的八字胡。学的很好,很精致很准确。学到了西方的风俗习惯、民主制度和举止做派。不过这种学习如同丢掉了那个“仁”字一样,他们没有学到当代西方思想的精髓:自由、平等和公正。见了天皇依然是前恭后倨,军队少壮派们依然是动不动就发动兵变,甚至无视基督教文化中不许自杀的告诫。那么,这样的学习还有用吗?有人说:人的模样四十岁之前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之后是自己修的。影片中那些执政的人们,一个个目光无神,嘴往下撇。其实不光是因为对于日本即将失败的恐惧,也是日本的民族通性。看看现在的日本人,多数也是这样的面相。可见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不安和焦虑。这种不安和焦虑往往会伴随他们的一生。也许他们是在思考,而这种思考似乎永远是悲观的没有结论的。日本人有许多好的品格,他们勤勉,他们细致,他们追求完美,独独没有快乐。而幸福和快乐,难道不正是我们生活的目的吗?影片中,在天皇决意终战后,单独找来阿南,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我知道陆军饱受煎熬,要忍耐!”这后三个字是影片编导着意提醒观众们的,也应该是战后日本的治国方略吧?这两天,他们正琢磨着把“出云”号改造成真正的航空母舰。或许是他们认为,六十多年的忍耐已经快到尽头了,是时候了。本人评分:7.0。本文版权归作者老头也玩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