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的军国主义思维反战主旋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8:57:54人气:0
日本最长的一天

视频日本最长的一天状态:正片年代:1967

主演宫口精二户浦六宏笠智众山村聪更新时间:2024-01-01 14:16:24

1945年4月,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然而战火硝烟愈加浓烈,战争有如巨大的绞肉机,无情吞噬着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已成强弩之末的日本,此时国内政坛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海军出身的铃木贯太郎(山崎努 饰)被提名为下任日本首相,这位年龄高达77岁的老人曾在日俄战争中声名鹊起,也曾在“二·二六事件”中险些丧命。起初他以年事已高的理由拒绝首相之职,但在裕仁天皇(本木雅弘 饰)的亲自劝…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强弩之末的二战日本,铃木内阁主战主降之争,陆军、海军大臣身处双重压力,在各自的立场上对无条件投降讨论着各种终战条件和方式,感觉“终战”二字更适合用在安抚要以卵击石的伟大武士精神和收拾民族自尊心的岛国阿Q们。日本投降的压力不光来自外部原子弹、苏联参战、意大利废渣,也来自本民族性格。天皇玉音录制的时候,一队神风还在国民的欢送下升空,准备与敌舰玉碎。其实多少能理解拒绝投降的军官军人的想法,武士的宁死不屈精神 攻城略地奸淫掳掠惯了,以己度人,惧怕盟军还施彼身,谁知道接管之后盟军会怎样奴役控制这个败寇帝国?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何况还有对阵的是苏联这个大流氓。其实战争里那些乌七八糟的烂事儿谁都难以避免,美俄中日一个吊样,大和民族历史及环境赋予的民族危机感,使他们更了解战时无正义,胜者话语败者从的战争现实吧;武士道精神也让他们固执的认为要么耀武扬威要么立马死。电影通篇用几乎新闻播报式的旁白贯穿、末了道了寥寥几句向往和平的反战结语,并不能掩藏住冈本喜八强烈的军国主义偏袒倾向,这从他在武士电影中对信仰的鉴定明确却对善恶的模糊表达便可见一斑,对入侵事实和东三省暴行事实讳莫如深、对珍珠港等主动挑衅只字不提,而将广岛长崎原子弹、苏联进军伪满(俨然已当成本国国土)放大为主要终战的主要原因。其对除铃木关太郎以外的其他主和派大臣用镜既少又板;而对阿南惟几却是几乎是英雄式的展现,立场明确、鞠躬尽瘁、寄语后辈青年、光荣赴死切腹(无介错);而叛军三人组也是给了极大的篇幅表达玉碎精神的最后挣扎。这些使得本片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认同感,也颇有美化和洗脑倾向,尽管电影的技术手段高超、感情渲染更为深沉、洗脑的手段更聪明和不着痕迹,但本质上和建国大业别无二致。电影中天皇自始至终犹抱琵琶唯送玉音。在我看来,军国主义从未消失也不会消亡,或者军国主义是植根于日本民族自身的东西、如同唇齿,你无法将二者剥离。我们要做的也许不该是泄愤般执着于过去的仇恨。而是试图了解日本,并永远警惕日本人。他们不是侵略时被鼓动变成恶魔,也不存在我们一直聊以自慰的一小撮右派作祟,大部分是善良的朋友。不,他们身上从来都是天使与魔鬼的极端融合体,和我们有着不一样的民族性格。回想起年少时与日本留学生曾共处过的短暂经历,让我感觉到这些谦卑有礼的温和同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瞬间调动出骨子里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黑暗面,那是生而跟随血脉的,与历史环境无关。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