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公文包的恶魔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9:31:39人气:0
大企业

视频大企业状态年代:2003

主演JaneAkreRayAndersonMaudeBarlow更新时间:2012-09-06 19:31:50

內容簡介:150年前,企業還是相對不重要的機構,今日卻無所不在。就像教會、君主政體和共產黨主宰其他時代、其他地方,企業是今日的統治機構。本紀錄片檢視了現代企業的本質、演變、衝擊和可能未來。企業最初只獲有狹隘的法律位階,是為公益而獲得政府特許的機構。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賦予黑人平等權利,卻陰錯陽差地讓企業取得法「人」身份。這接著引發一個新問題:企業是怎樣的人?本片…

《企业人格诊断书:提着公文包的恶魔》(原刊于2007年十月号台湾Look杂志)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通过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明订保护个体财产与生命不受他人与政府威胁,然而这条原意是在保护解放黑人奴隶的法案,却被当时的企业律师加以延伸而套用在别处,高喊着「企业也是人!」于是法人的概念就此催生。这场丧生六十万人的血腥内战,最终得益者却是数百个新兴企业。这群「法人」拥有买卖不动产并提起诉讼的权利,却与活生生的人类不同、没有所谓道德良知的既定概念,也毫无信念理想,只关心股东的商业利益。「他们」信奉的唯有财务报表上的每季盈余营利,而以营利为终极目标这点甚至明文记载在法律条文中,相对来说企业却毫不需要对公众利益效忠。正如英国瑟洛男爵所言:「他们没有灵魂可以救赎,也没有身体可以监禁。」甫于今年铁马影展上放映,并由蛮野心足生态协会推出DVD的2003年记录片《企业人格诊断书》,便带领观众一同走过百余年来企业发展至今日庞然巨兽规模的历史,从工业时代采矿时如何利用蒸气机器来提高产值效率,一直讲到现今微芯片与半导体雄霸的科技时代。最是嗜血的凶猛鲨鱼过去数千年来,人们信奉仰赖的是宗教、是政府,无论君权政体、民主或共产制度。但在现今资本主义横行的年代,企业才是人们信仰最虔诚的宗教。事实上在全球化浪潮大举入侵下,跨国企业早于世界各地都占有一定版图,不再受限于任何单一政府的权力管辖之下,已一举超越各国政治领袖而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势力的实质领导者。电影更以科学怪人来比拟现今的跨国企业,虽然是藉人类之手才得以呱呱坠地,但在拥有无人能及的强大力量之下,早已超脱人类掌握而成为失控的脱缰野马,摇身一变为只为血腥味(钞票)而驱动的凶猛鲨鱼。但在一味追求繁荣利益的同时,企业也随之创造了毁灭性后果,最后将会吞噬整个地球与人类文明。《企业人格诊断书》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拍摄而成,片中请来许多企业家、教授学者现身说法,不仅邀得了爱出风头的记录片导演麦可摩尔、反霸权异议学者乔姆斯基、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米尔顿傅利曼、〈NoLogo〉一书作者娜欧蜜克莱恩,甚至连壳牌石油公司前董事长穆迪史都华等商场上赫赫有名的霸主也亲身接受访谈。最难能可贵地还是请到了全球最大组合地毯制造公司Interface董事长雷安德森,亲口描述他如何从原本毫不关心企业责任的商场枭雄,顿悟成今日捍卫环保与地球永续经营最不遗余力的良心企业家,畅谈其间转变之心路历程。片中收录的一场企业座谈会上,雷安德森开头第一句话便是称呼在场同业为「我的掠夺者同伴们呀」,话语间满是悔恨悲痛的自省意味,镜头扫过台下观众席时可见到数人双目噙泪、聚精会神地聆听他演讲。为悲剧鼓掌叫好片中分从社会公义、环境保育、营销广告等层面来逐一分析当今企业的利弊优缺。正如前段所言,企业重视的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成本竭其所能地压缩降低、产能效率与获利尽可能地往上拉抬,这才是企业的无上目标;至于员工福祉与百姓生计则非企业所重视。也之所以,企业为了达成获利的目标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恶性裁员、打压工会、压榨劳工等各式卑劣手段尽皆出笼,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的跨国企业纷纷雇用当地黑道、或与极权政府连手来打压劳工,不仅驱赶劳工自救的抗议游行,甚至密谋暗杀反对劳工领袖,此类压榨事迹实是层出不穷。由酷玩乐团大力倡导的「公平交易」运动,曾呼吁连锁咖啡品牌不应以强大企业力量为后盾,强制以低廉价格收购大量咖啡豆、剥削贫苦的咖啡农,相信人们对此应该不陌生;片中则更前往多米尼加等发展中国家去捕捉血汗工厂的真实面貌,观众将会发现那些在媒体上摆出热心公益伪善嘴脸的庞大企业,如何在恶劣工作环境下以过长工时与不合理的低廉薪资剥削旗下员工。片中提出秘密文件举证,一件光鲜亮丽的名牌运动衫规定员工要在不到七分钟内缝制完成,企业实质付给员工的报酬只占了零售价格的区区千分之三,反过头来却愿意砸下巨额金钱在广告宣传上,两相比较下实是令观者义愤填膺。微软近来在欧盟又因反托拉斯法一案败诉而引起世人注目,但事实上包含奇异公司、三菱汽车、辉瑞药厂、柯达胶卷、IBM、希尔斯百货等无数个在广告上光鲜亮丽的庞大企业,都曾因反托拉斯法案、环境污染甚至诈欺政府的罪名而遭判罚数百万乃至于数亿美元的罚金。在企业会计师的小小算盘上,奉公守法不是首要考虑,而是缩减成本与违法风险相较之下是否划算,才决定要不要遵守政府法令。相较之下,劳工福利与社会公义被企业置若罔闻自然毫不奇怪。如果有钱人能靠卖绳子赚到一块钱,就算那绳子是用来吊死他的,他还是会欣然出售。──记录片导演麦可摩尔观众可能曾在《安隆风暴》里看到交易员如何制造大停电来藉此哄抬电价,《企业人格诊断书》里则亦有一名期货交易员在面对镜头时吐露真心话,他在911悲剧发生时浮现脑海的第一个念头竟是:「现在黄金价格涨到多少了?一定可以大捞一票!」也正是这同一批人,在波斯湾战争时藉由油价飙升而牟取暴利,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新闻上烈火焚烧着的孩童尸骨,一边计算着荷包的厚度。许多大企业更在世界各地以诈欺与强占手法夺取水资源,加以私有化并标上售价,让负担不起的贫苦第三世界人民苦无干净水源可用,需要耗费四分之一收入才能购买生活用水。法西斯幕后帮凶若回过头来审视这半个多世纪来新兴跨国企业的崛起历史,本就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脱不了干系,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纳粹等法西斯政党都曾受过不少企业资助,两者可说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记录片《曾经是奴工》中指出,许多德国汽车工业如福斯、奔驰以及化学药厂法本公司等,在二战期间都仰赖纳粹政权提供近乎免费的奴工劳力,不惜人命地日夜工作才能发展至今日规模。《企业人格诊断书》更大胆点破,原来连当时的美国企业诸如可口可乐的芬达汽水、通用汽车旗下的欧普、福特汽车等都不顾敌对立场而与纳粹政府携手合作,好在二战期间继续于德国营利。甚至纳粹集中营竟都是仰赖IBM的早期打卡系统来管理数百万名囚犯的身家数据,助纣为虐的IBM每个月还特地派专人到集中营去维修这些出租的设备器材。直至今日,美国企业都仍热衷与专制政权、恐怖份子与独裁者打交道并从中获利。原本应以人民福祉为首要考虑的美国政府,反是常常倒过头来充当企业打手,勤于出兵来维护企业在海外的利益。表面以反恐为名、实则为石油出征的伊拉克战争当然不在话下,百余年来美军也曾无数次派军前往墨西哥、海地等拉丁美洲各国,只为保障美国企业在当地的蔗糖、石油等产业利益。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满足这些贪得无厌的黑心企业,起因于不满罗斯福总统的民粹主义,以固特异轮胎、通用汽车、美国钢铁等为首的大企业便曾在三○年代试图出资煽动军方推翻罗斯福政权,最终事迹败露而不了了之。慢性谋杀的刽子手自四○年代发明了化学合成以来,大幅改变了过去数千年以来人类生活的面貌。各式各样原本不存在于自然界的石油制品、塑料用具与化学药剂都能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被制造出来,然而在这个炼金术师的小药炉里催生的更是无止尽的有毒废料与环境污染。残忍的活体实验不断进行的同时,无数自然栖息地也遭到破坏,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更是深深影响到自然气候。这是对全体人类以及地球的一场慢性谋杀,而真凶就是对此残酷现实置若罔闻的各大企业。能造成婴孩先天缺陷的除草橘剂与DDT杀虫剂自然广为人知,而遭欧洲、纽澳等各国明令禁止的生长激素直至今日仍在美国牧场的牛只身上持续施打。这种生长激素虽能增进牛乳分泌,同时也在乳牛身上产生乳腺炎与各种不必要疼痛,更让发炎脓水、抗药性细菌与致癌化学产物掺入香醇牛奶里一同端上餐桌,让无数不知情的孩童吞下肚内。《法网边缘》、《永不妥协》的故事不只活在电影银幕里头,更每天在你我生活周遭上演。他们没有灵魂可以救赎,也没有身体可以监禁。──英国瑟洛男爵除利用虚妄不实的广告来打造良善企业形象之外,另一方面企业体更千方百计地利用广告预算为后盾来要挟电视台,插手干预新闻自由,好避免负面形象公诸于世。1996年福斯电视台旗下两名新闻主播原本已制作完前述生长激素真相的专题节目,却在播出前遭高层硬生生地喊卡,时而以开除要挟、时而诱之以利,希望两人打消播映的念头,最后不惜撕破脸对簿公堂也要阻止真相被揭露。企业掌中的操线傀儡现今社会盛行过度消费主义,广告营销更是其间攻无不克的一大利器,美国每年计有一百二十亿美金花费在广告营销预算上。企业早已熟知如何利用各种手段与社会调查来操纵消费者,其中更属针对儿童的媒体营销最是收得成效,麦当劳与迪斯尼等都是儿童营销的个中能手,记录片《麦胖报告》、报导文学〈快餐共和国〉都曾深入探讨此类现象。企业认识到成功塑造出一个企业品牌形象远比营销单一产品更为重要,透过营销策略来在人们脑海中深植入一种生活方式(Lifestyle),无论那是万宝路香烟的狂野不羁、还是名牌皮件的高贵奢华,并从中建立起消费习惯,一旦成功植入后消费者终此一生都将是该品牌的忠实顾客。迪斯尼绝对是营销生活方式中最最出色的企业,甚至为此而在全世界最大的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附近出资建造了一座全新城镇。这座庆祝镇上容纳了一千三百栋房屋、五千名住户,希望从最根本之处来打造美国式生活价值、深植「家庭魔力」之品牌精神,并延伸营销品牌形象。由此可见,片中指称企业力量已超越政府之上实非虚言。在这个营销泛滥的年代,什么都可以宣传,什么都可以卖。不仅空气、水、土地、航空路线、污染执照甚至生命(基因改造技术)都被放在商人的秤砣上吆喝叫卖,论斤秤两地换成绿油油的钞票,置入式营销更像埋伏的陆战队一样满脸油彩地躲在生活周遭随时准备突击。那不只是像传统香烟公司与好莱坞的营销合作,甚至FedEx与《浩劫重生》的强势结合相比之下都算小儿科,现在的营销讯息更从电影布景里走将出来,虎视耽耽地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企业会雇用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付费请他们固定使用某种产品,藉此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广告讯息如老鼠会般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出去,而被蒙在鼓里的人们却对此毫无所悉,还以为一切都是出自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没想到早已成为企业掌中的操线傀儡。得证:精神变态正如本文首段所言,如果企业法人被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那他们又拥有什么样的个性?片中以世卫组织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作为根据,逐条逐项地审视这些企业体行事作风,并请来FBI首席精神分析师来作人格检查,最后诊断出了企业体实是典型精神变态的结论。片中除了收录许多让任何有良知的观众看了都忍不住气血逆流的画面之外,也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片刻。有数名抗议人士闯入壳牌石油前董事长穆迪史都华的家中,并在屋顶上挂起「凶手」字样的布条,没想到最后双方却一同坐倒在草坪上啜饮咖啡、品尝饼干,畅谈起气候变迁与社会责任;然而在此同时,壳牌石油仍在世界各地持续造成大气污染。企业家当然绝非洪水猛兽。微软总裁比尔盖兹虽然骂名不断,却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光是本世纪以来便已捐赠近三十亿美金,洛克菲勒家族亦是投身慈善事业,股票圣手巴菲特的捐赠金额相较比尔盖兹也不遑多让。但这终究只是企业家一己的公益行为,企业家与总裁毕竟并不等同于企业本身,而企业体本身的行事作风究竟符不符合社会公义,又得放在另一个平台上检视。企业家作为个体的道德良知,在企业体制与营利为先的首要考虑下,实是淹没在群体意识之中。由无数单一个体组成的企业早超脱出人类个体的掌控,而受限成为制度的傀儡。企业竞相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背后究竟是出自良善本意、还是为了节税,甚至企图漂白且重新营销企业形象,是一种冀求取得竞争优势、好卖出更多产品的市场策略,就有待消费者持续观察监督了。政府需出面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严重违反社会公义时可藉取消执照来加以反制,而非受利益团体游说、修改法律条文来符合企业需求并打压劳工。人民更应时时藉由媒体报导或自发性地来接触社会议题,当不公现象发生时一同挺身而出抵制企业,集结公众舆论对抗财团势力。耐吉球鞋剥削东南亚劳工所引发的反血汗工厂运动,在社运人士喧扰十数年后终于赢来了企业的道歉声明,并对恶劣工作环境有些许改善;在「公平交易」抗议浪潮下,近年来星巴克咖啡也开始采用公平交易认证的咖啡豆,虽然比例上仍占总使用量的少数,却已是北美购买量最大的买主。人们已在零星战役中获得宝贵胜利,但这一场战争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导演简介:MarkAchbar马克·阿克巴加拿大著名纪录片制作人。他同彼得•温托尼克合作制作了纪录片《制造协议》获得了(1992)多伦多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篇奖,芝加哥电影节金雨果奖。他又在1997年启动了《解构企业》的拍摄,采访了众多企业巨头。该片在2003年获得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评委会特别大奖。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